2015年01月31日新青年网络公开课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严敏主任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刘前进教授联袂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围术期血压管理的专题讲座,为了便于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低血压的概念和管理,我们精心制作了这个图文+视频教程,欢迎大家交流。
前言:麻醉期间必须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可是不容易评估组织灌注。心输出量和肺动脉楔压是有用的监测手段,但目前我们常把血压和心率作为主要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择期术前低血压并不常见,遇到术前低血压,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原因并对症处理。手术过程中低血压可能与麻醉有关,而术后以高血压为主。围手术期低血压处理应该快速、安全、 有效并明确一个最优管理方案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围手术期低血压定义、测量 1.1围手术期低血压定义 基础血压的定义:是指在基础代谢下测得的血压。所谓基础代谢就是安静状态,指人体产生的能量只维持生命(心跳、呼吸、体温…)时。几乎是一种很难达到的条件,但是我们一般测得的血压可以等同于基础血压。 临床工作中通用的基础血压是指患者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安静环境下在有靠背的椅子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至少测量2次,应间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如果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Robert等回顾分析比较了2006年06月到2009年12月耶鲁大学医学院2807例日间手术(DOS)病人手术当天和术后6个月初级保健血压值的变化,结果发现DOS收缩压(SBP)比随后的初级保健收缩压高出5.5mmHg,DOS舒张压(DBP)比随后的初级保健舒张压高出1.5 mmHg。作者认为SBP偏差5.5 mmHg比预想的小,而DBP 1.5 mmHg的偏差在临床上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定义围术期血压基础值的方法是患者在术前等候区测量的血压和进手术室后第一次测量的血压值的平均值。 医生依靠什么判断手术过程中的最低容忍血压,目前还没有“一个尺寸”适合所有患者,术中低血压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文献报道采用不同的标准。很多测量指标被用于分析如收缩压(SAP)、平均动脉压(MAP)、各参数基线变化和组合、低血压持续时间、液体或血管升压药的使用,但从来没有用舒张压来定义过。Bijker等综合四大麻醉杂志发现有大于50种的定义,根据目前所使用的定义,麻醉管理中有5%—99%的患者发生围术期低血压。根据低血压各种不同定义,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低血压发生率在7.4%和 74.1%之间。 最常用的定义是: 1、 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占13%的文章 2、 收缩压小于100mmHg或者基础血压下降大于30%,占8%的文章 3、 收缩压小于80,占7%的文章 只有50%文章定义了基础血压,大多数是麻醉诱导前的血压。大多数的文章都提及了血压测量的次数,只有10%的文章特别提出低血压维持多少时间才是低血压。 即使我们认为低血压与并发症有关,但导致并发症的低血压阈值和持续时间并没有明确。通常围手术期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降低20%以上。 1.2 围手术期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可采用有创或无创测量方法。比起无创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可以观察到血压的急性变化,当患者需要连续监测时有创动脉血压是首选方法。 此外,测量的位置可引起血压读数的显著差异。在血压下降时,股动脉比桡动脉更能准确地预测平均动脉压,而我们通常在桡动脉处进行有创血压测量。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胳膊、 脚踝和小腿处所测的血压是不一致的:在小腿和脚踝处测的平均动脉血压比在手臂处要高(分别高4和8 mm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