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珠江医院麻醉科暂行规定(2.0版) 一、麻醉科整体工作要求二、术前访视及麻醉疼痛门诊注意事项三、手术室内麻醉及PACU注意事项 四、麻醉科医师外出急救气管插管注意事项 一、麻醉科整体工作要求 1、所有手术人员进入麻醉科前需在五楼入口处测量体温并如实记录(体温超过37.3℃者严禁入内),体温合格者需用含醇洗手液消毒双手后方可进入(参观人员及厂家人员禁止入内)。 2、按规定更换手术衣裤,戴一次性帽子和外科口罩,要求头发不可外露,口罩遮住口鼻。 3、患者入手术室前必需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合格后方可接入手术室。 4、术中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必须戴清洁乳胶手套。 5、术前访视、术前签字和病情谈话务必在病区完成,不得在手术室门口进行。 6、如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必须手术时,需上报医疗值班处理;疑似或确诊病例情况危机无法转院需紧急手术时,安排在负压手术间(22号手术间),所有手术人员必须做到全流程防护。 7、手术间地面及物体表面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见附表一)。 8、手术人员在餐厅就餐时,需要错峰进行,避免聚集交谈;无接台手术人员建议打包带出手术室就餐。 9、疫情防控期间所有手术(除绿色通道、剖宫产)需行胸部CT检查,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必要时采集呼吸道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病毒核酸检测等。 10、疫情期间,主要以急诊和限期手术为主,择期手术协商处理。 11、发热患者需要手术时,需要邀请医院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进行排查。如发现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应立即就地隔离,同时电话报告科室领导及医务处后处理。 12、急诊手术后,麻醉科值班人员需更换一次性口罩、手术帽及洗手衣裤,方可进入值班室。 13、防护用品穿戴顺序(图1):手消毒→戴帽→戴医用防护口罩→戴护目镜/面屏/护目型医用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 14、防护用品摘脱顺序(图1):脱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脱隔离衣/防护服→手消毒→摘下护目镜/面屏→手消毒→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圆帽→手消毒/洗手→热水洗澡→更换个人衣物。 15、医用垃圾应丢弃入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严禁丢弃于生活垃圾袋内。 ![]() 图1 二、术前访视及门诊评估注意事项 (一)术前访视 1、为减少人员往来医院,术前访视由当值住院总医师和值班人员完成(急诊手术较多时可安排当天手术结束人员完成),值班二线医师总负责(必须电脑阅读病例,负责把关,与外科协调等,完成后在微信工作群内告知)。 2、术前访视与签字务必在病区完成,不得在手术室门口进行(包括急诊手术)。 3、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一级防护):访视时必须着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戴一次性帽子、戴乳胶手套,换外行鞋进入病房(外行鞋与内行鞋要严格区分)。 4、访视前必须询问相关科室诊疗流程是否按照医院防控预案执行,手术患者是否经预检分诊筛查后收治入院,是否已排除流行病史、发热史及接触史,查看护理记录单了解患者入院以来的体温监测情况。 5、不得访视未测量体温和未戴口罩患者,访视时要求患者家属或陪员也测量过体温和戴口罩。 6、一旦发现有发热患者(或家属、陪员),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并建议请医院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会诊。 7、接触患者后及时洗手或使用含醇消毒液快速手消毒,耳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使用后酒精擦拭消毒,一人一用一消毒。 8、访视完患者后,进麻醉科前,请换内行鞋,更换一次性口罩帽子,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用含醇消毒液清洁双手。 9、并非所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早期均有肺部表现,首发症状也可为消化道症状、心律失常,甚至神经系统表现。发热(低热常容易被忽略)、咳嗽(即使轻微)、腹痛、腹泻、全身乏力,务必高度重视!!! 10、对于白细胞数量不升,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应高度重视。 (二)麻醉疼痛门诊 1、医务人员采取一级防护。 2、要求患者逐个进入诊室,每次看诊一位患者,避免诊室人员拥挤。 3、患者入室前检测体温,有发热时应暂停术前评估,充分沟通,由分诊台工作人员陪同,经指定路线送至发热门诊就诊。 4、接触患者后及时进行手消毒或洗手。 5、下班前使用消毒湿巾对桌面、椅子及物品表面擦拭消毒。 三、手术室内麻醉及PACU注意事项 (一)手术室内麻醉注意事项 1、所有手术患者(择期或急诊),入室后均应再次询问有无近期发热史、上呼吸道感染史、疫区居住或旅行史、进食野生动物史及近期人员接触史等;查看患者术前检查结果,特别是血常规、胸片、胸部CT结果及体温表。 2、气管插管均使用可视喉镜(或联合其他可视化设备)、一次性喉镜片、一次性全麻包;常规手术气管插管、气管拔管及其他涉及气道的操作时,需穿戴乳胶手套、外科口罩及护目镜;可视喉镜镜体使用前应罩上一次性保护套(标本袋),使用后丢弃,同时使用酒精纱布消毒镜体(图2);护目镜使用后酒精纱布消毒并回收,统一送供应室消毒。 3、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结束后必须更换面罩、过滤器、螺纹管及呼吸囊;非气管内全麻,手术结束后必须更换面罩、过滤器。 ![]() 4、麻醉机应使用三个过滤器,组装顺序为(图3):面罩—过滤器(近心端)—直角弯头—螺纹管—两个过滤器(远心端,同时置于吸入和呼出管路)—麻醉机。 5、全麻诱导期间应避免患者呛咳,诱导药物顺序为: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时肌松药物建议均使用罗库溴铵(无禁忌时),以缩短面罩正压通气的时间。 6、诱导前面罩给氧:使用2块湿纱布覆盖患者口鼻部位,然后面罩给氧。 7、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时,均应在手术室内完成;非气道相关的外科手术,非困难气道患者,均应在适当镇静深度下完成,避免患者咳嗽;拔管前应用2块纱布盖住患者口鼻部,尽可能减少因呛咳所产生的分泌物喷溅。 8、非全麻手术,患者全程佩戴口罩并给予适当镇静,鼻导管吸氧。 9、手术室及PACU内接触患者时所有人员均需戴乳胶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渗出物后,均应洗手并使用快速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10、所有手术术中监测体温,使用置于腋窝的体温探头(一次性薄膜手套包裹),避免放置经鼻或食管体温监测探头。 11、接台手术期间,应清洁麻醉机(表面、调节旋钮、按钮等);手术间所有手术结束后麻醉机、麻醉车、监护仪、输注泵、暖风机等设备均使用酒精擦拭消毒。 12、避免将麻醉记录单、书写笔、患者病历置于麻醉机上。如麻醉机或监护仪出现明显可见的污染,应使用湿消毒巾擦拭(可使用双氧水清洁消毒剂)。 13、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麻醉机一用一消毒(麻醉消毒机);其他手术患者,一周一消。 14、值班一线改为24h;分娩镇痛由值班人员负责。 15、疑似或确诊病例,病情危重无法转院需紧急手术时,原则上由两名麻醉科医师进行麻醉管理,顺序依次为:二线医师、值班一线医师、住院总医师。 (二)PACU注意事项 1、PACU麻醉护士上班后需使用酒精擦拭所有仪器、导线、工作台、电话等。 2、PACU暂不接收带气管导管的术后患者(防控期间要求全麻后气管拔管在手术间完成后PACU观察)。 3、进入PACU时患者必须戴口罩,连接鼻导管吸氧后将口罩复位。 4、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 5、患者离室后需用酒精擦拭监护仪、导线、袖带等。 6、隔离拉帘每周清洗更换2次。 四、麻醉科医师外出急救气管插管注意事项 1、麻醉科原则上仅参与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气管插管工作;其他情况如需由麻醉科气管插管时,建议由医院组织多学科讨论后进行。 2、外出急救气管插管时,需采取二级防护:穿戴一次性手术衣(外套防护颈部的一次性雨衣)、乳胶手套、N95口罩、防护眼罩/面屏、着外行鞋、鞋套。 3、急救气管插管需要面罩辅助呼吸时,应使用外接有过滤器(人工鼻)的简易呼吸器(呼吸球囊);插管成功后,将患者交由原病房医师继续管理。 4、非心搏骤停气管插管,情况允许时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肌松药罗库溴铵等。若使用肌松药,完成后应实施机械通气。 5、隔离病区或疑似/确诊病例气管插管,采取三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N95)、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渗透防护服、一次性帽子、双层手套、鞋套。 有些事,可能不会输,但是输不起,必须重视!有些事,可能未必赢,但一息尚存,绝不放弃!希望我们同舟共济,度过难关! 附表一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环境清洁消毒方案(试行) ![]() 科室简介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组建于1984年(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珠江医院麻醉科已由原来驻军医院外科麻醉组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重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级学科,成为华南地区颇具影响的优势学科,连续6年(2014-2019年)位居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最佳专科声誉排行华南地区第五名,为麻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及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为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在前任主任徐世元教授及现任主任张鸿飞的带领下,整体医疗技术和科研力量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和地位,逐步向围术期医学科迈进。 推荐阅读: ![]() |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7-27 07:27 , Processed in 0.12094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