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8144357779.jpg (92.29 KB, 下载次数: 189) 2012-8-31 17:46 上传 1.jpg (150.35 KB, 下载次数: 161) 2012-8-31 17:58 上传 http://www.001yixue.com/play/80/2/1.wmv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闵苏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31107_28ca744b-cf82-4ce0-afd7-19a5c3e566e2.jpg (128.39 KB, 下载次数: 140) 2012-9-1 14:45 上传 2.jpg (82.16 KB, 下载次数: 145) 2012-8-31 17:48 上传 1208311800178c2636f8f86efc.jpg (183.29 KB, 下载次数: 150) 2012-9-1 14:47 上传 71cfd089jw1dwfnca85upj.jpg (71.19 KB, 下载次数: 145) 2012-8-31 17:49 上传
30883_52685950-5e53-46be-9d5b-01762c1f024d.jpg (47.65 KB, 下载次数: 119) 2012-9-1 15:23 上传
31121_5916803d-5e34-42f2-946a-7b8d870f3ccc.jpg (116.57 KB, 下载次数: 125) 2012-9-1 15:17 上传 4.jpg (121.07 KB, 下载次数: 145) 2012-8-31 18:01 上传 733bf23djw1dwfuzve65lj.jpg (97.3 KB, 下载次数: 159) 2012-8-31 17:51 上传 a00a23d5gw1dwfu8st4rhj.jpg (922.51 KB, 下载次数: 154) 2012-8-31 17:52 上传 @保镖02: 160年前,是乙醚宣告了无痛手术的创立.虽然其易发生手术意外,现在临床也已大多采取复合麻醉,但教科书仍然采用单纯应用乙醚麻醉的分期作为教学分析资料,可见其对于医疗科学的重要性.//@新青年麻醉论坛: 很有创意 58cc7593jw1dwftsj1ckfj.jpg (127.44 KB, 下载次数: 174) 2012-8-31 17:53 上传
1.jpg (153.81 KB, 下载次数: 143) 2012-9-1 15:29 上传 各地麻醉风采展
31119_f3b6b47d-0505-4909-8db4-2f2a49eebd1f.jpg (113.3 KB, 下载次数: 149) 2012-9-1 15:30 上传 年会专门开辟的上网区
31117_c2468512-2f88-47bd-8d37-bbf31e058ed0.jpg (156.89 KB, 下载次数: 136) 2012-9-1 15:33 上传 于布为教授《重庆聚首》诗一首。 56.jpg (133.07 KB, 下载次数: 126) 2012-8-31 18:41 上传 101420129_small.jpg (131.06 KB, 下载次数: 144) 2012-9-1 16:10 上传 460.jpg (102.78 KB, 下载次数: 111) 2012-8-31 19:01 上传
2.JPG (193.79 KB, 下载次数: 120) 2012-9-1 14:52 上传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学术视频由医会在线录制,已陆续放出,共220个会议视频,未参会的战友可点击观看(需注册): 在线视频地址:http://www.001yixue.com/mmeeting-video.asp?cataid=80 @文军55:人员很多,也许还不止5000人,据我经验,每次都会有许多人不注册!所以估计达6000人,麻醉队伍壮大,以后别的省不敢接招啦!只好由刘进主委,熊利泽候任主委和黄宇光,姚尙龙,薛张纲副主委大城市轮流坐庄吧! //@新青年麻醉论坛: 转发微博 582009785_small.jpg (165.37 KB, 下载次数: 97) 2012-9-1 16:12 上传 8311d1f2jw1dwgqyg1o7qj.jpg (48.62 KB, 下载次数: 102) 2012-9-1 14:18 上传 6f5d6c17jw1dwgv12z0ybj.jpg (54.47 KB, 下载次数: 111) 2012-9-1 14:19 上传 733bf23djw1dwgvbhr1tmj.jpg (174.75 KB, 下载次数: 125) 2012-9-1 14:18 上传 733bf23djw1dwgup03ldbj.jpg (138.73 KB, 下载次数: 104) 2012-9-1 14:17 上传 11.jpg (101.37 KB, 下载次数: 102) 2012-9-1 15:11 上传
31155_2d5d61fc-d063-4bab-bfc1-7c4af13a5d0d.jpg (126.03 KB, 下载次数: 93) 2012-9-1 21:50 上传 上海胸科医院的徐美英教授作了题为《胸科麻醉意外事件的处理》的报告。 460.png (43.21 KB, 下载次数: 97) 2012-9-4 17:55 上传 麻醉医生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和肺内气体交换。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诊抢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成功进行有效呼吸道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总有部分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的困难或失败, 也总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或者医源性的因素导致的困难气道,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困难气道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遇到紧急困难气道情况如何在最短时间做出最优的判断并选择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患者的风险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一、常见紧急困难气道的情况 1 反复插管后导致的不能通气、不能插管 2 各种原因如外伤、动静脉血管畸形、布加综合征等插管时导致的口腔、鼻腔大出血 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实战与急救 演讲者:马武华 视频地址: http://www.001yixue.com/play/index.asp?id=3817 1.JPG (313.3 KB, 下载次数: 62) 2012-9-7 20:43 上传 2.jpg (358.64 KB, 下载次数: 59) 2012-9-7 20:43 上传 2012-9-7 20:4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37 Bytes, 下载次数: 27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2年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于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在重庆召开了。
值此大会隆重召开之际,谨向热情支持本次会议的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前来参会的麻醉学专业同道及中外各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领导下,在各地医学会及麻醉学专业委员会的积极配合下,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9次,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麻醉学专业盛会。
1979年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成立大会,被认定是第1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正好是第20次。正所谓逢十大庆,所以本次会议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同时,本次会议也适逢我们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任期届满,我们将对3年来在加强麻醉学分会建设、推动麻醉学科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三易寒暑,迎来了收获的季节。3年来,在国家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下,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务实进取,从摸清麻醉科“家底”的调查开始,到青年医师讲师团深入基层的巡讲,到全国麻醉学基础理论培训班的开办,到形式多样的国际间合作、沟通和交流,再到至关重要的麻醉学科5大发展愿景的提出,我们精诚团结、奋勇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次年会将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同时,本届年会将邀请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国内外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麻醉学科的国际交流以及与国内兄弟学科的合作,为麻醉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构建广阔平台,为麻醉医学的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此外,我们会给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对中国麻醉学专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几位专家授予名誉会员的称号,以表彰他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本次年会的内容仍以麻醉学分会各专业学组和专题板块为核心,将举办近50个单元的学术交流;同时设壁报展示、壁报讨论及中青年优秀获奖论文宣讲等多种交流形式;50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出席会议并就麻醉学领域的国内、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举办讲座,进行研讨。
衷心祝愿出席本次年会的领导、嘉宾和各位参会代表在渝生活愉快,满载而归!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于布为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年会今天在重庆隆重召开,论坛通过微博持续关注报道此次盛会,在第一时间向大家播报参会医生的见闻心得,欢迎所有参会战友向我们提供现场信息播报(方法:发布微博同时@新青年麻醉论坛 即可),对微博上的信息我们经过整理后在论坛本帖发布供大家讨论交流。更多信息欢迎访问论坛官方微博:@新青年麻醉论坛
2012年麻醉年会学术视频已经由医会在线录制上传,地址见19楼
2012年麻醉年会论文汇编已上传至华为网盘,地址见54楼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09:58
@左麻婆:祝贺刘进教授接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祝贺熊利泽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祝贺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的召开!
59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中华麻醉学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全国于今天隆重开幕。在昨天的全委会上选举并产生了新一届的77位全国委员。刘进教授接任主任委员;熊利泽教授当选候任主委。同时产生26位常委及51名全国委员.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0:05
8月31日上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2年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麻醉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50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于布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是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必将是我国麻醉界的一次学术盛会。
据于布为教授介绍,会议邀请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学者参加学术交流,将举办中美论坛宾大专场、中德交流专场、中日韩交流专场、台湾地区专场等。美国华人麻醉医师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派员参加本次年会。与《英国麻醉学杂志》合作举办的优秀中青年论文摘要选评也将再度进行。会议还将举办血液保护、ICU、麻醉质量控制、神外麻醉、疼痛、小儿麻醉、产科麻醉、区域阻滞、气道管理、器官移植等专场。
此外,开幕式上于布为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授予了英、美、德、日等国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荣誉会员的称号,并颁发的海外华人杰出贡献奖等奖项,以表彰他们为中国麻醉事业做出的贡献。
据悉,本次年会适逢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任期届满,将选出以刘进教授为主任委员的第十一届委员会。
按计划大会将持续到9月1日。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0:06
@左麻婆:全国麻醉年会在重庆开幕了!于布为教授发言:希望新一届委员会在主任委员刘进教授的领导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左麻婆:英国皇家麻醉学院的院长盛装出席开幕式并致祝贺词!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年会在重庆召开,我们非常高兴,我院代表永川地区,派出4名代表服务,注册参会人员11名,这样高质量的麻醉年会在重庆还是第一次,希望同志们珍惜这次机会!永川麻醉同仁雄起!!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0:22
@囘歸恬瀞--恶性高热宣传:华西麻醉科TEE宣传和模拟教学在Q15展台,欢迎大家前来指导。@新青年麻醉论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主委#正在重庆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上,我院刘进教授正式出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利在千秋
—— 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
刘进教授简介
刘进,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88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3年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学者和访问助理教授,从事麻醉学的科研和临床工作。1994年回国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1996年兼任麻醉—体外循环研究室主任并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麻醉科主任和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主任。1994年回国后在协和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实施麻醉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在全国积极推广。主要从事心血管麻醉的临床工作,以及吸入麻醉和血液保护的研究。从1994年至今负责十多项有关吸入麻醉药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资助项目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均实现产业化。吸入麻醉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卫生部、四川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享受政府津贴和进入国家人事部的国家“百千万工程”中百千层次;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奖。2005年至2008年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省危重病医学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2012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前夕,记者对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进行了专访,刘教授就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科学家培养,手术室内输血,吸入麻醉研究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科学家的培养需要4B、4P和4S
在此次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上,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将发表关于“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科学家培养”的演讲。对此,刘教授说,麻醉学主要是对人的基本生命功能进行监测和调控,这是麻醉学的根本,也是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
现在麻醉学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病人的安全、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和调控以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保证病人没有痛苦,让麻醉更有效;更高层面的科研要求是对病人整个围手术期安全的研究;对病人长期转归影响方面的研究,如节约用血、少输库血,提高病人长期生存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降低肿瘤复发、减少感染等等。此外,刘教授说,麻醉学不仅限于临床麻醉,还包括重症监测与治疗、疼痛诊疗、急救复苏、体外循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刘教授说,最后一方面的研究就是教育和培训,如全世界模拟人的教学就是起源于麻醉学,然后普及到其他临床学科的。现在对于麻醉学的教育与培训,仍然需要进行研究,哪种教育培训方法更有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仍然是一个研究方向。刘教授指出,如果要做麻醉学的科研,就必须由临床医生主导,加大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培养临床医生为背景的科学家,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转化医学的研究问题,刘教授将之归纳为4B、4P和4S。4B,即from bed side,to bench,back to bed side,with better outcome,问题来自于临床,通过实验室研究,迅速把研究成果投于临床,再应用于临床,而且获得更好的效果。刘教授指出,从实验室回到临床还需有4P,即new product新的产品,new procedure新的诊断、治疗、手术方式,new protocol新的指南,new proof新的证据。只有这4P,才会有新的行医方法,但新的行医方法还必须带来better outcome,而better outcome又必须以4S为金标准来做最后的判断:save more life,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延长病人的寿命;save higher quality of life,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save more medical resources,节约医疗资源;satisfied patient,让病人更满意。只有4B、4P、4S都做到了,才能以病人为中心,组成一个完整的转化医学概念。
刘教授说,所有的医学研究都应当是以病人需求为核心来进行的。病人的需求就是尽量减少医疗费用,在医疗全过程中得到满意的照顾、尊重和服务,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因此,医学的科研应当是以临床医生为背景的科学家来主导,这不仅仅是在麻醉学,整个临床医学都应如此。
提及对医师背景科学家的培养,刘教授说,目前我国大部分人认为医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去读研究生,只有这样才有出路。而刘教授所在的华西医院麻醉科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鼓励医学生毕业后,先去完成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先把临床培训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确实对医学科研感兴趣的人,再培养这部分人做医学科学研究,同时支持他们做科学研究,最后让他们成为临床医师背景的科学家。这就是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的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手术室内输血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意义重大
刘进教授除了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这一职务外,还担任输血与血液保护学组组长,由华西医院麻醉科牵头撰写的手术室内红细胞输入的标准操作程序已经上报卫生部。刘教授说,明确手术室内输血的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意义重大。
刘教授说,手术室内输血的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有几个原因。
一是麻醉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对病人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和调控,对重要脏器进行保护,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病人全身组织供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病人是否缺红细胞?是否供氧充足?输血是否可以保证供氧?什么时候输血?输血量是多少?输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麻醉科医生在这方面受到的训练相对于其他科医生而言更多更专业,麻醉科医生可以保证病人全身组织供氧的安全。
二是,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进行外科操作,输血的工作是由麻醉医生来进行的,对此,刘教授进行了粗略的统计,我国医院一年的用血量大概是4000吨,其中60%是外科系统手术病人使用的,即2400吨左右,而外科2400吨血液中80%是在手术室用的,这个数量是将近2000吨。
前面提到手术室的输血工作都是由麻醉医生来完成的,我国目前有10万名麻醉医生,因此,由此计算,平均每位麻醉医生在手术室每年要给病人输20000ml血液。外科医生在手术时,主要负责手术操作,一旦病人发生大出血,就是外科医生台上止血抢救最忙的时候,大家分工,各司其职,麻醉科医生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具有丰富的经验,手术室内输血的最终决策就应当由麻醉科医生负责。
刘教授强调,麻醉医生不是普通字面意义上的打一针让病人不疼,麻醉医生更多的任务是保证病人的安全,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纠正外科手术带给病人的伤害,因此在手术室内输血由麻醉科医生主导是最合理也是最实际的。
吸入麻醉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突破
刘进教授牵头的“吸入麻醉研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说,20、30年前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没有先进的吸入麻醉机,做手术时大多都是通过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这些麻醉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那个时候缺少吸入麻醉,所以刘教授牵头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他们发现吸入麻醉与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可以互补。刘教授的团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国普及推广国产吸入麻醉药物和技术,有些研究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刘教授的团队将吸入麻醉药溶解在脂肪乳中,变成静脉注射,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且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的研究,130多例临床一期的研究,现在正在申请二期临床。刘教授欣喜地说:“如果三期临床都做完了,就可以上市。这项研究目前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身麻醉药,结合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共同优点,从静脉注射,从呼吸道呼出,兼具吸入和静脉麻醉的优点,给麻醉医生和病人提供更新型的全身麻醉药,这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个。”
刘教授说,吸入麻醉技术需要在中基层医院进一步普及,而且有条件就要去寻找更好的吸入麻醉药。他说,目前吸入麻醉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全世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突破,如果把这个研究弄清楚了,对人的镇静、睡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等都有重大意义。如果我国的研究能够在吸入麻醉方面做一些工作,也是对世界麻醉医学的贡献。
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刘进教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麻醉与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示范基地,他是我国现代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刘教授说,目前我国的麻醉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在中国的一些大医院比如成都的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的中山、瑞金医院,武汉的同济、协和医院等等,麻醉技术与发达国家水平不相上下。但是中基层医院与国际上的差别就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医生在医学院毕业之后,独立行医之前,都必须在教学医院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哪怕到一个乡村医院工作,都必须先在培训基地接受几年的规范化培训之后,才能独立行医。
刘教授介绍说,在发达国家所有专业包括内外妇儿、麻醉影像的所有医生都必须接受培训。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在行医时,其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指导也是规范化的。这样无论是在大医院工作,还是在基层医院工作,医生的平均水平就非常一致。而我国因为没有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导致很多医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中基层医院独立行医,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终身都保持在很低的诊疗水平。那么,现在我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建立起规范化培训的制度,而且应当在全国范围普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我国医生的平均诊疗水平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另外,由于基层医生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所以看病就不规范,正因为病人知道基层医院看病不规范,他们就不愿意去中基层医院看病。有的病人甚至借钱都要到大医院找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看病,这也是导致看病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解决看病难这一问题的前提。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在刘进教授的倡导下,建立了麻醉与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示范基地,并正在向全国进行推广。刘教授说,我国应当从国家的层面上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刘教授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十年提出了“建立国家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其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议案或建议。他呼吁,应把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让所有医学院的毕业生都先接受规范化培训后再独立行医,这样所有病人到任何医疗机构去看常见病、多发病时,都能得到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导,这件事意义重大。
(医学论坛网 杨婧哲 邢立影)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0:30
@明明之语:从黄浦江边到歌乐山下,风雨携手的三年。感谢以于布为教授为首的上届全体委员,专家的卓越贡献。从学科普查,县级主任培训,到SCI文章突破200....中国麻醉界永远铭记这三年!祝贺刘进教授当选新任主任委员,熊利泽院长当选继任!中国麻醉界在六万麻醉医生的努力下,一定向着世界一流的麻醉管理迈进!
五大愿景促麻醉学科发展
—— 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于布为教授
于布为教授简介
于布为,1955年生于北京,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麻醉学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麻醉学与危重病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专科化培训基地麻醉科专家组组长。担任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Anesthesia & Analgesia(中文版)、《上海医学》 等多本杂志副主编,《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Cardiothorasic & Vascular Anesthesia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2007年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拥有发明专利2项。
1982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985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获医学奖学金在日本琦玉医科大学研修一年。从事临床麻醉学工作30多年。在国内率先提出“理想麻醉状态”、“麻醉诱导期高容量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麻醉的哲学意义与临床意义” 这一概念。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阐明了杏仁核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记忆形成过程的干扰作用,获得高度评价。
医学论坛网:作为2012年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的主席,请您介绍一下本届会议跟往届有哪些不同和亮点?
于布为教授:1979年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成立大会,被认定为是第一届全国麻醉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正好是第二十届,中国人喜欢逢十大庆,所以本界会议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同时,本界会议也适逢我们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任期届满,等于是我们这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会议,我们会对3年来在加强学会建设、推动麻醉学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作一个总结。另外,这些年来我们逐步认识到麻醉学科脱离外科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是一个进步,但是如果脱离太久,只关注麻醉学科本身,就会与临床脱节,影响与手术科室的配合,所以我们应该有所改变。过去我们都是请本专业的国内外权威作专题报告,今年我们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妇产科专家,也是刚刚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郎景和教授为我们谈一谈妇产科学,包括生殖医学等方面近年来的进展,这样可能会对我们了解其他学科进展,更好地开展学科间合作有很大好处。
此外,我们会给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对中国麻醉学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几位专家授予名誉会员的称号,以表彰他们对我们的支持。
医学论坛网: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于布为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第十届委员会成立之前和之初做了关于本学科实力的调查,这个调查由两项调查组成,一项是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再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分别委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做的抽样调查,我们最后委托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施了这项抽样调查。另一项是由我们自己通过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做的对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做的调查。
通过这两项调查我们基本摸清了麻醉科目前的“家底”,我们了解到中国目前麻醉科医师是非常紧缺的。我们的调查结果是,目前全国平均一个手术台配备0.75个麻醉医师,也就是说要2个麻醉科医师管3个手术台,这就使得全国有相当一大批麻醉科医师每天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并且这种情况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目前全国注册的麻醉医师接近4万名,这与其他手术科室比如骨科的几十万名医生相比,是非常少的,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另外,目前在全国三甲医院基本上都有麻醉科这样一个编制,可是二甲医院,根据2009年的调查,有麻醉科编制的不到80%,也就是说到现在还有很多医院只有手术室而没有麻醉科这样一个独立的科室建制,这个又是让我们吃惊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麻醉科在逐渐萎缩。ICU和疼痛科本来都是麻醉学科亚专科,但是随着这些亚专科的发展,疼痛学科和ICU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从麻醉科独立了出来。从自身的发展来看,可以认为这两个亚专科独立是麻醉学科发展壮大的一个表现,但是总体上来讲,这两个学科的独立意味着麻醉科在发展壮大以后又回到原来的手术室内,成了手术室的“附属品”,因为它的接触临床的疼痛治疗部分独立了,管理术后危重病人的部分也独立了。所以我们这一届任期内,麻醉学科表面上一片繁荣,形势大好,实际上危机四伏,正逐渐萎缩。这种现象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在欧洲到目前为止,ICU和疼痛都还在麻醉科的管理之下,比如我去参观德国的爱尔兰根大学时了解到连急诊科都是麻醉科管理的,麻醉科是一个非常大的科。
我们这个学科本身还没有发展得很好,可是亚专科就相继独立了,而独立的学科反而比母学科享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我们怎样提升麻醉科医师的整体水平呢?问题在县级以下医院,而这些医院是直接关系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单位,国家已经投入很大财力添置了设备,但是这些医院的软实力仍然不足。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以改变这个现状。一个是挑选了全国23个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或者省人民医院组成我们的培训基地,安排基层二级医院的科主任来进修,这个项目去年正式开始启动,今年3月19日举行了开班仪式,到目前为止已经办了10期,每期学员五六十人,已经培训了六七百名学员,这个培训班受到了基层医院非常热烈的欢迎。由于只培训基层医院主任,辐射面太小,所以我们又搞了青年医师讲师团,也就是说从全国各大顶级医院抽一些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级别的医生组成讲师团,到各地巡回培训。迄今已经办了两期,第一站是到海南省陵水县,陵水是一个相对比较贫穷的地方,当地400多名医生来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反响非常热烈。第二站我们到了贵州省的毕节市,毕节是一个非常贫困、交通不便的地区,当地5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效果也很好。我们希望通过对科主任的培训来改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结构,通过派讲师团深入基层来改善基层麻醉人员的技术水准,希望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中国麻醉学科整体发展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举办了全国麻醉学基础理论培训班,目前这个培训班还处于试点状态,目前办了2期,我们相信这项工作是有价值的,长期来讲对麻醉学科的发展是有益的。
出于对麻醉学科发展的考虑,本届麻醉学会提出了麻醉学科发展的5个愿景:第一,成为推动“舒适化医疗”发展的主导学科。第二,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第三,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枢纽学科。第四,协调各科关系的中心学科。第五,为社会所熟知和认可的重点学科。
第一,成为推动“舒适化医疗”发展的主导学科。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大幅提高,人们在诊疗过程中对舒适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过去,有些检查或手术是不麻醉的,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现在由于医疗条件的进步,很多患者要求在麻醉的前提下做一些医疗操作,我们麻醉学科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主导舒适化医疗的重任。
第二,要做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就是做全行业医疗安全的守门员学科。我们如果能够及时赶到,及时抢救,使一些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及时转危为安,就会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从小的方面讲是为病人挽回生命,为家庭避免痛苦,为医院创造和谐医疗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为国家的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所以说我们这个学科一定要做保证全行业安全的守门员学科。
第三,麻醉学科要成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枢纽学科。过去都把医院枢纽定位于手术室,其实手术室是一个场地,指挥管理控制手术室的应该是麻醉科,我们来合理安排手术,迅速缩短手术的间隔,就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缓解医疗压力。
第四,麻醉学科要成为协调各科关系的中心学科。由于手术室资源有限,手术科室之间常出现争手术室资源的现象。麻醉科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手术和充分利用手术空间来协调科室间的紧张关系,成为一个协调者。
第五,我们希望就是通过我们上面几条的努力,使麻醉学科在几年之内成为社会所熟知和认可的重点学科。现在为止,麻醉学科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这3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老百姓眼里,麻醉还是打针睡觉这么简单的事情,这是个很大的偏见。
我们的愿景公布以后,在国内包括台湾和香港均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改善麻醉质量,提高服务能力,不仅是为了麻醉学科的发展,我们是希望通过麻醉学科的发展,为整个医学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在学科建设方面,随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生进入麻醉学科,使得这个学科目前在科研方面,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和SCI论文的发表方面,这几年均在飞速进步。2009年全国麻醉医生共发表了99篇SCI论文,去年发展到370多篇,如果加上中国麻醉医生在国外实验室研究发表的共有500多篇,几乎每年以增加100多篇的速度急剧的增加,这个成绩是非常明显的。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结果,麻醉学分会和国际现在开展学术交流的时候,我们提出今后的交流不是单边的交流,不是只有我们请国外专家来国内讲课,而是双边对等学术交流。什么叫双边对等呢?就是我们邀请几名外国权威教授到中国的年会来做学术报告,增加交流的机会,促进友谊,但是反过来他们也要邀请中国的教授到他们的年会作报告,主要目的就是带动国内的学者走出国门,通过交流、学习、进步,进而推动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
在今年3月25-3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LaRural展览中心召开的世界麻醉医师大会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作为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WFSA)正式成员国之一,派团参加会议。在本次四年一度的换届改选中,作为上一届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常委,熊利泽教授再次成功连任WFSA常务理事会常委 (2012—2016年)。与此同时,含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于布为教授在内,共有5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于布为、黄宇光、田玉科、薛张纲、俞卫锋)分别进入了WFSA下属的科学事务委员会、麻醉安全与质量委员会、章程委员会、出版委员会及疼痛委员会担任委员。本次改选表明我们国家的实力和中华麻醉学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得到增强。6位教授进入世界麻醉机构的领导层,是继中华麻醉学会正式成为WFSA成员国和熊利泽教授当选WFSA常委后,中国麻醉学史上又一个重大事件。我国其他学科尚没有如此集体一步跨入国际最顶尖的委员会的先例,说明这两年麻醉学科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借助厂家的资助费用和年会的结余费用,我们每年选派10名博士生到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顶级实验室从事科研训练,希望为麻醉学科今后10~20年的腾飞培养后备人才。我们还做了网站的建设工作。此外,我们专科杂志影响因子也在逐步提升,为了争取被Medline或者化学文摘收录,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总体来讲,我们这3年正好赶上一个中国经济仍在保持的高速发展期,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同时麻醉学科经过60年的建设有了相当的储备,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时候,我们做了适当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整体的效果非常明显。
医学论坛网:请您介绍一下目前麻醉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于布为教授:自1842年3月30日美国一个乡村医生CrawfordLong做了第一例乙醚麻醉,到现在整整过去了170年,美国是把发明乙醚麻醉的这天定位美国国家医生日。可以说没有麻醉,医学的进步绝对没有现在这么迅速。可是我们做了170多年的麻醉,却不知道麻醉药是怎么产生作用的。我们当然知道各种各样的学说、假说或理论,但是都有它的缺陷,所以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解开麻醉药作用机制之谜?这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第二,遗传基因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麻醉药物的代谢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利用麻醉遗传药理学的技术,为更安全地实施麻醉提供指导。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第三个是器官保护的问题。如何利用麻醉药处理缺血、缺氧、再灌注损害所带来的的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热点;不过这个热点现在相对来讲有些降温,因为它的实际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第四个是自动化麻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台自动化麻醉机,已经为200多例病人的实施了麻醉。中国在今后两三年之内应该能做出国产的类似的东西。
第五个是中西医结合方面。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现代麻醉科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所做的绝大部分研究是模仿和跟踪,只是跟的越来越快,跟的越来越紧,但缺乏独创性的东西,希望今后可以更多地看到基于东方文化和哲学思考的科研举措。
医学论坛网:您对我国麻醉学科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或希望?
于布为教授:第一点是我们正在做的,也是卫生部下达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制定一个麻醉学科的学科建设和规范标准。
麻醉学科到底是干什么的?它的组织架构应该是什么?通过3年的实践和全学科范围内的争辩、讨论,我们基本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对自身有了明确定位,即我们是医院的最大的保障医疗安全和病人舒适的服务平台,这给我们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提出麻醉学科应该和其他学科进行多学科合作,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感,减少病人的就医困难,降低就医费用,提高治疗效果为目的,抛开或者说尽量减少对自己学科利益考虑,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为病人服务。基于此,我们有以下几点希望:
第一,我们提出麻醉科应该有自己的门诊部,应该有患者术前评估中心,对病人的术前状况进行充分评估,改善其术前状况。
第二,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由麻醉科管理的内镜中心,气管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和胃肠镜检查都在这个平台来做,由麻醉科医生为病人提供舒适和安全的服务,提高治疗效率。
第三,我们建议手术室内配备麻醉诱导室和恢复室,优化治疗流程。
第四,我们希望有麻醉科自己的ICU,用以处理麻醉药物并发症和后遗症。
有了以上覆盖全院的提供舒适医疗和保障医疗安全的平台以后,我们麻醉科将能发挥更大、更全面的作用。
(医学论坛网 李力华)
作者: 小麻哥 时间: 2012-8-31 14:13
我们是乡镇卫生院,但我们的主任也早早定了火车票前往了,我们翘首主任能带回来麻醉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方法。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7:51
@囘歸恬瀞--恶性高热宣传 : 在第一分会场听胸科麻醉专场。关于普胸手术肺功能评估,三条腿评估系统的重要性。其中最大氧消耗量的意义!在评估中病史的重要性,生活自理能力,登楼试验,和六分钟步行试验.
胸科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 演讲者:缪长虹 视频地址:http://www.001yixue.com/play/index.asp?id=3676
@胖咯咯是麻小妹儿 : 全国第二十次麻醉年会。刘进主任讲围术期血液保护。会场超火爆,听的人超多,提问的人也超多。麻醉医生在输血指征把握及血液保护方面任重道远。
围术期合理输血和血液保护 演讲者:刘进 视频地址:http://www.001yixue.com/play/index.asp?id=3702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7:52
@重庆国际会展中心 : 2012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年会于今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此次年会规模大,参会人员多,涉及内容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和展览,参会人员除了重庆本地医学界骨干外,还汇聚了全国各地麻醉系统精英,欢迎各位外地朋友来到美丽的山城,来到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7:53
@薄三郎 : 麻醉,生命守护神!中间超级萌的分子结构,就是乙醚!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8:15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今天分会场爆满,讲座非常精彩,关于麻醉安全和质控分会场听课的人特别多,过道都是人,火爆极了!
@涛戈:2012年麻醉会,今年是换届,回顾这三年于教授这三年的十项计划在推动学科发展的成绩,不过还任重道远,不知道刘教授和熊教授后面几年的发展理念是继续还是调整方向
@涛戈:海外华人杰出贡献奖,谢仲淙、马大青、刘仁玉教授
作者: 幽蓝花火 时间: 2012-8-31 18:57
有没有视频课件可供下载的!!!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9:00
年会网络视频地址见19楼回复。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19:01
@恰逢花开:麻醉年会,我们来啦!志愿者们加油!
作者: 肖梅 时间: 2012-8-31 19:36
好啊!怎么就开2天?吃住好吗?
作者: dcb 时间: 2012-8-31 19:41
能开到基层,麻醉学科办的好。
作者: 歪歪鸭 时间: 2012-8-31 21:17
以后我们承办,,我想去当志愿者诶 。。。。:lol
作者: frog_0612 时间: 2012-8-31 22:26
刚刚从会展中心演出回来,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观看晚上的文艺晚会?利用休息时间和同事排练了一个多月,感觉今天能为麻醉界前辈、教授、同仁付出,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晚辈衷心祝愿第20次麻醉年会圆满成功!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23:04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8-31 23:21
@春春的家2011:今年全国麻醉年会规模宏伟,参会人员达到5000多人!最兴奋的还是遇到了我的麻醉启蒙老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刘敬臣教授!记得当年人生第一个气管插管就是他带我做的!8年过去了,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00:39
@广州马武华:在今年的重庆全国麻醉年会上,8-31号下午1:00 我的讲座为自体血回输与中医药的作用。9月1号上午10点左右我的讲座为,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实战与急救。下午我作为气道培训workshop的培训老师会一直在培训会场,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可以共同一起面对面交流一些问题。
作者: 醉省梦思 时间: 2012-9-1 10:34
感谢论坛对不能到现场的麻醉医生做出的贡献。
作者: wpy7696 时间: 2012-9-1 12:01
能全面了解会议内容吗?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12:07
@麻姑蝈蝈:中山医院薛教授,博闻,风度,气度,幽默,但感觉还那么亲切。离的比较远只能拍个面部特写,keep fit。语录:生命高于一切,生命不能重来。
@拐榛儿:家门口的全国年会,我在现场,现在是广东的马武华教授在讲危急困难气道的处理:实战与急救。@新青年麻醉论坛
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实战与急救 演讲者:马武华 视频地址: http://www.001yixue.com/play/index.asp?id=3817
马武华: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
麻醉医生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和肺内气体交换。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诊抢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成功进行有效呼吸道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总有部分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的困难或失败,也总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或者医源性的因素导致的困难气道,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困难气道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遇到紧急困难气道情况如何在最短时间做出最优的判断并选择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患者的风险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一、常见紧急困难气道的情况
1 反复插管后导致的不能通气、不能插管
2 各种原因如外伤、动静脉血管畸形、布加综合征等插管时导致的口腔、鼻腔大出血
3 上呼吸道大量出血
4 患者大量反流
5 颌面部、头颈的严重外伤
6 喉头巨大肿瘤
7 气道严重水肿
8 气道异物
9 气道狭窄或外伤导致气道中断
10 咽喉部蜂窝组织炎
11 颈部血肿、脓肿、肿瘤或脑脊液漏导致的气道压迫
二、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
思路是第一位的,越是紧急的困难气道,越要按照一个简单快捷的流程进行处理。通常可以按照困难气道处理ABS流程分成三步进行。
A:寻求帮助(Ask for help)
任何时候寻求帮助始终应放在首要的位置。不管是低年资医生还是高年资医生,也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立即寻求帮助是对患者最负责的手段。
B:呼吸通气(breathing)
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如果还可以用声门上工具进行通气(如反复插管后导致的不能通气、不能插管状况),则立即给予喉罩类、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管、口咽通气道、带套囊的口咽通气管、面罩等声门上工具进行呼吸通气(B)。然后进入下一步。
S:这个S包含三个含义。
通气好后,等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S1,spontaneous)或者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果无法用声门上工具通气(如喉头巨大肿瘤等)或者通气无效(如喉头严重水肿),则立即进行S2:(Stick cricothyroid membrane)穿刺环甲膜进行通气,如果因为套管针过小或者没有环甲膜穿刺套件,则立即进行S3(surgical airway )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必要时当然即可以在穿刺环甲膜进行供氧的同时立即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也可以直接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
三、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
可以分为无创、微创和有创三种方法,均可用流程中的B和S来处理。
(一)无创
1 喉罩(B)
美国从1993年就把喉罩加入了困难气道处理流程,10年后在2003年再次修改困难气道处理流程时仍然加入了喉罩。 Walls 设计的失败气道管理流程同样纳入喉罩,法国在1996年发表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加拿大在1998年,英国在2004发表的未预见的困难气道流程,Mulcahy AJ, Yentis SM在2005年发表的不能通气的流程中均加入了喉罩。德国2004发表的困难气道流程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到喉罩,但列入了声门上通气工具,这自然包含喉罩,意大利2005发表的困难气道流程中同样列入喉罩,由此可见,喉罩在困难气道急救中的重要性。我们在2008年设计困难气道处理ABS流程中也把喉罩放在首要的位置,之所以不是面罩放在首位,是考虑到面罩通气困难本事就是紧急困难气道中的一种。因此,只要有可能,喉罩因作为急救时首选的通气工具,而且喉罩的急救作用已被大量文献所证实。
2 食管-气管联合管(B)
食管-气管联合管是另外一种紧急气道装置,是仅次于喉罩的的最重要的声门外气道通气装置。联合管由食道腔及气道腔并行排列组成的双腔管组成,食道腔是一盲端,但在管中部正对喉咽部水平有许多开孔;而气道腔在远端开放;两个腔互不相通。使用时将联合管直接从口腔向下送。直至导管预定刻度处达到门齿,然后将口咽套囊充气80 ml左右,远端套囊充气5~15ml。英国在2004发表的未预见的困难气道流程列入了联合管,德国2004发表的困难气道流程中列入了声门上通气工具,这自然包含食管-气管联合管。食管-气管联合管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急救中心首选的通气工具,它具有在任何条件下均可操作和通气的功能,麻醉医生、急诊医生,辅助医务人员、战地医务人员均能快速地使用。大量的文献报道了联合管用于急救的情况,如上呼吸道出血、持续呕吐,颈部血肿,插管失败,口腔大出血。对于喉罩通气失败的患者,联合管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3 喉管(B)
由口咽套囊,食道套囊、通气管和胃引流管组成。两套囊间的通气管有多个通气孔,位于声门口。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紧急时可建立气道和院前急救。有作者报道在对一个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期间,插管失败后成功用喉管进行了通气。在院前急救中,已有18.8%的患者使用了声门上通气工具,其中当然包括喉管。除此以外,其他如喉周通气管、口鼻咽通气管和面罩在必要时均可以选择。
(二)微创
经气管喷射通气(transtracheal jet ventilation)(S2)
如果在置入喉罩、食管-气管联合管或其他声门上通气工具不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气体交换,则必须立即采取有创的方法,而经气管喷射通气(TTJY)无疑是麻醉医生最擅长和最熟悉的有创方法(大多数麻醉医生均实践过经环甲膜穿刺进行表面麻醉的方法)。这是一种争取宝贵时间的过渡技术,操作简单,可用针或套管针,是比紧急环甲膜切开和气管切开更快捷的技术,可获得充分氧供,但会有CO2蓄积和酸中毒,高压氧源(50PSI) 有助于解决CO2蓄积问题,同时需注意导管打结和气胸。
如果没有带高压氧的经气管喷射通气装置,在手术室内外均可以用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急救。
1、 10-20ml注射器急救法(S2)
用10-20ml注射器接一大针头刺入环甲膜后回抽,确认位置后,拔出注射器内芯,插入4.5-7.5气管导管,给套囊充气密封注射器,接上呼吸囊通气就可。
2、 3ml注射器急救法(S2)
经环甲膜插入大套管针或大针头,拔出针芯连接3ml注射器,回抽空气确认位置后,拔出注射器内芯,连接标准气管导管接头接上呼吸球囊快速通气。套管针和针头越大效果越好。
3、3.5号气管导管接头直接连接急救法(S2)
用3.5号以下导管接头直接和各种套管针或大针头相连接,然后直接通气。为了放在移位和方便通气操作,可以在导管接头和套管针之间连接输血管。当然,如果有防折、防扭曲的带钢丝的 Emergency Transtracheal Airway Catheter( Cook 紧急经气管通气套管6F)则效果更好。
(三)有创
1紧急环甲膜穿刺套件(S2)
上面提到的微创工具可以供氧,但通气效果欠佳。而紧急环甲膜穿刺套件则可以起到即解决供氧又解决通气的作用,可以称为麻醉科的“灭火器”,方便快捷。研究提示用Tracheo Quick 穿刺成功的中位数时间20.2 s, ( 11.4-44.7 s), 用Airfree穿刺成功的中位数时间22.8 s, ( 14.3-33.2 s), 用Quicktrach I穿刺成功的中位数时间 21.1 s, (14.5-32.4 s)。
2 钥匙型紧急环甲膜穿刺套件(S2)
一种便携式的可以随身带的钥匙型紧急环甲膜穿刺套件在医院内外均可以快速的建立气道。
3 Melker cricothyrotomy kit(S2)
该器械包括一手术刀片,套管针、注射器、导丝、扩展器和气道导管。操作方法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类似。该套件有如下优点:1 容易为对环甲膜切开术缺乏经验的麻醉医生所接受,2 学习曲线短,5次模型训练96%的麻醉医生在40 秒内可以成功完成,3 通常时间为40-100秒,4 出血相对少。要注意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力保证患者的氧供和通气。
4 外科环甲膜切开术(S3)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把这作为其他方法失败后最后的选择,适合于:
(1)经口鼻或者纤支镜插管失败的常规急救方法,(2)适用于颌面部、颈髓损伤、头颈多发损伤、上呼吸道大量出血、上呼吸道梗阻时的紧急气道控制。优点是和气管切开术相比更加简单快捷,但10岁以下小孩喉软骨和环状软骨比较小,因此不适用。
5 外科气管切开(S3)
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则直接进行外科气管切开, 这是急救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手术室外地急症插管,外科气管切开的比例为2.5%左右。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12:10
@胖咯咯是麻小妹儿:重庆麻醉年会的全体工作人员,你们辛苦啦[威武]
@胖咯咯是麻小妹儿:大会以来听到最好的讲座--来自Alan Jay Schwartz教授。图文并茂的展现,清晰流畅的思路。关于胎儿麻醉的展示很震撼。最重要的,语速缓慢发音清晰,连我这个英语半调子都听懂了[嘻嘻]
Unique Cases in Pediatric Anesthesiology-How Would You Manage These Anesthetics? 演讲者:Alan Jay Schwartz 视频地址:http://www.001yixue.com/play/index.asp?id=3767
@妙手仁心唐:此次年会太火爆了,各个会场座位太少,根本容纳不了多少人,会场内站的地方都没有,连过道上现场直播的显示屏前都挤满了人,太好学了。强烈要求今后的会场大一些 @新青年麻醉论坛
作者: relly_ting 时间: 2012-9-1 12:59
很想知道更多会议方面的内容,感谢论坛能够提供这么好的内容......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14:16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 : 今天是全国麻醉年会的第二天,分会场几乎都是爆满,我的策略是科室医师分配到每个分会场,做好笔记,最后全部到科室汇总交流,学习最新麻醉知识,共同提高!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 : 全国麻醉年会开幕式很精彩,迷倒一大批人,今天晚上闭幕式是我们重庆麻醉医师自己表演的节目,所有演员都是重庆各医院麻醉科大夫,欢迎大家都参加,还有奖品哦。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 : 现在会场还是很爆满,看看第四分会场的情景吧,真的学习热情很高!
作者: frog_0612 时间: 2012-9-1 14:53
本帖最后由 frog_0612 于 2012-9-1 14:55 编辑
回复 25# 论坛助手
视频现在是真心打不开~~莫非是电脑有问题?
一些没过去的场次希望今后尽量弥补
去年在济南 咱们论坛也报道了 第一医学频道的那些视频都挺好的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14:57
今天的视频还没有上传,估计明天可以正常播放了。
作者: dndo 时间: 2012-9-1 15:01
请问为什么视频听不到声音呢?
作者: woailuo1986 时间: 2012-9-1 21:32
在20楼照片中看到了师父,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也能去参加!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21:32
@广州马武华:今天全国年会气道专场有一病例讨论和大家分享。女性,150cm,体重100公斤,急诊剖腹产。饱胃,颈粗短,硬膜外阻滞后广泛阻滞,脚可以动,两上肢不能动,患者紫绀,血氧面罩通气80%,血压一直稳定,患者尚清醒,试插管一次不成功,再加压通气血氧可以勉强到95%,问,对该患者的处理办法?
@广州马武华:这是病例是一个基层医院的医生不久以前碰到的病例,发生在深夜值班时。该医生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作者: woailuo1986 时间: 2012-9-1 21:33
在20楼图片我看到了师父,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也能有幸参加!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1 21:53
麻醉相关的问题仍是呼吸管理,与麻醉医生过度自信个人技术、评估不当有关,提示术前困难气道的评估仍存在问题。
手术相关的意外事件主要有两大临床表现:心跳骤停和大出血。心跳骤停虽是意外事件中最多见的,但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能够避免不良后果;有创动脉压是胸外科术中发现心跳骤停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并有利于指导心肺复苏。大出血是意外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有赖于外科医生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对手术适应证的掌控。
胸科麻醉意外事件的处理 演讲者:徐美英 演讲视频:http://www.001yixue.com/play/index.asp?id=3675
作者: woailuo1986 时间: 2012-9-1 22:53
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也能参加!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2 09:05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赵泽宇:重庆的麻醉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收获最大的是对右美的新认识,它能很好的解诀七氟烷在小儿麻醉拔管时的烦躁问题。
@左麻婆: 本次会议学术气氛真不错!椅子没了,站位也没了,有人只好到第一排前面坐地上听课。这是对会议组织者最大的感谢。当然分会场偏小也是一个问题。@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现在会场还是很爆满,看看第四分会场的情景吧,真的学习热情很高!
@陌上花開__Lily : 麻醉医学年会在昨天落下帷幕。在短短3天的志愿者服务以及之前的2天培训中,我受益良多。我可以强烈的感觉到他们的气质和我平时接触的医生是不同的:举手投足间的自信和淡定,睿智的眼睛,对麻醉后辈们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
作者: yxy2010 时间: 2012-9-2 14:22
羡慕能去参加年会的同仁,像我们这样的小医院,是没有机会的。
作者: 小麻醉 时间: 2012-9-2 19:13
羡慕,嫉妒恨啊:'(听说有个快捷指南啥的???楼主肯一并帮我们解决了吧????、
作者: 流言蜚语 时间: 2012-9-2 19:57
为什么打不开呢,原先都能打开的,难道我的电脑出问题了?
作者: xfw19840818 时间: 2012-9-2 23:24
这是次隆重的盛会,成功的会议,重庆麻醉非常的OK
热烈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麻醉朋友:handshake
作者: xfw19840818 时间: 2012-9-2 23:38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麻醉科:victory:人员很多,也许还%
作者: hhq8 时间: 2012-9-3 10:14
好,像我们初学者很有用。谢谢!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3 23:27
@广州马武华:感谢大家参与这个急症剖腹产的讨论。把大家意见汇总,我个人同意以下这些建议:1立即寻求上级医师帮助,2 尽快取出小孩,3 清醒表面可视纤支镜插管,熟练的话10秒左右可以完成,硬质可视喉镜、导丝和视频喉镜均可以,但是前提是熟练,一次性成功,不能重复试插。4 如果没有条件,插入双管喉罩(接1)
@广州马武华:接1.插入胃引流管进行吸引。5 不使用肌肉松弛药和全麻药,否则,既有无法控制气道的风险,又有反流误吸的风险。6 逆行插管也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7 没有条件面罩通气也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广州马武华:该病例实际的处理是,用面罩通气了2小时左右,勉强维持血氧,但胃胀气非常严重。幸运是患者没有反流误吸(如果全麻后结果可能就不是这样)。如果在我院,我的处理思路是:1 立即寻求上级医师帮助,2 插入双管喉罩通气,同时通过胃引流管吸引,3 通气好后,通过可视电子插管镜复合Aintree插入气管导管。
@广州马武华:接上,需要提出的是,每个人都要根据条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法。但以下几条原则是关键1 寻求帮助(A)2 通气(B)3 清醒保持自主呼吸(S)。4 尽快取出小孩。谢谢大家的参与。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4 17:55
@七弗美:手术室内输血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意义重大 刘进教授除了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这一职务外,还担任输血与血液保护学组组长,由华西医院麻醉科牵头撰写的手术室内红细胞输入的标准操作程序已经上报卫生部。
作者: sanmugu 时间: 2012-9-4 18:23
新手上路,希望得到收获。
作者: 醉豫 时间: 2012-9-5 14:51
视频打不开。期待基层麻醉医师有机会学习。
作者: alan88855 时间: 2012-9-5 21:03
听说郑大一附院的张卫主任被选为常委,真的么?
作者: xfw19840818 时间: 2012-9-6 10:52
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衷心祝愿第20次麻醉年会圆满成功!!!
:victory:
作者: 乐天1157 时间: 2012-9-6 10:55
很想去,可惜没机会去,楼主能不能多分享一些信息,给我们这些下级医师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6 12:51
年会上一些专家讲座:紧急困难气道的处理:实战与急救 (马武华主任):http://www.xqnmz.com/thread-44500-1-1.html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6 12:52
喉罩麻醉和紧急气道的管理 ( 左明章):http://www.xqnmz.com/thread-44873-1-1.html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6 12:53
鲍红光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隐患和对策:http://www.xqnmz.com/thread-44895-1-1.html
作者: xfw19840818 时间: 2012-9-6 23:23
新手上路,希望得到收获。:victory: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9-7 20:43
2012年全国麻醉年会论文汇编,PDF电子书 978M 华为网盘下载
作者: xp2010531 时间: 2012-9-8 16:08
感谢论坛对不能到现场的麻醉医生做出的贡献.但我想看围术期催产素的合理使用,[专题发言] 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麻醉处理 徐铭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看不到
作者: 独浪追风 时间: 2012-9-8 23:09
回复 54# 论坛助手
这么贵啊?什么啊
作者: 麻醉科fxs 时间: 2012-9-13 21:24
很想学习里面的内容,请贡献一下吧!
作者: susu1982 时间: 2012-9-16 10:25
老师们的讲座让我很受益呀!
作者: hhq8 时间: 2012-9-16 22:36
我想下载视频下来,怎么下载?
作者: hhq8 时间: 2012-9-16 22:37
好,想下载下来,怎么下载?
作者: e9668 时间: 2012-9-18 22:13
回复 54# 论坛助手
怎么下不到!
作者: wfx102179 时间: 2012-10-4 21:15
回复 54# 论坛助手
为 什 么 没 有 下 下 来 呢 ?
作者: 诗酒趁年华 时间: 2014-4-2 23:06
回复 25# 论坛助手
现在还能不能看到这个视频呢?跪求啊!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