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心超版主在2013天津麻醉年会发言:超声对循环功能的快速评估 [打印本页]

作者: 心超    时间: 2013-12-19 00:14
标题: 心超版主在2013天津麻醉年会发言:超声对循环功能的快速评估
本帖最后由 心超 于 2013-12-19 13:03 编辑

  对广大临床医师而言,如何用超声监测循环功能,迅速解决临床问题,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但是,要获得心脏超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解剖空间的概念,还要完成大量的操作训练,学习曲线长,效率不高,因此建立一个切实可行,让临床医师容易掌握,可用于快速评估循环功能的超声监测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对超声循环功能快速评估的方法进行阐述。
    超声对循环功能的快速评估不同于一般心血管超声诊断,属于循环监测的范畴,目的是为了解决心血管相关问题而提供快捷、可靠的诊疗决策依据。典型的代表是在急诊、危重症超声中推广使用的FAST、FATE[1,2]等。这种基于临床问题的超声对循环功能的快速评估技术正在临床的各个领域逐渐拓展开来。
    对广大临床医师而言,如何用超声监测循环功能,迅速解决临床问题,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但是,要获得心脏超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解剖空间的概念,还要完成大量的操作训练,学习曲线长,效率不高,因此建立一个切实可行,让临床医师容易掌握,可用于快速评估循环功能的超声监测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对超声循环功能快速评估的方法进行阐述。
    要快速评估循环功能,我们就必须简化心血管模型。在临床实践中,心血管系统可以被抽象为一条“能排血,能供血”的管道,正常状态下,它的壁是完整的,在内分泌和心电生理系统的双重控制下规律舒缩,随着壁的舒缩,腔可以“扩大、缩小”,配合瓣的有序开闭,单向驱动血流与大动脉耦合产生脉压,维持器官的搏动性灌注。病理状态下壁和瓣发生心脏固体成分的异常,腔和流发生流体成分的异常。超声可以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估循环系统,为相关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心血管超声切面不仅数量众多,所测量的参数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是不是每一个切面、每一种参数都对循环功能监测和术中诊疗决策起作用呢?以诊疗决策为目的的超声循环监测方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基本的思维方法是什么?
    结合国内外临床超声发展的趋势和经验,我们提出:超声循环功能快速评估与监测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下面以术中TEE为例,描述超声循环功能监测的基本思路:从影像资料的特征出发建立个体化的病理生理学模型,据此进行术中诊疗决策,管控相关风险。
一、切面的标准化
    (一)标准化切面的介绍
    麻醉、危重症和急诊医学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超声影像技术在这些领域里应用的模式,超声技术从一开始进入临床,切面标准化工作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在TTE方面,出现了以FATE(Focused Assessed Transthertic Echocardiogray)为代表的临床超声基本切面[2],1999年确立了20个TEE标准切面[3],并在随后的临床实践中每隔3~4年不断更新和扩充内容。不仅有临床超声操作指南还有相关的超声培训指南。有些指南发表后也有人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4],但是指南确立切面标准化的工作目标一直得到公认。值得注意的是,学科之间的协作成为临床超声推广工作的亮点,不仅有超声学会和麻醉学会两个学科之间的协作[5],也有包括心脏学会在内的三个学科之间的协作[6],更体现出各种指南中的培训目标和各学会的专科准入制度相结合的特点[7]。国外经验证明,临床超声要实现大家做,一起做,规范做的局面,必须根据临床需要制定标准和规范,并持续改进[8,9]。
    2013年心血管麻醉学会和美国心脏超声协会将20个TEE标准切面简化到11个,双方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定义了TEE监测和TEE诊断的清晰界限(图1),也标志着超声监测循环功能进入到一个合作发展的新阶段[10]。

1.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