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续股神经阻滞。
(1)优点:提供广泛且强效的镇痛,覆盖范围更广,尤其对股前部、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镇痛效果显著。
(2)缺点:可能导致股四头肌无力,阻碍早期康复和行走。
2.连续收肌管阻滞。
(1)优点:主要影响感觉神经,不影响股四头肌力量,患者术后能更早开始康复训练和行走。
(2)缺点:镇痛效果相对较弱,主要覆盖膝内侧和前部。
3.选择依据。
(1)患者需求:考虑患者术后活动需求,如果需早期康复行走可优先选择收肌管阻滞。
(2)镇痛强度:如果疼痛严重且需强效镇痛,可优先选择股神经阻滞,但需注意防范肌无力影响。
(3)联合应用:可考虑联合应用,初期(例如术后第1d)使用股神经阻滞,后期转为收肌管阻滞以支持康复。
(1)覆盖范围:该阻滞主要作用于股神经、外侧股皮神经,部分情况下会影响闭孔神经的部分分支,但不是完全而可靠的阻滞。
(2)技术关键:注射液体量的增加和注射点接近骨盆内侧距离的减少,可以提高对闭孔神经的阻滞效果,但具有不确定性。
(3)补充应用:对于需要全面覆盖闭孔神经的操作,建议结合专门的闭孔神经阻滞技术,确保麻醉效果更可靠。
(1)使用超声引导:超声引导可以精确识别解剖结构,提高阻滞精度,在隐神经不可见的情况下,只要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至股动脉的前外侧即可。
(2)经常练习:反复进行收肌管阻滞练习,以熟悉解剖结构和常用标志,培养手感和经验。
(3)简化步骤:使用标准化流程和固定注射点,减少变异,逐步积累经验。
(4)辅助手段:参考简图和操作视频,增强视觉记忆和操作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操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