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edga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交流] 病例讨论与思维(新青年论坛第一帖)

  [复制链接]
25#
发表于 2014-6-18 22:19:32 | 只看该作者
bonze 发表于 2014-6-13 11:57
谈C4病例:当心中的鉴别诊断都被否决时,出路在哪里?

当我们参加标准化考试时,每个问题都有选择支,我 ...

如果是手术的原因,出现的时机和手术时的方式、体位要联系在一起。妊娠的话,术前没有表现。这两点都很难解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6#
发表于 2014-6-18 23:35:23 | 只看该作者
guoxi333 发表于 2014-6-18 22:19
如果是手术的原因,出现的时机和手术时的方式、体位要联系在一起。妊娠的话,术前没有表现。这两点都很难 ...

但是现在都是痛都没痛就来剖宫产了,那就没顺不顺产的事了

点评

剖宫产多了,麻醉科就容易摊上大事了,我们更需要把这些不是自己的麻烦撇开。 我刚注意到,手机版好像看不到点评,是吗?管理员们造吗?  发表于 2014-6-19 07:58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8:0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nze 于 2014-6-19 08:07 编辑

关于C5病例,提供的朋友又说:

原因?????一头雾水。先心?栓塞?心衰?子痫?颅内出血?再次同家属谈话,追问病史,此时,患者家属才说:患者小时候看过心脏疾病,但当时医院检查说没事,患者平时不能干重活,走路多,也要休息。晕,隐瞒病史。真的想过去打他们几巴掌。

产妇死亡,不同于别科患者,这是全国关注,非同小可的事。全院、全妇产科大讨论,死亡原因,救治情况。各科专家对此病例再次分析,再次阅片,仔细同患者家属交谈,回顾既往情况。结论: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猝死。建议尸检,家属拒绝,要求出院。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妊娠禁忌,妊娠后患者,多在产后30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此时回想,该产妇是不知自己病情不适合妊娠?还是母性伟大,一定要冒生命危险要生子?还是我国宣传、孕检不到位?(该患者为外来务工人员,因经济原因,从未进行产检)。

回想此例患者,真的是感叹啊:
1、患者来院一般状况尚可,当时考虑为常见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心衰,根据心衰情况进行了对症治疗,未考虑到罕见疾病。
2、入院后病情稳定一段时间,以为病情正在好转中。
3、病情恶化迅速,猝死,这时的医学、医生,已是无能为力。
4、入院后的治疗,对症抗心衰治疗,同艾森曼格综合征治疗,没有存在治疗上的耽搁,但由于心超没做,在诊断上,有耽搁。
5、根据艾森曼格的治疗原则,对其根本的治疗是心、肺移植,此患者是不可能进行的治疗,对其只能是天方夜谭。
6、以后问诊,还要多问问家属患者的平时情况。但是,家属隐瞒病史,真的是郁闷之极,实为不该啊。(对谁隐瞒病史,也不能对医生隐瞒啊。尤其是身体疾病方面,不能说谎的。不然,真的会死人。)
7、多年来未行产妇死亡的抢救,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
以上资料来自同行闲聊口述,资料不是太完善,请多包涵,好在基本上可以看出问题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0:34:4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C5病例,初看到时,我简单发表了一点想法:

1.收住产妇时,“端坐呼吸”,“心电监护提示血饱和度85%。吸氧后无好转。”“血气分析回报I型呼衰,血氧分压低。”
个人观点,缺氧明确,则必须纠正!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况且已有心衰表现,您觉得接下来会转好还是恶化?为什么?

2.“心内会诊,予面罩吸氧,密切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生命体征,必要时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再请呼吸科会诊,意见同心内科。
“一夜无事,患者睡眠良好,生命体征稳定,唯一不好的就是血氧饱和度一直维持85%左右。多次的血气分析总是提示氧分压低。”
缺氧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什么叫做“必要时”?对缺氧的后果考虑的太乐观了!

3.“下午4时,听产科组说该患者一天平稳,现突然氧饱和度下降达60%,急请内科会诊,予上腹、胸CT检查,提示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粗,有肺动脉高压表现,心衰。转ICU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氧饱和度上升达85%左右,患者神志清,除端坐呼吸外,余仍无明显不适感。考虑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同患者家属谈话,家属回答平时无病。在ICU过了一夜,平安无事。”
肺动脉高压,心衰,依然存在的缺氧!产后的生理改变常常是内科医生所忽略的。我倒不认为家属的回答有多么重要,我们对于未知的疑问缺乏求证的习惯。

4.“患者突发烦躁、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全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一头雾水。先心?栓塞?心衰?子痫?颅内出血?”

缺氧贯穿数天的病程。.该产妇的病情不能算恶化迅速,也不能说治疗上没有耽搁。虽然这样的产妇无论在哪位医生的手中都很难尽善尽美,但是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些!

。。。。。。。。。。。。。。。。。

几天后跟同行在QQ上聊了一阵,记录就不贴了。简单总结一下:
1。诊断。

“原因?????一头雾水。先心?栓塞?心衰?子痫?颅内出血?”
我们在前帖提过,不要拿着心中的诊断去套在病人身上,这会吃大亏的。

“患者水肿+,面色还好,口唇有点发绀,神志清,心率不快,呼吸正常,血压正常,无咳嗽咳痰,对答切题,查体配合。唯一符合心衰症状的就是端坐呼吸了。双肺有少许啰音。心脏听诊不在行。心电监护提示血氧饱和度85%。吸氧后无好转。”

许多疑难患者入院时都有一些让人忽略的症状和体征,正因为我们忽略了,就成了疑难病例。我们的诊断书上写着每个症状都有可能是哪些病,比如咳嗽就由一大堆的疾病造成,然后大家再根据其他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一个个的对照,猜测是什么病。我想提个建议,我们有必要把一些症状或体征的机理搞清楚,比如很常见的咳嗽、呕吐、水肿、心悸等。这样每当面对患者时,针对机理查证下来,也许是不错的方法。


比如这个端坐呼吸,我们可以从端坐呼吸所获得的好处来反推理。比如说其中一个好处是调整回心血量,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进行查证,如果是,那么我们找到了一个原因。如果不是,我们则排除了一个原因。比如说这位患者CVP高了(未见记录),那么可能导致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是肺动脉高压,也许是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很多,也许是艾森曼格,也许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也许是栓塞,等等。

我们需要证据!一旦找到证据,查明原因,比如说这位患者明确了CVP增高,原因是由于机体的某些疾病,我们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理确定诊疗方案。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忘了诱因的存在,产后5小时转入,接下来回心血量由于生理性的改变还会增加,我们需要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缺氧。
“一夜无事,患者睡眠良好,生命体征稳定,唯一不好的就是血氧饱和度一直维持85%左右。多次的血气分析总是提示氧分压低。”
我们曾在ABC基本原理中讨论过产妇生理性的呼吸系统改变,产妇对缺氧的耐受性较低。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这样分类:供应不足、消耗增加。缺氧也是由供需失衡所致。我们需要了解供氧的来源,了解氧分压公式的各项指标,了解氧供应各个环节是否运行正常;我们需要了解氧耗量如何控制,如何调配以保护机体。

书本上的张力性、循环性、血液性、组织性缺氧,可以连贯起来考虑,这是一个动态的大工程,每个环节都很精妙。就像负债经营时需要更好的周转一样,如果在某个环节被落井下石,破产危机就会到来。题外话: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大家最不注意的环节,维生素缺乏、呼吸酶减少、线粒体损伤偶尔带来麻烦。我们的FOCUS:细胞!

对缺氧的治疗绝对不仅仅是吸氧。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倒是很多时候也许有人下不了手,比如这位患者“看着”挺好,不忍心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也不仅仅是控制通气,要增加氧供、降低氧耗,还要把损失补回来。另外,氧解离曲线的偏移是有害的,需要稳定。

3。心肺骤停的原因

“患者突发烦躁、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全院抢救,无效,死亡。”
心肺骤停的原因有哪些?潜在的可逆性诱因4Hs&4Ts:低氧、低血容量性、高低钾/电解质以及代谢异常、低体温、张力性气胸、心脏压塞、毒性/治疗性紊乱、栓塞性/机械性梗阻。

所以遇到以上的八大点切不可掉以轻心。低氧会导致心肺骤停。很多疾病比如艾森曼格致使死亡,也是通过以上的途径。导致以上原因的疾病有很多,不好随意猜测。就像我举的例子:饥饿会死人,患者禁食了至少两天,也许是饿死的。这是瞎猜,没有依据。

4。确认!
我在博文:病例讨论与思维中强调了确认二字。我们需要确认病因,确认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随时进行再调整。时常怀疑自己,多观察患者。人体是非常精妙的,患者的代偿方向可以指引我们。我们知道了目标,帮助患者轻松地过渡,让患者在痊愈的过程中得到休息。反之,粗暴无视患者的真实需求,患者会被拖垮的。
。。。。。。。。。。。。。。。。。。。。。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9#
发表于 2014-6-19 10:45:17 | 只看该作者
好....................................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0#
发表于 2014-6-19 16:14:4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这种病例确实很难见到

点评

C5案例提到的这位产妇是在县医院分娩后转到当地市最大的三甲医院。我们讨论病例,并不是因为这样的案例会一模一样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是要学习思维方式。不是经验,不是说过去我听过看过类似的状况才能想到,是要学   发表于 2014-6-19 18:46

论坛公告:2013年论坛版主火热招聘中!!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51:2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朋友说了:“这种病例确实很难见到。”那我贴一个相对常见的情形吧,希望不要又觉得罕见了。

来看C6病例,同行提供原文整理如下:

患者,女26岁,系宫外孕行一侧附件修补术。

患者9时入院,主诉下腹痛2天,无停经史,尿HCG阳性,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术前血常规示:HB110g/L,红细胞正常范围,凝血时间正常,术前生命体征正常,未拍胸片。
11时术前准备完善,患者步入手术室,急诊行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左侧输卵管壶腹部破裂口,见绒毛组织,盆腔积血约800ml,行左侧输卵管修补术。
手术顺利,于13时安返病房,生命体征平稳,医嘱于抗炎补液,补血治疗,抗炎药是头孢哌酮加替硝唑,术后给输红细胞悬液600ML血浆400ML。

下午4时输完,5时开始发烧,体温39.7 ,给来比林加滴管后体温下降37°,小便量正常,血色素正常。
5点30分病人开始血压下降90/38mmhg,氧饱和77%.病人嗜睡,无其他特殊。开始面罩吸氧。
6时20分,血压仍旧是90/38mmhg氧饱和77%.开始抢救,多巴胺,地塞米松等对症治疗,同时停硬膜外镇痛泵。
8时氧饱和90%开始停氧,5分钟病人氧饱和迅速下降,后两天一直给氧气吸入。

第二天CT提示两肺炎症样改变
7天患者痊愈出院。
请问各位老师用什么解释病人的休克?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2#
发表于 2014-6-22 11:05:15 | 只看该作者
输血后引起休克,并发热,可判断严重输血反应。

点评

"严重输血反应"这样的说法太含糊了,对后续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发表于 2014-6-23 08:22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8:47: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C6病例,当时有不少同行参与,事后我谈了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讨论最多的是输血指征,许多朋友指责LZ指征把握不当。我想对知识的掌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不清楚、模糊。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些知识暂时不知道也算正常,补课呗。

2)知其然,遵之。对于一些医疗规范执行较好的省市级医院来说,大家遵循指南或者临床路径,高度流程化规范化作业。但依然做不到所有的规程都能做得那么科学,尤其在中国,依然是高度推崇经验医学的。更何况基层医院,更有不少不规范之处,许多人明知输血指征,但“人情血”、“续命血”并不鲜见。

3)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于各项诊疗措施的适应症、禁忌症充分理解,这并不容易。医学知识太过庞杂了,能将其某一角落的知识融汇贯通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需要努力,更需要加强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

二: 关于病例讨论中的思维模式。

1)致报告者:各位现在看到的C6案例是后来重新编辑过的,最早我看到的版本仅仅寥寥数字,那也许是报告者之前真实的心理写照。在遭遇我们不熟悉的状况时,静下心来,把症状和体征分别罗列出来,找出某些有特异性的细节,有助于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凌乱加无厘头的描述中,有几个细节需要大家关注:
      1)体温:输血后1小时突然从正常体温(具体不详)急剧上升到39.7C。
      2)血压:90/38mmHg。
      3)血氧饱和度:77%。
      4)CT:两肺炎。
      5)……

从报告者的病例报告看来,被忽略的观察点有很多。

2)病例讨论中我注意到几种典型的模式:

A,考虑输血导致过敏或心衰。
战友甲:发烧可用输血过敏来解释。
战友乙:是否在术前就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战友丙:术后输血后出现发热,还是考虑输血后的过敏反应;另外血压血氧低,后面辅助检查提示有肺部感染,我觉得可能是术后的并发症。
战友丁:开始考虑是输血输液过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引起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

这种模式很经典,出诊断--〉找诊断依据〉--认定。找个嫌疑人,有动机有作案时间,如果加上有人作证,就认定了。究其原因有三种:

A-a:不够重视鉴别诊断。

       看到上面罗列的几点,答案已经昭然若揭。显然我们不愿都是猜谜,万一哪次猜错了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分析:
       1)发热,我们很习惯地归结为两类: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排除感染因素,那么……
       2)输血,高度建议大家把输血或者输液当作用药来看待,我们要分析药物的成分、作用机理、药代、药动、副作用等等,了解并且是真正深入了解输注血制品的适应症、禁忌症……
      3)血压,90/38mmHg这样的血压说明了什么?舒张压低说明了什么?血容量不足?还是更应该说回左心房的血容量不足?后果是什么?
      4)……

很多症状或体征都可以更细化,比如发热或低血压,发热有分类或热型或其他,总之我们做鉴别诊断时可以考虑的更多一些。

A-b:孤立地考虑某一段病情。我们应该努力将事件前后的诸多细节完整地连贯起来。 训练方法:拿一些无厘头的病例编故事,让自己信服,找不出漏洞。工作中对于一些未解的疑问,请再次询问病史、全面认真体检、做辅助检查。
WORM wrote:
……
【2】这例病例能归纳的如此典型,可是楼主科室在术后这么多天还在识别中,而在你之前这么多人参与讨论发言,这么多临床医生和医学生,为什么就没有很多人一口说出真相呢?如果发生在贵科室,会有多少比例的人在氧饱和度下降的时候就能够直奔主题?这所谓临床医师迷惑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被发高热干扰了?被伪休克迷糊了?被吸氧操作掩盖了?还是医生的水平不够?还是医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病?贵院的输血知情同意书里,是哪一年的版本?里面除了一大堆了输血传播疾病名称、发热过敏反应等等外,有提到TRALI吗?为什么没有?如果提到了,是不是大家都能意识到了?……

WORM兄弟的发言振聋发聩啊,我也在想为什么?在想怎样才能提高甚至突破?差异是怎样产生的?过去我经常琢磨,不断地寻找老板思维的规律,寻找高手思维的规律。我很建议各位战友除了思考病例本身之外,思考一下如何改进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A-c:看太多的中国式应试教材,您中毒了!

B,本人无法解释的病情,怀疑其他科室。
战友:1.麻醉方式是否全麻?麻醉反应吗?
这种习惯要不得!这很影响和谐稳定。如果有疑问,先问本科室人员,如果需要向兄弟科室请教时,不要让人有这种感受。
三:中国医学教学的弊端。

很赞赏WORM兄弟提到的思考习惯。

“请问该例的输血指征,出血多少或Hb多少就要输血?
输血成分为什么是输红细胞悬液600ML血浆400ML?只输PRBC是不是就够了?为什么要输血浆呢?
术后的Hb也是正常的,提示输血的指征是不是有些问题呢?
术中术后的补液量呢?按理说,应该是补血+补液>>体液丢失量,血压反而低了,咋回事情呢?”


响应者少,说明大家想得还不够,这是一个习惯问题。这两年我对小朋友的培训很强调这一点,一定要认真学习分析各种症状体征存在的机理,认真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去关心病人是怎样的人!

四:合格专科医生的培训机制。

从大家的讨论来看,我们还是很不关注缺氧的救治。中国临床医生的培训或轮转制度很有问题,我们医院连一个亚专科都没有!转个啥啊,我自作主张,急诊、麻醉、ICU三个以生命支持为特点的科室转半年,其他科室不细说。治病的前提是保命!这么轮转的结果是我的小朋友要做两本册子,没法子,造假。如果各位医院的医生不是这样轮转的,建议多花些时间向兄弟科室认真学习,人都好为人师,虚心学一点,大家都开心,病人也有福。
教训:
1)重视用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样“药物”!掌握指征。
2)重视体检,重视心肺听诊等体格检查。
3)…………
很多时候,同样的案例给大家带来的收获是因人而异的,对一句简单的话的理解也会大不同。因为,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多了,想的就多了。
某广告说:“年轻时要有激情,中年要淡定,老了要厚重。”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nze 于 2014-6-25 14:25 编辑

许多老朋友都说喜欢过去我主持的病例讨论,以引导为主,训练临床思维。此贴是我08年整理的套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希望大家能参考这样的方式进行病例讨论,我相信会有更多益处。并且,如果您跟我一样是自学,也推荐这样子去思考。

----------------------------------------------
如何更好地利用病例讨论提高自己
----------------------------------------------

通常大多数医院进行病例讨论时最常用的主线是:展示病例资料→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预防。讨论通常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让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展开讨论,得出结论;第二阶段:专家与参与者一起分析结论的正确性,纠正错误思维;第三阶段:归纳总结,讨论结束。

在讨论过程中,参与者是主体,专家是“教导员”。专家常常要求参与者要把症状、体征、化验和特殊检查等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要科学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诊断。然而尽管每次讨论都能按计划完成,但感觉并不理想。参与者更喜欢猜病、喜欢先入为主每次讨论会上都会呈现思路混乱、不可控,时间耗费了,但收效不大。通常只有积累那么一点点所谓的“临床经验”,甚至这个病例解决了,下个病例又不知从何下手了。显然不能把问题归咎在参与者身上,需要改变的还是方法!还有理念!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我们才会想到如何改变。

再重贴一次我的思维模式(节选自闲聊系列三:病例讨论与思维):

主诉、症状、体征、数据------》鉴别诊断------》诊断------》病理生理机制-------》解决根本矛盾、扭转机制------》监测数据、确认疗效------》修正诊断、调整剂量、更换药物
分析诱因------》解除诱发因素------》病理生理机制
解决矛盾------》分析后果-------》解除影响
分析前因、修正诊断、谨防漏误《------每时每刻------》分析后果、确认疗效、确立标准

那么病例讨论时我们建议怎么做呢?

第一步:展示主诉和现病史。

提出问题1:症状A哪些原因?让学员一一列出;
问题2:症状B有哪些原因?让学员一一列出;
问题3:有可能既引起症状A又引起症状B的原因有哪些?最有可能的有哪些疾病?如何排除?(如问诊还要补充什么?既往史、生活史等是否支持。)——这一步目的是把最有可能的疾病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训练大家询问病史的方向和体会病史资料的重要性。

每一步的讨论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希望各位遵循一个次序,按职称级别先后发言。要给小朋友发言的机会,多发言才能提高的更快。上级医师作补充。

第二步:展示体征。
我在《致基层小朋友》中提过,我们应该强调体征的重要性,只有体征才是真实可靠的!多从体征中发现问题,思考原因,而不要太依托辅助检查。

第三步:展示辅助检查结果。

通常每一步过后,我都喜欢先问大家,您觉得辅助检查会是什么结果?然后展示结果。这是我的习惯,推荐给大家。如果检查结果与您的预判相符合,恭喜您;如果有差别,那么事情也许正脱离了您的掌控,这很危险!

第四步:讨论诊断。
在第二步基础上结合辅助检查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疾病,综合各临床资料,获得初步诊断。让一个学员说出两个以上疾病的诊断标准,再次确认讨论的准确性。遇到一些还不明确的,提出自己的思路。

第五步:思考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要联系基础理论哦,同样是出血,原因有很多;同样是高血压,原因也有很多。多练练,产科医生就不会动不动把什么病都往AFE上靠了。

第六步:如何处理?假如是高危患者,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何为主因?何为诱因?

第七步:这一步就有很多人不太多做了,那就是确认您的治疗目标以及如何监测!您能保障您的诊疗措施确切有效吗?什么时候需要改变您的决策?也就是什么叫必要时?!

我们按时间轴来讨论,如果您是接诊医生,当时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您是后来患者出现变化的主管医生,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您是被请来会诊的医生又该如何处理?

如果涉及到管理的讨论,同样可以专门讨论这一议题。
--------------------------------------------------------

与许多病例讨论方式不同,这样的方式中,主持者是“引导员”,以启发性提问为主,引导大家进行思维训练。

希望大家都能获益。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5#
发表于 2014-6-29 20:25: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做为小朋友我表示受益匪浅。再次表示感谢。。。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我的帖子互动性不强,有点儿自言自语的感觉。胜在皮厚,隔三岔五地我还会继续。  发表于 2014-6-29 22:25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6#
发表于 2014-7-1 13:57:10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颇深,谢谢楼主教诲。建立良好的思路很重要,有些想法过于想当然了。惭愧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8-5 09:50 , Processed in 0.28157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