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编译 | 氯.胺.酮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疗效如何?
本帖最后由 静默 于 2018-9-23 14:03 编辑氯.胺.酮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疗效如何?
编译:韩侨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新青年文献编译组
1、背景: 迄今为止,慢性疼痛管理仍然是麻醉及疼痛科医生的一大挑战。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的处方药包括抗抑郁药(三环类、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抗癫痫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阿片类药物,但多因各种各样的副反应而不得不减量从而影响疗效。氯.胺.酮为一种NMDA拮抗剂和麻醉药,最初于1962年合成,通常作为抗痛觉过敏药应用于术中和围手术期。由于慢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涉及谷氨酸受体特别是NMDA受体的激活,过去十年已有许多关于氯.胺.酮缓解癌痛和非癌症相关疼痛的文章发表,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出积极的结果。但由于这些研究中应用氯.胺.酮的持续时间和剂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关于氯.胺.酮对慢性疼痛的长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案研究甚少。因此,D. Michelet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以期探讨氯.胺.酮在缓解慢性非癌性疼痛中的远期疗效,确定针对该适应症的最佳剂量方案,确定副作用(特别是与氯.胺.酮致幻相关的副作用),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得以明确。
2、方法: 该荟萃分析的文献来源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未在主要数据库索引中的开放获取期刊。检索关键词为“氯.胺.酮”或“慢性疼痛”。为了获得最多的研究,关于氯.胺.酮用于慢性疼痛管理的综述也纳入其中,会议摘要未包括在内。满足以下标准的研究纳入在内:在慢性非癌痛的成年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双盲(在方法学部分中指出)、随机分为两个及以上组别、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存在安慰剂组(对照组)和至少1周随访的研究。由于氯.胺.酮具有长期作用,因此排除交叉研究以消除偏倚;排除涉及积极治疗的对照组的研究;排除针对癌痛的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年龄和体重,慢性疼痛特征(进展持续时间、疼痛病因、研究期间的疼痛治疗),方案开始前的疼痛强度,随访期间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强度(1、2、4、8和12周),在这些时间点疼痛强度降低30%-50%的患者比例,氯.胺.酮副反应(幻觉症状)、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持续时间。该荟萃分析的主要指标是治疗开始后4周的疼痛强度。次要指标是治疗开始后1、2、8和12周的疼痛强度及出现幻觉症状的患者比例。出现幻觉症状被定义为出现至少一种以下经典症状:激动、妄想、分离状态、噩梦、幻觉、不寻常的情绪感受和烦躁不安。
3、结果: 荟萃分析最终共纳入了6项研究。共99名患者接受氯.胺.酮,96名接受安慰剂。结果显示:氯.胺.酮在治疗开始后4周时没有降低疼痛强度(MD=-1.12[-2.33,0.09], GRADE证据等级:极低),但进一步对不存在偏倚高风险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氯.胺.酮可在4周时降低疼痛强度,并将GRADE证据等级提高至中级。另外,分析显示氯.胺.酮在治疗开始后1、2、8和12周时均可降低疼痛强度。但与安慰剂相比,其增加了幻觉症状的发生率(RR=5.35)。各项研究中氯.胺.酮剂量和给药持续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关于氯.胺.酮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短时间内给予高剂量氯.胺.酮(42-480mg/d,持续1-10d)比长期予较低剂量更有效(18mg/d,持续90d)。除给药持续时间外,氯.胺.酮的累积剂量和慢性疼痛的病因均未影响总体结果。
4、结论: 该荟萃分析结果作为中等水平证据支持氯.胺.酮在慢性疼痛中的疗效。但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氯.胺.酮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并确定其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最佳给药方案。
5、评价与总结: 既往研究已发现氯.胺.酮对治疗慢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本荟萃分析,发现氯.胺.酮在治疗开始后12周内均可有效缓解慢性非癌性疼痛,因此,其可被认为是成人慢性疼痛患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但本荟萃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纳入的研究数量和累计患者数量有限;其次,个别研究中包括的大多数患者已经使用其它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氯.胺.酮在大多数患者中作为补救药物使用,因此其他药物可能参与了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从而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各研究中氯.胺.酮的适应症、给药方案和持续时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尽管已经进行了亚组分析以了解这些因素对氯.胺.酮作用的潜在作用,但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从而对相关内容的分析解释也有限。因此,未来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6、参考文献:MicheletD, Brasher C, Horlin AL, et al. Ketamine for chronic non-cancer pain: A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Eur J Pain. 2018. 22(4): 632-64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