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法--专家经验、建议的整合
共识法--专家经验、建议的整合原创:褚红玲 赵一鸣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1周前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常常不可避免的需要参考临床医生或者是相关专家的经验、建议和意见。但是在证据等级金字塔中,专家观点或经验被划分为证据级别最低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不妥当的。那么,我们可以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经验、专家建议、意见提炼出来,作为一项具有重要参考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呢?近年来,在方法学领域开始采取共识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过程中较为多见。Cochrane方法学注册网、国际指南网(GIN)上皆有对共识法的系列应用。
我们通常应用共识法来形成治疗、诊断,甚至是方法学的一些共识,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目前医学研究领域里的共识法最常用的具体方法有3中,德尔菲法(theDelphi Process)、名义群体法(the 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和共识会议法(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CDC)。
德尔菲法之前给大家介绍过,可通过本公众号查找“德尔菲法(Delphi法)及其应用流程"查看。名义群体法,又称名次归类法或改良德尔菲法,由于过程机械、可行性不够强。在此不做赘述。
而共识会议法,是比较适用的一种共识方法,1977年由美国国家卫生院(NIH)引入医学领域。用于辅助复杂的决策过程,由相关专家、群体、代表等以投票、排序或互动方法,针对决策或研究发现进行评估,再将这些多元化的决议进行整合,得到最重要的指导建议。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面对面的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经济方便,易于快速决策。不过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下面介绍一下共识会议法的步骤和要素。
共识会议法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共识声明”或“推荐意见”。如何组织共识会议呢,NIH的CDP计划中提供了如下的原则:
①遴选会议小组
会议小组成员应涵盖专家类型广泛的,独立、并能够在研究主题上给出客观和专业化的意见,并保证参会人员基于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家群体,且小组成员之间应排除任何学科或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会议小组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共识的实践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共识形成时,基层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的声音太少。
②会议讨论组成
会议分两个部分:公开讨论部分和委员会。在公开讨论部分,各专家向会议小组陈述观点和意见并接受提问和咨询。然后组织小组委员会进行研讨和材料的整理,准备撰写共识声明。
③确定讨论范围
预设4到5个问题以便确定会议的讨论范围。所预设的问题应该依据循证原则,即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提出需要参会人员熟悉讨论的问题。会议小组在讨论会上提出这些预设问题激起大家的讨论。
④撰写共识草稿并讨论
会议结束前会议小组通过小组委员会撰写好共识声明草稿。然后在公开讨论会上进行讨论。最后将讨论结果进行修改完善,两会达成共识后,将结果公布于大众。
⑤共识推广。共识声明应广泛被推广实现其应用价值。
本文对共识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为大家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思路,但是大家在做共识的时候,需要注意整个共识过程的系统性、严谨性、参加共识人员的代表性,以制定出科学、可行,宜推广使用的共识。
参考文献:
周奇,陈耀龙等.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共识方法.2016.
刘建平,循证中医药定性研究方法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