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分级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轻度烧伤:II°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II°烧伤面积10%~29%;或III°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或III°烧伤面积10%~19%;或II°、III°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严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III°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烧伤深度的识别,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Ⅰ°、浅Ⅱ°、深Ⅱ°、Ⅲ°。Ⅰ°、浅Ⅱ°烧伤一般称浅度烧伤;深Ⅱ°、Ⅲ°则属深度烧伤。Ⅰ°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浅Ⅱ°: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如不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深Ⅱ°: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和Ⅲ°之间,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但常有瘢痕增生。Ⅲ°: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色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Ⅲ°烧伤,才有可能靠周围健康的皮肤的上皮爬行而收缩愈合。——人卫第7版《外科学》P180
4 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