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每当巡回护士呼叫我,我知道要拿上“大炮”打“蚊子”去了。我先解释几句。 手术患者的静脉通路较为特殊:一,需要快速补液的速度;二,体位变动不影响输液。因此尽量保证给患者使用较长的PVC留置针,如下图留置针:血管穿刺成功后,将PVC套管置入血管内,长度4.8厘米,遇到意外往外拉扯一定距离,暂时还能保证输液,若使用血管收缩药物,针口距离血管破壁口处较远,避免渗流造成皮肤坏死;直径1.1毫米,最大输液速度55毫升/分钟,保证了较快的输液速度;PVC材质为软性材质,弯折不会刺破血管,术后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一般外周静脉较明显的患者穿刺相对容易 但是,因针的规格长、粗,对于外周血管较难辨识患者,例如:肥胖,恶液质,术前长时间禁饮,营养不良,血管原本较细等,常常在体表找不到明显的静脉,穿刺困难重重;又或者盲穿刺已经有回血,但其实已经贯穿血管,导致置入PVC管失败。盲目的穿刺,一戳两三针,患者疼痛难忍,操作者不免信心打击巨大。 咱们科麻醉医生常常运用超声引导进行血管穿刺:例如桡动脉有创压穿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现在遇到这么特殊的患者,为何不“照葫芦画瓢”,按照(超声平面内技术)桡动脉的穿刺方式,帮助这些特殊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好了大家知道了:“大炮”就是超声。
在超声显示下,血管是粗是细?它藏在哪个找不到的地方?有没有变异分叉?一目了然,这“蚊子”哪里跑?百发百中,一打一个准。在超声显示下,针头在血管上方直刺入血管,留置针尾端出现回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g1ODk2OTU0NA==.html
视频中是平面外技术,圆形血管上方一个光点,就是穿刺针
按平时操作时,见到穿刺针尾部有回血后,就是将穿刺针外部的PVC套管置入血管,但有超声引导的情况下,可以不急着将套管置入,再引导针头向近心端缓慢置入1~2公分后,可以轻松置入套管,拔出针芯就完成了置管。如此就避免了针尖贯穿血管壁,导致套管置入困难的可能,超声直视下安全可靠。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g1ODk3MDIwNA==.html
视频中是平面外技术(对于血管穿刺,个人比较喜欢习惯于平面外方式,具体操作的方式,不在这里赘述,论坛里应该详细的教程),圆形血管内部一个光点,就是穿刺针在向近心端穿刺。超声技术=直视下穿刺,基本能避免穿刺失败。
超声已不光是超声科的武器,慢慢普及于临床科室。超声也不是大操作的特殊待遇,也可以灵活地使用在小操作。
用超声引导为一些特殊患者进行外周血管操作,避免了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疼痛、血管损伤。为咱们护士姐妹们,解决了小困难。我们麻醉人还可以拿它“吹吹牛”。
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大炮打蚊子,大材不小用!
千里奔袭只一战 发表于 2020-9-15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厉害了
小的玩玩。
可视化就是好,不是大材小用,毕竟超声很便捷安全。 哈哈,证明我们很厉害 超声引导下穿深静脉还可以
引导下穿动脉也行
可用来作体表的外周静脉穿刺,就不是很方便了
超声确实很方便,主要也安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