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5)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1-5-27 19:07 编辑译者按:
每月《Anesthesiology》杂志会从最新出版的科学、医学及麻醉学杂志(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ANESTHESIOLOGIST)中选出与麻醉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章进行介绍;同时从《Anesthesiology》杂志中选出重点推介的最新文章。
本期《Anesthesiology》杂志节选的文章主要包括:683 美国麻醉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率和危险因素(PMID:33667293);697 美沙酮和氯.胺.酮用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PMID:33730151);748 机械通气时呼吸肌厚度的变化:以呼气肌为重点(PMID:33711154);709 术中吸氧和长期死亡率(PMID:33667304);722腰方肌后路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PMID:33740816);734 镇静状态下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杏仁核和背侧前扣带皮层中的神经元发出厌恶记忆形成的信号(PMID:33684203);784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心血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PMID:33529323);792 α1-抗胰蛋白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角色还是旁观者?(PMID:33721888)。翻译:尹梦宇审校:张鸿飞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683 美国麻醉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和危险因素(PMID:33667293)
倦怠综合征是一种以情绪耗竭、人格分裂、个人成就感低为特征的症状。与一般人群相比,职业倦怠在内科医生中更为常见,其与治疗质量、专业水平、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的下降有关。2020年3月,ASA对28677名美国麻醉科医生开展调查,以验证特定的工作场所和个人人口统计学因素可能比其他人群更与倦怠症状相关。有效回复率为13.6%。根据工作倦怠感量表人类服务调查,美国麻醉医生职业倦怠高风险比例为59.2%(2307/3898),且有13.8%(539/3898)符合职业倦怠综合征的标准。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显示,在工作和家庭中缺乏支持感与倦怠综合征密切相关。年龄是唯一一项与职业倦怠和倦怠综合征相关的个人因素。同期杂志刊登述评,请参阅第673页。(总结:M.J.Avram.;图片:A,Johnson,Vivo Visuals)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697 美沙酮和氯.胺.酮用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PMID:33730151)
接受脊柱融合术的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据报道,此类患者术中使用美沙酮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并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我们假设:与单独使用美沙酮相比,氯.胺.酮与美沙酮联合使用,术后第一天氢吗啡酮的需要量减少。本研究为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127名接受择期脊柱融合手术的患者。术中美沙酮剂量为0.2 mg/kg,氯.胺.酮为0.3 mg/kg·h,此后48 h内持续输注0.1 mg/kg·h (所有剂量均基于理想体重)。美沙酮/氯.胺.酮组术后第一天静脉注射氢吗啡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为2.0(1.0-3.0)mg,而美沙酮组为4.6(3.2-6.6)mg,中位数差异(95% CI)为2.5(1.8-3.3)mg。美沙酮/氯.胺.酮组静息、咳嗽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较低。同期杂志刊登述评,请参阅第676页。(总结:M.J.Avram.;图片:J.P.Rathmel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748 机械通气时呼吸肌厚度变化:以呼气肌为重点(PMID:33711154)
呼气肌在气道清理、预防肺不张、维持高呼吸力度的肺泡通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个亚组研究中,第一组对30名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中呼气肌(即腹壁外侧肌肉)超声检查的可行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同时评估10名患者中设置的潮气量对呼气肌厚度的影响。第二组研究了77例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第一周呼气肌厚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超声是一个评估呼气肌厚度非常可靠的工具。在高肺容量和低肺容量下测量的呼气肌厚度为-0.5±0.4 mm(均数±标准差)。22%的患者因肌肉组织减少而出现呼气肌萎缩,而12%的患者因顶间筋膜厚度增加而出现呼气肌厚度增加。呼气肌厚度的变化与膈肌厚度的变化无关。同期杂志刊登述评,请参阅第680页。(总结:M.J.Avram.;图片:Adobe Stock.)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709 术中吸氧和长期死亡率:一项多交叉聚类试验的亚组分析(PMID:33667304)
过去20年,吸氧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的理论已广为人知。关于吸氧的第二个最大的研究发现,80%的吸入氧浓度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而术后2.3年时间内死亡率风险增加30%。本研究假设吸氧(80%与30%)会增加长期死亡率,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集群多重交叉试验进行事后分析(post hoc analysis),验证该假设,研究纳入近5000名结直肠手术的成年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分别接受30%或80%吸入氧浓度。住在俄亥俄州的患者中,吸入氧浓度为80%时3年后死亡率为14%(276/1971),而吸入氧浓度为30%时3年后死亡率为15%(285/1949)。死亡率的危险比为0.97 (95%CI,0.82-1.15)。(总结:M.J.Avram.;图片:J.P.Rathmel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722 腰方肌后路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PMID:33740816)
髋关节置换术后,已有诸多镇痛技术用于评估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效果。超声引导的腰方肌阻滞是后腹壁筋膜间平面阻滞。目前常用的三种不同入路分别为外侧入路、后路和前路,主要与针尖相对于腰方肌的位置有关。后路阻滞较前路阻滞位置更浅,运动阻滞更少。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观测罗哌卡因腰方肌后路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是否可降低术后吗啡用量。结果发现,术后第一个24 h内,罗哌卡因组累积静脉吗啡用量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为13(7~21)mg,盐水组为16(9 ~ 21)m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也无差别。(总结:M.J.Avram.;图片:J.P.Rathmel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734 镇静状态下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杏仁核和背侧前扣带皮层中的神经元发出厌恶记忆形成的信号(PMID:33684203)
麻醉药的目的是防止疼痛、痛苦和各种医疗过程中不愉快经历的记忆。然而,与防止内隐记忆相比,麻醉对防止外显记忆和背景记忆更有效。研究假设在镇静和麻醉下,联想和记忆形成至少可能部分发生,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活动有助于这些记忆的获取。本研究使用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对两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进行镇静或深度麻醉,对该假说进行验证。采用一种依赖呼吸反应的声音-气味厌恶训练模型作为非条件反应和条件反应。使用麻醉药治疗过程中,44%的疗程中存在条件反射,表明本研究所用的两种麻醉药剂量下均存在记忆形成。在杏仁核和背侧前扣带皮层记录神经反应的变化,结果发现,这些变化因不同的行为结果而存在差别,并与厌恶刺激的关联和成功的记忆形成有关。(总结:M.J.Avram.;图片来自原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784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心血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临床焦点综述)(PMID:33529323)
因为包括骨骼在内的组织较容易被近红外光谱穿透,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计算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总血红蛋白浓度的比值,进而经皮测量脑皮层氧饱和度。据估计,85%的脑氧测量来自于大脑浅层,15%来自于脑外组织。由于测量中的动态误差和大脑稳态的个体化差异较大,脑氧饱和度仪并不能提供绝对的脑氧饱和度测量。因此,其更应被视为一种脑氧饱和度的趋势监测仪。当脑氧饱和度比基础值下降超过20%或绝对值小于50%时,通常认为存在脑氧合不足。建议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脑氧饱和度监测,可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尽管通过监护仪所获得的信息修正治疗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但心脏手术期间优化脑氧饱和度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尚缺乏足够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支持。(总结:M.J.Avram.;图片来自原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792 α1-抗胰蛋白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角色还是旁观者?(综述文章)(PMID:3372188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特征是低氧血症、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肺水肿。中性粒细胞诱发的炎症和组织损伤,部分是由于释放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其浓度的增加与ARDS的形成有关并需要机械通气。关注ARDS药物治疗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α1-抗胰蛋白酶(AAT)是一种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剂,是最有效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并有助于保护肺内蛋白酶和抗蛋白酶水平之间的平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AAT可用于AAT缺乏症患者的AAT增强和维持治疗,并建议可作为ARDS治疗的新方法。在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的临床前模型研究中,除了在体结合并灭活组织降解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外,也有报导AAT可降低炎症,增强细菌清除,改善上皮细胞破坏,并增加存活率。(总结:M.J.Avram.;图片:J.P.Rathmell.)
指导老师简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zHyBFjt9kLqayyicz8pNxLRebfO2nOUYfBEmZG3WibFibV3cwK6hnzib2O0FA4Qd7On246ibQVjw1Sw0Pn9AwPKlDg/640?wx_fmt=gif
张鸿飞,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主任,首届“珠江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现为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药理学组学术秘书、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脑与血管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麻醉医学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及镇痛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麻醉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并发症学组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脑血管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血液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担任Anesthesia & Analgesia、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等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9项,在Anesthesiology、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Stroke、Anesthesia & Analgesia等期刊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主编/主译著作9部。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炎症机制、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危重病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容量管理。
-END-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珠江视界 | 许莉副主任医师:神经阻滞的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建议珠江视界 | 顾卫东教授:超声在休克诊断中的应用珠江视界 | 宋海波博士: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规范方法珠江视界 | 魏华锋教授:气道管理的新理念: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
珠江视界|朱斌教授: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评估与处理要点解析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06)珠江视界 | 田鸣教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解读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06)珠江视界 | 马武华教授:困难气道处理ABS流程
珠江视界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摘译版上篇)
珠江视界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摘译版中篇)
珠江视界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摘译版下篇)
珠江视界 | 夏燕飞教授:区域神经阻滞——椎旁阻滞技术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7)
珠江视界 | 刘晓媛博士:神经外科幕上肿瘤手术的围术期管理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7)
珠江视界 | 卢家凯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人的麻醉管理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8)
珠江视界 | 陈永权教授:产科麻醉的焦点问题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8)
珠江视界 | 方向明教授:失血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从基础到临床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9)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9)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10)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10)
珠江视界 | 倪新莉教授:清醒开颅麻醉与术后快速康复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