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不次糖 发表于 2021-5-27 19:37:22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3)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1-5-27 19:38 编辑

                                                                                                   

译者按:
每月《Anesthesiology》杂志会从最新出版的科学、医学及麻醉学杂志(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ANESTHESIOLOGIST)中选出与麻醉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文献进行介绍;同时从《Anesthesiology》杂志中选出重点推介的最新文献。
本期《Anesthesiology》杂志节选的文章主要包括:421 术后疼痛演变轨迹在患者和手术方面的决定性因素;457 COVID-19危重患者抗纤溶能力增强但非血小板性聚集增强;370 心脏手术后限制性输血策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触发作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381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剂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395 床旁同种异体红细胞洗涤去除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源性微泡的临床可行性研究;435 正向调节域I结合因子1通过抑制钾通道蛋白Kv4.3表达介导小鼠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痛觉过敏;471围手术期血小板输注(临床焦点回顾);480 手术患者的脑卒中:叙述性综述(综述文章)。
翻译:刘文凤审校:刘中杰

421 术后疼痛演变轨迹在患者和手术方面的决定性因素
急性术后疼痛强度增加与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发生有关。更好地理解术后疼痛演变轨迹的决定因素,有利于制定基于急性和持续性术后疼痛预期时间分布的个体化术后镇痛方案。本研究假设,基于组的演变轨迹模型可识别两组以上的疼痛演变过程。为验证该假说,本研究进行了一个队列研究,记录360名患者在不同手术后1至7天的疼痛程度,并构建相应的疼痛演变轨迹。确定了五个不同的疼痛演变轨迹组。根据疼痛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中四组患者术后发展为为轻度(7%)、轻-中度(24%)、中-重度(46%)和重度(17%)疼痛,而一组患者术后疼痛显著减轻(6%)。女性和年轻患者更倾向于发生中-重度和重度术后疼痛。重度疼痛组患者伴有更严重的术前焦虑、抑郁、疼痛行为以及疼痛恶化倾向。中-重度和重度疼痛组患者术后需要更多阿片类药物。请参阅第363页的随附社论。(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A.Johnson,Vivo Visuals)

457COVID-19危重患者抗纤溶能力增强但非血小板性聚集增强
COVID-19感染患者凝血功能过度激活与住院死亡率和重症治疗需求的预后相关。本研究假设凝血功能改变可作为评估感染恶化预后的诊断的工具,并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而出现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评估验证。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14例(52%)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与12名没有基础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相比,COVID-19感染患者具有更强的抗纤溶能力(血栓弹性测定法),无明显的血小板聚集(基于阻抗聚集性测试)。COVID-19感染患者凝血因子和常规凝血参数的如下:D-二聚体升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正常范围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第Ⅷ因子、第Ⅸ因子增加,而蛋白S减少,提示补体途径激活,急性期反应,并与促凝状态相关。见第366页随附的社论。(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J.P.Rathmell)

370 心脏手术后限制性输血策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触发作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以血红蛋白浓度为准则,可能不是输注红细胞的最佳指征。输血的根本问题并非达预期血红蛋白浓度,而是确保输血有助于满足代谢需求。本研究提出假设:应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更好的反应组织氧供需平衡)与血红蛋白浓度共同指导输血,可达到减少输血的目的。为验证该假说,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100名重症监护病房(ICU) 患者,其在住院期间均发生术后贫血但无活动性出血。输注红细胞的标准:对照组血红蛋白<9g/dl,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组血红蛋白<9g/dl且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65%。结果显示,增加加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依据组,仅34例(68%)输血,而对照组则为50例(100%)输血。请参阅第359页的随附社论。(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J.P.Rathmell)

381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剂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
据报道,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中,非心脏手术后7天神经认知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高达41%。本研究提出假设:60岁及以上的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以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神经认知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低。研究纳入447名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术前1天和术后5到7天,患者均接受了一系列神经心理学测试,以评定是否发生神经认知功能延迟恢复。同时,对184名未接受麻醉和手术的对照受试者进行了评估,以校正重复神经心理学测试的效果。结果显示,七氟醚组46例(20.8%)和丙泊酚组38例(16.8%)符合神经认知功能延迟恢复的标准(优势比0.77;95%CI,0.48~1.24),表明麻醉药物并非神经认知功能延迟恢复的可变危险因素。(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395 床旁同种异体红细胞洗涤去除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源性微泡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输注库存红细胞所致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为上清液中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或微泡激活了免疫系统。在血库处理红细胞洗涤可能存在后勤上的困难,可应用细胞保存器按需进行床旁红细胞洗涤,去除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红细胞来源的微泡。本研究对75家医疗机构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洗涤的用于心脏手术的红细胞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测试:在手术当天接受输血的81名患者中,有80名患者接受了床旁红细胞洗涤,每位患者清洗了至少75%的处方单位,提示床旁红细胞洗涤是可行的。洗涤的方法降低了可溶性CD40配体(白细胞来源的血小板聚集蛋白)、趋化因子配体5(白细胞来源的促炎趋化因子)和微泡数量,增加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而对中性粒细胞启动的中性脂质无影响。(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J.P.Rathmell)

435 正向调节域I结合因子1通过抑制钾通道蛋白Kv4.3表达介导小鼠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痛觉过敏
转录抑制因子正向调节域I结合因子1(PRDM1)在成年小鼠背根神经节的外周感觉神经元中表达,并调节其发育与功能。外周神经损伤导致A型电压门控性钾(Kv)通道表达持续下降,可能导致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假设背根神经节中的PRDM1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导的痛觉过敏,其机制涉及钾通道蛋白Kv4.3转录抑制。研究结果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导致背根节损伤神经元PRDM1表达增加,与钾通道蛋白Kv4.3表达下调有关。阻断PRDM1的增加可恢复钾通道蛋白Kv4.3的表达,降低受损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减轻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伤害刺激性痛觉敏感。在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过表达PRDM1,降低钾通道蛋白Kv4.3表达同时并引起痛觉过敏。(摘要:M.J.Avram. 图片来源:原创文章)

471 围手术期血小板输注(临床焦点回顾)
围手术期输注血小板既可预防出血,亦是止血的措施。虽然血小板输注在血小板减少、损伤和失血的极端情况下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麻醉医师常遇到的情况是血小板输注的临界指征不明确。具体的血小板输注的触发因素和目标因临床情况而异,目前尚无高质量的证据来指导围手术期的实践。这篇临床焦点综述讨论了与围手术期血小板治疗相关的指南、生理学证据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它建议血小板治疗最好由预定方案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来指导。根据大多数协会指南,低风险手术患者可以接受血小板计数下限为20×103 cells/μl,高风险经皮穿刺手术和大手术为50×103 cells/ul,椎管内麻醉为75~100×103 cells/μl,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为100×103 cells/μl。(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J.P.Rathmell)

480 手术患者的脑卒中:叙述性综述(综述文章)
65岁及以上需要住院手术的患者隐性卒中风险可能达到7%,而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围手术期的显性卒中风险在0.1%到2%之间。围手术期卒中一般发生在术后几天内大血管区域的主要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病因常无法分类。随着危险因素的确定,预测模型已可用于表述围手术期的脑卒中风险,但目前仍无系统可检测导致脑卒中风险的可能生理因素。降低风险的策略包括推迟近期脑卒中后的择期手术和优化术前用药(例如,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对于全身麻醉的麻醉维持技术,以及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的选择,似乎对脑卒中风险无影响。尽管术中低血压被认为是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诱因,但无明确定义非心脏手术患者风险的阈值。本综述对围术期脑卒中评估和管理的众多资源进行了归纳。(摘要:M.J.Avram.图片来源:J.P.Rathmell)
指导老师简介:
刘中杰,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术后急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围手术期加速康复麻醉治疗与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精于神经外科癫痫手术及颅内巨大占位手术与器官移植科肾移植手术麻醉维持与管理;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END-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珠江视界 | 许莉副主任医师:神经阻滞的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建议珠江视界 | 顾卫东教授:超声在休克诊断中的应用珠江视界 | 宋海波博士: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规范方法珠江视界 | 魏华锋教授:气道管理的新理念: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
珠江视界|朱斌教授: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评估与处理要点解析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06)珠江视界 | 田鸣教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解读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06)珠江视界 | 马武华教授:困难气道处理ABS流程
珠江视界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摘译版上篇)
珠江视界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摘译版中篇)
珠江视界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摘译版下篇)
珠江视界 | 夏燕飞教授:区域神经阻滞——椎旁阻滞技术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7)
珠江视界 | 刘晓媛博士:神经外科幕上肿瘤手术的围术期管理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7)
珠江视界 | 卢家凯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人的麻醉管理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8)
珠江视界 | 陈永权教授:产科麻醉的焦点问题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8)
珠江视界 | 方向明教授:失血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从基础到临床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9)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9)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3)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