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9)
译者按:
每月《Anesthesiology》杂志会从最新出版的科学、医学及麻醉学杂志(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ANESTHESIOLOGIST)中选出与麻醉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文献进行介绍;同时从《Anesthesiology》杂志中选出重点推介的最新文献。
本期《Anesthesiology》杂志节选的文章主要包括:非心脏手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小儿术前液体禁食时间及诱导后低血压的回顾性分析;麻醉剂在潮气末至动脉的梯度和肺泡死腔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麻醉与循环肿瘤细胞;秀丽隐杆线虫幼虫异氟醚暴露引起神经元动力学的持续变化;计算机辅助发现一种新的Nav1.7抑制剂治疗疼痛和瘙痒;麻醉医生的预康复;手术室自动机:自动化医疗技术的安全使用等。
510、非心脏手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术中低血压已被认为是术后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最近的研究证实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和梗死有关。对1710例60岁及60岁以上接受中、高风险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的观察性队列研究,验证了术后低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延长均与心肌损伤(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峰测量值≥50 ng/l)相关的假设。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术后低于阈值为75mmHg的平均动脉压的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的风险增加相关,并且在模型中加入术中低血压后仍具有统计学意义;MAP小于75 mmHg(n = 361)的术后第四个分位数(超过635min)校正后的优势比(95%CI)为2.68(1.46-5.07)。低于预定MAP阈值65mmHg的术中低血压累积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无关。见随附社论第489页。(摘要:M.J.Avram.图片:J.P.Rathmell.图片说明:S.M.Jarret.)
523、小儿术前液体禁食时间及诱导后低血压的回顾性分析
一项对15,543名麻醉儿童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了在择期麻醉之前延长清液禁食时间与低血压相关的假设。所研究的两个麻醉诱导后阶段分别为:第1阶段,从麻醉诱导到麻醉准备完成;第2阶段,从麻醉准备结束到手术准备完成。在第1阶段,在13,497例患者中有697例(5.2%)出现了至少一次低收缩压(SBP;比平均值低2个以上标准差)。在第2阶段,12,917名患者中有889名(6.9%)出现收缩压测量值低。在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在第2阶段禁食4-8小时和12小时以上的组与禁食4小时以下的组相比,禁食时间延长和低SBP的几率增加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禁食8-12小时的组则没有显著相关。在第1个阶段禁食与低收缩压之间的校正相关并不显著。见随附社论第493页。(摘要:M.J.Avram.图片:J.P.Rathmell.)
534、吸入麻醉剂潮气末-动脉血分压梯度和肺泡无效腔
全身麻醉增加了肺通气-血流比分布的异质性(散射),使呼吸气体的肺泡-动脉血分压差增大。在传统的通气-血流散射三室模型中,这种异质性表现为肺泡无效腔比例增加。异氟醚的肺泡-动脉血分压差与同时测得的呼气末CO2-动脉血CO2分压差不相同。用挥发性麻醉剂计算的肺泡无效腔比例(平均值±标准差,氟烷为0.47±0.08;异氟醚为0.55±0.09;七氟醚为0.61±0.10;地氟醚为0.65±0.07)远大于同时用二氧化碳分压差计算的比例(0.23±0.07),其差异程度随着(挥发性麻醉药的)血液溶解度的降低而增大。尽管理论上任何气体理想的肺泡和肺毛细血管末端分压都是相同的,但所有吸入麻醉剂计算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生理实际的通气-血流散射多室模型解释了吸入剂在肺泡-动脉分压梯度和肺泡死腔区中的相对差异。(摘要:M.J.Avram.图片:J.P.Rathmell.)
548、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麻醉与循环肿瘤细胞:随机对照试验
麻醉可能会在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导致癌症远处转移。在非转移性和转移性乳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可能与癌症复发风险增高和生存率降低独立相关。对21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接受七氟醚麻醉的患者术后循环肿瘤细胞计数高于异丙酚静脉麻醉患者的假设。麻醉方式并不随时间影响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循环肿瘤细胞计数中位数/7.5ml血液[四分位间距]:异丙酚0小时1,48小时1,72小时0;七氟醚0小时1,48小时0,72小时1)。主要分析采用混合Poisson模型,每个患者随机截获,结果以比率表示。七氟醚与异丙酚的比率为1.27(95%CI,0.95-1.71)。(摘要:M.J.Avram.图片:Adobe Stock.)
569、秀丽隐杆线虫幼虫异氟醚暴露引起神经元动力学的持续变化
暴露于挥发性麻醉剂的线虫幼虫在成虫的趋化性方面有缺陷,这是一种依赖于化学传感和行为爬行状态调节的复杂行为。利用功能成像研究了秀丽隐杆线虫运动背后神经回路的麻醉后效应。定时产卵后15小时,将刚孵化的L1期幼虫中的一半暴露于含8%异氟醚的室内空气中3小时,而另一半仅置于室内空气中。在成年早期和晚期进行了局部运动评估。在关键的发育阶段暴露于异氟烷会导致成虫的自发逆转率下降,这是由于控制线虫前进和后退爬行状态的一个细胞间内关键指令的转化动力学发生了病理改变。这些效应广泛存在于涉及爬行状态的神经元间回路的主要指令,并且这些效应受FoxO转录因子daf-16缺失或雷帕霉素(mTOR)机械靶活性丧失的调节。见随附社论第495页。(摘要:M.J.Avram.图片:C.Connor,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哈佛医学院。)
611、计算机辅助发现一种新的用于治疗疼痛和瘙痒的Nav1.7抑制剂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由9个跨膜离子通道蛋白(Nav1.1到Nav1.9)组成的家族,其中Nav1.7几乎只在外周神经系统中表达。其在背根神经节中的富集与其在疼痛和瘙痒信号转导中的关键作用有关。非选择性Nav抑制剂的镇痛作用伴随着与其他钠通道亚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在对一个包含150万个化合物的数据库的搜索中发现了20,000个结构类似于Nav1.7的抑制剂,这些抑制剂通过对接模拟来预测与目标蛋白的主要结合模式。对亲和力评分最高的25个化合物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接着对其中9个随后进行了体外和体内活性评估。性能最好的分子DA-0218在IC50为0.74μM时抑制Nav1.7表达细胞系中的钠电流。在小鼠模型中,全身、鞘内和足底给予DA-0218可减轻福尔马林诱导的炎症疼痛,DA-0218可有效减轻紫杉醇诱导的神经源性疼痛和淋巴瘤引起的慢性瘙痒。(摘要:M.J.Avram.图片:J.P. Rathmell.)
645、预康复与麻醉医生(聚焦临床的综述)
功能容量,即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取决于肺、心血管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术前功能容量降低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院时间住长、术后30天内死亡率高相关。预康复是一个增强个体功能容量以使患者更好耐受应激的过程。手术前是评估外科风险并分层的理想时期,该时期可通过预康复干预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结局的可变风险因素。作为围术期医生,麻醉医生有机会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该团队协作筛查患者,评估患者的需求,以及计划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在概述了预康复后,该聚焦临床的综述提出了实施预康复流程时着重考虑的因素,包括其持续时间、患者依从性以及年老体弱患者所面临的挑战。(摘要:M.J.Avram.图片:来自原文。)
653、手术室中的“自动驾驶仪”:自动化医疗技术的安全使用(综述)
包括自动化在内的先进医疗技术可以使临床工作更加高效,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因为机器可以比人类更有效地完成许多任务。尽管自动化系统可能是临床医生用来防止人为错误和改善患者护理的强大工具,但将自动化医疗技术引入临床实践中带来了可能由设备、临床医生或人机界面引起的错误。本文综述了自动化医疗技术如何影响麻醉实施。它还描述了其他行业如何处理不完善的自动化带来的意外后果,包括依赖不足或过度、手工技能退化、对自动化信任缺失以及系统故障的管理。它建议所有的临床医生都接受有关如何管理自动化的全面培训,并且在将医疗设备用于患者护理之前,受训人员和有经验的医生都应接受有关每种设备如何发生故障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故障的指导。(摘要:M.J.Avram.图片:A.Johnson,Vivo Visuals.)
(译者:林宝佳;校对:张庆国 张瑞)
指导老师简介
张庆国,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现为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分会血流动力学学组副组长;意大利SIENA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主持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译)专著4部。近年来主要研究局麻药神经损伤机制与防治,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术后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
-END-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珠江视界 | 许莉副主任医师:神经阻滞的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建议珠江视界 | 顾卫东教授:超声在休克诊断中的应用珠江视界 | 宋海波博士: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规范方法珠江视界 | 魏华锋教授:气道管理的新理念: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
珠江视界|朱斌教授: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评估与处理要点解析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0.06)珠江视界 | 田鸣教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解读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06)珠江视界 | 马武华教授:困难气道处理ABS流程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