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博士直聘、博士后招聘启事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博士直聘、博士后招聘启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于2016年在国内首个更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学科为国家211、军队2110、“双一流”建设牵头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危重病重点实验室、全军麻醉学研究所、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亚澳麻醉学会主席(2014-2018)、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十二届主任委员(2015-2018)、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学分会副会长所在学科,先后获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及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先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20),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06、2009、2016)。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千人计划”专家1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人选2名、“吴杨奖”获得者1名、“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得者1名。学科已形成以临床麻醉、危重医学、疼痛诊治为一体的医教研体系,年完成临床手术麻醉7万余例,疼痛诊疗25000余人次,ICU收治危重患者700余例。先后完成了国内首例活体肝移植、世界第二例换脸术、亚洲首例肝胰肾联合移植、国内首例子宫移植等创新移植手术麻醉,并保障转基因猪-猴异种器官移植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两度创造存活世界纪录。ICU救治形成了以复杂创伤救治、脓毒症、热射病为特色的医疗技术,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高达98%。
在科学研究中,学科以全身麻醉与睡眠机制、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军事转化医学为突破方向,拥有包括活体双光子、液相色谱、电生理、神经环路、活细胞工作站、SPF级转基因动物房等8个平台的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独立实验室。近十年来,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项,国科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12项等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09项。研究成果在Cell、NEJM、Nat Neurosci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245篇。近5年来,学科在上述研究领域产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其中,2021年发表于Sci Transl Med的论著证实自主合成的小分子短肽TC可抑制MD2减轻小鼠及恒河猴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2019年2篇发表于Nat Neurosci的文章分别阐明了腹侧被盖区兴奋及抑制神经元通过(微)环路调节在睡眠-觉醒中的作用,以及神经元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信号调控小胶质细胞在不同意识状态下的监测功能;2018年发表于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的临床研究发现NO吸入可显著降低多瓣膜置换患者术后长期的肾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017年2篇发表于J Clin Invest的研究分别揭示了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通过皮层-下丘脑神经环路调控全麻后觉醒的机制,以及NDRG2缺陷损害星形胶质细胞清除谷氨酸,进而提出不同于多巴胺理论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相关研究成果被写入包括国际权威教科书Miller’s Anesthesia在内的59部英文专著。新药课题合作转化金额超过1亿元,研发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已成功上市。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结合医院招聘政策,学科拟直聘博士、招募博士后,具体招聘条件、福利待遇如下:
一、博士后招聘计划(一) 招聘类型
1.全额资助地方博士后:面向地方应届毕业博士或取得博士学历学位的无劳动关系社会流动人才;
2.部分资助地方博士后:面向地方已就业的博士毕业生;
3.军队人员博士后:面向军队在职干部、军队文职人员。
(二) 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以内,全日制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的潜力。
3.学术成果要求:申请人近5年内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发表SCI论著1篇(IF≥3)或SCI论著累计IF≥5;申请人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IF≥15的SCI论著,按特岗招聘,待遇政策面议。
(三) 工资福利待遇
1.全额资助博士后入站第一年收入18-30万元/年,第二年以后收入最高可达47万元/年,按国家和陕西省有关标准缴纳社会保险,根据在站期间业绩贡献发放绩效工资。军人和军队文职人员按军队规定工资标准发放,可享受科研等级津贴和科研绩效津贴。全额资助和部分资助博士后工资保险详见我校博士后招收简章。
2.为博士后提供公寓住房一套,配备家具、家电。确无保障条件的发放租房补助2500元/月。
3.为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员办理落户,为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办理户口随迁手续,按我校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办理子女校内幼儿园入托。
4.军人和文职人员两地分居的,可享受军队夫妻分居生活补助。
(四) 人事政策
1.在站期限2年,可延长至4年,优秀人才最长在站期限不超过6年。
2.军队和地方博士后进站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地方博士后出站前可按相关规定评定高级职称。
3.地方博士后期满出站的,可免笔试招录为军队文职人员。
4.特别优秀的军人博士后,可在全军范围内统一选调至我校工作。
5.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报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面上资助等资助项目,并在原有科研经费基础上,按1:1比例提供匹配经费,此外还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军队、陕西省各类科研项目。
二、博士直聘计划
(一) 招聘需求
面向海内外常年招聘博士研究生,名额不限,分为 A、B 两个层次,常年招聘、一事一议、即招即用。
(二) 招聘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军队医学事业,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在符合聘用人员招聘条件基础上,还需满足以下要求:
A 层次人才
(1)医疗工作者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 年以上工作经验,业内同行认可的专业特长。
(2)专职科研工作者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 SCI、EI研究论文 5 篇以上,累计IF≥20或单篇IF≥10。②近 5 年主持国家级课题 1 项,或以前三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新药证书。
B 层次人才
应往届博士毕业生,有资质要求岗位须取得相应资质。
(三) 福利待遇
高层次人才可优先选派学术交流、出国深造,在课题申请、职称晋升、人才遴选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在享受聘用人员基本福利待遇基础上,还享受以下待遇:
A 层次人才
(1) 在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基础上,另享受 36 万元人才岗位津贴。
(2) 目标责任期内,经单位审核确有住宿需求的,在房源允许的情况下分配保障住房,或享受 1,500 元/月住房补贴。
(3) 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可申请 10-10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并配备 1-2 名科研助手。
B 层次人才
(1) 在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基础上,另享受 18 万元人才岗位津贴。
(2) 目标责任期内,经单位审核确有住宿需求的,在房源允许的情况下分配保障住房,或享受 1,000 元/月住房补贴。
(3) 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可申请3-1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三、联系方式博士后申请请与下述联系人联系办理入站手续,博士直聘计划请将个人简历直接发送至下述邮箱。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27号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邮编:710032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李新莉 侯武刚
电话:029-84775337,13335387987
古城西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融汇着现代都市气息和传统历史文化,在享受便捷生活和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具有全国其他一线城市无法比拟的生活成本优势。西京医院所拥有的以创新和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发展模式给了无数立志于实现梦想的青年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我们学科发展的理念是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学科知名度,以学科发展吸引和培养精英人才,依靠精英人才实现学科地位提升。我们西京麻醉人一直坚信,当走入这个崇高的职业殿堂、担负起“守护生命、追求卓越”的神圣使命时,我们就拥有了挑战一切、舍我其谁的气概与追求,我们诚邀您一起在这里实现梦想!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董海龙
西京医院副院长,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副总编等学术任职。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及国际课题共12项。研究成果已在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JClin Invest,Cerebral Cortex,Anesthesi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05篇,先后获2009年亚太麻醉创新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中华麻醉学会杰出研究奖、2019年树兰医学青年奖、2020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张西京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麻醉科副主任兼ICU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陕西省重点课题1项,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海外合作项目1项,参与军队重大课题2项。在国外期刊(SCI收录)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加编写专著15部。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Critical Care Medicine》中文版、《Critical Care》常务编委、《中华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华危重病急救杂志》、《临床军医杂志》、《创伤与危重病医学杂志》、《创伤杂志》编委。
侯武刚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空军军医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获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学组副组长。擅长小儿、老年、器官移植等危重患者手术麻醉及重症管理,长期致力于脑保护研究,主持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4项课题,总经费600余万元,在Anesthes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5篇。
PI团队介绍:
吕岩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痛与镇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0余年。近10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代表性论文被SCI引用2000余次。曾在美国日本学习工作10余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7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多种国际英文杂志审稿专家以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编委。2017年获“国之名医”称号。擅长慢性顽固性疼痛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计根林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近40年,从事急慢性疼痛治疗及其研究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
汪晨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位颈椎骨折、老年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等重大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完成西京医院首例百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同期四关节置换术麻醉、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治术。率先提出:“颈椎手术麻醉三步一核心-----脊髓保护”、“变换重力方向降低咽喉肿物插管难度”等麻醉新理念,获全军重点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 7篇,期刊源专业论文30余篇、教学论文3篇。 白晓光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神经外科学組全国委员,赴德留学回国人员。负责神经外科手术区域的麻醉工作,荣立三等功,获全校十佳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从事麻醉30年,是国内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等多领域经验丰富的麻醉学专家。
苏斌虓
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总干事常委,陕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10篇。专业特长:危重病人早期诊治、严重感染、严重多发创始、危重产妇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癌症病人终末期管理、老年重症等方面有较多临床救治经验。
路志红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为临床麻醉和围术期器官保护。先后赴美国和日本交流学习。担任中华麻醉学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麻醉医师协会总干事等任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在BJA等权威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篇。参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获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青年精英奖”。
雷翀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2011作为研究员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研究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术期器官与血液保护。临床擅长心血管手术麻醉。现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血液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主持其它省部级课题8项。空军军医大学凌云工程雏鹰计划资助对象、“优秀回国人员”、“青年英才”、“后备人才”。发表SCI论文30篇, 总影响因子IF=218.06。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20部。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最具突破临床研究”、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张昊鹏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学分会秘书,陕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2012年10月~2014年5月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公派留学,科研成果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1项,参编(译)专著3部,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研究成果分获:2015全军优秀博士论文、2016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20教育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作为中方专家组成员,圆满完成老挝人民军总医院的医疗援建任务,荣立三等功1次。
朱正华
西京医院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气道学组委员。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科研方向:全麻机制与吸入麻醉药脑保护。曾受日本JSPS资助,以特别研究员(COE)身份到日本福井大学、帝京大学开展全麻机制相关研究,曾在UCSF做短期学习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10余篇SCI论著,参编多部著作,作为参与人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
侯丽宏西京医院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麻醉分会常委、心血管麻醉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新加坡Kandany Kerbau妇女儿童医院访问学习。主要亚专业方向为小儿麻醉与心血管外科麻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在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发表SCI与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译、副主译专著两部,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毅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委员,西安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长期从事老年患者及小儿的麻醉,参与完成多例心肺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肾移植手术的麻醉。现负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的麻醉,每年完成各类麻醉近万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编专著一部,参编三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已在源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论文20余篇。
聂煌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课题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译专著1部。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ERAS学组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外麻醉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麻醉分会委员。
顾楠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具有丰富的疼痛微创诊疗经验,擅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微创介入治疗、脊髓电刺激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及各种X线引导下的疼痛微创治疗手术。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干预治疗,负责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在内的多项基金,在国内外的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二十余篇影响较高的学术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IF=12.12)、Cell Reports(IF=8.28)等国际权威期刊,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
钟海星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方向为大麻素系统在睡眠及全麻机制中的神经调控作用,首次揭示了大麻素系统在异氟醚及七氟醚麻醉中的主要作用核团和功能通路。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一项等。
杨谦梓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2012-2014年留学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麻醉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课题1项。主编/参编麻醉学专著10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研究方向为全身麻醉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目前担任中华麻醉学会麻醉药理学组委员和中国心胸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青年委员。
邓姣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1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临床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10-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及2018-2019年在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高脂血症动物及糖尿病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在Strok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Progress inNeurobi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共3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2篇。现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内稳态与内分泌学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一项。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人。副主译/参编参译专著7部。获得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熟悉并掌握各种手术的麻醉,获美国NIH临床研究原理与实践培训课程证书。李新
西京医院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5年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度“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8年获批“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13-2014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学习交流。从事麻醉学医、教、研工作十余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14篇,主编/参编(译)专著5部,申请并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研究方向为围术期中枢神经损伤与保护策略及机制研究,临床工作重点为腹部手术麻醉。
陈宇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武汉抗疫首批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医疗组组长。现任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总干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科研项目1项、校助推项目2项。参编参译中英文专著7部。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22.3。
方宗平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神经保护及脓毒症的防治,曾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脑研究中心从事神经保护研究。在Stroke等杂志发表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中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1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