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面对“麻醉机器人”
也许也不是遥远的未来,它已经在下一个路口!————麻醉机器人!
现在研发的机器人大概分为两种:一是各类麻醉操作机器人,如气管插管、血管穿刺和神经阻滞等。另一是静脉维持监测与调控系统。
诚如刘进教授曾说,我们+机器人是“1+X>X”的关系。麻醉机器人有很多缺陷,需要我们加以帮助改进。但如果那个“X”不知疲倦、成本低廉而且性能优良,无限大于那个“1”,那“1”又有什么必要立足存在呢……
麻醉界对于麻醉机器人的惶恐大致源于两点:
1长时间单调枯燥的监测调控灭杀了医学生的人文科学探索。很多人已经分不清上述机器人所代表的“血压波动调控和麻醉深度”的关系,弄不懂自己相较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有什么优势,更难搞清楚两者预后差别何在!
2麻醉人对于自身核心价值和麻醉本质探索的步履维艰,难以直面!在受到机器人的“拷问”,更多的是惶惑无措!
胡扯八道。 再好的机器也只能是辅助麻醉医师,不可能完全代替。 100年也实现不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