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亮亮一起学超声技巧系列:了解一点“激痛点” 线索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何亮亮肌骨超声口诀
一张破网无边界---脂肪(纵轴/横轴)千丝万缕终会聚---肌肉(纵轴)星星点点似牛毛---肌肉(横轴)爱情婚姻双丰收---肌腱左拥右抱万线牵---韧带细细长长白骨精---筋膜远似蜂窝近似珠---神经灯下黑一黑到底---骨头动脉动、静脉静,color 一照显原形 ——何亮亮
• 心中所想,即超声所见!
• 心中所想简单,超声所见即简单!
• 心中所想复杂,超声所见即复杂!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点“激痛点”线索!在了解“激痛点”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个超声概念“向异性”!
一、认识“向异性”
“向异性”是超声成像的一个重要影像特征!简单而言,超声波在“弧形物体表面”反射到其他方向,而未反射回探头!扫描解剖结构呈现:“低回声”或“无回声—黑色”的影像特点!打个比方:“超声波”和“无家可归的人”一样,找不到回家的路,反射不回“探头”,即为“向异性”。我们一起通过以下两张图片,进一步了解“向异性”!
移动探头,“超声波”与“目标结构”呈垂直扫描状态,可呈现“双低变双高”的特点!双低:目标结构自身低回声,身后低回声;双高:自身回声增高,身后回声增高!
认识“向异性”之后,我们一起了解一点“激痛点”……
二、走近“激痛点”解剖
激痛点:被认为是肌纤维收缩形成的结节样结构。触诊被认为是直接和有效的诊断方法。但是,“激痛点”可能由于“位置较深”或“结节样结构较小”,触诊可导致漏诊。
三、超声下“激痛点”特征线索
目前,超声下“激痛点”影像特点有2种观点:“高回声”和“低回声”。
(一)本人观点,倾向“低回声”成像特点,原因如下:
1.肌纤维收缩,形成结节样结构,结果导致:“圆形或椭圆形状”的结节样结构,其弧形凸起表面易于造成超声波反射到“四海八荒”,形成“向异性”现象。
因此,“激痛点”本身呈现“低回声”影像特点。
2.肌纤维收缩,将肌痛点内部的血液挤向四周,结果导致:激痛点“内部血流降低”,四周血流增多”。
3.肌纤维收缩,形成结节样结构,结果导致:激痛点自身相对密度增加,超声波穿透激痛点能力减弱,加之“向异性”因素,与周边肌纤维结构相比,激痛点身后回声较低。
超声弹性成像:与周围肌肉组织相比,“激痛点”弹性较差,而质地较硬,也提示其相对密度增高。
解析:尽管激痛点自身密度增加,却呈现“低回声”显影,与其“向异性”有关。
超声下“激痛点”一点线索:1.低回声(向异性:高密度结节样结构,将超声波反射至其他各个方向);
2.周围/四周血流增多(肌纤维收缩,将内部血流挤压至外周);
3.身后回声较低(密度增高,超声波穿透其能力减弱;向异性,超声波反射至“四海八荒”,导致穿透其超声波减少);
(二)不同观点,激痛点呈现“高回声”成像特点,原因如下:
1.超声下观察到肌肉内部“高回声”区域;2.针刺/注射“高回声”区域,可复制疼痛;3.针刺/注射治疗后,疼痛消失。
肌肉纤维化:亦可表现“高回声”区域,且亦有疼痛复制现象。
个人观点:· 从“激痛点”发病机制角度,本人倾向超声下“低回声”影像特点;
· 从“肌纤维源性疼痛”诊断角度,“低回声”或“高回声”影像表现,均可认为病变相关“致痛点”。
了解一点“激痛点”线索,爱上一点“疼痛医学”!
相关课程:第214讲:轻松学超声:神经肌骨解剖辨识口诀+穿刺要领+技巧演示(何亮亮博士)
第307讲:和(何)亮亮一起学超声:聚焦“纤维家族”— 神经、肌肉和韧带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麻醉想转疼痛太难了 内容很详细,抓紧收藏起来,希望快快熟练掌握超声的应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