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NO.5:国内麻醉学科文摘(下)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1年8-9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第四军医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内容涵盖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通过调节ATP敏感性钾通道参与介导交感维持性痛、高负载自组装肽纳米颗粒可作为疏水性全身麻醉剂的无脂载体、miR-98-5p在抑郁症和氯.胺.酮抗抑郁作用中的作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术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巨噬细胞胞外陷阱加重铁负荷相关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乳腺癌幸存者术后慢性疼痛中术前肠道微生物群的预测和预防潜力等方面。
每月好文(2021.08.01-09.10) :11.Xiaobing Xiang,Hao Chen,Yingli Wu,et al.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methylprednisolone on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21, 00:1– 10. PMID: 34423832
【题目】术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程新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向小兵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肿瘤医院)麻醉科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摘要】背景:术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减少反映内皮细胞激活的循环标记物。这项随机、双盲的研究旨在评估术前单次服用甲基强的松龙是否能降低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以及它与内皮细胞糖萼标记物脱落的关系。
方法:168例65~80岁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 mg·kg-1甲基强的松龙组(M组,n=84)和等量安慰剂组(C组,n=84)。主要结果是术后前5天内的谵妄发生率,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进行评估。每天使用CAM-严重程度(CAM-S)方法评定POD严重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检测多配体蛋白聚糖-1、硫酸乙酰肝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
结果:与安慰剂相比,甲基强的松龙显著降低术后72h的谵妄发生率。两组间CAM-S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M组硫酸乙酰肝素、多配体蛋白聚糖-1、TNF-α水平均低于C组(P<0.0 5和P<0.0 1),而BDNF水平高于C组(P<0.0 1)。
结论: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不能降低POD的严重程度,但可降低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这可能与减少循环中内皮细胞降解的标志物,继而引起BNDF水平升高有关。
12.Huilian Guan,He Liu,Xiaoyi Hu,et al. 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non- cardiac surg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NS Neurosci Ther, 2021, 00:1– 10. PMID: 34415671
【题目】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
【通讯作者】曹君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韩 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管慧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前言:血脑屏障(BBB)的破坏会导致术后谵妄,但在临床环境下对其通透性进行经济有效和非侵入性的评估是不可行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可反映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作为预测术后谵妄的指标。这项研究旨在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UACR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2019年2月至8月期间,本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纳入了408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手术当天、手术结束后2h和连续3d,每日重复2次,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或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对患者是否存在谵妄进行评估,两次评估间隔至少6h。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和3d采集尿液标本。主要结果是术后出现谵妄,采用非校正/校正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UACR水平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
结果:26.75%(107/400)的患者术后3d内出现谵妄。校正了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后,两组间UACR- Pre (OR=1.30;95%CI为1.14 - 1.49, P< 0.001), UACR- POD1 (OR=1.20;95%CI为1.13 - 1.27, P < 0.001),UACR- POD3 (OR=1.14;95% CI为1.08 - 1.20, P< 0.001)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作为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围手术期高UACR值可能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有关。
13.Jiang Zhu,Xia Zhang,Hong Xie,et al. Cardiomyocyte STIM1 Deficiency Exacerbates Doxorubicin Cardiotoxicity by Magnific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J Inflamm Res. 2021:14 3945–3958. PMID: 34421306.
【题目】心肌细胞STIM1的缺乏通过放大内质网应激加重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通讯作者】林兆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朱江张霞 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吴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阿霉素(Dox)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然而,其心脏毒性仍然是一个挑战。细胞内钙离子(Ca2+)功能障碍与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过程密切相关。虽然钙池操纵钙离子通道(SOCE)被认为可负责Ca2+进入心肌细胞,但SOCE在阿霉素相关心肌细胞凋亡中的直接作用尚不清楚。
材料与方法:用Dox处理STIM1特异性敲除的心肌细胞或STIM1过表达小鼠。心肌细胞先用STIM1腺病毒或siRNA预处理后再体外与Dox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沉淀法来评估心功能并探索其潜在机制。
结果:我们在Dox处理的小鼠心肌和心肌细胞中观察到STIM1表达被抑制,STIM1与Orai1或Trpc1以及SOCE的相关性。Orai1和Trpc1的表达保持不变。心肌细胞特异性STIM1缺失加剧了Dox诱导的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细胞凋亡。然而,心肌中STIM1的特异性过表达与心功能障碍和心肌凋亡的改善相关。在体外实验中,STIM1的敲低增强了Dox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的凋亡。STIM 1的上调可抑制Dox诱导的细胞凋亡。此外,STIM1的下调增强了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内质网(ER)应激反应。相反,过表达STIM1抑制了上述内质网应激分子标记物的激活。免疫共沉淀试验显示,STIM1与心肌细胞中的GRP78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阿霉素处理后减弱。
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心肌细胞中STIM1与GRP78的结合可通过抑制促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来改善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14.Chen Yang,Yan Cheng,Shuangping Liu,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Loading on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Elective Cesarean Delivery, Anesth Analg. 2021 Sep 1;133(3):731-738. PMID: 33661781
【题目】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负荷对择期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时体温的影响
【通讯作者】黄绍强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杨晨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术中低温是剖宫产椎管内阻滞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至少有1项动物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负荷可维持全身麻醉期间大鼠的体温,但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是否有利于维持产妇的体温尚不清楚。
方法:将接受择期剖宫产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口服碳水化合物组(OC组)或口服安慰剂组(OP组),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妇女剖宫产前后核心体温(Tc)、体表温度(Ts)、Tc (ΔTc) 、Ts (ΔTs)的变化以及副作用(如术中颤抖)的发生率。
结果:OC组 (36.48±0.48 °C) 术后TC(剖宫产后核心体温)高于C组 (35.95±0.55 °C;P< .001)、OP组(36.03±0.49 °C;P= 0.001)。OC组的ΔTc (0.30±0.39 °C)明显小于C组(0.73±0.40 °C;P=0 .001) 和OP组 (0.63±0.46 °C;P= 0.0048)。
结论: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期间体温的维持。
15.Wu S,Yang J,Sun G,et al.Macrophage extracellular traps aggravate iron overload‐related liver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BRIT J PHARMACOL 2021;178:3783-3796.PMID: 33959955
【题目】巨噬细胞胞外陷阱加重铁负荷相关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黑子清 姚伟锋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浩波哈佛大学医学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科里根-米尼汉心脏中心
【第一作者】吴珊杨静孙国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巨噬细胞调节肝脏铁稳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巨噬细胞在肝脏I/R期间铁超载相关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接受部分肝切除术并伴有或不伴肝门阻断的患者的肝活检标本,检测肝细胞死亡和巨噬细胞胞外陷阱(METs)标志物。在高铁饮食喂养的小鼠中建立肝脏I/R模型。应用铁抑素-1和去铁胺研究铁死亡在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巨噬细胞抑制剂脂质体包裹的氯膦酸钠用于研究巨噬细胞与铁死亡之间的相互作用。体外共培养AML12肝细胞与RAW264.7巨噬细胞,通过巨噬细胞胞外陷阱抑制剂探讨Mets和铁死亡在肝I/R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主要结果: 肝门阻断行肝切除术的患者和接受肝脏I/R的小鼠的肝细胞MET形成和铁死亡更严重。当巨噬细胞缺氧/复氧以及与肝细胞共培养时巨噬细胞胞外陷阱增加。铁死亡增加,缺氧后肝细胞存活率降低,而抑制Mets则可逆转这一现象。抑制铁死亡减轻可缺血后肝损伤。此外,铁超载导致最后肝铁死亡并加重缺血后肝损伤,铁螯合剂可逆转这一现象。
结论:巨噬细胞胞外陷阱参与调节铁死亡,并突出了 METs 和铁死亡抑制在减轻肝脏 I/R 损伤方面的治疗潜力。
16.Penghui Wei,Wenyuan Lyu,Tiantian Wan,et al. COVID-19: a novel risk factor for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Br J Anaesth, 2021, 127(3):e113-e115. PMID: 34266660
【题目】COVID-19:围术期神经功能认知损害的风险因素分析
【通讯作者】李建军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麻醉科;杨建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魏鹏辉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麻醉科
编者按: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现在或既往感染了SARS-CoV-2 (COVID-19)的老年患者进行外科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大幅增加。大多数老年患者能够从术后急性并发症中恢复,包括肺脏或肾脏并发症以及谵妄等。
最近一项关于美国COVID-19大流行期间髋关节骨折及预后研究的国家数据库显示,髋部骨折并伴有COVID-19感染的老年患者的术后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特别是肺部并发症占比达22.9%。然而,长期的神经后遗症如围术期神经功能认知损害(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s),常见于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发生率高达40%),却较少引起关注。
PNDs包括急性术后谵妄和长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二者均属年龄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与痴呆亦有关联。合并有PND的老年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增加,从而导致失业,这样可能会导致对社会保障体系更大的依赖。有趣的是,痴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的表达增多可能使他们更容易感染COVID-19.(Fig.1)
已有临床研究表明,高龄、大型手术、较低教育水平、酒精或阿片类药物使用史、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史和已存在认知障碍是PND的重要风险因素。而COVID-19被视为急性或慢性神经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因素,因为病原体SARS-CoV-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袭性较其他冠状病毒毒性更强。COVID-19相关的急性神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头痛、味觉减退和癫痫,这些都是SARS-CoV-2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侵袭性的证据。
大部分COVID-19患者在临床康复后,合并的急性神经症状亦完全消失。然而,一项小型观察性研究显示,33%的重症COVID-19患者出现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以及对指令的反应存在运动不协调等,即使在病愈出院后这些情况也依然存在。尽管这项研究工作尚未完结,但也在非重症COVID-19患者中发现了存在长期神经功能障碍的现象。此外,COVID-19可能促使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比如阿尔默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初步观察表明,COVID-19可导致行为症状恶化和潜在AD神经病变及痴呆相关症状加重,但这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才能发现。目前尚无关于年龄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与COVID-19之间关联性的报道。
麻醉和手术可能破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完整性,同时可促进外周相关内源性免疫分子向海马体迁移,而SARS-CoV-2感染可能会加快这一进程。ACE-2受体对海马体的神经毒性可能是由于SARS-CoV-2通过受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逆行轴突运输至嗅球或破坏血脑屏障(Fig.1) 。SARS-CoV-2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间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在认知障碍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进一步说,SARS-CoV-2所诱导的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包括显著的神经炎性反应、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神经淀粉样蛋白(Aβ)的累积,与PNDs非常相似 (Fig.1) 。手术创伤科激发CNS补体信号激活,进而通过CD11b信号激活小胶质细胞,进一步增加SARS-CoV-2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最近一篇社论认为,PND和SARS-CoV-2相关的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相关性,因为二者之间的炎性反应有所重叠。本文作者表示,在手术和麻醉前实施预防性干预和治疗,可以改善 COVID-19 患者先前存在的认知和功能不佳的结果,可能有助于缓解COVID-19相关的长期神经系统影响。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PND 和 COVID-19 都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SARS-CoV-2可通过 ACE-2 受体进入细胞并影响线粒体,引起线粒体融合增加和活性氧过量产生,从而破坏线粒体DNA且加速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此外,有报道表明Aβ的脑内积累在PND中起着关键作用。SARS-CoV-2神经侵袭可促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周细胞丢失(血脑屏障破坏),这将妨碍Aβ清除并导致海马体中Aβ生成过多。SARS-CoV-2感染可直接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Aβ的生成,这也算做是免疫应答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假设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COVID-19 可能通过独立或协同机制导致与麻醉和手术应激相关的认知能力加速下降。在接受了手术的老年人群中,COVID-19很快将被认为是加速PND发作或恶化的长期危险因素。未来的临床研究需要将COVID-19 作为后COVID-19时代PND的潜在危险因素。对于接受手术和麻醉且伴有或先前已诊断为COVID-19的老年患者,应设计长期前瞻性纵向研究,以明确COVID-19 对 PND和其他与年龄相关的痴呆症病理进展的影响。
16.Dongni Zhang,Chuan Ouyang,Xu Zhao,et al. Renal tissue desaturation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infant cardiac surgery:a prospective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cohort study. Br J Anaesth, 2021, S0007-0912(21)00449-9. PMID: 34446224
【题目】婴儿心脏手术中肾组织去氧饱和状态与急性肾损伤:一项前瞻性倾向评分匹配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孟令忠美国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纽黑文医学院麻醉学系;马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张冬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
【摘要】研究背景:以往关于婴儿心脏手术中肾组织去氧饱和状态与急性肾损伤 (AKI) 之间关系的研究,均由于样本量小和结果不一致而受到限制。这项前瞻性研究旨在明确接受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手术修复的婴儿肾脏去氧饱和状态与AKI之间的关系。
方法: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婴儿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室间隔缺损修复术。重点关注肾组织去氧饱和状态,它是指肾组织氧饱和度至少连续60秒从基线下降至少20%。麻醉医生单盲,术中不以监测肾组织氧合情况指导监护,术后1~3天观察AKI的发生情况。主要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术中有或没有出现肾脏去氧饱和状态的婴儿情况。
结果:在242例患儿中,近红外光谱检测到有38例婴儿术中肾脏组织处于去氧饱和状态。这组婴儿与114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未出现术中肾脏组织去氧饱和状态的婴儿相匹配。急性肾损伤在有或没有出现肾脏组织去氧饱和状态婴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7%(18/38)和27%(31/114)。根据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去氧饱和状态的婴儿比肾组织氧饱和状态的婴儿AKI发生率更高(OR 2.79;95%可信区间:1.21-6.44;P=0.016)。肾脏组织去氧饱和的累积时间与术后峰值肌酐和术前基线肌酐的比值呈正相关(r=0.51;P<0.001)。
结论:在婴儿体外循环辅助下单纯室间隔缺损修复术,术中肾脏组织去氧饱和状态与术后AKI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18.Xiaojin Feng,Fenfang Zhan,Deqiang Luo,et al. LncRNA 4344 promotes NLRP3-related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targeting miR-138-5p.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2021,98,283-298. PMID: 3445505
【题目】LncRNA 4344通过靶向miR-138-5P促进NLRP3相关的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徐国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江西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华福洲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江西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冯小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江西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认知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NLRP3相关的神经炎症已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介质。以往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lncRNA 4344在认知功能障碍过程中的神经炎症作用和功能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阐明。
方法: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下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和大鼠小胶质细胞(RM)细胞炎症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测大鼠的认知行为。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确定了LncRNA 4344,miR-138-5p与NLRP3三者之间的靶向关系。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和Nissl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病理变化,神经元凋亡及阳性细胞。
结果:LPS诱导的大鼠海马组织和RM细胞中的lncRNA 4344和NLRP3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呈较强的正相关。LncRNA 4344过表达进一步增强NLRP3及其下游基因(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和LPS刺激的RM细胞神经元凋亡,而lncRNA 4344沉默可减轻炎性损伤。此外,miR-138-5p是lncRNA 4344的直接靶点并且在RM细胞炎症模型中表达下调。我们还发现miR-138-5p直接降低NLRP3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随后,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lncRNA 4344/miR-138-5p/NLRP3轴在调节LPS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认知行为,病理变化,海马神经元凋亡,炎症小体相关因子(NLRP3, caspase-1, IL-1β和IL-18) 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证明lncRNA 4344通过靶向miR-138-5p调节NLRP3相关的神经炎症和认知障碍,为认知缺陷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靶点。
19.Zhi-Wen Yao,Xiao Yang,Bing-Cheng Zhao,et al. Predictive and Preventive Potential of Preoperative Gut Microbiota in 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2021, PMID: 34403381
【题目】术前肠道微生物群对乳腺癌幸存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预测及预防潜力
【通讯作者】刘克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姚志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术后慢性疼痛(CPP)之间存在潜在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幸存者CPP中术前肠道微生物群的预测和预防潜力。
方法:在临床试验中,我们设计了一项嵌套式病例对照研究,使用16s rRNA测序比较有和没有CPP的乳腺癌幸存者的术前肠道微生物群。主要结局是术后3个月在手术区域或周围有临床意义的疼痛。基于先前确定的乳腺癌幸存者CPP危险因素的回归预测模型,测试有或没有差异细菌,以评估模型在添加肠道微生物群信息后的改善潜力。在动物实验中,将有CPP患者和没有CPP患者术前粪便微生物群移植至小鼠,采用免受神经损伤模型(SNI)模拟CPP患者神经性疼痛。我们评估了机械性痛觉过敏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
结果:我们分析了66例CPP患者和66例匹配的对照组。术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在门、科、属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分别在科和属水平上参与差异肠道微生物群后,临床预测模型的鉴别(由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决定)分别提高了0.039和0.099。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后,“CPP微生物群”受体小鼠脊髓内机械性痛觉过敏明显增加,Ppar-γ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明显降低。
结论:术前肠道微生物群具有预测和预防CPP发生的潜力,并通过脊髓PPAR-γ-小胶质细胞通路在其发育过程中起因果作用。因此,可以针对乳腺癌幸存者制定CPP的预防策略。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检索:唐子元,李慧翻译:张鹏校对:赵伟
本期指导老师简介:
周树勤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援疆医学专家,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困难气道管理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青年组组员,广东省疼痛学分会软组织与骨痛学组组员。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等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麻醉药和抗感染化疗药的药理学研究,围术期器官保护的研究。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 (2020.12)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0.12)
珠江视界 |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切口周围酸敏感离子通道3上调参与大鼠术后痛觉的形成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1)
珠江视界 | 谢剑锋博士:ARDS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 (2021.1)
珠江视界 | 胡祖荣教授:小儿麻醉液体管理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 (2021.2)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1.2)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