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如何在十二周内写一篇期刊论文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1-11-13 19:27 编辑作者:朱佳莉 于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
相关链接:杭州欢迎你!202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招聘
写论文?好难啊!拖延、逃避、忙碌、无从下手……诸如此类,都是广大学术研究新手面对的常见问题。
其实,12周就能写成一篇期刊论文!我们都想要摆脱拖延症,成为实践者,那么我觉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CHICAGO AND LONDON)出版的Wendy Laura Belcher编著的《Writing Your Journal Article In Twelve Weeks》(第二版)这本书中提到的12周时间线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论文也讲究方法论。要想高效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目标,把长久的目标设定成每天可完成的具体目标,并能监督自己完成。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写一篇文章的任务合理的分配到12周中,按照时间表把每一天每一周的任务都安排好了,保持自律的写作节奏,天天写,不间断,也可以在12周完成一篇学术论文。书中提到,保持规律性写作后,在每天提笔时无需花大量时间回顾上一次写作思路,可帮助更快速高效的进入写作状态。而当你养成每天的写作习惯后,你的学术思路会更加开阔,灵感不断涌现。这本书的理念:我不会建议你每天花八个小时来写作,我也不建议你阅读你所属专业领域的所有内容,我不会告诉你如何撰写完美的文章,因为没人能做到这些。这本指导书面向的不是纯粹学术主义者,而是那些学术界因论文写作而变得灰心丧气,担心自己是唯一没有发表文章的人。总的来书,这是一本很好的指导书,像是我们写作路上的一个朋友,每天能够汇报进度交流问题,陪着我们一起完成任务。每天陪伴一两个小时,能够在12周后回报一篇学术论文,是一件非常值得一试的事。
事实上,动笔开始写是最重要,自律是关键,当我们成功燃起对学术的激情度的时候,会感受到越容易越高兴。学术这条路是永远未完成,永远未到达,但是我们永不止步!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跃跃欲试的心态。那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如何制定计划?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完成目标呢?
一、如何制定12周计划?
第一周:制定写作计划 理解写作的感受;保持乐观坚持的写作态度;追求自己的学术领域。制定12周计划。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制定你的写作时间表;第3天,选择要修订的论文;第4天,重新阅读论文以明确自己的修改任务;第5天,确定写作的软件,引用软件和文件备份系统,确定共同作者,并阅读相关期刊文章。
第二周:强化文章论点发表文章的秘诀:有很好的理论储备,观点新颖,原创。清楚自己要发表什么,为什么要发表;文章的研究方法可行,证据充分,且要有强有力的论证过程;就算被拒稿后也要清楚是什么让文章被拒稿,为什么会被拒稿围绕文章的论点组织文章。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检验您的论点;第3天,根据论点审阅文章;第4~5天,围绕论点修改文章。
第三周:提炼文章摘要好的摘要是成功的前提。写好一个有效的摘要。第1天,用清晰的思路讲述你的文章;第2天,阅读他人的摘要并起草自己的摘要;第3天,阅读你所在领域的代表性文章;第4天,阅读你引用的文章;第5天,从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中总结并修订自己的摘要。
第四周:选择一个期刊选择一个适合你文章的学术期刊十分重要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搜索期刊;第3~4天,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来评估学术期刊;第5天,阅读和自己文章相关的期刊并撰写查询信。
第五周:提炼你引用的文章精读引用文献,建立引文价值和引文习惯,保证参考文献的价值性、有效性、原创性和相关性。撰写相关研究基础和讨论。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评估当前的引用文献;第3天,阅读其他相关文献;第4天,确定相关文献的论点;第5天,撰写或修订当前文献的引用。
第六周:说明研究的重要性关于论点和论据的区别和重要阐述。阐述意义。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换个方面思考如果不进行该研究会怎么样来体现研究的价值;第3天,撰写本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第4~5天,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修改您的文章。
第七周:分析文章论据根据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实验研究、非实验研究等类型分析文章论点论据。修改论据。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强调并分析你的论据是否合理;第3天,分析论据的质量,相关性和论证放在文章的具体位置;第4天,分析你对论据的解释和理解;第5天,收集是否有其他更多论据。
第八周:呈现文章论据通过文献查阅或与他人讨论,反复审视文章论据合理性。不断调整论据: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4天,修改论据的陈述方式;第5天,按章节逐一检查你的论证过程。
第九周:优化文章结构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是文章逻辑更加严密,条理更加清晰。修改文章结构。第1天,阅读指导书;第2天,总结已发表文章的结构框架;第3天,优化自己文章的大纲;第4~5天,重新整理文章。
第十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论文开头的重要性,清楚阐明研究项目、观点、方法、结论。完成开头和结论。第1天,阅读指导书并修改标题;第2~3天,重新修改你的Introduction部分;第4天,修改摘要和作者的顺序;第5天,完成文章的结论部分。
第十一周:修改你的语句精炼语句,简化句子结构,正确使用各种表达,修改语法错误,删除不必要的词句。文字修改。第1天,阅读指导书并用Belcher Editing Diagnostic Test进行语法诊断测试;第2至5天,使用Belcher Editing Diagnostic Test修改您的文章。
文章投稿遵循期刊投稿指南,书写投稿信。准备投稿。第1天,确定仍未完成的工作;第2天,按照期刊的格式来修改文章;第3至4天,处理其他剩余的问题;第5天,投稿并庆祝
第X周:审稿和重新投稿浏览审稿意见,对期刊拒绝您文章的决定信或审稿意见进行回复,以进行修订并重新提交;根据审稿意见修改您的文章;起草您的Cover letter回复编辑和审稿人,并重新提交您的文章
第0周:从头开始撰写文章初稿撰写文章的初稿,获得一个想法,猜测您的想法,为您的想法收集证据,起草您的文章以及使用本指导书修改您的文章。
二.怎样坚持写论文?
1完成每日写作任务每日任务记录要详细化具体化。不管你担任着多少工作(教学,全职工作,照顾家庭等),都要养成每天进行少量但规律的写作习惯。有研究表明,坚持每天写作的人发表的文章会比平时很少写作的人多。而且他们更快乐!
2按计划完成任务如果您不幸没能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也不要轻言放弃或感到内疚!如果你落后于一开始制定的计划,你可以尽量追赶或相应地重新制定十二周的学习计划。计划制定也是一个慢慢调整的过程。坚持才是关键。相反,如果您发现自己完成一个星期的任务比预期的计划要快,那也不要停止那一周的工作,您可以直接进入到下周的任务,或者也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阅读相关的文献或书籍
3选择相关小组成员或者共同作者一起制定并完成写作任务和你的团队成员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会,约定时间交换学习进度和方式会让你的学习更加高效坚持。或者选择目标能力和你相似的竞争对手,会让自己的驱动力表现更好。也可以和共同作者分工合作,加强交流和讨论,会让文章完成度高。
4选择合适的学习组员并与他们一起完成计划的任务有时候选择一些不了解你研究内容的人一起学习会更有帮助。在和他们讨论时能让你的研究主题更明确易懂,他们也能帮你以全新的视角来让你思考问题。尽量保持一周一次的组内讨论,并作出书面承诺,使得完成每周的任务和组内讨论变得严肃,而不仅仅沦为一种形式。
5制定奖励机制惩罚那些没有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任务的人,并对完成任务和最终投稿的人进行奖励。例如学习小组每个人收取20美元作为团队经费,最终把这笔分给成功投稿的人或者组织一次庆祝活动。
三、如何投稿和投稿流程?
1投稿(Submission)选取一个期刊进行投稿,禁止一稿多投。如果要改投,就必须等前一个期刊的审稿结果出来后再进行。
2编辑审稿(Editorial review)期刊编辑会浏览论文,评估投稿论文是否符合期刊的基本要求(如和期刊主题是否符合,语法上大体合理,与已发表研究是否相似等)并且没有很明显的缺陷(如研究方法存在问题或者没有论据)。如果编辑认为存在以上问题,期刊编辑有权决定不把论文送给同行进行审稿,而直接拒稿。
3审稿人选择(Peer reviewer selection)如果编辑认为投稿论文没有以上大的问题,就会开始选择同行审稿人。通常为近期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者,作者在论文中提到的(引用的)学者或做相似研究内容的学者。有些也会选择一个投稿人自己推荐的审稿人来审稿(但肯定不会只选推荐的审稿人)。而且会对有科研合作的伙伴或者学生关系的审稿人进行回避。
4同行评审(Peer review)审稿人对稿件的独创性,结论的贡献,研究思路的清晰度,和已有研究的相关性,结论的可信度,方法的可靠性,分析和讨论是否有依据进行评估。然后审稿人会把报告发给编辑,对论文的优缺点进行评论,并给作者提供修改意见,同时他们还会给编辑提供审稿意见(小修minor revision,大修major revision,拒稿rejected等)。可分为双匿名同行评审(文章作者和审稿人都不知道彼此身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学术竞争,国籍,种族等造成的偏见,在人文社科及医学领域常见),单匿名同行评审(审稿人知道作者身份,作者不知道审稿人身份,在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常见)和开放式同行评审(相互都知道对方身份)。
5编辑决定(Editorial decision)编辑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和已接收的论文数量来决定是否接收。如果所有审稿人都对论文给出了积极(或消极)的审稿意见,那么决定一般都会和审稿人的建议相同。如果有一个审稿人接收另一个拒稿,那么编辑会把稿件发给第三个审稿人进行审稿。或者对于每年接收文章数量少的期刊,编辑通常会选择拒稿。编辑一般都不会在投稿后直接接收文章,而是给作者发送修订建议或者拒稿通知。
6作者对审稿意见作出回应如果文章被拒稿,通常会选择另一个期刊投稿。如果是小修或者大修,则根据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进行逐条修订,一一回复,然后重新提交并附上回复信,详细说明针对审稿意见作出的修改。
7第二轮审稿如果第一次审稿给出了小修,则在第二轮审稿中编辑可以单独审稿无需发给第一轮审稿的审稿人。如果是大修,则会送回给第一轮审稿的审稿人重新审稿,甚至再一起发给新的审稿人。很多文章会经历多次审稿。
8内容编辑,校对和出版修改后重新提交的论文被接收后,会进行文案编辑,即对语法、标点、格式、表格文档等进行检查,并把这些错误标注后发给作者进行审阅。然后作者通常有3~10天的时间来接受编辑部提出的修订,回答编辑提出的问题,并将校对后的文章返回期刊编辑部,包括文章中包含的图片等。随后会生成一个最终版电子文档,让作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最后的检查确保没有错误以供出版,并在48小时内回复。投稿的论文一般会在初次投稿后的1~3年内正式出版。
总有人说,学术研究的路是孤独的,痛苦的。希望学术路上的我们彼此陪伴,互相鼓舞,并肩前行!(本公号内 回复:浙大二院 获取英文原文)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欢迎加入 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
对于我这样一个写论文的新手,非常受用,很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