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再谈麻醉与成瘾
“打麻药会上瘾吗?”一直以来,麻醉医生常被患者这样询问。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那么,麻醉药到底会不会使人上瘾?答案是两面的。
很多麻醉药品具备一定成瘾性,但临床合理使用不会上瘾!
什么是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表现出强迫性的需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药物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和痛苦。用药者可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有复杂的原因,简单来说是药物“绑架”了大脑,使大脑不能正常参与“奖励机制”,身体或精神的“愉悦感”只能通过药物来获取。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主要对神经进行麻醉,使患者痛觉消失。精神药品对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滥用都会产生身体或精神依赖。麻醉药品大致可分为: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以及国家食药监局指定的其他成瘾性药品、要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精神药品分为一类(氯.胺.酮)和二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等)。
成瘾性药物的类型麻醉药品阿片类是人们最熟知的麻醉镇痛药,其成瘾性和镇痛效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成瘾的孕产妇可使胎儿及新生儿产生身体依赖性。除了熟悉的鸦片、吗啡,还有含可待因的止咳药,临床手术应用最多的是芬太尼系列(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其毒性和成瘾性远低于吗啡等天然阿片剂。
可卡因提纯自原产南美的一种植物——古柯。作为最早的局部麻醉药,可卡因进入了医学领域。后来可卡因被加入了一些饮料的配方,进入了大众世界,其中就有可口可乐。虽然如今可卡因从配方中移除了,但它的名称(Cocaine)却在商标中留下了痕迹。现在医学上广泛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多是可卡因的衍生物,其毒性和成瘾性都大大降低。某种程度上,局部麻醉药的发展是不能忘记可卡因这位“前辈”的。大麻类药品及其他相关制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西氢大麻酚(THC),具有致幻且上瘾作用,其次是大麻二酚(CBD),缺乏明显的精神作用,但可能具有止痛抗痉挛的功效。大麻的临床作用缺乏证据,是否用于医疗还未获得共识。
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西泮、**唑仑)等,手术中起减轻焦虑、减轻疼痛等作用。在竞争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为借助这类药物来缓解焦虑,放松情绪,因此滥用也日趋严重。得益于我国的严格管控,巴比妥类并未在我国发现严重的滥用现象,另外巴比妥类的副作用也使其在多个方面被取代。苯二氮卓类虽然有药物依赖作用,但同类药中还存在一个“解铃人”,氟马西尼可用于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成瘾或急性中毒。兴奋剂:可发生情绪高涨等精神需求,长期使用可产生精神上或(及)躯体上的依赖。停药后初期产生情绪低落等不适行为,中晚期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
致幻药:这类药物可产生精神释放现象,故有精神释放药之称:在欧美大学及西方国家的文艺界人士中,为寻求感官刺激及“灵感”,这类药物使用颇广。
麻醉精神药品的两面性
论药物的两面性,麻醉和精神药品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氯.胺.酮可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方面是麻醉镇痛药、抗抑郁药,一方面是毒品致幻剂。在应用了近半世纪后,其麻醉镇痛药的作用逐渐被其他药物取代,但上世纪90年代,其作为抗抑郁药应用的论文大量出现,虽然氯.胺.酮最近以抗抑郁药的身份改头换面,但也必须警惕药物滥用。
疼痛曾是外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麻醉药发明后,外科学和麻醉学才开始加速发展。对手术和癌痛等剧烈疼痛,只有阿片类等强效药物才能缓解。我国在确保医疗和科研方面对麻醉、精神药品合法需求的同时其进行严格管理。除此以外,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和药学发展,如今使用的多是镇痛能力强、成瘾性小的药物。
小结
无论是麻醉阵痛药还是精神药品,治疗期间在严格专业指导下,应用的剂量在安全剂量范围,是不存在药物依赖风险的。一些患者因为害怕“上瘾”恐惧使用麻醉药而忍受疼痛,其实剧烈疼痛对身体的损伤大于安全剂量的麻醉药品。过去因为技术限制的无奈之举,如今的患者可不必再经历,专业的麻醉药应用是短期使用药物,换取长期的健康。
参考文献 Mclellan A T ,Lewis D C ,O'Brien C P , et al. Drug Dependence, a Chronic Medical Illness.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0, 284(13):1689-95. 作者:朱姝 陈永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审校:徐杨出处:麻醉二三事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