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NO.8(下)-国内麻醉学科文摘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1年11月11日至12月10日发表的部分文章,本月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推送。第二部分研究来自徐州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等,内容涵盖氯.胺.酮降低成年大鼠的神经认知功能的机制、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患者围术期血浆代谢组学及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七氟烷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夜间输注右美托咪定减轻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综合征等方面内容。
每月好文(2021.11.11-12.10):
12.He Huang, Chao Zhao, Qian Hu, et al. Neonatal Anesthesia by Ketamine in Neonatal Rats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ippocampal Neural Stem Cells and Decreases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Adulthood via Inhibition of the Notch1 Signaling Pathway. Mol Neurobiol, 2021,Dec;58(12):6272-6289.PMID: 34480336
【题目】氯.胺.酮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损害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降低成年大鼠神经认知功能
【通讯作者】周成华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武玉清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黄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赵超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Notch信号通路在神经发生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otch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氯.胺.酮麻醉所致神经发育损伤和长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雄性SD大鼠在出生后第7天(PND-7)起,连续4次腹腔注射40 mg/kg氯.胺.酮(40 mg/kg × 4),每隔1 h注射一次。分别在注射氯.胺.酮前1 h或4 d将Notch配体Jagged1 (0.5 mg/kg)和过表达Notch1胞内区域的慢病毒(LV-NICD1)微量注射到海马齿状回(DG)。氯.胺.酮给药24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DG内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和分化情况。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2月龄大鼠海马依赖性空间记忆的变化。结果显示,氯.胺.酮麻醉可降低新生大鼠Jagged1、Notch1、NICD1和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表达水平、抑制NSCs增殖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神经元分化,最终导致2月龄大鼠海马依赖的空间参考记忆任务出现缺陷。微量注射Jagged1或LV-NICD1可逆转氯.胺.酮对海马DG中Notch1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减轻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下降,改善2月龄大鼠的认知功能。这些结果表明,新生大鼠氯.胺.酮麻醉可抑制海马NSCs的增殖和分化,并在成年期损害神经认知功能。Notch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新生儿氯.胺.酮麻醉导致的成年后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障碍。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新生儿氯.胺.酮麻醉引起的神经毒性及其潜在机制。
13.Yang-yang He,Yi Yan, Ji-wang Chen,et al. Plasma metabolomic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defect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cta Pharmacol Sin, 2021, Nov 30; 10.1038/s41401-021-00804-3. PMID: 34848852
【题目】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缺损修复术围术期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通讯作者】韩志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Yang-yang He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医学院药学院;Yi Yan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心血管预防研究所(IPEK),德国心血管研究中心。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可通过缺损修复手术和个性化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然而,患者术后可能仍有持续性PAH的风险,其预后可能比未行手术的患者差。因此,分流矫正术的围术期动态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临床措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13例CHD-PAH患者在缺损修复围手术期的血浆代谢物谱。分别在4个时间点采集血浆:麻醉后体外循环前(Pre)、体外循环后立即(T0)、术后24小时(T24)和术后48小时(T48)。基于UPLCQ-TOF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策略用于检测代谢物。在各个时间点共测定了193种通过支链脂肪酸氧化途径等富集的代谢产物。我们发现,T48较Pre时平均肺动脉压的降低与17种代谢物的改变显著相关。肺动脉舒张压(DPAP)、桡动脉碳酸氢盐(aHCO3)、上腔静脉碳酸氢盐(svcHCO3)、桡动脉二氧化碳气分压(aPCO2)的梯度与MPAP梯度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临床测量变化与分流校正相关代谢产物的改变有关。总的来说,在17种对缺损修复相关的代谢产物中,12种在T24和T48均增加(除在T24时丙酰肉碱中P>0.05,所有P<0.05)。相反,T24和T48时半乳糖醇二水合物、单磷酸鸟苷和羟基苯乙酰甘氨酸呈下降趋势(只有半乳糖醇二水合物T48时P<0.05)。结论:17种对分流校正有反应的代谢物可作为合适的无创标记物,以及临床监测中,包括DPAP、aHCO3、svcHCO3和aPCO2,对疾病监测和评估未来的治疗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14.Jinting Yang, Lihui Tang, Fengjiang Zhang, et al. Sev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promot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reliev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TRPC6-induced angiogenesis.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2021 Nov 22;12(1):584. PMID: 34809715
【题目】七氟烷预处理通过TRPC6诱导血管生成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严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Jinting Yang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及时进行血运重建是挽救缺血心肌的有效治疗措施,但再灌注本身可造成额外的心肌损伤,即缺血/再灌注(I/R)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肌损伤最有前景的细胞之一。然而,这种细胞疗法因MSCs移植后存活率低而应用受限。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七氟烷预处理是否能通过瞬时受体电位经典通道6(TRPC6)诱导的血管生成促进MSCs,从而减轻心肌I/R损伤。
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染色检测七氟烷预处理对MSCs的抗凋亡作用。检测缺氧复氧(H/R)后MSCs中TRPC6、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VEGF的释放。通过使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MSCs中TRPC6基因的表达。采用基质凝胶管形成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MSCs共培养后的血管生成情况。小鼠心肌I/R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对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进行阻闭30 min后再恢复灌注来实现。再灌注前5min在结扎边缘区周围注射MSCs或七氟烷预处理的MSCs,随后测定再灌注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梗死面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和炎性细胞因子。
结果:七氟烷预处理可上调MSCs中TRPC6、HIF-1α、CXCR4和VEGF的表达,并在缺氧/复氧后促进MSCs释放VEGF,而使用siRNA下调MSCs中的TRPC6基因表达可逆转前述效应。此外,七氟烷预处理可促进与MSCs共培养的HUVECs的血管生成和抗炎作用。七氟烷预处理的MSCs可改善心肌I/R损伤小鼠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轻心肌梗死和炎症反应。
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七氟烷预处理的MSCs可促进缺氧复氧损伤的HUVECs血管生成,减轻心肌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RPC6上调HIF-1α、CXCR4和VEGF的表达有关。
15.Tao Jiang, Shuangshuang Ma, Yangyang Shen, et al. Topical anesthetic and pain relief using penetration enhancer and transcriptional transactivator peptide multi-decorat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Drug Deliv,Dec;28(1):478-486. PMID: 33641554.
【题目】使用渗透促进剂和转录反式激活肽多修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表面麻醉和镇痛效应
【通讯作者】邢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姜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前已有多种策略克服角质层(SC)对药物吸收的屏障作用,其中包括功能化纳米结构。化学渗透促进剂(CPEs)和细胞穿膜肽(CPP)被用于修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可用于表面麻醉和镇痛。本研究通过芘丁酸PB的羧酸基与DSPE-PEG的氨基的酰胺作用,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芘丁酸酯(PB-PEG-DSPE)化合物。PB-PEG-DSPE具有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和脂质基团。脂质基团可插入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形成芘丁酸PB功能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为提高渗透性,我们设计了TAT和PB多修饰NLC,用于盐酸利多卡因(LID)的运送(TAT/PB LID NLC),并在体外皮肤渗透和活体动物模型中进一步研究了NLC的治疗效果。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显示,TAT/PB LID NLC的尺寸为153.6 ± 4.3 nm,而未修饰的LID NLC的尺寸为115.3 ± 3.6 nm。NLC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值为0.13 ± 0.01 ~0.16 ± 0.03。NLC的Zeta电位为负,在20.7 ~ 29.3 mV之间。与PB LID NLC(610.7 ± 22.1 μg/cm2)、TAT LID NLC(551.9 ± 21.8 μg/cm2)(p< 0.05)和未修饰的LID NLC(428.2 ± 21.4 μg/cm2)比较,TAT/PB LID NLC(851.2 ± 25.3 μg/cm2)的经皮渗透性明显更优 (p< 0.05)。TAT/PB LID NLC表现出在体内麻醉效果优于单配体修饰或未修饰的LID NLC。结果显示,所制备的TAT/PB LID NLC具有良好的经皮渗透性和麻醉效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麻醉方法。
16.Longfei Ma, Lina Yu, Bao-Chun Jiang, et al. ZNF382 controls mouse neuropathic pain via silencer-based epigenetic inhibition of Cxcl13 in DRG neurons. J Exp Med, 2021 Dec 6;218(12):e20210920. PMID: 34762123
【题目】ZNF382通过沉默子对DRG神经元中Cxcl13的表观遗传抑制控制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讯作者】严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陶元祥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州立医学院
【第一作者】马龙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郁丽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姜保春南通大学疼痛医学研究所汪竞凯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
【摘要】神经损伤引起的背根神经节(DRG)基因表达变化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关键。然而,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仍然是个谜。在此,我们报告了神经损伤后受损DRG神经元中锌指蛋白382(ZNF382)的下调。挽救这种下调可以减轻伤害性超敏反应。相反,模仿这种下调会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这些症状可通过C-X-C基序趋化因子13(CXCL13)基因敲除或其受体CXCR5基因敲除得到缓解。机制上,Cxcl13启动子上游远端的一个已鉴定的顺式作用沉默子通过与ZNF382结合抑制Cxcl13转录。阻断这种结合或从基因上删除这种沉默子可消除ZNF382对Cxcl13转录的抑制,并损害ZNF382诱导的镇痛作用。此外,ZNF382下调破坏了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和沉默启动子环的SET结构域1的抑制性表观遗传复合物,导致Cxcl13转录激活。因此,ZNF382下调是神经病理性痛必需的,可能是通过基于沉默的表观遗传去抑制CXCL13,这是DRG神经性疼痛的关键角色。
17.Dong Xu Chen, Hui Yang, Xi Ping Wu et al. Comparison of a Nasal Mask and Traditional Nasal Cannula During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Gastroscopy Procedur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 Analg 2021 Dec 08.PMID: 34878412
【题目】胃镜手术静脉麻醉期间鼻罩和传统鼻插管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李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Dong Xu Chen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Hui Yang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可发生低氧血症。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目的是评估与传统鼻插管相比,使用鼻罩进行氧合是否能降低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方法:共有574名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分配接受鼻罩或传统鼻插管进行氧合。主要终点是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次要结果包括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氧血症持续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紧急气道管理的比例、手术时间、恢复时间、麻醉医生和胃肠科医生的满意度以及其他不良事件(包括咳嗽、打嗝、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和喉痉挛)。
结果:共纳入565例患者:鼻插管组282例,鼻面罩组283例。鼻面罩组低氧血症发生率(18.0%)低于鼻插管组(27.7%);相对风险= 0.65;95%可信区间,0.48-0.89;P =0.006),鼻面罩组低氧持续中位数为18.0秒(四分位数区间为10.0-38.8),鼻插管组为32.5秒(20.0-53.5)(中位数差异为-14.50;95% CI,−22.82到−1.34;P = 0.047)。鼻面罩组需要紧急气道管理的患者比例(8.8%)明显低于鼻插管组(19.1%;RR 0.46;95%置信区间,0.30-0.73;P <0 .001)。其他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鼻罩20.8%;鼻插管17.0%;RR 1.23;95%置信区间,0.87-1.73;P = 0.25)。从麻醉医生(鼻面罩96.1%,鼻插管84.4%;RR 1.14;95%置信区间,1.08-1.20;P <0 .001)和胃肠科医生(面罩组95.4%,插管组81.9%;RR 1.17;95%置信区间,1.10-1.24;P <0 .001)的角度来看,鼻面罩的满意度高于鼻插管。两组在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最低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恢复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鼻面罩氧合可降低静脉麻醉胃镜术麻醉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18.Chun-hui Dong, Chao-nan Gao, Xiao-hua An et al. Nocturnal dexmedetomidine alleviates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BMC Medicine 2021 Dec 6;19(1):306.PMID: 34865637
【题目】夜间输注右美托咪定减轻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综合征: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李德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外科Qi Tan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外科
【第一作者】Chun-Hui Dong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外科Chao-Nan Gao山东大学奇洛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山东大学医疗大数据研究所Xiao-Hua An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可能降低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风险的镇静剂。本研究旨在确定右美托咪定预防性夜间输注是否安全降低术后PICS的发生率,并建立一个易于使用的模型来预测心脏手术后PICS的风险。
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前瞻性、安慰剂对照试验。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心脏手术患者随机(1:1)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或安慰剂组(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输注速率高达1.2μg/kg/h,直到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得分保持在−1和0;安慰剂组接受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输注。主要研究终点为6个月随访时的PICS发生率,包括认知、躯体或心理障碍。
结果:我们评估了703例,其中508例被纳入。其中,右美托咪定组有251例,接受试验药物的安慰剂组有257例,形成了一个改良的意向治疗人群。6个月随访时,右美托咪定组的PICS发生率(54/251,21.5%)显著低于安慰剂组(80/257,31.1%)(比值比0.793, 95% CI 0.665-0.945;P= 0.014)。与安慰剂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理障碍显著减少(18.7% vs. 26.8%,OR 0.806, CI 0.672-0.967,P = 0.029)。然而,右美托咪定治疗与较高的低血压发生率相关。一项列线图调查显示,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和吸烟病史、右美托咪定治疗、术后房颤和术后8小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是PICS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右美托咪定夜间预防性输注可显著降低PICS的发生率。
19.Chunrong Wang, Yuchen Gao, Yu Tian, et al. Predi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cardiac surgery from preoperative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r J Anaesth 2021 Sep 21. PMID:34561052
【题目】术前N端B型利钠肽前体预测心脏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
【通讯作者】王越夫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与外科危重症医学科;Wei Zhao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阜外医院信息中心
【第一作者】Chunrong Wang, Yuchen Gao, Yu Tian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阜外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较难预测。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具有较高的预测作用,同时也可预测急性肾损伤。因此,我们验证了术前NT-proBNP浓度与心脏手术后AKI发生是否相关的假设。
方法:本研究纳入35337例心脏手术患者,检测术前NT-proBNP和术后肌酐等指标。主要结果是发生急性肾损伤1-3期,分期采用改善全球预后组织(KDIGO)标准。对严重AKI,包括2期、3期和新发透析,进行了分类分析。
结果:11999例(34.0%)患者术后出现AKI。其中,1200例(3.4%)患者出现2期AKI,474例(1.3%)患者出现3期AKI,241例(0.7%)需进行透析。NT-proBNP浓度(连续或四分位数)与任何分期的AKI和严重AKI显著相关(调整后P < 0.01)。与从总体人群中其他基线因素得出的基本模型相比,纳入NT-proBNP显著提高了AKI预测(净重分类改善:0.24;P < 0.001)。对于术后肾损伤严重的患者,重新分类提高预测的效果尤其明显:2期为0.30(0.25-0.36),3期为0.46(0.37-0.55),新发透析为0.47(0.35-0.60)。
结论:心脏手术患者术前NT-proBNP浓度升高与术后AKI的发生相关。与基于其他术前因素相比,纳入NT-proBNP可显著提高术后AKI预测。
20.Yi-Feng Chen, Shou-Zen Fan, Maysam F Abbod, et al. Electroencephalogram variability analysis for monitoring depth of anesthesia. J Neural Eng 2021 Oct 25; PMID:34695812
【题目】使用脑电图变异性分析监测麻醉深度
【通讯作者】Jiann-Shing Shieh 元智大学机械工程系;Mingming Zhang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智慧健康工程深圳市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Yi-Feng Chen 南方科技大学高级跨学科研究学院
【摘要】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提取和测量脑电图(EEG)变异性的新方法来评估全身麻醉下的麻醉深度(DOA)。
方法:EEG变异性(EEGV)是提取两个局部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波动。在时域和频域测量8项EEGV相关的参数,并与目前最先进的DOA估计参数(EEG的样本熵、排列熵、中值频率和谱边缘频率)进行了比较。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采用接受者-操作者特征曲线(AUC)下面积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进行验证。
主要结果:我们提出的EEGV衍生参数在区分清醒和麻醉阶段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5,平均AUC和相关系数均有改善。在无意识状态的检测精度和意识水平的跟踪方面,超越了传统的脑电图。
意义:综上所述,EEGV分析为量化脑电图提供新的方向,其参数在临床监测DOA中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
21.Panpan Zhang, Xiaowen Liu, Weixia Li, et al.Epidemiology of suspected life-threatening perioperative anaphylaxis: a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re study in China. Br J Anaesth, 2021 Nov 3; S0007-0912(21)00615-2.PMID: 34742540
【题目】疑似危及生命的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一项中国横断面多中心研究
【通讯作者】赵晶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Panpan Zhang, Xiaowen Liu 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相对少见,但可危及生命;其在中国的发病率未知,且可能与全球其他地区不同。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发病率。
方法:本研究采集来自中国大陆7个不同地区的112家三级医院于2018年9月到2019年8月发生的围手术期过敏反应信息,其中仅评定为Ring和Messmer III和IV级的过敏反应信息被纳入研究。采用协作式教育学习网络以减少诊断错误。记录并分析患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和临床结局。
结果:5078118例手术中共有447例符合纳入标准。全国围手术期疑似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1360(95%CI为1:12521-1:10397)。华南地区发病率(1/6050;95%CI为1:8013~1:4859)明显高于东北地区(1/19262,95%CI为1:33088~1:13585)(P<0.01),并呈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低血压(91.1%)和心动过速(65.3%)。大多数患者(83.4%)接受了肾上腺素治疗。共有27例(6.0%)患者需要心肺复苏,9名患者最终死亡(2.0%)。
结论:这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发病率为1/11360,但这一发病率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这种现象的潜在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为环境或遗传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检索:吴范灿翻译:张鹏校对:赖露颖本期指导老师:张庆国
指导老师简介
张庆国,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会血流动力学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麻醉学专业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意大利SIENA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术后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局麻药神经损伤机制与防治。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Anesthesiology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五百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5)
珠江视界 | 王儒蓉教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技术在肛周手术中的应用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6)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1.6)
珠江视界 | 郭向阳教授:《恶性高热——挑战与探索》
珠江视界 | 《Cell》:首次发现介导喷嚏反射的肽能神经通路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7)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NO.1: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1.4)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1.7)
珠江视界 | 张林忠教授:脊柱矫形手术的麻醉管理探讨
......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