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携仁心,丹心为矛援北非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2-1-14 20:57 编辑以下文章来源于anesthRM 超麻小组,作者anesthRM嘿王小串 白衣执甲携仁心,丹心为矛援北非(1)——我们的老师在援非
晨日晕染了周边建筑,撒哈拉沙漠的粒子漂浮在曦光中,美好昭然若揭。忙碌的动作被分割成等距光影,微微晃动,好像掉进了同纬度那片熟悉的橘子江。窗外,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新年,是告别,是开始,是希望。
“一转眼来到这个神秘的北非国家已有四月,期间经历了种种不曾有过的故事,也有很多的人生第一次。在这里很多的事情都和以往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别,既有81年产的老爷款标致汽车,也有2015年产出口到阿尔及利亚的老洋河大曲。”中国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分队长胡刚胡教授感慨道。
在进行了法语培训和军训团建后,中国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于2021年9月2号湖北武汉出发, 2021年9月3号到达目的地——为期2年的通讯定位:AlgeriaTiaret·TiaretHôpital
驻地医院的医疗设备陈旧,缺医少药,阿国(阿尔及利亚)的复苏医生需要参与全院的危重病人抢救和治疗,虽然从国内自备了很多“神器”(大型喉罩、老式压力表、“UE公司”无偿赞助的可视喉镜等),但工作上还是遇到了很多措手不及的挑战。这边的公立医院因为是全民免费医疗,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秉持“最简单,最必要”的原则节约经费,一旦碰到复杂的病人和手术,处理起来手段和方法有限。
国内提倡人文关怀,推广无痛,很重视围术期疼痛的管理,贵州省最近也把无痛分娩纳入了医保,所以当见识到阿拉伯妇女的忍耐力时很是震撼,她们再怎么痛苦也只是默默祈祷。患者进手术室后,阿国医生不像国内那样直接开始工作,而是一切准别就绪后,等待一些患者做完祈祷再开始工作,这让国内院感领导眼里堪称“粗鄙”的环境,竟有了善若暖阳的温柔。在这里专科医生就是权威可以决定一切,病人绝对服从医生的医嘱,没有绩效考核,没有医患纠葛,真正体验单纯做一个的医生救治病人的快乐。但当有些急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失去生命,总觉得很遗憾,因为放在国内救治的话这条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但阿国医生却认为患者是被伊斯兰主教穆罕默德召去了,生命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可能跟夏主任一直强调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有异曲同工之处吧。很多援非的国内医生惊讶于当地人的抗感染体质,排除生活环境因素,或许跟长久存在的古兰经、当地人信仰的安拉也有很大关系。
历时几天的再次培训,援阿队伍开始上班,胡教授的挑战之旅也拉开了序幕。
9月17日
一切是那么的猝不及防,在我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突然一个阿国的妇科医生告诉我,一个新冠孕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而我是这所医院里面唯一的一个复苏医生(阿国对麻醉医生的称呼,之前谈好了第一个月是需要阿国医生一起值班的,但现在没有阿国医生在医院),虽然作为一名武汉的麻醉医生,我受到过无数次培训,但是很遗憾我没有进过武汉的新冠病房,近距离接触新冠病人。想着我可怜的法语,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新冠防护和治疗知识,有一丝惶恐,有一丝忐忑,犹豫了几分钟,请示了总队的领导,换上我们自备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面屏走进了新冠隔离病房。这里的病房没有缓冲区和限制区的划分,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孕妇低氧血症加低钾血症,面罩吸氧,呼吸急促,没有加压给氧装置,没有无创呼吸机。我们之间只有法语、英语、手势、还有图画(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时灵时不灵的翻译软件)来沟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10月24日
85岁的老太太,下肢缺血性坏死,既往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新冠感染史,白细胞升高,考虑感染播散,准备行截肢手术。为什么会检查这么“充分”,因为这是副院长的姑妈。但是他们的麻醉chef依然“坚持原则”,说这不是急诊,要我决定是不是可以推迟手术,被我断然拒绝,告诉他等到真成了“急诊”就已经没有了手术机会。为了找到我要求的药物,副院长亲自全城搜索,等待了一个下午,终于做好准备,然后在等待病人做完祈祷,终于开始工作。带着chef做了一个单次、单侧的腰麻,效果不错,大家都很满意。走出手术室已是灯火通明。
阿尔及利亚人喜甜食,胖子多,肥胖病人给麻醉操作和手术暴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0月28日 援团阿队经历了“跪式”手术:
下午五点半,和两位妇产科医生一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用阿国人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Beaucoup de travail, très fatigué”,我们都在楼下等待送我们回家的医院专车。车来了,正准备开心回家,一个妇产医院的工作人员突然跑过来说手术室里面又来了一个急诊病人,需要我们帮忙抢救。没来得及换衣服大家立即跑回啦手术室,一座“肉山”出现在面前。这是一个200多公斤的超级“大肚婆”,妊高症,呼吸衰竭,因为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出现意识障碍,需要急诊剖腹产。考虑到可能插的管困难,我们之前在国内准备的可视喉镜和大号喉罩也有了用武之地,感谢“UE公司”无偿赞助的可视喉镜,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因为病人太胖,不得已使用了两张手术床拼在一起,而我们的妇产科医生因为身材所限,不得已只好跪在手术床才能看到手术野,完成手术。等到手术完成,只能搀扶着才能下了手术台。为我们的娘子军点赞。
11月23日
今天又是值24小时,晚上9点多去啦儿童医院会诊,按以往经验今天晚上就不会再被叫了。然而事与愿违,凌晨5点多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了电话铃响,Hôpital pédiatrique再次呼叫,顶着初冬的寒风穿好防护用品哆哆嗦嗦的再次出发,又是惊厥(感觉这里发病率好高的样子)的小孩,现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无法用药,要求复苏医生帮忙穿刺(难道这里的复苏医生是万能的吗)。小朋友体重六公斤,四肢都已经被打了个遍,很难看到一条完整的血管,最后在大脚趾旁边看到一条很细的血管,得益于在国内小儿动脉穿刺积累的手感,加上一点运气搞定,然后自制了一个外固定小夹板(偷师于国内的护士小姐姐,看得出来用什么做的吗?压舌板),让老阿同行赞叹不已(tire bien)。和他们的医生沟通了用药情况,归来时已经是朝霞漫天。我这算是超范围执医吗?小技巧:当小儿看不到血管时,可以使用手机的小电筒,因为小儿体重小,隔着手或者脚在强光的照射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皮下的血管。
12月6日
还有人认得这个玩意吗?好多年都没有用过了,却在这里再次用起了这个老古董。
在这里我们碰到的更多的是多次剖宫产,不做产检又有很多妊娠合并症的产妇,但是今天我们碰到了一个宫腔巨大息肉大出血的老年女性患者,计划做子宫全切术,手术并不复杂,但是这个病人做过心脏的双瓣置换术,目前凝血功能异常,心功能也很不理想,有些检查也没办法完善。在这个缺少药物和监测设备的国家(日常剖腹产手术只有脉搏氧和经常出故障的无创血压监测),做这个手术的麻醉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今天原本工作的阿拉伯复苏医生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来上班,所以妇科医生找到了我。我们讨论了手术时机选择的问题,他坚持这是急诊,要求现在就手术(这一点和国内倒是异曲同工)虽然当天患者刚使用过肝素。这里没有连续动脉血压监测设备,幸亏我们带了这个老式的压力表,术中我们利用它做了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保证了患者围术期的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度过了手术。临近手术结束,缝皮的时候,为了伤口局部浸润布比卡因这件事情交流了很久,阿国妇产科医生表示非常不理解,不过看到患者术后平稳苏醒、无痛,也算是理解了我们的良苦用心。苏醒后的病人也一定要拉着我的手亲吻我的手背。
12月19日
今天又是24小时值班,一接班阿国的复苏医生就告诉我有一个顺产后肝肾功能衰竭的产妇在做透析治疗,病情很重,要我关注一下。到了复苏室类似我们的重症监护室(但是这里连监护设备都不全,很多还是坏的),看到了这个病人的检查结果很不理想,告诉护士今天继续透析,之后在复查各项检查,这里透析要用救护车转运到专门的透析中心去做,等到晚上我才看到病人返回医院在做了检查,血小板2万,血色素5克,在复查一次还是这样,立即申请血小板和红细胞还有血浆,,但是病人外周静脉已经被扎的到处都是窟窿无法再用,我告诉他们准备做颈内静脉置管。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找到一根导管,阿国的医生善意提醒我这个病人凝血功能很差,穿颈内静脉很容易出很多血,建议我穿股静脉,但这个病人股静脉已经有了一个透析的导管。我仔细评估了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的条件认为根据解剖定位进行盲穿应该没有问题,准备好药品和设备后开始穿刺,和我预计的一样,很顺利,没有出血,大家都很开心,都向我表示感谢,这种技术在国内很常见,但在这里还是受很多因素影响,开展较少。我也告诉阿国的麻醉医生在中国我们都是通过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他很羡慕,说他只在YouTube上看过视频,我和他说以后有机会可以教他做超声引导的静脉穿刺和神经阻滞,他很兴奋。
窗外还可以听到人群的欢呼声和汽车喇叭的滴滴声,因为今天晚上阿尔及利亚第一次夺得了阿拉伯杯的冠军,人民都在欢呼庆祝胜利。
12月26日
难得周末休息,却再次被我们驻地所在医院召唤,有两台手术需要复苏医生帮助,一个三岁小朋友急腹症(化脓性阑尾炎)还有一个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多支病变心梗后的患者,现在药物治疗控制不佳,因为脐疝合并梗阻需要急诊手术,告知了患者和手术医生风险,第一次见到他们的风险告知书,并且也一样要求患者家属签字画押。在这里做重病人麻醉,经常需要用到国内20多年以前的技术,没有微量泵,只有将去甲肾上腺素加入500ml液体中,通过滴速来控制血压,心电图和无创血压袖带经常罢工,用了两台机器组合才勉强完成最基本的监护。而凭借我目前的法语很难和麻醉护士沟通为什么这个患者不适宜用麻黄素这样高深的病理生理学问题(因为在这里几乎所有的手术,麻醉护士处理低血压都是麻黄素从头推到尾,没有其他选择),只好选择默不作声,亲力亲为。耐心守着病人直到结束手术病人苏醒拔管,离开手术室,隔离衣里面的衣服已经汗湿。想到今天是圣诞节,但这里的人不信上帝,愿安拉保佑他们。
“中国援助了阿尔及利亚近60年,虽然个人的工作不能改变这个国家什么,但是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到一个病人,也算是尽到了作为医生的本分。在这里工作专科医生就是权威可以决定一切,病人绝对服从医生的医嘱,没有绩效考核,没有利益纠葛,真正体验单纯做一个的医生救治病人的快乐,这段人生经历难得,值得珍藏。”
“这一年更有很多需要感谢的人,感谢我的家人给与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同事们和各位领导对于我的帮助,感谢我的队友们给与我的陪伴和工作上的努力付出,感谢所有朋友们的祝福。2022年,祝福大家喜乐安康,岁月静好,新的一年扬帆起航!2022年,我和我的队友们将一起在‘远方’书写最美的‘诗’,贯彻习近平主席2020年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发表的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积极努力工作,不辱使命。”
日历换新,夕阳盖过来,周边建筑的影子一寸一寸转着,直到完全暗下来。室外的温度蓦地下降了数十度,晚风沙哑着开始吟唱,像是为这一天的顺利结束而庆祝,又像是当地人在为谁低声祈祷。温暖的室内,手机界面在编辑状态,他还在故事的途中。
白衣执甲携仁心,丹心为矛援北非。横刀纵马英雄梦,赤子不愧后来人。
祝餐桌有肉,生活有花。及时更新,平安归来。
写在最后: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他是众多医学生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引路人之一。住培期间轮转胸外组,有幸受益于胡教授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麻醉管理理念。即使有纤支镜,他也会从最“原始”的办法一一教住培生判断导管位置,比较关注细节点的提问(比如患者咽痛他会提问扁桃体分型,皮肤有小肉瘤他会提问可能感染了什么病毒),有幸旁观了他主导的几起胸外抢救病例,有次旁边手术间的“食管三切口”出现心脏骤停,胡教授的瞬间判断和立即按压是真的好帅。当知道胡教授援非后,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小伙伴想知道他所面临的麻醉挑战和是如何处理的,遂提议不定期更新胡教授援非期间的一些见闻及处理。最后,西安加油!
注:中国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分队长胡刚,队员:妇产科医生李莉、汪维、焦艳、谢卫华、柳发勇;麻醉医师张振;眼科医生涂晶晶及翻译陈茁、厨师李良纯。
内容撰写如有不恰之处,请谅解,因为这仅是住培生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仰。 文中诗句如有雷同,纯属瞎扯,学生薅头发掉了好几根才编出来的。 叙述图文摘自胡刚胡教授,已授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与国内相比,医疗援非,条件真是很差。向他们致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