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使用的神经监测导管可以抹润滑剂吗?可以。不过只能选知名品牌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问题出现就来告诉我,作者猫叔BoB大家好,我是漫达洛喵财,一个摆烂的千年老喵。最近普外科在做甲状腺的时候,都开始做术中神经监测了,于是这段时间,我也抽空学习了下相关的知识。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分享如下:
管子偏粗,选小一点的管子。
带神经监测的导管,在相同内径(ID)的情况下,会比平时用的管子更粗一些。
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外包装上的数值。比如,美敦力的管子,6号的管子,外径是8.8mm,7号的管子,外径是10.2mm,8号的管子,外径是11.3mm。
尤其是对于肿物较大,压迫气管导致气管狭窄的患者,术前大家最好量一下气管的内径,选择合适的管子。
摆好体位后,用可视喉镜插管。
为了保证术中神经监测的准确性,需要将气管导管的电极部分,放在正确的位置,使其接触双侧声带。
为达到此目的,我们通常会使用可视喉镜来插管,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电极的位置。
另外,还有人建议:在摆好体位后再插管,这样可以避免插完管后因体位变化,引起导管的旋转和移位。
管子不要抹含局麻药的润滑油。
这个也比较好理解,不管是在导管表面抹含局麻药的润滑油,还是用喉麻管喷了局麻药,那都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导,从而干扰术中的监测,导致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因此,厂家的人通常会告诉我们,不能使用任何东西润滑管子,也不能使用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
但我看了下美敦力的官网,上面只是写着,不要使用含有局麻药的凝胶或润滑油来润滑管子,但单纯的水溶性润滑剂还是可以用的。such as K-Y® Jelly(想知道啥是K-Y® Jelly,请看结尾处!)
至于能不能用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文献上也有不同的意见。
Justin Pachuski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用利多卡因对左右两侧声带进行表面麻醉后第5min和第10min测量喉返神经的传导,其阈值跟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说,喷了局麻药也不影响监测。但这也只是一篇观察性研究的结论,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肌松药的使用,影响术中监测的准确性。
使用肌松药是神经监测的重要干扰因素,这个是目前公认的事情。肌松药使用不当,会导致神经信号监测失败,使术者作出错误的判断。
这里说点题外话,我发现,老主任们对这个神经监测的使用,似乎也不太了解。有时会听到他们在台上极其困惑地说,这明明就是神经啊,怎么不响。现在想想,这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肌松药用多了,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目前对于这类手术,肌松药的管理方案通常有四种。第一种是,完全不使用肌松药;第二种是,使用短效肌松药(比如琥珀胆碱);第三种是,单次使用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第四种是,使用肌松药后再进行拮抗。
下面我们来说说,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大家可以根据科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完全不使用肌松,可以彻底排除肌松药对喉返神经监测的干扰,但该方法会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气道损伤的风险高。
使用琥珀胆碱,其优点是肌松持续时间短,到术中需要监测到时候,肌松作用基本已经消失,不影响监测。但其自身的一些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使用。
在诱导时,单次使用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是可行的。诱导时通常使用1倍ED95的剂量,例如0.3mg/kg的罗库溴铵,然后术中不再追加。但由于肌松药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术中还是可能存在因肌松恢复不足而导致信号幅度减弱。
最后就是使用肌松后再进行拮抗,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最理想的方式。既能保证插管时有良好的肌松,又能在需要神经监测时,逆转肌松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新斯的明,对于深度肌松的逆转是无效的。如果使用的是罗库溴铵,那舒更葡糖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除了贵)。
总结。
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能有效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但也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管号的选择、不能使用局麻药进行表面麻醉及肌松药使用受限。
这可能会增加我们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如,有文献报道,由于不敢使用正常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诱导时加大了丙泊酚和瑞芬的剂量(也有可能是喉心反射),导致在插管时发生窦性停搏。
参考文献:1.Effect of laryngotracheal topical anesthesia on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monitoring during thyroid Surgery. J Clin Anesth. 2016 Mar;29:10-3. 2.Sinus pause during nerve integrity monitoring tube insertion following anesthetic induction with a low-dose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 A CARE-compliant case report. Medicine (Baltimore). 2021 Jul 23;100(29):e26683.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