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2.7(下)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2年6-7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等方面阿片类药物节约策略在减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改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策略、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小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每月好文(2022.06.10-07.10)之下
18. Sufang Chen, Weifeng Yao, Haixia Wang, et al. Injectable electrospun fiber-hydrogel composite sequentially releasing clonidine and ropivacaine for prolonged and walking regional analgesia. Theranostics. 2022, 12(11):4904-4921.PMID: 35836801.
【题目】可注射的电纺丝-水凝胶复合材料序贯释放可乐定和罗哌卡因用于长效、可行走的局部镇痛
【通讯作者】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及纳米医学中心陶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及纳米医学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材料与转化医学实验室李明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材料与转化医学实验室 广东省肝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一作者】陈素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及纳米医学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材料与转化医学实验室姚伟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及纳米医学中心王海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及纳米医学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材料与转化医学实验室
【摘要】背景:外周神经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精准、全身毒性低的作用,是一种围术期传统的镇痛方法。然而,单次低剂量的局部麻醉仅能提供几个小时的镇痛效果,大剂量给药则导致不可逆的局麻药毒性,而持续输注局麻药既昂贵又复杂。因此,研制一种长效缓释、选择性感觉阻滞的局麻制剂对围术期安全镇痛十分重要。
方法:开发一种可注射的复合材料,由罗哌卡因负载的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和可乐定负载的 F127 水凝胶(Fiber-Rop/Gel-Clo复合材料)组成,仅使用一次剂量即可实现长效和可行走局部镇痛。在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模型上观察复合材料对周围神经的阻滞作用。并对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水凝胶中优先释放的可乐定迅速收缩外周动脉血管,减少罗哌卡因的血液吸收,从而增强罗哌卡因在注射部位的积累。随后,罗哌卡因从静电纺丝中持续释放,显著延长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时长。值得注意的是,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32.0 ± 1.4 h)明显长于运动阻滞时间(20.3 ± 0.9 h),出现了惊人的感觉运动分离效果。此外,它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
结论:我们设计的Fiber-Rop/Gel-Clo复合材料具有微创、协同镇痛时间长、感觉运动分离效应显著等特点,为长期、可行走的局部镇痛在临床治疗中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19. Yuanyuan Ma, Di Zhou, Yu Fan, et al. An Opioid-Sparing Strategy for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A Retrospective Matched Case-Controlled Study in China. Front Pharmacol, 2022 Jun 14; 13: 879831. PMID: 35774611
【题目】阿片类药物节约策略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的一项回顾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葛圣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Yu Fan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Yuanyuan Ma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Di Zhou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阿片类药物节约的麻醉可能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来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旨在评估阿片类药物节约策略在减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配对病例对照(1:1)研究。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共纳入44名接受阿片类药物基础方案(OBA组)或阿片类药物节约策略(OSA组)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主要结果是术后住院时间(PLOS)。次要结果是住院费用、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恢复时间、术后静息疼痛评分和在麻醉后恢复室中使用的抢救性止吐药物。
结果:两组的临床人口学和手术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P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6.18 ± 0.23天,OBA:6.73 ± 0.39天,P=0.24)。与OBA组相比,OSA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减少(48.79 ± 4.85 OMEs vs10.57 ± 0.77OMEs,P<0.001)。住院费用、恢复时间、麻醉后恢复室中抢救性止吐药物用量、静脉阿片类药物和血管升压药使用率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阿片类药物节约的麻醉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可行的,但并未减少PLOS。
20. Xiaoli Wang, Alimujiang Simayi, Juan Fu, et al. Resveratrol mediates the miR-149/HMGB1 axis and regulates the ferroptosis pathway to protect myocardium in endotoxemia mice.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21 Jul 1; 323(1): E21-E32. PMID: 35532075
【题目】白藜芦醇通过介导miR-149/HMGB1轴调节铁死亡途径保护内毒素血症小鼠的心肌
【通讯作者】徐桂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Xiao-li Wang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内毒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用于模拟与内毒素血症相关的急性炎症反应。白藜芦醇因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而被证明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探讨白藜芦醇对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建立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和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细胞模型,并给予白藜芦醇治疗。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谷胱甘肽(GSH)消耗、脂质活性氧(ROS)生成和铁蓄积。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P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预测miR-149的下游靶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分析验证了miR-149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结合关系。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49和HMGB1的表达。经白藜芦醇治疗后,心肌细胞活力和GSH增加,LDH分泌减少,脂质ROS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和铁蓄积减少,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伤得到改善。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149和抑制铁死亡改善内毒素血症心肌细胞损伤。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149抑制HMGB1的表达。HMGB1上调可逆转miR-149对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上调miR-149和下调HMGB1,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的铁死亡和改善心肌损伤。总的来说,白藜芦醇上调miR-149,下调HMGB1,并抑制铁死亡途径,从而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心肌细胞的损伤。
新的和值得注意的是:败血症是一种不寻常的全身反应。白藜芦醇参与脓毒症的治疗。本研究通过调控miR-149/HMGB1轴,探讨白藜芦醇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
21.Xinmiao Wu, Muhuo Ji, Xiaoyu Yin, et al. Reduced inhibition underlies early life LPS exposure induced-cognitive impairment: Prevention by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Int ImmunoPharmacol, 2022 Jul; 108: 108724. PMID: 35378446
【题目】抑制作用的减弱是早期生命脂多糖暴露所致认知障碍的基础:环境强化的预防措施
【通讯作者】沈锦春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麻醉科杨建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Xin-minao Wu 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麻醉科Mu-huo Ji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早期生命免疫激活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可引起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从而导致突触过度修剪和神经回路功能障碍。因此,我们假设早期免疫激活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青春期小鼠的突触和认知障碍。为建立早期免疫激活的动物模型,仔鼠于出生后第10天(P10)一次性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100 μg/kg)。在第10至38天,每天进行4小时的环境强化(EE)。行为测试采用旷场(P39)、高架正迷宫(P40)和Y迷宫(P41)。测定大鼠海马区和内侧前额叶皮质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PV神经元(PV)、囊泡型GABA氨基酸转运体(VGAT)和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VGLUT1)的蛋白水平。检测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P5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蛋白水平。测定大鼠海马区CA1区树突棘密度。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生命早期的脂多糖暴露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和过度抑制性突触吞噬,抑制性PV中间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上的周围点状突起数量减少,这可能是青春期小鼠兴奋/抑制失衡、树突棘丢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EE挽救了大部分的异常,并改善认知障碍。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会导致早期脂多糖暴露诱发的认知障碍。我们还提出了EE在挽救这些长期不良反应中起保护作用的可能性。
22. Yan Dong, Xuan Jiang, Fenghou Chen, et al. Inhibiting the aberrant PACT-p53 axis activation ameliorates spinal cord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Int Immunopharmacol, 2022, 108745. PMID:35421805
【题目】抑制PACT-P53轴异常激活改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Zai-li Zhang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Yan Dong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可引起多种分子和细胞的改变,最终导致运动障碍。最近有报道称,p53信号调节网络在SCII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干扰素诱导的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激活剂A(interferon-inducible 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ctivator,PACT/PRKRA)-P53轴在SCII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PACT-p53轴在SCII中的作用。本文通过阻断大鼠主动脉弓14分钟的方法建立SD大鼠SCII模型。SCII模型制备完成后进行Tarlov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双重染色、HE染色和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根据Tarlov标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SCI)导致后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SCII后48h,PAC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ACT的荧光增强主要位于神经元。Si-PACT预处理改善SCII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减轻组织学变化,减少细胞凋亡。si-PACT预处理减少PACT、p53、Caspase-8和IL-1β的蛋白表达,减少PACT和p53双标记的数量。综上所述,通过si-PACT预处理抑制PACT-p53轴的异常激活,改善大鼠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沉默PACT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SCII的新策略。
23. Zhiling Fu, Xiuying Wu, Fushuang Zheng,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AMPK-ULK1 pathway mediated protective autophagy by sevoflurane anesthesia restrains LP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ALI). Int Immunopharmacol, 2022, 108869. PMID: 35605434
【题目】七氟醚麻醉激活AMPK-ULK1通路介导的保护性自噬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通讯作者】Yan Zhang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Zhi-ling Fu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七氟醚麻醉被认为是治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潜在药物,但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本研究探讨七氟醚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具体分子机制。
方法:用LPS处理雄性C57BL/6J小鼠和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ouse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PVECs),建立ALI模型,用七氟醚处理后检测炎症、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指标变化。同时,体外用自噬抑制剂或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途径抑制剂处理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
结果:七氟醚在体内、外LPS诱导的SLI模型中均能减轻炎症反应,恢复细胞分裂,抑制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存活,激活自噬流。值得注意的是,七氟醚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自噬而被抵消。此外,我们还证实七氟醚可促进内毒素诱导的ALI模型中AMPK/ULK1通路的激活。阻断这一途径抵消LPS处理的细胞中七氟醚对细胞自噬和细胞存活率的促进作用。
结论:总的来说,七氟醚通过激活保护性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内毒素诱导的ALI,AMPK/ULK1/PIKFYVE通路参与了这一过程。
24. Zhenming Kang, Guoshao Zhu, Changsheng Su,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remifentanil and sufentanil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t Immunopharmacol, 2022, 108888.PMID:35729829
【题目】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对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
【通讯作者】吴晓丹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李顺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Zhen-ming Kang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对大鼠原位移植人结肠癌手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建立大鼠盲肠壁上原位移植结肠癌模型。5周后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下手术切除移植的肿瘤。术后24小时采用von Frey试验、热板试验和自主车轮奔跑试验评价大鼠术后疼痛。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和恐惧条件反射试验评定认知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应激反应因子的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反应因子和NF-κB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舒芬太尼减轻术后疼痛效果较好,而瑞芬太尼显示出更好的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此外,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较轻,对NF-κB通路相关因子的激活程度较轻。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不同。具体地说,瑞芬太尼导致较低的应激和炎症反应,与抑制NF-κB途径的激活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可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以便于根据患者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止痛策略和药物。
25. Yachun Li, Meng Mao, Lanyue Zhu, et al. IL-17A drives cognitive aging probably via inducing neuroinflammation and theta oscillation disruption in the hippocampu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July 2022, 108898. PMID: 35729833
【题目】IL-17A可能通过诱导海马神经炎症和θ振荡紊乱引起认知老化【通讯作者】Jian-hua Tong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周志强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第一作者】Ya-chun Li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松江医院麻醉科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Meng Mao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麻醉科江苏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摘要】认知老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然而,认知老化的确切机制仍难以捉摸。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介素17A(IL-17A)是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因此,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旨在探讨IL-17A在认知老化中的作用。本研究中,共纳入31例老年患者(65~85岁)和25例青年患者(18~35岁),拟在腰麻下择期行内固定取出术,以测量术前认知功能、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A水平。在动物研究方面,使用RNA seq、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和Genomes pathways来识别年轻和老年小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治疗组年轻(2~3月龄)和老年(16~18月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IL-17A和抗IL-17A抗体,24小时后,对其分别进行神经认知行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和老年小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IL-17通路中。老年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17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分数呈负相关。接受IL-17A治疗的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均表现出记忆力受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海马炎症介质增加。此外,老年小鼠在与任务相关的神经振荡中表现出显著的θ能力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腹腔注射抗IL-17A抗体可减轻老年小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炎症、θ振荡中断和认知功能下降。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IL-17A可能是认知老化的起始因素。
26. Zhe Jin , Meng-Yun Li , Lijuan Tang,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Ulinastatin on acute lung injury in diabetic sepsis rat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July 2022, 108908. PMID: 35729837
【题目】乌司他丁对糖尿病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陈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Zhe Jin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乌司他丁(UTI)对2型糖尿病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UTI治疗后,检测2型糖尿病脓毒血症大鼠的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病理变化、缺氧诱导因子-1ɑ(HIF-1ɑ)蛋白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的表达水平、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炎症细胞明显增多,坏死、肿胀的肺泡上皮细胞明显增加,但UTI减轻了糖尿病和脓毒症引起的肺损伤。此外,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的W/D比、血清IL-1ß、IL-18和TNF-ɑ含量、HIF-1ɑ蛋白表达、TLR4 mRNA表达、肺微血管通透性、血清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5)。然而,与2型糖尿病脓毒症组相比,UTI治疗组的W/D比值、血清IL-1ß、IL-18、TNF-ɑ含量、HIF-1ɑ蛋白表达、TLR4 mRNA表达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均显著下降,但SOD活性增加(P < 0.05)。本研究表明,UTI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调节缺氧反应通路、改善肺微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有效降低了大鼠糖尿病脓毒症诱导的ALI。
27. Yuanyuan Wu, Zhipeng Sun, Tingting Wang, et al. Maresin 1 alleviates sevoflurane-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 in neonatal rats via JAK2/STAT3/IL-6 pathway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July 2022, 108912. PMID: 35729840
【题目】Maresin 1通过JAK2/STAT3/IL-6途径缓解七氟醚诱导的新生大鼠神经炎症
【通讯作者】Fan-li Kong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第一作者】Yuan-yuan Wu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摘要】发育神经毒性是出生后反复暴露于七氟醚的严重后果。神经炎症与七氟醚诱导的发育神经毒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了抗炎剂Maresin 1(MaR1)对反复暴露于七氟醚诱导的神经炎症和神经毒性的潜在作用。在这项研究中,MaR1改善七氟醚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Tau过度磷酸化和突触蛋白减少。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上游调节因子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蛋白质水平在大鼠大脑中被七氟醚显著上调,但在MaR1给药后下调。为了证实该途径的参与,我们使用一种可诱导JAK2的二聚化和活化的化学二聚体天然产物香豆霉素A1(CA1),观察到MaR1对七氟醚诱导的毒性的保护作用被完全阻断,如突触蛋白水平降低和Tau磷酸化增加。此外,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证实,IL-6的启动子序列上存在STAT3的结合基序。这些结果表明,MaR1对发育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是通过JAK2/STAT3/IL-6信号通路介导,为临床指导七氟醚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8. He Huang, Jingjing Han, Yan Li, et al. Early Serum Metabolism Profile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22, 857902. PMID: 35754961
【题目】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术后谵妄的早期血清代谢特征
【通讯作者】陈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He HuangJingjing Han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研究背景:体外循环下(CPB)心脏手术被认为是术后谵妄(POD)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之一。术后谵妄与延长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长期神经认知功能恶化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然而,PO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了解早期POD中血清代谢物的变化,从而发现血清代谢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招募了58名接受CPB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采集患者术后24小时内血清。混乱评估法(CAM)和ICU-CAM评估用于识别发生POD的患者。所有术后认知能力评估正常的患者均纳入非POD组。此外,我们收集了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血清。我们使用液相色谱质谱仪对所有手术组的术后血清代谢物以及健康非手术成人的血清代谢物进行了非靶向分析(LC/MS),并分析其代谢谱和相关代谢物。
结果:心脏手术后发生POD的概率为31%。POD组与非POD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比较POD组和非POD组,共鉴定出51种差异表达代谢物(DEMs),主要是脂类和类脂分子。三种磷脂酰肌醇(PI)在POD组下调,即PI、PI、PI。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三种PI代谢物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0.789、0.781和0.715。相关分析表明,3种PIs的表达与POD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代谢在老年POD患者术后早期的血清代谢谱中起着重要作用。低血脂代谢PI与老年心脏搭桥术后POD的发生率相关,这可能为PO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29. Min Zeng, Rouwen Li, Xin Xu, et al. Ultrasound-guided 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 reduces opioid consump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raniotomy via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approac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2022, 103534. PMID: 35768167
【题目】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减少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手术患者的阿片类药物用量: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彭宇明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曾敏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麻醉科
【摘要】引言: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颈浅丛阻滞(SCPB)对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术前超声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的SCPB镇痛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试验研究。接受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的106名成年患者被随机分为SCPB组(n=53)和对照组(n=53)超声引导下的椎前筋膜浅层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或等量0.9%的生理盐水注射。主要结局是患者术后24小时经自控静脉镇痛的舒芬太尼累计用量。次要结局包括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总体消耗、1小时至48小时疼痛评分曲线下面积(AUC1-48)、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麻醉深度。
结果:SCPB显著降低术后患者PCIA泵中舒芬太尼第一个24小时累积用量(5.0 μg vs 9.8 μg,95% CI:-8.0至-2.4;p=0.001)。舒芬太尼的总围手术期消耗量也显著减少(45.0 μg vs 54.5 μg,95% CI:-14.8至-4.1;p=0.001)。SCPB可降低24小时内剧烈疼痛的发生率(7.5% vs 26.4%,p=0.01)。SCPB显著降低疼痛评分的AUC1-48。两组间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麻醉深度相似(p>0.05)。
结论:SCPB可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提供有效镇痛。SCPB可在适当的麻醉深度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下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30. Xin Hui Tang, Hui Yv, Fei Wa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optimal Social Networks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The PNDABLE Study.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22, 851368. PMID: 35769605
【题目】次优社交网络与术后谵妄的关系: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和生物标志物生活方式(PNDIBLE)研究
【通讯作者】毕燕琳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谭欣慧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麻醉科
【摘要】研究背景:社交网络已被证实与认知有关,已有研究描述社交网络与术后谵妄(POD)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次优社交网络是否是POD的危险因素,并验证相同社交关系中不同亲密程度是否会影响其脑脊液(CSF)中生物标志物浓度,如淀粉样蛋白-β(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以及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汉族中老年人群的社交网络和POD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本研究招募了743名参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和生物标志物生活方式(PNDABLE)研究。采用混乱评估法(CAM)评估POD的发生率,并使用记忆性谵妄评估量表(MDAS)测量其严重程度。社交网络是通过社会关系问卷报告来进行测量。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和独立样本检验。
结果:POD发生率为20.7%。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社交网络的总分与POD相关(P<0.001)。独立样本测试显示,在相同社会关系中不同亲密程度与脑脊液POD生物标志物显著相关,中介分析结果显示,次优社交网络与POD之间的关联部分由T-tau(比例:20%)、P-tau(比例:33%)、Aβ42/T-tau(比例:14%)和Aβ42/P-tau(比例:15%)介导。
结论:在汉族中老年人中,社交网络欠佳是POD的风险因素。CSF中POD生物标记物可以介导次优社交网络与POD之间的相关性,POD主要由tau蛋白介导。
31. Zhen Wang, Deng Liu, Qi Yan, et al. Activated AXL Protects Against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Upregulating SOCS-1 Expression. Transplantation, 2022, 106: 1351-1364. PMID: 35546091.
【题目】活化的AXL通过上调SOCS-1的表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都建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陈立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ZhenWangDeng Liu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医科大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Qi Yan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摘要】背景: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影响肝移植和肝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AXL是Tyro3、AXL、MERTK家族的成员,参与多个器官的免疫和凋亡过程。然而,AXL在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用rmGas6或R428预处理的小鼠和尾静脉注射敲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腺相关病毒的小鼠接受肝脏I/R手术以检测活化的AXL在体内的功能。原代肝细胞在体外发生缺氧复氧损伤。
结果:在肝移植的患者和肝I/R手术的小鼠中,AXL的表达显著上调,而磷酸化的AXL显著下调。小鼠肝脏I/R损伤模型显示AXL激活可减少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凋亡。抑制AXL激活(AXL特异性抑制剂R428)加重了肝脏I/R损伤,导致肝脏损伤面积扩大,炎症反应加重,肝细胞凋亡增加。此外,活化的AXL可促进SOCS-1的表达,抑制Toll样受体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最后,SOCS-1被腺相关病毒敲低后,活化的AXL就不能对肝脏I/R损伤产生保护。
结论:AXL的激活通过上调SOCS-1和抑制Toll样受体4/髓系分化因子88/核因子kB信号轴来保护肝脏免受I/R损伤。靶向AXL可能是改善肝脏I/R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32. Xingxing Liu, Zixin Hou, Mingming Han, et al. Salvianolic acid B alleviates comorbid pain in depression induced by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 through Inh-ibiting GABAergic neuron excitation via an ERK-CREB-BDNF axis-dependent mechanism.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2022, 151: 205-216. PMID: 35500448.
【题目】丹酚酸B通过ERK-CREB-BDNF轴依赖机制抑制GABA能神经元兴奋以减轻慢性束缚应激所致抑郁相关疼痛
【通讯作者】Feng-rui Yang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麻醉科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Xin-xin Liu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麻醉科 Zi-xin Hou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Ming-ming Han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醉学和重症医学科
【摘要】抑郁引起的疼痛在临床情况中经常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丹酚酸B(Salb)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所致抑郁共病疼痛的抗抑郁和镇痛作用的分子机制,其机制与杏仁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和ERK-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CRS诱导的抑郁共病疼痛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CRS治疗3周后,GAD2-tdT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将逆行示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联合逆行示踪剂CTB-488注射到丘脑束旁核内投射GABA能神经元,观察全脑神经元的标记情况。经SalB和ERK-CREB-BDNF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后,CRS小鼠表现出多种抑郁样行为,并伴有杏仁核向丘脑束旁核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活动增强。在CRS组小鼠中BDNF低表达。高表达BDNF激活ERK-CREB-BDNF信号通路可减轻CRS诱导的抑郁共病疼痛。腹腔注射SalB后,CR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痛阈值明显减轻,其作用可被ERK-CREB-BDNF信号通路的拮抗剂所消除。总体而言,SalB抑制杏仁核GABA能神经元的兴奋,并通过丘脑束旁核激活ERK-CREB-BDNF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小鼠CRS诱导的抑郁共病疼痛。
33. Wei Deng, Fen Liu, Wei-chen Jiang, et al. Continuous rhomboi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for thoracoscopic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022, 114(1): 319-326. PMID: 34339669.
【题目】连续菱形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通讯作者】Qing-he Zhou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第一作者】Wei Deng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
【摘要】背景: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是一种用于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新型平面阻滞。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超声引导的连续菱形肌肋间神经阻滞(CRIB)对影像辅助胸腔镜的整体恢复质量评分(QoR-40)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66例择期行单侧影像辅助胸腔镜术的成年患者被随机分为C组和CRIB组。C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CRIB组采用罗哌卡因CRIB自控镇痛。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评估和术后24小时完成QoR-40测试。记录术后48小时疼痛和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
结果:术后24 h,C组QoR-40评分明显低于CRIB组(155.4 ± 6.1 vs. 172.6± 6.3,p< 0.001),平均差为-17.2(95%可信区间为20.4~ -13.9)。当患者处于静息状态时,术后6、12、18、24 h CRIB组术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5)。当患者处于活动状态时,术后1、3、6、12、18、24、36h CRIB组术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0.05)。
结论:在影像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中,持续的菱形肌肋间神经阻滞可提高恢复质量和术后镇痛效果。
34. Jialei Zhang, Xiaoling Zhang, Yongyan Yang,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Vitamin D Levels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Aged Mice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2, 14: 940106. PMID: 35754958.
【题目】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小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讯作者】于泳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Jia-lei Zhang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虽然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维生素D(VD)缺乏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生物学关系,但所涉及的理论机制仍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明了VD在减轻七氟醚麻醉所致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实验选用12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0只。建立VD(-)、VD(+)小鼠模型和七氟醚麻醉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老年组(NC组)、正常老年小鼠+七氟醚麻醉治疗组(NS组)、老年VD(-)小鼠+七氟醚麻醉治疗组、老年VD(+)+七氟醚麻醉治疗组。比较不同VD水平老年小鼠七氟醚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并通过水迷宫测试4组小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区炎症因子的表达和胆碱能活性。这些数据表明,低水平的VD加重七氟醚麻醉引起的老年小鼠延迟觉醒和认知功能障碍,而高水平的VD通过增强胆碱能活性和减少海马区炎性因子的表达来减轻其损伤。
检索:姚芷君翻译:邹红薇校对:洪璞
指导老师简介:
李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医学院和Baylor医学院双博士后,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青年麻醉医生,现任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3.653分。主要研究方向是围术期神经损伤和心肌损伤。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廖琴教授:围术期肺CO₂栓塞
珠江视界 | 董良教授:高龄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之我见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2.6(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2.6(下)
珠江视界 | 黄绍强教授:过敏性休克,复苏仅仅是第一步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