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一例术后环杓关节脱位的麻醉病例讨论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3-5-15 19:59 编辑以下文章来源于麻醉课堂,作者21级专硕 黄钰婷
病例报告及讨论
01基本情况
患者女,52岁,因“左输尿管膀胱癌术后1年余”入院。
术前诊断为:①膀胱尿路上皮癌;②左侧输尿管膀胱癌术后;③膀胱癌电切术后。
拟在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扩大淋巴结清扫+回肠输出道重建术”。
02麻醉过程
全身麻醉诱导:喉镜置入后声门暴露满意,顺利插入ID7.0。加强型气管导管,机械通气。超声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顺利,麻醉后鼻胃管(无导丝)插管盲探3次未成功。
麻醉维持:常规麻醉药物维持,手术历时7h,术中顺利,术毕发现患者颈胸部广泛皮下气肿,自主呼吸恢复,带气管插管送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03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于ICU再次行鼻胃管置管术予胃肠减压,手术次日下午患者病情平稳,意识清醒,自主呼吸良好,皮下气肿明显消退,拔除气管导管。
术后第2天:返回泌尿外科监护室。
术后第4天:患者诉咽痛伴声音嘶哑(声嘶),外科医师考虑与插管后喉部水肿及留置胃管有关,予雾化吸入等治疗。患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并可进食,
术后第5天:拔除胃管返回普通病房,咽痛缓解但仍诉声嘶。
04发生了什么?是否和麻醉相关?
声嘶引起的思考:喉返神经直接损伤?喉肌一过性无力?声带短时间的麻痹?声带损伤?环杓关节脱位?
麻醉随访人员再次判断为声带损伤,外科也未予特殊处理;
直至术后18天患者症状仍无缓解,请耳鼻喉科会诊;
完善检查:电子喉镜、肌电图、喉部CT等;行纤维喉镜检查,结果提示:“右侧声带活动减弱,左侧声带活动可” (见图 )。
a. 右侧声带较短且边缘呈弧形,较松弛(黑箭头所示),两侧声带未呈等腰三角形分布;b. 声门闭合不良;
诊断:环杓关节脱位
术后21天全麻插管下行复位术;患者于复位后出院,并引发医疗纠纷。
以上病例摘自外院05有什么依据诊断为环杓关节脱位?
本例患者出现环杓关节脱位可能病因分析如下:
气管插管
①喉镜片置入过深,使咽会厌襞裂及杓状会厌襞裂张力过大,导致杓状软骨受到牵拉而脱位;
②喉镜片、导管尖端或管芯直接碰撞杓状软骨造成脱位;
③气管导管材质越硬,发生率越高。本例患者插管时使用带导管管芯的加强型气管导管,考虑插管硬度增加,可能造成脱位。
胃管因素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腹部手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全身麻醉后置入胃管可避免患者紧张、疼痛等不适并降低不良记忆,但全身麻醉后环杓关节囊及其附属韧带进一步松弛,盲探置胃管易误入梨状隐窝造成胃管在咽喉及口腔内盘曲,并可能着力于杓状软骨或环杓关节处致使其脱位。
本例患者于全身麻醉后经鼻盲探置无导丝胃管3次均不畅,考虑胃管可能误入梨状隐窝,并着力于杓状软骨或环杓关节处致使其脱位。
咽喉部置管时间过长
另外患者术后留置胃管时间较长,胃管长期处于中间位时,支配杓状软骨后及中间肌肉的喉返神经后支受压或肌肉痉挛,引起杓状软骨过度牵拉,环状软骨后溃疡形成、感染、声门功能障碍等可导致环杓关节脱位。
本例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未超过1d,因此可排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因素。
气管导管拔除不当
拔除气管导管时,气管导管套囊未充分排气时可压迫杓状软骨造成环杓关节后脱位。
本例患者于ICU拔除气管导管,尚不确定拔管时情况,如拔管时患者是否烦躁、气囊是否充分排气、拔管动作是否轻柔等。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增大、久病体弱、系统性疾病及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患者常引起环杓关节变性、韧带张力变弱,在一定诱因(如咳嗽、打喷嚏、剧烈呕吐)下易产生环杓关节脱位。
本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多次手术及抗癌治疗后,身体瘦弱,使其经咽喉插管操作或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胃管时环杓关节更容易发生脱位。
环杓关节脱位的识别
01脆弱的环杓关节
环杓关节解剖:由环状软骨的环杓关节面、杓状软骨底面及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环杓韧带组成。环杓关节脱位是指杓状软骨环面在关节囊失去正常解剖位置。
环杓关节的作用:沿着关节做内外旋转同时伴向内、外滑动,可使两侧声带相互靠近或分开,使声门开大或缩小。
双侧环杓关节对称和谐的运动是正常发音的解剖及生理基础。
特点: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关节容易移动;维持杓状软骨向前的肌肉数量多于向后的肌肉数量,以左前内侧脱位最常见。较小的力即可发生脱位,多发生于声门暴露、气管插管、胃管置入等过程。
02环杓关节脱位的表现
临床表现特点
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甚或失声。声音嘶哑为环杓关节脱位的典型症状,也是最早的临床表现。发声以气息声为主,不能大声说话,高音不能,发声费力,易疲劳。
严重者出现饮水吞咽呛咳,说话时可出现气短胸闷,可伴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伴有咽痛及吞咽痛。
有意义的诊断依据
[*]病史:有诱发因素,如气管插管、胃镜检查、胃管置入等侵入性操作史。但临床分析原因时,常常仅将其归结于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操作所致,从而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及医疗赔偿。
[*]表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甚或吞咽困难、咽痛及呼吸困难等。
[*]喉镜:杓状软骨粘膜充血、肿胀,声带运动差,声门裂呈不等腰三角形,可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喉返损伤)
[*]肌电图:可基本确定声带麻痹的原因,是由于环杓关节脱位还是源于喉返神经损伤。
[*]其他:喉部薄层CT,喉部MRI......
03环杓关节脱位与喉返神经损伤鉴别
环杓关节脱位的处理
闭合性手术治疗效果:首选治疗方法,即可治疗又可诊断。
复位成功:标准是患侧声带恢复活动、双侧声带闭合完全以及患者发声明显改善。
治疗时间:复位效果不佳者可依据关节黏膜肿胀程度,于2~7d后再次进行局麻下复位,一般可反复复位3~4次。应尽早行复位术,因关节组织纤维化和强直的发生可早至脱位后48h,在24~48h内复位效果最为理想。若杓状软骨肿胀剧烈,可待肿胀大部分消退后进行,但一般不迟于6~8周。
开放性手术
适用于脱位时间较长(>10w)、多次闭合复位术不成功者,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包括声带注射填充术、甲状软骨成型术、环杓关节开放复位术等。
发声训练
对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进行嗓音矫治和关节推拿按摩。部分患者经适当训练后,脱位的环杓关节可自行复位,或经对侧声带代偿性偏移后,大部分患者的声嘶和呛咳均可恢复至正常。
抗炎药物
包括使用类固醇激素或非类固醇甾体类药物,可有消除局部水肿的作用。
肉毒杆菌注射
可在手法复位后,肉毒杆菌注射于复位侧甲杓肌和环甲肌内,以助复位后环杓关节的稳定。
环杓关节脱位的预防
01哪些因素与环杓关节脱位有关?
麻醉因素
[*]诱导方式:快慢诱导插管都有可能导致环杓关节脱位,警惕快诱导插管。
[*]声门暴露:防止插管工具(喉镜或支气管镜)置入过深直接碰撞环杓关节,暴露声门时喉镜片牵拉会厌张力过大,插管时助手不适当的喉外按压等。
[*]管芯使用:避免气管导管管芯超出导管前端,以及管芯过硬直接碰撞环杓关节等。
[*]气管插管:插管未使用肌松剂时,导管置入过程中声门过于活跃、或声门处于关闭状态强行置管,插管时咽反射强烈及喉肌痉挛。
[*]喉罩置入:喉罩插入和调整位置及位置本身不合适等。
[*]导管位置:避免气管导管置入过浅,充气套囊向外挤压环杓关节。
[*]导管拔除:苏醒期患者躁动、自行拔管,以及拔管时套囊内气体排出不充分。
患者因素
环杓关节先天发育不良;颈部短粗、声门暴露困难及视野不清晰;老年性环杓关节退行性改变;肾脏疾病晚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引起的关节囊松弛;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肢端肥大等。
手术或操作
术后带管时间长;手术体位的变换;喉部手术;置入胃管、胃镜或TEE探头。
其他因素
颈部外伤;颈前加压;喉部肿物;喉部肌肉的强力收缩(剧烈咳嗽、打喷嚏)。
02作为麻醉医生应该怎么预防?
[*]评估沟通:困难气道及时求助,避免反复插管;高危患者做好术前沟通和术后观察。
[*]气管导管:导管直径,插管深度,管壁润滑,充分肌松和表麻。
[*]气管插管:喉镜置入和声门暴露避免用力,管芯勿超出导管,避免粗暴插管或按压。
[*]导管保护:导管固定牢固,变换体位注意保护。
[*]胃管置入:置入困难应及时采用手法辅助或喉镜辅助,避免反复盲探试插。
[*]导管拔出:确定套囊充分放气,避免导管意外拔出。
编 辑:李 闯 审 核:申 磊
END
新青年APP 1.3版来了https://v.qq.com/x/page/k33598pds8g.html?sf=uri
实用工具-检验助手,欢迎关注!https://m.xqnmz.com/
新版APP更新内容:1、全面优化内核,提高流畅度2、首页增加视频、指南、讲座、招聘、资讯等专题,专题显示可自定义3、增加恶性高热救援系统、医学公式、检验助手、AI翻译等实用工具4、开放麻醉医护朋友圈,增加浏览记录、字体设置、夜间模式等功能5、开放手机绑定,全平台支持手机号、微信登录,下线QQ登录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最新版APP! 插管及喉罩麻醉后,发现声音嘶哑,在24小时内治疗,会立刻恢复,无任何后遗症。一周后治疗,声音嘶哑很难恢复, 颈胸部皮下气肿的原因是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