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s & Dementia发文揭示血液中Tau-PT217升高在术后谵妄
作者:谢仲淙/杨光教授团队近日,谢仲淙/杨光教授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研究领域顶刊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lood Tau-PT217 contributes to the anesthesia / surgery -induced delirium-like behavior in aged mice”(血液Tau-PT217参与老年小鼠麻醉/手术后谵妄样行为)的研究论文,探讨磷酸化Tau蛋白217(Tau-PT217)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老年麻醉研究室卢静博士后(现为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老年麻醉研究室主任谢仲淙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Irving医学中心麻醉科杨光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和AD及AD相关性痴呆等存在明显的关联,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Tau蛋白在认知功能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甲基化和磷酸化修饰是常见的Tau蛋白转录后修饰方式。近年来,第217位点苏氨酸磷酸化的Tau蛋白(Tau-PT217)是新发现的AD血浆生物标记,但目前尚不清楚术后谵妄行为是否与麻醉/手术后血液中Tau-PT217含量增加有关,也不清楚针对Tau-PT217的调控是否会对术后谵妄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方法
该研究基于实验团队已建立的术后谵妄小鼠模型,采用PET-CT扫描、纳米探针、免疫印迹及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观察术后谵妄小鼠血液、肺脏及大脑中Tau-PT217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手术前后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线粒体功能。进而通过腹腔注射线粒体功能增强剂WS635或输注年轻小鼠B细胞进行干预,观察B细胞数量或线粒体功能对外周血Tau-PT217及老年(18个月)小鼠谵妄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小鼠在麻醉/手术后,血液、肺脏及大脑中Tau-PT217水平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外周B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明显降低,B细胞线粒体功能显著下降。为验证B细胞的数量和线粒体功能下降和Tau-PT217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Tau-PT217的磷酸化肽段,发现B细胞可特异性结合Tau-PT217。同时,研究者分选出4个月龄小鼠B细胞在术前预注射进行补充,发现,麻醉/手术后小鼠外周血和大脑中Tau-PT217含量均明显下降,其谵妄行为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通过腹腔注射线粒体功能增强药物(WS635),谵妄模型小鼠的B细胞的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趋于稳定,同样可缓解小鼠的术后谵妄行为。
研究意义
该研究利用老年小鼠模型,首次证实了麻醉/手术一方面通过增加肺脏Tau-PT217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B细胞的Tau-PT217释放,使得循环血液和大脑中的Tau-PT217的含量明显增加,在术后谵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揭示了非中枢神经系统Tau-PT217在参与术后谵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所提出的干预方法,如补充年轻供体的B细胞,或增强B细胞线粒体功能,为治疗认术后谵妄提供了新的思路。
END
▼ 欢迎更多同行原创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