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一例感染性休克合并高钾血症患者处理的思考
01、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身高 165cm,体重 60kg;主诉:咳嗽咳痰一周,腹痛4天,加重伴胸闷1天;
现病史: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呈黄色脓痰,不易咳出,伴有低热,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好转。4天前出现腹痛,左侧为主,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并请泌尿科会诊后考虑左侧输尿管结石伴梗阻、左肾积水,昨日上午行左肾造瘘术,晚20点左右腹痛较前加重,持续不缓解,伴呼吸困难,于今日转我院急诊就诊,查CT示:两肺散在炎症,两侧胸腔少量积液。两肺多发肺大泡。左肺上叶局部支气管稍扩张。左肾小结石可能。左侧肾上腺增粗。左肾萎缩,形态不整,左肾多发结石,左肾脓肿可能。左肾穿刺引流后,左肾周、腹腔多发游离气体。腹盆腔渗出、大量积液。降钙素原>100ng/ml,肾小球滤过率12.28ml/min。病程中患者无咯血,未进食,睡眠较差,精神差。
既往史:患高血压10年,最高达150/90mmHg;
诊断:1.感染性休克;2.腹腔感染;3.消化道穿孔;4.左侧输尿管结石伴有积水和感染;5.腹腔积液;6.胸腔积液;7.肺部感染;8.肾功能不全;9.心功能不全;10.低蛋白血症;
拟施手术:腹腔镜探查术;
02、麻醉处理
麻醉准备
[*]诱导药物:依托咪酯、环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
[*]维持药物 :环泊酚、瑞芬太尼;
[*]有创监测;
[*]各种浓度的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去氧肾、去甲肾,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
[*]麻醉机、插管设备、吸引器;
19:30入手术室:神志模糊,精神萎靡;ICU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10mg/h(10mg稀释至50ml,50ml/h),维持IBP 79/50mmHg,HR 85次/分,SpO2 78%;RR 22次/分。入室后10min左右该患者HR持续190-200次/分,IBP持续小于90/60mmHg。
19:46
BE=-18.7Ca++=0.99Glu=15.7K+=6.1Lac=5.2Na+=136SO2c=98.0PCO2=42.1pH=7.053PO2=125Cl-=108Hb=12.9
[*]患者病情危重:高钾血症,SIRS,感染性休克;
[*]BE -18.7mmol/L,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纠酸,调整内环境;
[*]K+ 6.1mmol/L,高钾血症: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促进K+进入细胞内:静脉泵入胰岛素20U(稀释至20ml,4U/h)。
20:13
BE=-13.8Ca++=1.02Glu=12.9K+=4.5Lac=4.2Na+=143SO2c=99.3PCO2=41.0pH=7.166PO2=142Cl-=112Hb=12.9
[*]补碱结束,继续降低K+,该患者此时K+下降至4.5mmol/L,高钾血症处理措施有效;
[*]处理后患者状态整体改善,心率下降至90-100次/分。
[*]做好抢救准备后,准备麻醉诱导,此时患者再次出现HR 190-200次/分,IBP小于90/60mmHg;
[*]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加用肾上腺素仍不能保持循环稳定;
20:34
BE=-6.9Ca++=1.15Glu=12.7K+=4.7Lac=4.8Na+=143SO2c=97.1PCO2=44.6pH=7.263PO2=91.0Cl-=101Hb=12.3
[*]该患者此时K+为4.7mmol/L,胰岛素持续泵注;
[*]IBP仅为 82/60mmHg,HR为180次/分;
[*]患者内环境严重紊乱,感染性休克,与外科医生商量病人病情后,建议待患者内环境改善后再行手术。
[*]此时去甲肾上腺素仍以75ml/h泵注,维持IBP 75/58mmHg,HR 160-180次/分。
入ICU后脉氧测不出,血压低至 40/30mmHg,心率 200次/分,立即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联合泵入维持血压),患者血压升至90/50mmHg,测得脉氧90%。两日后,患者心率、血压持续下降,指脉氧测不出,自动出院。
03、感染性休克麻醉管理
休克指数(SI)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脓毒症患者经充分容量复苏后仍存在持续性低血压,需缩血管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且血清乳酸水平>2 mmol/L。
初始复苏
[*]指南推荐应立即对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和复苏。
[*]对脓毒症所致低灌注/感染性休克患者,建议在复苏的前3h内至少静脉输注30ml/kg晶体液。
[*]建议使用动态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而不仅仅基于体格检查或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包括使用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脉压变异度(PPV)或超声心动图评估被动抬腿或补液反应。
[*]指南建议在血乳酸水平升高的情况下,以降低血乳酸水平为目标导向实施液体复苏。
复苏方案
[*]监测血乳酸;
[*]抗菌药物使用前进行血培养;
[*]输注广谱抗菌药物;
[*]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者按照30ml/kg快速静脉输注晶体液;
[*]补液时或补液后仍低血压者可以使用缩血管药物以保持MAP≥65mmHg;
液体管理
[*]指南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复苏的首选液体,建议使用平衡晶体液而非生理盐水。
[*]建议对接受大量晶体液复苏的患者联合使用白蛋白,而非单独使用晶体液。不推荐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复苏,建议不使用明胶进行复苏。
MAP要求
[*]对使用血管收缩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推荐初始MAP目标为65mmHg,而非更高的MAP目标。
[*]指南增加"可使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作为其他灌注指标的补充以指导复苏"的弱推荐意见。
[*]尽管该条意见为基于低质量证据的弱推荐,但提醒临床医师在关注脓毒症患者MAP、心排血量等大循环指标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
血管活性药物
[*]指南推荐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升压药物。如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用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替代,但鼓励努力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可用性。
[*]使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时,应特别关注有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对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MAP仍不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通常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达到0.25~0.50μg·kg-1·min-1时开始使用。如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后MAP仍不达标,建议加用肾上腺素。
[*]在正性肌力药方面,如感染性休克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循环容量和动脉血压足够,但灌注仍持续不足,指南建议在去甲肾上腺素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或单独使用肾上腺素,但不建议使用左西孟旦。
保护性通气
[*]对于脓毒症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没有足够证据推荐使用保守氧疗目标,建议使用高流量鼻导管给氧而非无创通气。
[*]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推荐使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6ml/kg)、30cmH2O的平台压上限目标、较高的呼气末正压、传统的肺复张策略(不推荐使用递增呼气末正压滴定策略)和每天使用俯卧位通气超过12h。
高钾血症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停止使用补钾的药物。
[*]停止使用保钾的利尿剂如氨苯蝶啶、螺内酯、ACEI降压药物等。
[*]拮抗剂(钙离子):对抗K+的心肌毒性。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10 ml+5%GS 20-40ml缓慢静脉推注10min,5-10min内无效可再次应用。该方案起效快、但是维持时间短。
[*]使用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补充血容量而稀释血清钾离子,促进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或由尿液排出,同时可以纠正酸中毒。
[*]胰岛素治疗:50% GS 50ml或5%-10%GS 500ml+短效胰岛素6-18u(按每4gGS 给予1u短效胰岛素静滴),10-20min起效,持续4-6h。
[*]促进钾排泄药物利尿剂:首选袢利尿剂(呋塞米或氢氯噻嗪等)。交换树脂:选用钾树脂15g口服,每日2-3次。
[*]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为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04、麻醉思考
1. 感染性休克早期主要是容量不足引起的灌注不良;2.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感染性休克并早期液体复苏可改善预后;该患者未达到充分液体复苏,未达到30ml/kg的晶体液复苏。3. 经短期液体复苏血压仍未达标,应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4.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既要遵循指南,又要个体化治疗。
编辑:侍志斌 审核:申 磊出处:徐医附院麻醉论坛
END
关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号内回复:关键词xx,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支持标题+全文检索,海量知识库随时搜索,欢迎大家分享使用!
▲长按二维码搜索更多精彩内容! 术前 术中 术后检验数据 呢 果断行探查可能有一线希望 如果诊断明确,及时手术,同时抗感染、抗休克,可能患者有一线希望。 家属交代风险(可能下不了台)后 边抗休克边手术 毕竟乳酸还没有升到很高 血糖也没有低到尘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