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1(上)
译者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3年12 - 2024年01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肺迷走神经离断对慢性咳嗽的治疗、氯.胺.酮抗抑郁的全新机制、传统中药制剂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老年患者术前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内容(#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3.12.02-2024.01.01)之上
1.Qian-Qian Zhang#, Yong Ge#, Teng Sun#, Shou-Jie Feng#, Cheng Zhang, Tao Hong, Xin-Long Liu, Yuan Han*, Jun-Li Ca*, Hao Zhan*. Pulmonary vagus nerve transection for chronic cough after video-assisted lobectom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 Int J Surg, 2023 Dec 18. PMID: 38116674
【题目】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后肺迷走神经离断治疗慢性咳嗽: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张昊徐州医科大学胸外科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曹君利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韩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Qian-Qian Zhang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Yong Ge,Teng Sun,Shou-Jie Feng徐州医科大学胸外科实验室,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
【摘要】背景:肺叶切除术后常发生慢性咳嗽。迷走神经与咳嗽反射相关。因此,离断迷走神经肺支可能预防慢性咳嗽。胸外科指南尚无对迷走神经肺支处理的明确建议。
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接受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和淋巴清扫术的成年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假手术(对照组)或离断支配支气管残端的迷走神经肺支和迷走神经尾端最大的肺支。主要结果是慢性咳嗽的发生率,并在术后3月对需要治疗的人群进行评估。
结果: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随机选取116例患者(59.6±10.1岁;45例男性)(每组58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迷走神经切断术组3月慢性咳嗽率为19.0%(11/58),对照组为41.4%(24/58)(OR=0.332, 95% CI: 0.143-0.767;P=0.009)。对108例患者随访2年,对照组持续咳嗽率为12.7%(7/55),迷走神经切断术组为1.9% (1/53)(P=0.032)。术后并发症和肺功能关键指标如最大自主通气、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用力呼气量,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接受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和淋巴清扫术的患者中,切断支配支气管残端的迷走神经肺支和尾端最大肺支,可降低慢性咳嗽的发生率,但不影响肺功能。
2.Li-Ge Leng#, Kai Zhuang, Hui Lin, Jin-Jun Ding, Shang-Chen Yang, Zi-Qi Yuan, Chang-Quan Huang, Gui-Miao Chen, Zhen-Lei Chen, Meng-Dan Wang, Han Wang, Hao Sun, Hui-Fang Li, He Chang, Zhen-Yi Chen, Qi Xu, Ti-Fei Yuan, and Jie Zhang*. Menin Reduces Parvalbumin Expression and is Required for the Anti-Depressant Function of Ketamine. Adv Sci (Weinh), 2023 Dec 3:e2305659. PMID: 38044302
【题目】氯.胺.酮抗抑郁功能与Menin降低PV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通讯作者】 张杰,冷历歌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冷历歌,庄恺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小清蛋白(PV)神经元功能障碍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基于先前的研究发现,多发性内分泌瘤1型(蛋白:Menin;基因:Men1)突变(G503D)与抑郁风险增加有关,Menin-G503D小鼠模型呈现遗传性抑郁样表型,同时脑内PV表达增加。本研究构建并筛选系列神经元特异性Men1缺失小鼠,结果发现,PV中间神经元Men1缺失小鼠(PcKO)皮质PV水平升高,同时出现抑郁样行为。恢复Menin、敲低PV表达或抑制PV神经元活性,均可改善PcKO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本研究进一步发现,氯.胺.酮通过抑制蛋白激酶A(PKA)活性而产生Menin稳定效果,从而介导其抗抑郁功能。这些结果表明,Menin在抑郁症中发挥重要作用,Menin是氯.胺.酮抗抑郁功能的关键。
3.Xin Qing#, Ren-Bin Dou#, Peng Wang#, Meng-Ni Zhou, Chen-Chen Ca, Hui-Wen Zhang, Gao-Lin Qiu, Zhi-Lai Yan, Ji-Qian Zhang*, Hu Liu*, Sha-Sha Zhu* and Xue-Sheng Liu*. Ropivacaine-loaded hydrogels for prolonged relief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and potentiated chemotherapy. J Nanobiotechnology, 2023 Dec 2;21(1):462. PMID: 38041074
【题目】罗哌卡因水凝胶延长对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并增强化疗作用
【通讯作者】刘学胜,Ji-Qian Zhang,刘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医科大学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重点实验室
Sha-Sha Zhu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妇产科
【第一作者】Xin Qing,Peng Wang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省医科大学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重点实验室
Ren-Bin Dou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妇产科
【摘要】化疗可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但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止痛方法。提高化疗的疗效以减少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仍面临巨大挑战。此外,临床中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性疼痛(CIPNP)的治疗与化疗独立存在,给癌症患者带来不便。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局麻药(LA)纳入顺铂负载的PF127水凝胶中,用于增强化疗的止痛效果。结果发现,多次使用负载顺铂的PF127水凝胶(PFC)可诱发严重的CIPNP,与背根神经节(DRG)中pERK阳性神经元的增加相关。然而,将罗哌卡因加入PFC中,可缓解PFC诱导的CIPNP,时间长达10h以上,同时DRG中pERK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此外,将罗哌卡因加入PFC化疗,可上调肿瘤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HC-I)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 T细胞)的浸润,从而增强化疗效果。本研究提示,LA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提高化疗的有效性,为无痛性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4.Yujun Zhang#, Yingying Jiang#, Qian Lei, Chaoyu Li, Shu'an Jin, Qin Wang, Yidan Huang, Yalan Li, Yi Hong, Shoushi Wang, Han Lin, Hong Li, Yangwen Ou, Xiaohua Zou, Qiang Sun, Qulian Guo, Zhigang Chen, Su Min, Youmao Qi, Qing Jie, Jin Liu, Bin Liu*, Wensheng Zhang*.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amgammadex with sugammadex for reversal of rocuronium-induced neuromuscular block. Br J Anaesth, 2024, 132: 45-52. PMID: 38007377.【题目】比较奥美克松钠与舒更葡糖逆转罗库溴铵相关神经肌肉阻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张文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麻醉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麻醉和重症医学实验室;刘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Yujun Zhang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麻醉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麻醉和重症医学实验室;Yingying Jiang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奥美克松钠(adamgammadex)是一种基于环糊精的新型选择性拮抗剂,初步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在逆转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方面的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非劣效性III期临床试验,比较奥美克松钠和舒更葡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将31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四个成串刺激(TOF)中第二次肌颤搐再现时分别给予奥美克松钠(4 mg/kg) 或 舒更葡糖(2 mg/kg),并收集标准安全性数据。
结果:主要结局,奥美克松钠组 5 min内 TOF 比值 ≥0.9 的患者比例为 98.7%,舒更葡糖组为100%,点估计值和 95% 置信区间 (CI) 为 1.3% (-4.6%,+1.3%);下限大于-10%的非劣效性边界。次要结局,从开始给予奥美克松钠或舒更葡糖到TOF比值恢复到0.9的中位(四分位距)时间分别为2.25(1.75,2.75)min和1.75(1.50,2.00)min。差异为0.50(95%CI:0.25,0.50);上限低于5 min的非劣效性边界。其他次要结局并未观察到较差的结果。与舒更葡糖相比,奥美克松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过敏反应、再箭毒化、心率降低和喉痉挛;P=0.047)。
结论:奥美克松钠不劣于舒更葡糖,且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更低。奥美克松钠在整体风险收益方面可能具有潜在优势。
5.Zhenhu Liang#, Yu Chang, Xiaoge Liu, Shumei Cao, Yali Chen, Tingting Wang, Jianghui Xu, Duan Li, Jun Zhang*. Changes 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brain networks during propofol-, dexmedetomidine-, and ketamine-induced unresponsiveness.Br J Anaesth, 2023, undefined: undefined. PMID: 38105166.
【题目】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诱导的无反应期间信息整合和大脑网络的变化
【通讯作者】张军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中心麻醉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科;
【第一作者】Zhenhu Liang秦皇岛燕山大学电气工程研究所,河北省智能康复与神经调节重点实验室;
【摘要】背景:信息整合和网络科学是量化意识的重要理论。然而,这些理论是否与麻醉引起的无反应期间药物或意识状态相关的脑电图变化有关仍未知。
方法:共有 72 名参与者随机接受恒速静脉输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直至失去反应。从闭眼到无反应,再到反应状态恢复期间,记录高密度脑电图。使用排列交互信息(PCMI)和基于此的宽带(0.1-45 Hz)及子带频率的脑网络,分析药物和意识状态变化相关的脑电图特征变化。
结果:PCMI和大脑网络在特定脑区和频带上表现出与意识状态相关的变化。额叶、顶叶和枕叶区域的区内PCMI,以及顶枕区的区间PCMI(中位数[四分位距]),在三种药物的麻醉期间基线与无反应结果如下:0.54(0.46-0.58)vs 0.46(0.40-0.50),0.58(0.52-0.60)vs 0.48(0.44-0.53),0.54(0.49-0.59)vs 0.47(0.42-0.52),出现明显降低(P<0.05)。无反应状态下,额叶区域的αPCMI和后部区域的γPCMI显著降低(P<0.05);额叶、顶叶和枕叶节点的聚类系数和顶叶节点效率均降低(P<0.05)。δ、θ和 γ波段的标准化路径长度增加,表明全脑整合功能受损(P<0.05)。
结论:三种麻醉药引起信息整合模式和网络功能的改变。因此,可能利用PCMI和网络科学建立麻醉诱导意识状态变化时的EEG变化特点的量化模型。
6.Wenxin Tang#, Chaoying Yan#, Shuxuan He, Mengyu Du, Bo Cheng, Bin Deng, Shan Zhu, Yansong Li* and Qiang Wang*. Neuron-targeted overexpression of caveolin-1 alleviates 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via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fission-mitophagy axis.Cell Commun Signal, 2023, 21: 357.PMID: 38102662.
【题目】神经元靶向过表达caveolin-1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轴减轻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王强,李岩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系与脑科学中心
【第一作者】Wenxin Tang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系与脑科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及围术期医学科Chaoying Yan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系与脑科学中心;
【摘要】背景:2型糖尿病(T2DM)引起的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DACD)严重影响T2DM患者的自理能力,是目前最严重的T2DM相关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其功能涉及线粒体动力学、自噬等多种特征。线粒体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但DACD与线粒体的关系尚不清楚。
方法:本研究以线粒体分裂-自噬轴为重点,通过药物注射、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探讨高糖/棕榈酸(HG/Pal)处理的T2DM小鼠和HT2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我们进一步通过病毒转染,探讨caveolin-1(cav-1)在T2DM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突触改变中的潜在作用。
结果:与既往报道一致,T2DM显著促进海马线粒体分裂,而自噬被阻断而非增加,同时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元功能受损。相比之下,Mdivi-1(线粒体分裂抑制剂)和尿脂素A(自噬激活剂)分别改善线粒体和神经元功能,并通过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和增加自噬而改善认知功能。我们之前证明,cav-1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显著改善DACD。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cav-1不仅可通过与GSK3β相互作用,调节Drp1通路,从而抑制线粒体分裂,还可通过与AMPK相互作用,激活PINK1/Parkin和ULK1依赖的信号通路,挽救线粒体自噬。
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线粒体分裂-自噬轴是T2DM诱导神经元功能障碍的驱动因素,以及cav-1在DACD中的保护作用。
7.Xinyue Liang#, Ming Jiang#, Hao Xu , Tianxiang Tang , Xiangpeng Shi , Yi Dong , Lei Xiao , Yunli Xie , Fang Fang* and Jing Cang*. Maternal sevoflurane exposure increases the epilepsy susceptibility of adolescent offspring by interrupting interneuron development. BMC Medicine, 2023, 21: 510. PMID: 38129829
【题目】母代七氟烷暴露通过影响中间神经元发育增加子代青春期癫痫易感性
【通讯作者】方芳,仓静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Xinyue Liang, Ming Jiang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大脑发育过程中,全身麻醉会影响神经元功能。近期研究发现,中间神经元与麻醉剂暴露相关的神经毒性有关,其潜在机制和长期影响有待探究
方法:小鼠在妊娠第14.5天接受2.5%七氟烷预处理6 h,对其30日龄和60日龄的雄性子代幼鼠进行戊四唑(PTZ)诱发癫痫发作、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测试;用Rosa26-EYFP/-;Nkx2.1-Cre小鼠标记皮质中间神经元;采用免疫荧光和电生理学方法测定皮质中间神经元的特性;采用Q-PCR和原位杂交(ISH)研究其潜在机制,并通过子宫内电穿孔(IUE)技术进一步验证该机制。
结果:母代七氟烷暴露增加了子代经戊四唑(PTZ)诱导癫痫的易感性,并加重子代青春期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七氟烷暴露后,胎儿大脑皮层中高度有序的皮质中间神经元迁移被破坏。此外,七氟烷处理组的快速放电中间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在青春期超极化更明显,并伴有抑制性突触增加。q-PCR和ISH均表明,CXCL12/CXCR4信号通路下调可能是七氟烷发育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IUE和行为学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机制。虽然上述作用在青春期明显,但并未持续至成年期。
结论:母代麻醉暴露可通过CXCL12/CXCR4信号通路损害中间神经元迁移,并影响中间神经元特性,导致子代青春期癫痫易感性增加。本研究为母代全身麻醉暴露和癫痫易感性增加之间的发育神经毒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8. Jianhui Deng#, Yanling Liao#, Jianghu Chen#, Andi Chen, Shuyan Wu, Yongxin Huang, Haitao Qian, Fei Gao, Guixi Wu, Yisheng Chen, Xiaohui Chen* and Xiaochun Zheng*.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FTO regulates synaptic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destabilizing PTEN mRNA in hypoxicischemic neonatal rats. Cell Death and Disease , 2023 14:820. PMID: 38092760
【题目】N6-甲基腺苷去甲基化酶FTO通过破坏低氧缺血新生大鼠PTEN mRNA的稳定以调节突触和认知功能损伤
【通讯作者】郑晓春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麻醉科,福建省急诊医疗中心,福建省危重病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实验室Xiaohui Chen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Jianhui Deng,Yanling Liao,陈江湖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摘要】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可导致全球新生儿死亡率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显著增加。RNA的N6-甲基腺苷(m6A)修饰影响RNA代谢的基础,而m6A的失调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然而,m6A在HIBD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本研究评估HIBD对新生大鼠RNA中脑m6A甲基化的影响。m6A斑点印迹检测显示,HIBD后RNA中m6A甲基化整体增强。同时发现,去甲基化酶FTO在海马中显著下调,是HIBD后m6A修饰异常的主要因素。通过对RNA-seq数据和m6A微阵列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发现有m6A修饰的转录本总体上比没有m6A 修饰的转录本表达更高。FTO的过表达促进Akt/mTOR通路的过度激活,同时抑制自噬功能。该作用通过FTO的去甲基化活性实现,其选择性使磷酸酶和紧张蛋白同源物(PTEN)的转录本去甲基化,从而促进其降解,并降低HI后的蛋白表达。此外,通过在海马体中过表达FTO,可有效逆转HI诱导的突触和神经认知障碍。总之,这些发现证明FTO依赖的海马m6A甲基化组在认知功能中的重要性,并为FTO在新生儿HIBD中的治疗潜力提供新视角。
9. Wenying Wang#, Xiaqing Ma#, Wenjie Du#, Raozhou Lin, Zhongping Li, Wei Jiang,Lu-Yang Wang, Paul F. Worley, Tao Xu*. Small G-Protein Rheb gates mTOR signaling to regulate morphine tolerance in mice. Anesthesiology, 2023 Dec 13. PMID: 38147625
【题目】小G蛋白Rheb调控mTOR信号通路以调节小鼠的吗啡耐受
【通讯作者】许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所罗门·斯奈德神经科学系,通州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汪文英,马霞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杜文杰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长期使用吗啡引起的镇痛耐受仍是疼痛管理的一个挑战。吗啡作用于μ-阿片受体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的下游,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ROT)通路靶点。Rheb在mTOR激活中发挥关键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的重要调节因子。我们假设,通过脊髓背角中的GTP结合蛋白Rheb进行的信号传导参与吗啡诱导的镇痛耐受。
方法:对雄性和雌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或转基因小鼠(6-8周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每日2次,间隔12 h,连续5天,建立吗啡耐受模型。给药60 min后通过甩尾试验评估镇痛效果。5天后,取脊髓行免疫印迹或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反复吗啡用药上调脊髓Rheb 4.27±0.195倍(P=0.0036,n=6),通过靶向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激活mTOR。Rheb基因过表达降低吗啡的镇痛作用,导致Rheb KI小鼠的甩尾潜伏期(4.65±1.10 s,P<0.0001,n=7)较对照组(10±0 s)缩短。此外,Rheb在脊髓兴奋性神经元中的过表达导致mTORC1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基因敲除Rheb或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信号通路,可改善吗啡诱导的耐受性(MEP:吗啡+雷帕霉素组52.60±9.56%vs吗啡组16.60±8.54%,P<0.0001)。此外,内源性腺苷5‘-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抑制Rheb的上调,并延缓吗啡耐受的形成(MPE:吗啡+二甲双胍组39.51±7.40% vs吗啡组15.58±5.79%组,P<0.0001)。
结论:脊髓Rheb是调节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
10.Bu-Fan Kan# , Xing-Yun Liu, Ming-Ming Han, Cheng-Wei Yang, Xia Zhu, Yan Jin, Di Wang, Xiang Huang, Wen-Jie Wu, Tong Fu, Fang Kang, Zhi Zhang, Juan Li*. The NGF/TrKA pathway enhances analgesia in an experimental mice model of bone cancer pain by increasing membrane levels of δ-opioidreceptors.Anesthesiology. 2023 Dec 20.PMID: 38118180.
【题目】NGF/TrKA通路通过增加细胞膜上δ-阿片受体水平增强骨癌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
【通讯作者】李娟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第一作者】阚步凡 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Xing-Yun Liu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Ming-Ming Han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摘要】背景: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A受体(TrKA)信号通路在多种疼痛状态下被激活,其对膜相关δ阿片受体(mDOR)表达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我们假设在骨癌肿瘤中升高的NGF可以上调脊髓神经元中mDOR的表达,并且mDOR激动可缓解骨癌痛(BCP)。
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LLC)接种于成年C57BL/6J小鼠(雌雄不拘)股骨骨髓腔,建立骨癌痛模型。采用von Frey和Hargreaves实验评估伤害性行为。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脊髓背角蛋白表达,用微型兴奋性突触电流(mEPSCs)记录兴奋性突触传递。
结果:骨癌痛小鼠中,mDOR的表达明显增加(骨癌痛vs假手术组,平均值±SD: 0.18±0.01 g vs平均值±SD:0.13±0.01 g, n = 4,P<0.001),给予DOR激动剂deltorphin 2(Del2)增加伤害性阈值,降低板层Ⅱ外神经元mEPSC频率(Del2 vs基线,均值±标准差:2.21±0.81 Hz vs均值±标准差:2.43±0.90 Hz,n = 12,P<0.001)。此外,NGF的表达在骨癌痛小鼠中增加(骨癌痛组vs假手术组,平均值±SD:0.36±0.03 vs平均值0.16±0.02,n = 4,P<0.001),且NGF水平升高通过TrKA信号通路增强mDOR表达。
结论:小鼠骨癌痛模型中,mDOR激活后mDOR水平增加,产生镇痛作用,与上调NGF/TrKA通路有关。
11.Bing Wang#, Li-Na Wang#, Bin Wu#, Ran Guo#, Li Zhang,#Jiang-Tao Zhang, Zhi-Hong Wang, Feng Wu, Yu Feng , Hong Liu, Xiao-Hong Jin, Xiu-Hua Miao, Tong Liu*. Astrocyte PERK and IRE1 Signaling Contributes to Morphine Tolerance and Hyperalgesia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Lipocalin-2 and NLRP3 Inflammasome in the Rodent Spinal Cord. Anesthesiology. 2023 Dec 11. PMID: 38079113.
【题目】星形胶质细胞PERK和IRE1信号通过上调脊髓中Lipocalin-2和NLRP3炎症小体参与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
【通讯作者】刘通南通大学疼痛医学研究院及特种医学研究院,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作者】Bing Wang南通大学疼痛医学研究院及特种医学研究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管理科,苏州大学神经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和神经科学研究所Li-Na Wan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管理科Bin Wu南通大学疼痛医学研究院及特种医学研究院Ran Guo杭州医学院人民医院疼痛科Li Zhang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内质网应激(ER)在神经炎症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假设PRK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1型肌醇需要酶 (IRE1)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中脂质运载蛋白2(LCN2)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NLRP3)的表达,从而导致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
方法:采用SD大鼠和C57/Bl6小鼠,雌雄不拘。Western blot检测LCN2和NLRP3的表达。甩尾试验、von Frey试验和Hargreaves试验用于评估伤害性行为。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分析转录激活因子4 (ATF4)与LCN2和TXNIP启动子的结合。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评估神经元兴奋性。
结果:药物抑制PERK和IRE1可减轻雄性[鞘内注射第7天时甩尾实验潜伏期,吗啡+ GSK2656157 (10μg)组(8.0±1.13)s vs吗啡组(5.8±0.65)s,P = 0.04,n = 6只]和雌性[鞘内注射第7天时甩尾实验潜伏期,吗啡+ GSK2656157(10 μg)组(6.0±0.84)s vs吗啡组(3.1±1.09)s,P = 0.0005,n = 6只]动物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的发展。PERK和IRE1的激活在体内外均上调LCN2和NLRP3的表达。ChIP分析显示ATF4与LCN2和TXNIP的启动子直接结合。LCN2通过黑皮质素4受体(MC4R)诱导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过度兴奋。
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质网应激感受器PERK和IRE1通过上调脊髓中LCN2和NLRP3促进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
12.Chang Liu# , Enran Liu , Zhixi Li , Wenqiang Li , Jiaqi Jin , Haijing Sui , Guangmin Chen , Zhenyu Sun , Hongjie Xi*. Danlou tablet attenuates ischemic stroke injury and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J Ethnopharmacol. 2023 Dec 23;322:117657. PMID: 38145861.
【题目】丹蒌片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缺血性卒中损伤和血脑屏障损伤
【通讯作者】席宏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Chang Liu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背景:丹蒌片(DLT)是一种具有补气、活血、化瘀作用的传统中药制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涉及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促血管生成和改善能量代谢。丹蒌片已被证实对缺血性脑卒中(IS)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丹蒌片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丹蒌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和方法:采用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评估丹蒌片对小鼠血脑屏障(BBB)和脑损伤的影响。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丹蒌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机制。培养内皮细胞,观察丹蒌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并在tMCAO小鼠脑组织中验证。
结果:丹蒌片减轻tMCAO小鼠的氧化应激和脑损伤,减轻BBB损伤。共发现185个丹蒌片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包括已知的铁死亡关键标志物COX2这一关键靶点。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丹蒌片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细胞死亡和血管屏障损伤,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和COX2蛋白水平,增加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P< 0.05)。
结论:丹蒌片通过抑制铁死亡,维持BBB完整性,减轻tMCAO小鼠的脑损伤。本研究部分揭示丹蒌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明确丹蒌片的关键活性成分,从而为丹蒌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13. Zhi-Xi Li#, Yong-Jing Yu, Yue Bu, Chang Liu, Jia-Qi Jin, Wen-Qiang Li, Guang-Min Chen, En-Ran Liu, Yan Zhang Wei-Dong Gong, Juan Luo, Ziyong Yue*. QiShenYiQi pills preserve endothelial barrier integrity to mitigate 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J Ethnopharmacol, 2023 Dec 19. PMID: 38122915
【题目】芪参益气丸通过抑制铁死亡保护内皮屏障的完整性以减轻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通讯作者】岳子勇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Zhi-Xi Li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教育部心肌缺血组织重点实验室
【摘要】背景:芪参益气丸(QSYQ)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改善能量代谢。然而,QSYQ治疗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si-ALI)的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Si-ALI是一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难题。本研究旨在证实QSYQ在si-ALI中的疗效,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优化治疗策略和识别潜在活性成分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LP)实验性脓毒症动物模型评估QSYQ对si-ALI的影响。通过与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观察QSYQ对内皮细胞的影响。采用炎性细胞因子水平、HE染色、Evans蓝染色、肺干湿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评估肺损伤程度。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QSYQ治疗si-ALI的潜在机制。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用于评估屏障完整性并验证机制相关蛋白。
结果:QSYQ减轻CLP小鼠的炎症反应,减轻肺血管屏障损伤(P<0.05)。共鉴定出127个QSYQ调控si-ALI的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RAGE通路。蛋白质互作分析结果表明,COX2是铁死亡的关键标志物,是关键靶点之一。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QSYQ减轻脓毒症中的铁死亡和血管屏障损伤(P < 0.05),同时氧化应激减少,抑制COX2和RAGE(P < 0.05)。
结论:QSYQ通过抑制CLP小鼠的铁死亡以维持肺血管屏障的完整性。这些发现部分阐明QSYQ在si-ALI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阐明QSYQ的活性成分,从而为QSYQ治疗si-ALI提供理论依据。
14. Yi Gao#, Qi Zhou#, Hai-Bo Li, Yun-Jiao Zhao, Hong-Yan Zhu, Xi-Zhe Zhang, Yun Li*.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Is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 in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Sleep Disorders Undergoing Spinal Anesthesia.Anesth Analg, 2023 Dec 5. PMID:38051670
【题目】脊髓麻醉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术前黑色素聚集激素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相关
【通讯作者】李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麻醉研究所
【第一作者】
高一,周琪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赤峰市立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衰老和术前睡眠障碍是影响术后认知结果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手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仍缺乏术前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黑色素聚集激素(MCH)与术前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神经认知恢复延迟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156例接受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术前睡眠障碍老年患者(65岁或以上),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中国内蒙古的一家大学医疗中心,均采取脊髓麻醉。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术前睡眠质量,术前睡眠障碍定义为PSQI评分>5分。检测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浆MCH水平。主要结局是术后早期神经认知恢复延迟。所有患者在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7天(术后第7天)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接受认知功能评估。延迟神经认知恢复定义为POD7-MoCA<26分。潜在的混杂因素包括单变量logistic分析中P<0.2的变量,以及文献中报道的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重要危险因素。基于Enter方法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患有术前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MCH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关系。
结果:59名(37.8%)患有术前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在POD7时出现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经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基线MoCA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和冠心病(CHD)等因素调整后,脑脊液MCH水平的升高(1 pg/mL升高的比值比=1.16,95%置信区间1.09–1.23,P<0.001)和血浆MCH水平下降(1 pg/mL升高的比值比=0.92,95%0.86–0.98,P=0.003),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有关。
结论:患有术前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中,MCH与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发生有关。术前脑脊液MCH或血浆MCH检测可能增加识别术前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高危人群的可能性。
15. Xue Wen#, Yang Xiao, Hai-Tao Xiao, Xue-Qin Tan, Bei-Yi Wu, Ze-Hua Li, Ru Wang, Xue-Wen Xu*, Tao Li*.Bisphenol S induces brown adipose tissue whiteningand aggravates diet-induced obesity in an estrogen-dependent manner.Cell Reports,2023 Dec 26.PMID:38041811
【题目】双酚S以雌激素依赖的方式诱导棕色脂肪组织变白并加重饮食诱导的肥胖
【通讯作者】李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线粒体与代谢实验室许学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整形与烧伤外科
【第一作者】文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整形与烧伤外科
【摘要】流行病学表明,接触双酚S(BPS)增加肥胖风险,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环境相关剂量的BPS暴露通过诱导棕色脂肪组织(BAT)变白,加剧雌性小鼠的肥胖。我们发现,BPS暴露后,产热基因中组蛋白H3(H3K4me3)赖氨酸4三甲基化的KDM5A相关去甲基化在BAT中被过度激活,导致产热基因表达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BPS以雌激素依赖性方式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激活BAT中的KDM5A转录。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通过募集活化蛋白1(AP-1)复合物,促进KDM5A基因启动子对BPS活化GR的可及性。结果表明,BAT是BPS的另一个重要靶点,靶向KDM5A相关信号可能作为一种抵消BPS诱导的肥胖易感性的方法。
检索:唐子元,李慧翻译:林子诗校对:洪璞,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张鸿飞
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主任。现为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器官保护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和围术期医学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麻醉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Ibrain英文杂志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青年编委。参与制定本行业专家共识或指南6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在Advanced Materials、Anesthesiology、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Stroke、Anesthesia & Analgesia等期刊发表SCI文章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2分;主编/主译著作十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卒中的炎症机制、卒中相关的远隔器官功能损伤机制、全身麻醉机制、危重病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容量管理。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七百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张亮教授:低EF值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相关问题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3.12(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3.12(下)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3.11(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3.11(下)
珠江视界 | 车昊教授: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孕产妇麻醉管理策略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