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围术期镇痛链提升麻醉/镇痛服务水平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6-4 23:36 编辑优化围术期镇痛链提升麻醉/镇痛服务水平
尹雁1 赵薇2 邓硕曾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麻醉科,北京市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药学部,北京市100078通信作者:邓硕曾,Email :[email protected]
[摘要]无痛是麻醉的核心,它贯穿于围术期始终,形成三条相互链接的镇痛链。它们是术前预防性镇痛,术中精准镇痛,和术后康复性镇痛。刀圭之苦重在预防,术中镇痛贵在精准,术后镇痛关乎康复。強化这三条镇痛链的链接,有利于提升麻醉/镇痛服务水平。
[关键词]镇痛;镇痛链;围木期;预防性镇痛;精准镇痛;康复镇痛镇静/镇痛是麻醉的两大支柱(1),镇痛更是一切麻醉之"内核"。预防性镇痛~手术精准镇痛~康复性镇痛,构成了围术期三条镇痛链,并贯穿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环节。强化这三条镇痛链的链接,有助于提升麻醉/镇痛服务水平,让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
一.术前预防性镇痛
预防性镇痛不是超前镇痛,它不仅解决当前患者的疼痛,而且可以使术中和术后受益(2)。过去我们一直重视术前用药,用苯巴比妥和吗啡镇静镇痛,后来改为入室给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现在又发展到术前用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3)。
老年人因跌倒发生髋关节骨折急症入院,疼痛难忍不能站立,为避免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需在48h内行髋关节置换术,该手术多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但老人由于剧痛不能翻身侧卧,为减轻疼痛先行患侧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或髂筋膜间隙阻滞,再改变体位进行麻醉(4)。髋部疼痛主要由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副闭孔神经支配,可用0.375%罗哌卡因10~15ml行关节囊周围阻滞,其效果可能比髂筋膜间隙阻滞好,因为后者阻滞不包括闭孔神经(5)。
推而广之,胸腔镜手术前,可先行的胸椎旁神经阻滞(T5或T6),或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不仅可减少全麻和阿片类用量,还有利于术后做呼吸功能锻练,减轻术后疼痛预防肺并发症。在心外科手术前采用胸横肌平面阻滞和胸骨旁胸大肌下间隙阻滞,可以减少全麻舒芬太尼用量。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有效阻断肋间神经和胸长神经,缓解心血管手术切口痛(6)。在进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mg,有助于延长局麻药术后的镇痛时间,预防神经阻滞消退后的疼痛反跳(7)。
二.术中精准镇痛
麻醉是基础,镇痛是关键。我国2022年全麻手术大约6000万台,占手术总量的60%以上。术中镇痛阿片类药不是越强越好,用量不是越多越好,越强副作用越大,越多会出现天花板效应。目前全麻镇痛的理念是:(1)用弱阿片类药代替强阿片类,阿芬太尼是芬太尼的0.25倍,瑞芬太尼是芬太尼1.2倍,目前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联合已成为全麻镇痛的标配;(2)用非阿片类药取代阿片类,如术前静注利多卡因(1mg/kg)或艾司氨胺酮(0.4mg/kg)可减少阿片类药用量,增强术中和术后镇痛;(3)用中深度镇静/镇痛取代全身麻醉,降低全麻对心血管功能的损害。应用BIS监测可使全麻更精准,中到深度镇静/镇痛的BIS值为60~70,全麻为40-60(8)。阿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相比,前者很少产生痛觉过敏(9)。
术中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日益增多。外周神经阻滞+镇静可以部分取代全麻,其优点是能阻断伤害性刺激的上传,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不仅镇痛安全有效而且对大气、水源和土壤没有污染(10)。在超声引导下,从头到脚都能进行神经阻滞,如用头皮神经阻滞开颅,可以满足外科“术中唤醒”的需要,减轻术后疼痛,对脑科手术安全有积极的影响(11)。近年来,有人主张在肝癌手术中开展神经阻滞,包括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和腰方肌阻滞等,可减少全麻药用量,提供术中和术后镇痛,加快术后康复(12)。
三.术后康复性镇痛
术后镇痛对加快术后康复(ERAS)有重要作用,有利早期离床活动。全麻后给患者安放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 ),与术中镇痛链接,可延续舒适医疗的平稳过渡。自1994年我国引进镇痛泵以来,不仅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已升级为人工智能化管理(13)。
1. 重视术后内脏痛自开展微创腔镜手术以来,切口变小,但腔内创伤大,内脏痛超越躯体痛已成为术后镇痛的主要靶点。阿片受体中的K受体是内脏痛的开关,羟考酮为μ受体和K受体激动剂,对内脏痛的作用大于单纯μ受体激动药(14)。因而在镇痛泵的配方中可以部分取代舒芬太尼,从而加强内脏镇痛。如在 PCIA 配方中用羟考酮3~4支加舒芬太尼2~4支,减少了舒芬太尼用量。
2. 预防术后反跳痛在神经阻滞下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术后应尽早口服镇痛药链接,较大的手术可服氨酚羟考酮(泰勒令)或羟考酮,较小的手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必要时可服用神经性镇痛药加巴喷丁,每6h一次,一般持续三天。
小结预防性镇痛贵在术前,利在术中,功在术后。精准镇痛重在术中,保障手术圆成功。康复性镇痛,利在术后,功在促进康复,早期回家或返岗工作。
参考文献1.夏涵,邓硕曾.镇静与镇痛是麻醉的两大支柱[J ].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6,12(6):473-475.2.李鑫,徐军美,刘姝丽等.围术期镇痛新理念:3W顾痛[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3,43(11):1281-1286.DOI:10.3760/cma.j.cn131073.20230615.01101.3.邓硕曾,夏涵.区域阻滞需与镇静镇痛融合互补[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8,14(6):405-406.DOI:10.3760/cma. j . issn .1672-9633.2018.06.002.4.徐丹丹,葛亚丽,高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优势评估[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4(11):1139-1143.D01:10.3760/cma.j.cn321761-20230509-00916.5.朱勇全,张雯欣,霍树平.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周神经阻滞的药效学[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3,43(12):1499-1502.DOI:10.3760/cma, j .cn131073.202310088.01218.6.肖程,谭宇亭,景胜.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6):631-635.D01.10.12089/4a.2023.06.014.7.赵薇,邓硕曾.地塞米松辅助周围神经阻滞的镇痛作用与机制[]].中华疼痛学杂志,2023,19(1):33-35.D0I:10.3760/cma. j .cn101658-20220930-00180.8.邓硕曾,麻醉那些年那些事儿[M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36-379.9.夏涵,钱旭雯,邓硕曾.少阿片药或成为今后镇静/镇痛与麻醉创新的重要引领[ 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2):177-179.D0I:10.3760/cma.j.cn101658-20220209-00048.10.邓硕曾,尹雁,赵薇.区域阻滞将是麻醉/镇痛绿色发展的主要趋势[ 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4):463-465.D01:10.376/Cma. j .Cn101658-20220507-00100.11.祖健,王子涵,头皮神经阻滞[ N ].医学参考报,2022-2-24,A5版+A7版12.赵润芝,许锡源,孙莉,等.区域阻滞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等杂志,2023,44(10):1081-1085.D01:10.3760/ ama - j .ar321761-20230327-00905.13.余守章,努力促进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快速发展[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3,19(1):3-5.DOI:10.3760/cma.j.cn101658-20221103-00202.14.史琪清,李成,陈国忠.急性术后内脏痛的防治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4(6):657-661.D01:10.3760/ama. j .cn321761-2022119-00827.
作者简介
尹雁,女,1984年11月出生,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专业特长:临床麻醉;研究方向:证候的生物学基础.
编辑:黄丽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舒芬太尼 2-4支本身量已经有那么大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