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6(下)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8-1 00:30 编辑译者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4年5-2024年6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麻醉科、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TET1-脂质纳米颗粒封装吗啡特异性靶向周围神经缓解疼痛、瑞马唑仑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出现谵妄的影响、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新型治疗策略等方面内容(#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4.05.02-06.01)之下
17. Dan Yang#, Bin-Bin Nie#, Jin-Gang He, Zong-Qiang Lv, Feng-Feng Mo, Si-Yi Ouyang, Jie Wang*, Juxiang Chen*, Tao Tao*. Exploring cerebr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in a mouse model of post-traumatic headache induced by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Zoological Research, 2024, 45(3): 648−662. PMID: 38766747
【题目】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致小鼠创伤后头痛模型的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通讯作者】王杰,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生物系统重点实验室, 磁共振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磁共振武汉研究中心, 武汉光电子学国家实验室;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中心医院神经科学与脑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松江研究院
陈菊祥,海军医科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陶涛,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杨丹,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聂彬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辐射与核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引起的创伤后头痛(PTH)是一个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仍然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创伤后头痛通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其确切的潜在机制仍然是未知的。识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促进mTBI诱导的创伤后头痛的诊断和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研究建立了mTBI诱导的创伤后头痛小鼠模型,并采用一系列技术研究mTBI在短时间恢复期内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TBI诱导的创伤后头痛在损伤后早期表现出平衡缺陷。代谢动力学研究显示,创伤后头痛早期神经递质的变化在小脑、颞叶皮层和海马区域最为突出。此外,在创伤后头痛早期,在大脑中进一步检测到功能活动和连通性的变化,特别是在小脑和颞叶皮层。上述结果表明,小脑和颞叶皮层在创伤后头痛机制的研究中起核心作用。此外,结果还表明,GABA和谷氨酸可能作为创伤后头痛的潜在诊断或预后生物标志物。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小脑和颞叶皮层参与创伤后头痛调节的特定神经回路,这两个区域可作为未来临床治疗中无创刺激治疗技术的靶点。
18. Liqun Yang*, Ling Zhu*, Bo Qi*, Yin Zhang, Chenlu Ni, Yijue Zhang, Xiao Shi, Qiang Xia, Joe Masters, Daqing Ma & Weifeng Yu. Dexmedetomidine use dur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surgery on 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Surg, 2024 May 20. PMID: 38768468
【题目】右美托咪定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治疗早期同种异体肝移植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俞卫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麻醉科,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大青,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医学院外科和癌症系麻醉、疼痛医学和重症监护科
【第一作者】杨立群,朱玲,齐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麻醉科,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背景:先前的研究表明右旋美托咪定在肾移植中有保护作用。相比之下,目前尚不清楚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可以减少肝移植术后早期同种异体移植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对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设计:这是一项单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从2019年1月14日至2022年5月22日,共登记了33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治疗。记录1年的随访期。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中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右美托咪胺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μg/kg/10min),然后持续输注(0.5μg/kg/h)至手术结束。生理盐水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等容量负荷量的0.9%生理盐水,然后等容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主要结果是早期同种异体移植物功能障碍。次要结果包括原发移植物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结果:在纳入意向治疗分析的330例患者中,右美托咪丁组165例(平均年龄49岁;男性117例),生理盐水组165例(平均SD年龄49岁;118例男性)。右美托咪丁组39例(24.4%)和生理盐水组31例(19.4%)出现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包括原发移植物功能不全和急性肾损伤在内的二次结局在两组间相似。
结论: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不能降低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早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19.Kai Chen#, Xiaojin Wei, Wenjuan Zhang, Ruixuan Wang, Yaping Wang*, Lin Ya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derived from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duces allodynia via the crosstalk between microglia and astrocyte. Brain Behav Immun. 2024 May 10. PMID:38735405【题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脑脊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通过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参与和影响神经性疼痛的发生
【通讯作者】王亚平,杨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麻醉科
【第一作者】Kai Chen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麻醉科
【摘要】引言: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期间,脑脊液(CSF)具有触发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的能力,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作为胶质细胞的独立调节剂在神经性疼痛(NP)期间升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检测CSF-BMP4的表达及其在PHN过程中胶质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从PHN患者和非疼痛个体(对照组)中收集脑脊液样本,检测BMP4及拮抗剂Noggin的水平。此外,在正常大鼠鞘内给予两种脑脊液类型,评估其对疼痛行为、胶质细胞活性和炎症的影响。此外,采用Noggin和STAT3拮抗剂statstatic处理PHN-CSF或外源性BMP4激活离体星形胶质细胞,以探索下游信号。最后,在PHN-CSF干预之前进行小胶质细胞耗竭,以阐明PHN-CSF所致神经痛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串扰。
结果:PHN-CSF中BM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并与疼痛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 < 0.05,r = 0.502);与对照组脑脊液产生中度缩足阈值(PWT)下降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相比,PHN-CSF进一步加重异位痛,并触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p < 0.05)。此外,PHN-CSF而不是Control-CSF可能通过磷酸化SMAD159和STAT3信号传导诱发小胶质细胞增殖和促炎转化,增强铁储存,激活星形胶质细胞,这些都被Noggin的应用所缓解(p < 0.05)。其次,Noggin和stattic均有效减弱BMP4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IL-6上调,以及SMAD159和STAT3磷酸化(p < 0.05)。最后,小胶质细胞消耗降低PHN-CSF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炎症和内源性BMP4的表达(p < 0.05)。
结论:我们的研究强调CSF-BMP4升高在PHN期间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和异位痛觉中的作用,为未来探索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途径。
20. Shasha Jiang# , Zhengyiqi Li# , Si-Jian Huang# , Wangyuan Zou* , Jian-Gang Luo*. IRF7 overexpression alleviates CFA-induced inflammatory pain by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κB activ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expression in rats. Brain Behav Immun. 2024 May 21. PMID: 38777286
【题目】IRF7过表达通过抑制核因子-κB的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CFA诱导的的大鼠炎性疼痛
【通讯作者】邹望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
罗剑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
【第一作者】蒋莎莎,Zhengyiqi Li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Si-Jian Huang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众所周知,炎症部位产生的神经信号会导致脊髓的持续变化,并导致疼痛的放大和持续。然而,其潜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高通量测序,与对照组相比,我们从完全弗氏佐剂(CFA)大鼠中鉴定腰椎(L4-L6)段脊髓的差异表达基因。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我们选择干扰素调节因子7 (IRF-7)进行后续实验,以探索其抗伤害感知作用。
方法:采用足底内注射CFA致炎性疼痛的动物模型。我们评估了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脊髓IRF-7过表达对注射CFA后疼痛相关行为的影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以了解IRF-7与炎症性疼痛相关的潜在机制。
结果:足底注射CFA导致脊髓IRF-7水平显著下降,IRF-7主要表达于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此外,IRF-7过表达显著减弱CFA大鼠脊髓中疼痛相关行为,NF-κB/p65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产生。
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脊髓IRF-7在炎症性疼痛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IRF-7在脊髓水平的过表达可能是治疗炎性疼痛的一个潜在靶点。
21. Weilong Hong#, Xue Zeng#, Houping Wang#, Xuxin Tan, Yu Tian, Hongtao Hu , Milad Ashrafizadeh, Gautam Sethi*, He Huang*, Chenyang Duan*. PGC-1α loss promotes mitochondrial protein lactylation in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via the LDHB-lactate axis. Pharmacol Res. 2024 May 27.PMID:38810904
【题目】PGC-1α缺失通过LDHB-乳酸轴促进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中线粒体蛋白的乳酸化
【通讯作者】段晨阳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黄河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Gautam Sethi新加坡国立大学永陆林医学院药理学系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Weilong Hong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Xue Zeng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重庆医科大学脑科学与疾病研究所Houping Wang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影响全球人群,发热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虽然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物,但它也可以介导肝损伤。然而,在APAP诱导的肝毒性中,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过乳酸脱氢酶B(LDHB)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作用尚不清楚。LDHB是一种催化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重要酶。本研究利用APAP诱导的肝损伤患者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来探索基因表达谱。采用AML12细胞和C57/BL6小鼠建立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在体外通过慢病毒转染过表达SIRT1和PGC-1α,建立稳定的细胞系。结果表明,APAP处理降低SIRT1/PGC-1α/LDHB的表达,增加蛋白乳酸化、线粒体乳酸水平和肝脏线粒体的病理损伤。PGC-1α上调或激活改善APAP诱导的细胞和肝脏损伤。此外,PGC-1α过表达增加了LDHB合成,减少了乳酸化,并诱导从乳酸到丙酮酸生成的转换。这些结果表明,PGC-1α和LDHB通过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和乳酸代谢重编程,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发挥作用。因此,PGC-1α/LDHB轴是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22. Wei Li#, Yan Leng#, Yonghong Xiong, Wenyuan Li, Yin Cai, Rui Xue, Rong Chen, Shaoqing Lei, Zhengyuan Xia*, Zhongyuan Xia*. DJ-1 preserves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nduced cardioprotection in STZ-induced type 1 diabetic rats: role of PTEN and DJ-1 subcellular translocation. Cell Commun Signal, 2024 May 02. PMID: 38698453
【题目】DJ-1在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中保留缺血后处理诱导的心脏保护作用:PTEN和DJ-1亚细胞易位的作用
【通讯作者】夏正远 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夏中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李维,冷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据报道,缺血后处理(IPostC)是一种有前景的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方法。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糖尿病IPostC的梗死限制作用被消除,其心脏中DJ-1(也称为PARK7,帕金森病相关去糖酶)的表达降低。然而,在糖尿病心脏中IPostC诱导的心脏保护敏感性丧失中,DJ-1的作用,特别是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方法:通过闭塞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脏左前降支血管(LAD)并随后进行再灌注来诱发MI/R损伤。再灌注开始后,通过3个10秒再灌注和缺血的周期实施IPostC。在诱导MI/R前三周,通过尾静脉注射AAV9-CMV-DJ-1,AAV9-CMV-C106S-DJ-1或AAV9-DJ-1 siRNA以过表达或敲低DJ-1。
结果:与非糖尿病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在MI/R处理后表现出更大的梗塞面积、更严重的氧化损伤,同时心脏 DJ-1 表达显着降低,PTEN表达增加。AAV9介导的心脏DJ-1过表达(而非DJ-1突变体C106S的心脏过表达)恢复了IPostC诱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并且这种效应伴随着细胞质DJ-1向核和线粒体易位增加、PTEN表达减少和Nrf-2/HO-1转录增加。我们的进一步研究表明,AAV9介导的靶向DJ-1基因敲低会加重糖尿病心脏中的MI/R损伤,并且在PTEN抑制或Nrf-2激活存在的情况下,IPostC可以部分逆转MI/R损伤的加剧。
结论:这些发现表明,DJ-1通过核和线粒体易位保留了IPostC对糖尿病大鼠MI/R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并且抑制心脏PTEN和激活Nrf-2/HO-1可能是主要的下游作用,由此DJ-1保留IPostC在糖尿病中的心脏保护作用。
23. Hongmei Yang#, Zhongqi Liu#, Fan Liu#, Haixuan Wu, Xiaoyan Huang, Rong Huang, Phei Er Saw*, Minghui Cao*. TET1-Lipid Nanoparticle Encapsulating Morphine for Specific Targeting of Peripheral Nerve for Pain Alleviation. Int J Nanomedicine, 2024 May 27. PMID: 38828199
【题目】TET1-脂质纳米颗粒封装吗啡特异性靶向周围神经缓解疼痛
【通讯作者】Phei Er Saw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曹铭辉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Hongmei Yang,Zhongqi Liu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Fan Liu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由于缺乏可提供相同镇痛效果的替代药物,阿片类药物是不可替代的镇痛药。然而,阿片类药物有许多不良的中枢副作用。限制阿片类药物仅作用于外周阿片受体可以在维持镇痛的同时减少这些影响。
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发了Tet1-LNP(吗啡):一种封装吗啡的神经靶向脂质纳米颗粒,可以特异性激活背根神经节(DRG)的外周阿片受体,并显著减少激活大脑中阿片受体引起的副作用。采用薄膜水合法成功制备Tet1-LNP(吗啡)。在体外,我们评估了分化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和背根神经节(DRG)原代细胞对Tet1-LNP(吗啡)的摄取。在体内评估 DRG 和大脑对Tet1-LNP(吗啡)的摄取。Von Frey和Hargreaves试验用于评估Tet1-LNP(吗啡)在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使用ELISA评估血液和大脑中的吗啡浓度。
结果:Tet1-LNP(吗啡)的平均大小为131 nm。Tet1-LNP(吗啡)在体外表现出高细胞摄取和靶向DRG神经元。使用 Tet1-LNP(吗啡)治疗的CCI小鼠的镇痛时间延长了近32小时,而使用游离吗啡治疗的镇痛时间为3小时(P<0.0001)。值得注意的是,Tet1-LNP(吗啡)组的脑吗啡浓度低于吗啡组的八分之一(P<0.0001)。
结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靶向外周神经递送吗啡的脂质纳米颗粒系统。我们预计Tet1-LNP(吗啡)将为慢性神经性疼痛治疗提供安全的制剂,并有望进一步开发临床应用。
24. Enhao Huang#, Huadao Li#, Hanghang Han#, Lianshan Guo, Yubing Liang, Zijin Huang, Ke Qin*, Xueke Du*. Polydopamine-Coated Kaempferol-Loaded MOF Nanoparticles: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Post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Int J Nanomedicine, 2024 May 21. PMID: 38799697
【题目】聚多巴胺包覆搭载山奈酚的MOF纳米颗粒: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新型治疗策略
【通讯作者】Ke Qin 桂林市人民医院;杜学柯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Enhao Huang,Hanghang Han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围术期器官功能障碍基础科学与防治重点实验室;Huadao Li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围术期器官功能障碍基础科学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基于纳米医学的创新治疗策略,以减轻手术患者的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
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合成并评估了聚多巴胺包覆的负载山奈酚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子(pDA/KAE@ZIF-8)。该研究涉及将山柰酚(KAE)封装在ZIF-8纳米粒子内,然后用聚多巴胺(PDA)包被以增强生物相容性和靶向递送。这些纳米颗粒(NP)的表征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对pDA/KAE@ZIF-8 NP的功效进行了测试,特别关注其穿透血脑屏障并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能力。
结果:研究发现,pDA/KAE@ZIF-8 NPs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并被神经元显著地吸收。这些纳米粒子在生理条件下表现出卓越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和稳定性。体外研究表明,pDA/KAE@ZIF-8 NPs可以保护HT-22神经元免受 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在PND小鼠模型中,pDA/KAE@ZIF-8 NP治疗显著改善了认知功能,超过了单独使用KAE的效果。这种改善通过行为测试和海马炎症的显著减少得到证实。
结论:这项研究的结果强调了pDA/KAE@ZIF-8 NP作为PND有效纳米治疗剂的潜力。这种方法为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可能改变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格局。在此背景下,纳米技术的应用为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从而提高了PND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Kai Zhao#, Jie Tang#, Hong Xie, Lin Liu, Qin Qin, Bo Sun, Zheng-hong Qin, Rui Sheng*,and Jiang Zhu*. Nicotinamide riboside attenuat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regulating SIRT3/SOD2 signaling pathway.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24 Jun. PMID: 38703508
【题目】烟酰胺核糖通过调控SIRT3/SOD2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朱江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盛瑞苏州大学药学院,江苏省神经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药理学教研室,衰老与神经疾病实验室;
【第一作者】Kai Zhao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Jie Tang苏州大学药学院,江苏省神经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药理学教研室,衰老与神经疾病实验室;
【摘要】缺血性心脏病通常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已有研究发现烟酰胺核糖(NR),作为合成 NAD+ 的前体之一,在各种神经和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用200mg/kg NR预处理3小时可显著减少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中CK-MB和LDH的水平,并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心功能。同时,0.5 mM NR还能有效提高OGD/R期间H9c2细胞的活性并减少LDH的释放。我们发现NR预处理可以降低心肌I/R损伤时线粒体活性氧(mtROS)的生成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从而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细胞凋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NR可增加心肌中NAD+的含量并上调SIRT3蛋白的表达。通过使用SIRT3小干扰RNA和SIRT3去乙酰化酶活性抑制剂3-TYP,我们证实了NR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依赖SIRT3-SOD2轴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外源性补充NR可通过SIRT3-SOD2-mtROS途径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从而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I/R损伤时的心肌细胞凋亡。
26. Hai-Lin Liu#, Lian Zhou, Xi-Feng Wang, Yue Lin, Peng-Cheng Yi, Yan-Hong Xiong, Fen-Fang Zhan, Lan-Qian Zhou. Yao Dong, Jun Ying, Li-Dong Wu, Guo-Hai Xu*, and Fu-Zhou Hua*. PIEZO1 as a new target for hyperglycemic stress-induced neuropathic injury: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role of bezafibrate. Biomed Pharmacother, 2024 May 29. PMID: 38815290
【题目】PIEZO1作为高血糖应激诱导的神经病理损伤的新靶点:苯扎贝特的潜在治疗作用
【通讯作者】徐国海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江西省麻醉科重点实验室,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华福洲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江西省麻醉科重点实验室,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第一作者】HaiLin Liu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西省麻醉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摘要】高血糖应激可直接导致神经元损伤。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可在高血糖中被激活,但其在高血糖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构建高血糖小鼠模型和高糖HT22细胞模型探究PIEZO1在高血糖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高糖应激下,PIEZO1显著上调。体外实验表明,高糖应激诱导神经元细胞形态和膜张力的改变,这是PIEZO1激活的关键机制。此外,高糖应激上调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并通过Ca2+库和钙池操纵的钙内流(SOCE)激活PIEZO1。PIEZO1介导的Ca2+内流进一步增强SGK1和SOCE,诱导细胞神经元内的Ca2+峰值。PIEZO1介导的细胞内Ca2+升高导致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α(CaMK2α)过度激活,从而通过p CaMK2α/ERK/CREB和ox-CaMK2α/MAPK p38/NFκB p65 通路促进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随后导致小鼠突触损伤和认知障碍。泛酸激酶1(PANK1)的内含子miR-107在大脑中高度表达,并且已发现其靶向PIEZO1 和SGK1。PANK1受体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PPARα是一种已知可上调大脑中miR-107水平的激活剂。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苯扎贝特是已知的PPARα激动剂,可通过PPARα/PANK1通路上调miR-107,从而抑制PIEZO1并改善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该研究为高血糖神经毒性及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7. Zi-lin Wang#, Kun-sha Chen#, Xiao-dong Wu#, Peng-chang Zheng, Ao Li, Yong-xin Guo, Xing-zheng Gu, Gui-hua Xiao, Hao Xie, Chao-Wei Zhuang*, Jiang-bei Cao*. Distinct neural activities of the cortical layer 2/3 across isoflurane anesthesia: A large-scal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neurons. Biomed Pharmacother, 2024 May 15. PMID: 38754266
【题目】异氟烷麻醉下皮层2/3层不同的神经活动:对神经元的大规模同时观察
【通讯作者】曹江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Chaowei Zhuang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第一作者】Zilin Wang, Kunsha Chen, Xiaodong Wu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疗中心麻醉科;
【摘要】麻醉会抑制大脑中的神经活动,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和感觉。大脑皮层的2/3层是信息和意识整合的重要结构,与正常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在麻醉和苏醒过程中,大脑皮层2/3层多个区域的大规模神经元群体的活动仍不清楚。在异氟醚麻醉和体内恢复过程中,我们通过高分辨率宽视场显微镜同时观察和分析了皮层2/3层内多个区域的大规模钙信号动力学。在异氟烷诱导的麻醉下,皮层2/3层多个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总体减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神经元在麻醉期间表现出反常的活动增加。此外,麻醉下多个皮层区域的活动是均匀单一的。只有在苏醒阶段,不同皮层区域的神经活动增加程度才会出现差异。在相同的麻醉持续时间内,神经活动没有恢复到麻醉前的水平。总之,麻醉是大脑功能网络的动态改变,包括神经活动模式的变化、皮层神经元和区域的同质性以及功能连接的改变。从麻醉中苏醒并不需要同时逆转所有这些影响。
28. Jun-hua Li#, Hui Xu#, Kun Zhang#, Ya-fang Liu, Cong Zeng, Yan-ni Fu, Yu-juan Li*. Astrocyte-derived exosomes-transported miRNA-26a-5p ameliorates sevoflurane-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aged mice. Translational Research, 2024 January 19. PMID: 38246343
【题目】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转运miRNA-26a-5p改善七氟烷诱导的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李玉娟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医院麻醉科,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Junhua Li, Hui Xu, Kun Zhang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医院麻醉科,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
【摘要】长时间七氟烷麻醉是导致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发生的主要因素。最近的研究突出了神经元凋亡和异常的树突状结构是PND的重要特征。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Es)是microRNA(miRNAs)的载体,通过传递遗传物质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ADE中miRNAs导致七氟烷诱导的认知损伤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我们证明了ADEs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和促进树突发育来改善神经认知结果。我们的miRNA微阵列分析揭示了ADEs中miR-26a-5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此外,我们发现NCAM是miR-26a-5p的下游靶基因。随后进行功能获得和丧失实验以验证miR-26a-5p/NCAM轴的作用。最后,我们发现AKT/GSK3-β/CRMP 2信号通路通过外泌体miR-26a-5p参与神经元的调控。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ADE中的miR-26a-5p治疗可以改善长时间七氟烷麻醉所导致的神经认知结局,这是一种有希望延缓PND进展的方法。
29.Li Zhang# , Mengsi Yang# , Zongyi Wang , Dinggang Fan , Fang Shen , Xuezhu Zou ,Xiaoyuan Zhang , Su Hu , Bing Hu*, Xianwen Hu** .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ameliorates cerebral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in zebrafish involving the Akt/GSK-3β pathway activation and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promotion.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75 (2024) 116693. PMID: 38701566
【题目】七氟醚后处理通过Akt/GSK-3β通路激活和促进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改善斑马鱼脑缺氧/再氧化损伤
【通讯作者】胡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胡宪文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Li Zhang,Mengsi Yang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摘要】已证实七氟醚后处理对脑缺氧缺血损伤提供神经保护,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微管相关蛋白2 (MAP2)与早期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经七氟醚后处理的斑马鱼缺氧/再氧化(H/R)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Akt/GSK-3β通路及其下游靶点MAP2有关。采用七氟醚后处理或GSK-3β抑制剂TDZD-8处理H/R斑马鱼。分别采用TTC染色、TUNEL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脑梗死、神经元凋亡和线粒体变化。免疫荧光成像检测MAP2在脑内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GSK-3β、p-GSK-3β、MAP2蛋白表达水平。以光动力学反应行为评价斑马鱼的神经行为恢复情况。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七氟醚后处理和TDZD-8可显著减少H/R斑马鱼脑梗死面积,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线粒体完整性。此外,七氟醚后处理和TDZD-8提高了p-Akt/Akt和p-GSK-3β/GSK-3β的比值。然而,七氟醚后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抑制MAP2表达后被有效地消除。综上所述,七氟醚后处理通过激活Akt/GSK-3β通路和促进MAP2表达,改善脑H/R损伤,促进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
30. Tulanisa Kadier#, Yi-guo Zhang, Yi-xin Jing, Zi-yi Weng, Shi-shi Liao, Jie Luo, Ke Ding, Chen Cao, Rong Chen**, Qing-tao Meng* , Lining Huang* .MCU inhibition protects against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by inhibiting Drp1-dependent mitochondrial fission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21 (2024) 111–124. PMID: 38763207
【题目】MCU通过抑制drp1依赖的线粒体裂变来防止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陈榕,孟庆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Tulanisa Kadier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但缺乏明确的分子机制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线粒体钙超载是多种疾病的早期征兆,被认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线粒体钙单转运蛋白(MCU)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钙离子进入线粒体的主要介质。然而,MCU在IIR损伤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此项研究中,我们使用C57BL/6小鼠和Caco -2细胞建立了IIR模型,发现IIR损伤后钙水平和MCU表达增加。MCU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明显减轻了IIR损伤。此外,MCU基因敲除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来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从机制上讲,MCU基因敲除大大减少了Drp1的易位,从而减少了它与Fis1受体的结合,导致线粒体裂变减少。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CU是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Drp1的一种新型上游调节剂,是IIR的预防和治疗靶点。
31. Yue Zhang#, Di Wu#, Qishun Sun#, Zhen Luo, Yuhao Zhang, Bowei Wang**,Wenting Chen* .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imipenem alleviates lung injury in sepsis by inhibiting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 via theERK/NOX2 signaling pathway .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20 (2024) 179–191.PMID:38704053
【题目】阿托伐他汀联合亚胺培南通过ERK/NOX2信号通路抑制中性粒细胞细胞外TRAP生成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通讯作者】王博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陈雯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Yue Zhang, Di Wu, Qishun Sun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摘要】脓毒症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尽管在诊断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脓毒症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调节NET的形成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临床降脂药物,具有多效性,可影响脓毒症相关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多个方面。为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将其与亚胺培南联合治疗败血症。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盲肠结扎和穿孔诱导的小鼠肺损伤模型,并使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来检测NETs和其他与脓毒症相关的肺损伤指标的水平。我们的发现表明,阿托伐他汀有效地抑制了NETs的形成。当与亚胺培南联合使用时,它显著减轻肺损伤,减少全身炎症,并提高脓毒症小鼠的7天存活率。此外,我们还探讨了阿托伐他汀体外抑制NET形成的机制,揭示了其通过ERK/NOX2途径的潜在作用。因此,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潜在的免疫调节剂,可能为临床上的脓毒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32. Yun Long#, Yang Ang#, Wei Chen#, Yujie Wang, Min Shi, Fan Hu, Qingqing Zhou, Yadan Shi, Baokui Ge, Yigen Peng, Wanyou Yu, Hongguang Bao, Qian Li*, Manlin Duan**, Ju Gao*** . Hydrogen alleviates impaired lung epithelial barrier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via inhibiting Drp1-mediat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through the Trx1 pathwa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18 (2024) 132–148.PMID:38554812
【题目】氢气通过Trx1途径抑制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上皮屏障受损
【通讯作者】Qian Li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麻醉科,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段满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明基医学中心麻醉科;高巨 南京医科大学扬州临床医学院麻醉科,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Yun Long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麻醉科;Yang A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金陵医院麻醉科;Wei Chen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金陵学院耳鼻咽喉科;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严重的临床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肺泡上皮屏障的破坏在ARD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动力相关蛋白1(Drp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参与了ARDS上皮屏障受损的机制。氢气是一种抗氧化应激分子,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我们先前的研究证实,氢气通过上调硫氧还蛋白1(Trx1)的表达来调节氧化应激和减轻ARDS的急性肺水肿,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氢气在体内和体外对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氢气抑制了脂多糖(LPS)诱导的Drp1(Ser616)的磷酸化,抑制了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减轻了上皮紧密连接损伤和细胞凋亡,并改善了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这一过程与氢气上调ARDS小鼠肺上皮组织中Trx1的表达有关。此外,氢气可减少内毒素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AECs)中活性氧的产生,增加了线粒体膜电位,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得到了恢复。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阻断带-1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值得注意的是,应用Trx1抑制剂PX-12后,氢气对线粒体和上皮屏障的保护作用被消除。结果表明,氢气能显著抑制ARDS小鼠细胞的凋亡和上皮紧密连接的破坏,维持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这可能与通过Trx1途径抑制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氢气在ARD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检索:孙瑶、王益敏
翻译:陈观霞、胡孟婷 校对:张凯源、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李乐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医学院和Baylor医学院双博士后,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青年麻醉医生,现任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3.653分。主要研究方向是围术期神经损伤和心肌损伤。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一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6(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5(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5(下)
珠江视界 | 杨艳丽教授:《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麻醉之关键?》
珠江视界 | 曹晖教授:气管切除与重建的麻醉管理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4(下)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