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不次糖 发表于 2024-8-4 20:18:55

实用技巧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技巧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8-4 20:21 编辑

作者单位:061001 沧州市,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县院区麻醉科通信作者:庞玉池,黄明   Email:[email protected]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是麻醉科进行围术期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常用技术。随着便携式超声设备的不断推广应用,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逐渐成为了行业的主流。普通连续外周神经置管方法,采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操作置管时,超声动态判断置管位置理想,临床镇痛效果可以后,多采用缝合、皮下隧道,粘合剂等固定方式方法,进行常规固定,但随着患者转床、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锻炼或者改变体位时极易造成导管脱管移位以及漏液等现象。一旦脱管、移位或者漏液等现象发生,不仅仅造成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下降,还有导管入血,局麻药中毒以及漏液造成局部或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经过不断临床实践,发现改良版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方式方法,不仅增加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还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此文通过两个病例详细介绍了改良版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置管小技巧。
病例一:肘关节置换术后,行肋锁间隙臂丛神经连续置管术后镇痛。肘关节置换术,优选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臂丛神经阻滞我们可以选择肌间沟入路,腋路、以及肋锁间隙入路。
肌间沟,以及腋路入路由于躯干及四肢活动,因靠近关节,神经走形等情况,导致术后镇痛效果往往欠佳,以及导管不易固定易造成导管脱管移位等问题,可以选择单次阻滞,对于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不做首选。
肋锁间隙入路,由于远离关节,神经走形相对紧密,便于导管固定,常常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首选。
以下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连续阻滞术后镇痛完成图。


技巧一:选择合适入路,避免皮肤褶皱处、远离关节,便于术后敷贴固定。技巧二:设计穿刺路线,第一、第二进针点,出针点,皮下隧道尽可能长,以及与导管及神经保持同一水平位。技巧三:卡扣增加导管稳定性,第一进针点,与出针点预留卡扣位置,卡扣两端分别对第一进针点,第二出针点进行卡压进一步防止导管滑入与滑出以及穿刺点防漏液,卡扣一面贴于皮肤固定,一面增加导管与敷贴的粘合面积,增加导管稳定性。
病例二:膝关节置换术后,行收肌管隐神经连续置管术后镇痛。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选择股神经或隐神经连续阻滞。
连续股神经阻滞,易造成患肢肌力减低,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连续隐神经阻滞作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首选。
以下是隐神经连续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完成图。


技巧一:选择合适入路,尽可能隐神经长轴置管,增加导管与神经并行距离。避免活动造成导管尖端远离目标神经现象。技巧二:设计穿刺路线,穿刺针,尽可能避免穿越肌肉,皮下隧道尽可能长,与导管及神经保持同一水平位,避免肌肉收缩带来导管移位。技巧三:卡扣增加导管稳定性,第一进针点,与出针点预留卡扣位置,卡扣两端分别对第一进针点,第二出针点进行卡压进一步防止导管滑入与划出以及穿刺点防漏液,卡扣一面贴于皮肤固定,一面增加导管与敷贴的粘合面积,增加导管稳定性。

总结临床经验获得国家专利,同时获得我院临床推广并印证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有效,为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开辟新途径,值得推广。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陈雅欣 发表于 2024-8-9 10:45:48

穿刺针也是硬膜外针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用技巧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技巧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