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不次糖 发表于 2024-8-8 21:17:46

人工智能为麻醉插上了 AI的翅膀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8-8 21:19 编辑

邓硕曾1吴刚俊2赵薇3宋海波4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 北京市 100078 2.四川维思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药学部, 北京市 100078 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41通信作者:宋海波,pdasonghaibo @163.com
【摘要】人工智能(AI)进入医疗领域已有60年,与麻醉的关系日益密切,除常用的BIS,TOF,TCI和PCA外,超声导下的神经阻滞成为日常。新开发的麻醉AI助手,和可穿戴的超声成像设备都为麻醉插上新的AI翅膀,创造了劳动价值,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AI不仅是麻醉创新的引领,也是新质生产力和麻醉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关键词】麻醉;人工智能;术前评估;术中监护;术后镇痛
前言
麻醉AI助手已由新青年麻醉论坛开发并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好评。它通过高级模型为麻醉医生提供思路,打开脑洞,出谋划策,为麻醉医生开辟了新的会诊平台,加强了学术交流。回顾AI在麻醉中的应用并不陌生,麻醉深度的监测(BIS),肌松监则(TOF),静脉麻醉靶控输注(TCI)以及术后病人的自控镇痛 (PCA)等,都有麻醉AI的身影,AI在麻醉中的应用起于青萍,至今已硕果累累。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步,还需要在下列三个方面砥砺前行:(1)术前评估与麻醉决策;(2)术中监测与管理;(3)术后镇痛与康复等。


一、术前评估与麻醉选择
麻醉AI助手在麻醉方式选择上会发挥参谋作用,如患者男,75,因滑倒致左髋关节骨折拟行左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患有老年痴呆症,尚能交流合作,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异常,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不加重其认知功能障碍,应该选择推管内麻醉还是全身麻醉?我们决定就此征求麻醉AI助手的意见。麻醉AI助手的回答是: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鉴于患者配合性尚可,腰硬联合麻醉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我们和AI助手的意见一拍即合,与骨科医师沟通及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该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顺利完成了左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历时1.5h,术后康复顺利。

麻醉AI助手是很好的商量平台。例如,患者,女,26岁,因重症肌无力拟在全麻电视辅助下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在全麻诱导插管时可以使用顺式阿曲库铵吗?AI助手回答:顺式阿曲库铵可以用,但用量需降低,大约10%~20%即可达到满意效果,同时需在麻醉中使用神经肌肉监测仪(TOF)指导肌松药物的剂量调整”。AI还解释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需减少肌松药使用量的原因等,该患者在手术全程仅用顺式阿曲库铵10mg,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带管回ICU,次日拔管回病旁,顺利出院。在这次麻醉AI助手的问答中,AI的反馈相当全面,并且理论结合实际(图1)。

图1.麻醉AI助手问答实例
二、术中监测与管理床旁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使麻醉插上了AI的翅膀,无论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或椎旁神经阻滞(TPVB),都能使全麻下胸腔手术可以用喉罩代替双腔插管,实现开胸的无插管(tubeless)手术,即无气管插管、尿管及胸管等,术后患者清醒立即拔除喉罩,30min后可自行走出手术室,AI为麻醉简化、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AI与先进的超声技术结合促进了可穿戴超声的问世。可穿戴超声设备缩小了超声设备体积,并且实现了连续监测的功能,无需庞大的超声机,手掌大小的超声设备即可将心脏超声监测图像无线传输至掌上平板电脑,实现了床旁的无创循环监测。目前可穿戴心脏超声监测已应用于临床,以监测循环相关风险。例如一名68岁老年女性,扩心病病史,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可穿戴心脏超声监测下实行麻醉诱导,并且进行了手术全程的监测,患者手术顺利(图2)。AI自动识别、自动分析,自动预警可在更小的人力成本下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穿戴心脏超声监测仪的问世使得上述目标的实现更进一步,并且可惠及基层偏远地区(图3),推进了临床麻醉监测智能化的发展与全面普及。
图2.合并扩张性心肌病的68岁患者在可穿戴心脏超声监测下行胆囊切除术
图3.医生将超声设备运至云南偏远山区注:图3来自Wang等,Nature,2024,630 (8018):817-819
三、术后镇痛与康复疼痛虚拟病房(Virtual pain unit,VPU)遍布各手术科室,但没有固定床位,是术中疼痛管理的升级版。VPU优化了患者自控疼痛管理(PCA),促进了术后早期康复(ERAS),也促进了神经阻滞的广泛开展。但是一般三甲医院手术压力大,麻醉科要承担7-8个手术科室的疼痛管理任务,当术后镇痛泵出现故障或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处理时,,人力不足的问题将更加明显,难以保障院内术后镇痛的服务质量。想要提高围术期镇痛与康复的服务质量,就必须与AI结合,构建人工智能辅助麻醉镇痛系统(AI-AAA),可使VPU节约人力50%。同时大力开展神经阻滞和应用超长效局称药,把轻中度疼痛管理交给实体病房去管理,也是减负的方法。
正确应用麻醉AI工具
近60年来,AI提高了麻醉的价值,造福了病人,但AI是工具,需要人来造就模型,赋予知识,AI是种“系统性”技术,管理权必须掌握在人的手里。AI要按照人的意志来生产、培训和监管,并需被赋予一定人性,使其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以绿色麻醉为引领,以促进康复为目的,以优质生产力为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推动我国麻醉事业的绿色发展。

-作者简介 -邓硕曾,1932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東方医院麻醉科;专业特长:心血管手术麻醉;研究方向:血液保护,术前评估

参考文献1.Duran, H.T., et al., Decision-making in anesthesiology: 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ke intraoperative care safer?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23. 36(6): p. 691-697.2.长海医院麻醉学部, 人工智能在围手术期医学中的应用. 古麻今醉网.3.Shi, Z.Y.,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combined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in non-intubated spontaneousventilation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sian J Surg, 2022. 45(5): p. 1220-1221.4.Wang, C. and X. Zhao, See how your body works in real time - wearable ultrasound is on its way. Nature, 2024. 630(8018): p. 817-819.5.Gu, J., et al., Transthoracic continuous ech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of a patient with high risks for pulmonary embolism. Minerva Anestesiol, 2020. 86(5): p. 571-572.6.佘守章,俞卫锋. 努力促进临床监测智能化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 广东医学. 2023. 44(09): p. 1057-1060.7.Yang, G., et al., Virtual Pain Uni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Quality: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Clinical Study. Pain Ther, 2023. 12(4): p. 1005-1015.8.      佘守章.努力促进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快速发展.中华疼痛学杂志,2023,19(1):3-5.DOI:10.3760/cma.j.cn101658-20221103-00202
END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让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ccclbcmz 发表于 2024-8-10 18:05:03

可穿戴心脏超声,期待{: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智能为麻醉插上了 AI的翅膀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