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不次糖 发表于 2024-12-9 22:59:37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10(下)


译者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4年09 - 2024年10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医学中心、赣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橙皮苷与人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瑞芬太尼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治疗枕下入路开颅术后持续疼痛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内容(#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4.09.02-10.01)之下
16.Rui Chen#, Chi Pan, Xinyu Mao, Yantong Zhang, Gang Chen, Mengting Xu, John Nivar, Yuanxiang Tao, Jun Li*. 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4 blockade improves cognition in mic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CLIC4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au protein hyperphosphory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78 (2024) 134972.PMID: 39181373【题目】阻断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4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能力:CLIC4蛋白表达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通讯作者】李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Rui Chen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摘要】大量学术文献表明,淀粉样蛋白-β(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和不可逆的神经元死亡是AD的三大主要原因。细胞内氯离子通道(CLIC)蛋白家族不仅调节神经元的极化,而且对神经元的存活有重要影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可病理激活细胞内氯离子通道4 (CLIC4),从而导致CLIC4的表达显著增加,介导神经元凋亡。CLIC4敲除可抑制H2O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然而,CLIC4与AD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CLIC4在AD小鼠海马中表达升高;敲除海马CLIC4可减轻Aβ25-35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海马CLIC4过表达可加速幼龄AD小鼠(3月龄的APP/PS1小鼠)的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CLIC4过表达小鼠在行为测试(Morris水迷宫和T迷宫测试)中的逃逸潜伏期更长。通过对HT22细胞进行共免疫沉淀/质谱分析(Co-IP/MS)以确定与CLIC4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我们发现了CLIC4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的相互作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是参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关键通路。此外,敲除海马CLIC4还能通过抑制C/EBPβ/AEP信号通路减轻AD样病理变化。这些数据表明,CLIC4的高表达在AD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揭示了抑制CLIC4的表达可能为治疗提供机会。
17.Geng Lu#, Lisha Zhang#, Yue Zhang, Jun Wang, Xin Zhou, Xiang Fang*, Zhengliang Ma*. Preparation of accelerated-wound-healing lignin/dopamine-based nano-Fe3O4 hydrogels in sensi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80 (2024) 135942. PMID: 39322138
【题目】基于木质素/多巴胺加速伤口愈合的纳米-Fe3O4传感水凝胶的制备
【通讯作者】马正良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Xiang Fa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
【第一作者】Geng Lu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急诊科
Lisha Zha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摘要】柔性导电水凝胶在运动和医疗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具有可靠的粘附、传感和伤口愈合性能的可穿戴水凝胶中,很难制造导电水凝胶表皮传感器。采用纳米Fe3O4作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双网络(PP)中的物理交联点,提高了水凝胶的应变能力。将导电木质素-多巴胺(LD)固定在Fe3O4粒子表面,然后将LD 涂覆的Fe3O4掺入双网络水凝胶中,制备PP/LD/Fe3O4水凝胶。这项工作是为了探究使用Fe3O4水凝胶作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可能性。添加LD/Fe3O4后,复合水凝胶的应变高达124%,弹性模量为21308 Pa,导电率在引入LD/Fe3O4后高达2.3 S·m-1。此外,PP/LD/Fe3O4水凝胶的粘合特性提供了足够的抗菌性能并促进了伤口愈合。这些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电响应性和组织粘附性水凝胶敷料为伤口愈合的组织密封剂提供了一种候选材料。
18.Yanfang Liu#, Xiangyu Wu#, Ning Zhao, Jinhai Deng, Teng Pan, Lulu Cao, Fangbiao Zhan, Ruiming Deng#*, Xiao Qiao*. Probing the interaction of hesperidin showing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nd human hemoglob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81 (2024) 136078. PMID: 39341316
【题目】探究具有抗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橙皮苷与人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通讯作者】
邓锐明 赣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乔晓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消化内科

【第一作者】邓锐明 赣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Yanfang Liu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Xiangyu Wu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橙皮苷是一种柑橘中富含的黄烷酮糖苷,已知具有抗癌特性。然而,它与癌细胞和血液蛋白的主要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在这里,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探讨了橙皮苷与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人血红蛋白(HHb)的相互作用。细胞实验表明,橙皮苷与结直肠癌细胞相互作用,诱导细胞膜损伤、菌落形成抑制、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Bax/Bcl-2、caspase-9和caspase-3上调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这些结果通过细胞、qPCR和ELISA检测确定。通过光谱、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研究发现,橙皮苷与HHb的相互作用主要在氢键的帮助下形成静态复合物,导致蛋白质的部分折叠。综上所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浆蛋白模型具有潜在结合亲和力的橙皮苷对结直肠癌细胞也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活性。
19. Yandong Zhang#, Dan Li#, Yuqun Cai#, Rui Zou, Yilan Zhang, Xin Deng, Yafei Wang, Tianxiang Tang, Yuanyuan Ma, Feizhen Wu, Yunli Xie*. Astrocyte allocation during brain development is controlled by Tcf4-mediated fate restriction. The EMBO Journal, 2024 Sep 19. PMID: 39300210
【题目】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分配受Tcf4介导的命运限制所控制
【通讯作者】解云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
【第一作者】张燕东,李丹,蔡玉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大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参与调节高级脑功能的区域回路,但控制其分布的机制仍不清楚。在此研究中,我们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转录因子4(Tcf4)介导的基于胚胎起源的命运限制,精确地分配到特定的大脑区域。当腹侧端脑神经前体细胞中失去Tcf4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命运会转变为暂时的中间星形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导致星形胶质细胞错误定位在背侧新皮层。这些异位的星形胶质细胞与新皮层神经元相互作用,并获得了类似于背侧新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此外,Tcf4在腹侧端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作为星形胶质细胞命运抑制因子发挥作用,从而限制了在背侧新皮层中少突胶质细胞谱系的命运。综上所述,我们的发现强调了Tcf4在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分配方面的创新性作用,并为理解与Tcf4突变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提供了新的方向。

20. Shanshan Wang#, Zankai Wu#, Xueshan Bu, Xuan Peng, Qin Zhou, Wenqin Song, Wenwei Gao, Wei Wang*, Zhongyuan Xia*. MEF2C Alleviates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by Repressing Ferroptosis.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024;30: e70066. PMID: 39350345
【题目】MEF2C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夏中元,Wei Wan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Shanshan Wan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Zankai Wu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
【摘要】背景:铁死亡是一种以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被认为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一个潜在病因。肌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C(MEF2C)是一种在多种脑细胞中表达的转录因子,与认知障碍有关。本研究旨在明确MEF2C是否通过影响铁死亡来调控术后的认知能力。
方法:利用公共数据的转录组分析鉴定MEF2C为POCD小鼠海马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使用重组腺相关病毒9(AAV9)介导的MEF2C过表达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抑制剂RSL3处理后,在异氟醚麻醉下进行无菌腹腔手术建立POCD小鼠模型。评估小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及铁死亡相关的参数。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阐明MEF2C转录激活GPX4的机制。
结果:麻醉和手术后小鼠海马中的MEF2C mRNA和蛋白质水平下降。MEF2C过表达改善术后记忆减退,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铁积累,并增强抗氧化能力,这些效应可被RSL3逆转。此外,发现MEF2C直接结合到Gpx4启动子并激活其转录。
结论:我们研究结果表明,MEF2C可能通过负向调节铁死亡成为POCD的潜在治疗靶点。
21. Zhi-Yan Liu#, Li-Chan Lin#, Zhen-Yu Liu#, Kai Song#, Bin Tu, He Sun, Yang Zhou, Sui Mao, Ye Zhang, Rui Li*, Jing-Jing Yang*, Jian-Yuan Zhao*, Hui Tao*. N6-Methyladenosine-mediated phase separation suppresses NOTCH1 expression and promotes mitochondrial fission in diabetic cardiac fibrosis. Cardiovasc Diabetol, (2024) 23:347. PMID: 39342271
【题目】N6-甲基腺苷介导的相分离抑制NOTCH1表达并促进糖尿病心脏纤维化中的线粒体分裂

【通讯作者】陶辉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赵健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杨晶晶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李锐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Zhi-Yan Liu,Li-Chan Lin,Zhen-Yu Liu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Kai Song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摘要】背景:信使RNA(mRNA)的N6-甲基腺苷(m6A)修饰对哺乳动物中的液-液相分离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蛋白质和RNA中的液-液相分离会影响糖尿病心肌病。然而,m6A介导的相分离调节糖尿病心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方法:使用瘦素受体缺陷小鼠(db/db)、心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Notch1条件性敲除小鼠(POSTN-Cre × Notch1flox/flox)以及Cre小鼠分别诱导糖尿病心脏纤维化。给予携带心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periostin(Postn)启动子驱动的小发夹RNA靶向Alkbh5、Ythdf2或Notch1的腺相关病毒9(AAV9),以及相分离抑制剂1,6-己二醇,以探究它们在糖尿病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学和生化分析确定Alkbh5和Ythdf2调控糖尿病心脏纤维化中Notch1的表达。在ALKBH5和YTHDF2缺乏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及小鼠心脏中重构NOTCH1,以研究其对线粒体分裂和糖尿病心脏纤维化的影响。利用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组织样本进行临床验证。
结果:在糖尿病心脏纤维化的小鼠中,Notch1表达减少伴随着m6A mRNA水平升高和线粒体分裂增加。心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敲除Notch1增强线粒体分裂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诱发糖尿病心脏纤维化。Notch1下调与Alkbh5介导的Notch1 mRNA 3'UTR区域的m6A去甲基化有关,且m6A mRNA水平升高。升高的m6A mRNA显著增强YTHDF2的相分离,增加YTHDF2对Notch1 mRNA中m6A残基的识别,并导致Notch1降解。相反,表转录组学下调可以恢复Notch1表达,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组织样本也证实了糖尿病心脏纤维化小鼠中的发现。
结论:我们发现了新的表转录组学机制,即m6A介导的相分离抑制Notch1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心脏纤维化中的线粒体分裂。我们的发现为糖尿病心脏纤维化患者的新治疗方法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
22.Chang Cui#, Xiaochu Wu#, Shuhua Dong, Benzhen Chen, Tianyao Zhang*. Remifentanil-induced inflammation in microglial cells: Activation of the PAK4-mediated NF-κB/NLRP3 pathway and onset of hyperalgesia. Brain Behav Immun, 123 (2025) 334-352. PMID: 39322089
【题目】瑞芬太尼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PAK4介导的NF-κB/NLRP3通路的激活和痛觉过敏的发生

【通讯作者】张天瑶 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Chang Cui 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Xiaochu Wu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摘要】背景:围手术期使用瑞芬太尼与术后痛觉过敏有关,这可能不利于康复并延长住院时间。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作用,NF-κB是NLRP3的关键激活点。尽管有这些发现,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建立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模型,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探讨分子机制,重点关注NF-κB/NLRP3通路。
方法:建立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以识别大鼠脊髓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在体内鞘内注射NLRP3或PAK4拮抗剂,并使用Von Frey实验测量后爪的机械痛阈值。在体外,应用NLRP3或PAK4抑制剂或使用慢病毒感染来沉默PAK4、NF-κB和NLRP3基因。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此外,用ELISA检测IL-1β和IL-18水平,并用RT-qPCR检测靶基因转录情况。
结果: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瑞芬太尼在术后2 h上调脊髓组织PAK4蛋白。此外,瑞芬太尼诱导脊髓背角的形态学改变,其特征是PAK4、p-p65、NLRP3和Iba-1蛋白表达增加,这反过来导致IL-1β和IL-18水平升高和炎症反应。鞘内注射NLRP3或PAK4抑制剂可减轻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和相关变化。在体外,PAK4的下调可抑制LPS诱导的PAK4、p-p65、NLRP3和Caspase-1的升高。相反,NLRP3的下调不影响PAK4和p-p65蛋白的水平,这与体内结果一致,表明PAK4是NLRP3的上游信号分子。
结论:瑞芬太尼可通过激活NF-κB/ NLRP3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加脊髓背角细胞PAK4的表达,从而导致术后痛觉过敏。
23.Qin Zhang#, Hang Ruan, Xiaochuan Wang, Ailin Luo, Xiao Ran*. Ulinastatin attenuated cardiac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suppressing activation of the tissue kallikrein-kinin system. Br J Pharmacol, 2024;1-21. PMID: 39294926

【题目】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组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激活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冉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
【第一作者】Qin Zha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湖北省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脑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市老年麻醉临床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背景与目的:乌司他丁具有抗炎作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有益,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实验方法:我们使用CABG患者的样本,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和小鼠心脏内皮细胞培养来研究乌司他丁、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脏炎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反应中的关系。这些联系通过临床研究、体外和体内实验以及RNA测序分析来评估。
主要结果:乌司他丁在CABG术后24h抑制组织激肽释放酶(KKS关键酶)的活性,这在我们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在正常情况下,乌司他丁仅抑制激肽释放酶的活性,而不影响缓激肽(B1/B2)受体。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乌司他丁通过抑制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活和下调B1/B2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ERK/iNOS来预防IRI,从而增强内皮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和水肿,减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和降低死亡率。抑制激肽释放酶和敲低B1受体,不敲低B2受体,可阻止ERK转位到细胞核,减少小鼠心脏内皮细胞再灌注诱导的损伤。
结论和意义: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活而对心脏再灌注产生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突出了靶向激肽释放酶/缓激肽受体减轻内皮功能障碍的潜力,从而改善心肌IRI。
24.Wei Liu#, Min Du#, Mingman Zhang, Xiaoke Dai, Haoming Wang, Ying Le, Shenshen Zhi, Lin Bo*, Junjun Quan*.Impact of propofol versus desflurane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in infants with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Medicine, (2024) 22:397. PMID: 39285414
【题目】丙泊酚与地氟醚麻醉对活体肝移植术后婴儿肝肾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柏林,Junjun Quan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刘巍,Min Du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背景:麻醉药对婴儿活体肝移植(LRLT)后肝肾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丙泊酚的全凭静脉麻醉(TIVA)或基于地氟醚的吸入麻醉对LRLT后婴儿受体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并评估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
方法:76例计划接受LRLT的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被随机分为两个麻醉维持组:D组持续吸入地氟醚,P组输注丙泊酚。主要关注的是评估手术后前7天内肝转氨酶和血清肌酐(Scr)水平的变化。术后72小时内的转氨酶峰值水平被用作HIRI的替代指标。
结果:两组术前肝肾功能无差异。抵达重症监护室(ICU)后,P组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P = 0.001)和丙氨酸转氨酶(ALT,P = 0.005)水平明显低于D组。这些变化一直持续到术后第四天和第六天。术后72小时内,P组的AST和ALT峰值水平也低于D组(分别为856(552,1221)vs. 1468(732,1969)U/L,P = 0.001(95%CI:161-777)和517(428,704)vs. 730(541,1100)U/L,P = 0.006(95%CI:58-366))。与D组相比,P组患者在到达ICU时和术后第一天的Scr水平较低(分别为17.8(15.2,22.0)vs. 23.0(20.8,30.8) μmol/L,P < 0.001(95%CI:3.0-8.7)和17.1(14.9,21.0)vs. 20.5(16.5,25.3) μmol/L,P = 0.02(95%CI:0.0-5.0))。此外,P组的严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15.8% vs. 39.5%, P = 0.038)。
结论:基于丙泊酚的TIVA可改善婴儿LRLT后肝肾功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与HIRI的减少有关。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生物标志物来证明这些关联。
25. Chaopeng Ou #, Kun Zhang #, Yanyu Mu #, Zhenzhen Huang #, Xile Li #, Wan Huang, Yan Wang*, Weian Zeng*, Handong Ouyang*. YTHDF1 in periaqueductal gray inhibitory neurons contributes to morphine withdrawal responses in mice. BMC Medicine, (2024) 22:406. PMID: 39304892
【题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抑制神经元中的YTHDF1参与小鼠吗啡戒断反应

【通讯作者】欧阳汉栋,曾维安,Yan Wa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
【第一作者】Chaopeng Ou,Kun Zhang,Yanyu Mu,Xile Li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Zhenzhen Huang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摘要】背景:阿片类药物戒断引起的躯体症状和厌恶感严重影响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据报道,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F1(YTHDF1)有助于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然而,YTHDF1在吗啡戒断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方法:建立C57/BL6小鼠或转基因小鼠的纳洛酮诱发的吗啡戒断模型。通过腺相关病毒转染敲除YTHDF1。结合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比较敲除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不同类型神经元YTHDF1后吗啡戒断体征和条件性位置厌恶(CPA)评分的变化,并进一步探索炎症因子和转录因子在吗啡戒断中炎症反应的作用。
结果:结果显示,吗啡戒断小鼠vlPAG中YTHDF1表达上调,敲除vlPAG YTHDF1可减轻与吗啡戒断相关症状和厌恶,NF-κB和p-NF-κB水平降低。来自vlPAG抑制性神经元的YTHDF1促进了戒断反应,而不是兴奋性神经元。在Sst表达神经元中敲除YTHDF1可缓解吗啡戒断的症状和厌恶,而在Cck表达或PV表达神经元中则不会。吗啡戒断小鼠vlPAG中增加的c-fos+神经元活性、钙信号强度、树突棘密度和mIPSCs频率,均因敲除其抑制性神经元或Sst表达神经元的YTHDF1而降低。Sst表达神经元中NF-κB下调也可缓解吗啡戒断反应。
结论:vlPAG中Sst表达神经元的YTHDF1对吗啡戒断反应的调节至关重要,其潜在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的表达和磷酸化有关。
26. Aynur Abdulla#, Haoni Yan#, Shujin Chen, Leqi Wu, Xu-Sen Chen, Yizhi Zhang, Manlin Zhang, Tsz Yui Zhuang, Khan Zara Ahmad, Jinjin Lin, Xianting Ding*, Lai Jiang*. A multichannel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revealing the neurotoxic effects of Bisphenol S on cerebral organoids under low-dose constant exposure.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67 (2025) 116754. PMID: 39332252
【题目】一种多通道微流控装置,用于揭示低剂量持续暴露双酚S对脑类器官神经毒性作用
【通讯作者】江来,Xianting Di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Aynur Abdulla,Haoni Ya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摘要】双酚S是一种广泛用于制造日常用品的增塑剂,但人们对其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胎儿大脑发育的不利影响知之甚少。由于大脑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揭示环境污染对人类胎儿大脑发育的有害影响仍具有挑战性。利用干细胞应用,由干细胞生成的脑类器官正在成为了解大脑发育和药物毒性测试模型的有力工具。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种用于脑类器官培养的微流控芯片,以揭示低剂量持续暴露BPS对脑类器官的神经毒性。该微流体系统的类器官可连续培养34天,并表达大脑类器官的所有基本特性。从第20天开始暴露于BPS,为期两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组学评估神经毒性作用,并通过定量实时PCR验证。结果表明,BPS暴露抑制神经元分化,阻碍Wnt信号通路,并导致大脑区域化中信号分子表达的改变。即使持续接触低剂量的BPS也可能在胎儿大脑发育过程中引起神经毒性。总而言之,多通道微流控芯片为揭示不同危险化学品对脑类器官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技术。
27.Qiu-Xia Xiao#, Lu-Lu Xue#, Ya-Xin Tan, Li-Ren Huangfu, Li Chen, Chen-Yang Zhai, Rui-Fang Ma, Mohammed Al-Hawwas, Hong-Su Zhou, Ting-Hua Wang*, Xin-Fu Zhou*, Liu-Lin Xiong*.p75ECD-Fc reverses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induc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inhibits apoptosis associated with Nestin.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79 (2024) 117338. PMID: 39278187
【题目】p75ECD-Fc逆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诱导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 Nestin相关的细胞凋亡
【通讯作者】熊柳林,Xin-Fu Zhou,Ting-Hua Wang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Qiu-Xia Xiao,Lu-Lu Xue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最近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由p75的细胞外结构域(ECD)和人类免疫球蛋白IgG1的Fc片段组成的重组融合蛋白(p75ECD-Fc),作为神经系统中的多效性制剂。该研究旨在评估p75ECD-Fc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大鼠神经元 生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体外分析显示,1μM p75ECD-Fc处理可显著提高氧-葡萄糖剥夺(OGD)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并促进神经突触生长。随后,体内研究表明78.6 μg/3 μl的p75ECD-Fc剂量显著减轻脑损伤以及急性和长期神经损伤,其治疗效果优于低温疗法,这一点通过行为评估得以证明。此外,体内免疫染色显示p75ECD-Fc可增强NHIE大鼠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存活和再生,并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在p75ECD-Fc处理后,观察到从A1到A2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和从M1到M2小胶质细胞表型的显著转变。此外,发现了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和Nestin的共表达,Nestin的过表达可缓解NHIE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从机理上讲,p75ECD-Fc的神经保护作用,特别是其抑制OGD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可能归因于Nestin。综上所述,这些结果强调了p75ECD-Fc的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胶质细胞表型和Nestin介导的抑制神经元凋亡,使其成为NHIE的一种可行治疗途径。
28.Peng Yi#, Ran Zhang#, Zhengshan Qin, Xin Zhao, Chunyi Wu, Yajun Yu, Li Liu, Jianlong Zhou*, Jianguo Feng*. Local anesthetic 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induces pyroptosis via caspase-3/gasdermin E in uveal melanoma.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80 (2024) 117471. PMID: 39321515.
【题目】局部麻醉药盐酸丁卡因通过caspase-3/gasdermin E诱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细胞焦亡

【通讯作者】冯建国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学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周建龙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肿瘤科
【第一作者】Peng Yi,Ran Zhang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学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背景:逃避细胞焦亡是癌细胞逃避免疫细胞攻击和药物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一种有效生存策略。探索能够诱导癌细胞焦亡的强效分子在控制癌症进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发现局部麻醉药盐酸丁卡因(TTC)能够诱导细胞焦亡,特别是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而在肢端或皮肤黑色素瘤中没有。
方法:我们研究了TTC对各种黑色素瘤细胞系的影响,并对TTC处理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CRISPR-Cas13d基因敲低、caspase-3抑制剂处理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探索参与细胞焦亡的执行蛋白gasdermin E(GSDME)的作用,并进行了差异基因表达和通路富集分析。此外,我们使用组织微阵列来评估不同解剖部位黑色素瘤组织中GSDME的表达水平。
结果:TTC能够显著诱导细胞焦亡,特别是在具有高GSDME表达水平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TTC处理可导致葡萄膜黑色素瘤C918细胞中GSDME被caspase-3裂解。GSDME敲低或caspase-3抑制可抑制TTC诱导的细胞焦亡。转录组分析显示,与焦亡、免疫和细胞因子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富集了差异表达的基因。
结论:本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TTC通过caspase-3/GSDME通路有效诱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焦亡,突出了其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值得注意的是,TTC有可能作为一种诱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焦亡的药物和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辅助抗癌治疗中使用。
29.Xiaobin Fang# , Tianjiao Song#, Ling Zheng , Yueyi Weng , Fei Gao, Chunheng Mo*, Xiaochun Zheng*. Targeting mast cell activation alleviates anti-MHC I antibody and LPS-induced TRALI in mice by pharmacologically blocking the TLR3 and MAPK pathway.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80 (2024) 117456. PMID: 39326104
【题目】通过药理学阻断TLR3和MAPK通路,靶向肥大细胞活化可减轻小鼠抗MHCI抗体和LPS诱导的TRALI

【通讯作者】郑晓春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医院麻醉科,福建省危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
Chunheng Mo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幼保健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Xiaobin Fang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医院麻醉科,福建省危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
Tianjiao Song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医院急诊科,福建省急诊医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后的重要风险,并且仍然是输血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主要由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抗MHC I)抗体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的。然而,免疫微环境信号如何影响TRALI 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抗体介导的TRALI中,免疫微环境中活化的肥大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促进肺部炎症和损伤。通过将脂多糖(LPS)预处理的肥大细胞系与抗MHC I抗体共培养,并在气管内注射LPS和尾静脉注射抗MHC I抗体建立的“二次打击”TRALI小鼠模型,证实了这一点。重要的是,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肥大细胞缺陷的KitW-sh/W-sh小鼠在抗体介导的TRALI中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肺部炎症和损伤反应。从机制上看,肥大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促炎因子的产生。这些由活化的肥大细胞产生的过量促炎因子,在抗体介导的TRALI中促进了肺部炎症和损伤。在临床前TRALI小鼠模型中,通过药理学靶向TLR3/MAPK通路抑制肥大细胞活化可使促炎微环境正常化,减轻肺部炎症和损伤。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通过TLR3/MAPK通路激活肥大细胞有助于抗体介导的TRALI中的肺部炎症和损伤,为其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此外,靶向激活的肥大细胞及其相关通路为抗体介导的TRALI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30. Min Zeng#, Maoyao Zheng#, Yue Ren, Xueke Yin, Shu Li, Yan Zhao, Dexiang Wang, Liyong Zhang, Xiudong Guan, Deling Li, Daniel I Sessler, Yuming Peng*. Ultrasound-guided 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s for persistent pain after suboccipital craniotomies: a randomized trial. Anesthesiology, 2024 Sep 23. PMID: 39312634
【题目】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治疗枕下入路开颅术后持续疼痛:一项随机试验

【通讯作者】彭宇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曾敏,Maoyao Zhe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颈浅丛阻滞对减少开颅术后持续疼痛的疗效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以下主要假设进行了验证: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可减少枕下入路开颅术后3个月的持续性疼痛。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盲法平行对照试验。符合条件的接受枕下入路开颅术的患者随机分配10 ml 0.5%罗哌卡因或等量生理盐水的颈浅丛阻滞。注射部位为椎前筋膜的浅层。主要结局是术后3个月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
结果:从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292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罗哌卡因组(N=146)或生理盐水组(N=146)。参与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12岁,手术时间为4.2±1.3小时。遵循方案,术后3个月发生持续性疼痛的患者中随机接受罗哌卡因的患者48例(34%),而接受生理盐水的患者有73例(51%)(相对危险度为0.66;95% CI,0.50~0.88;P = 0.003);术后3个月发生持续性疼痛意向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接受罗哌卡因的患者有53例(36%),接受生理盐水的患者有77例(53%)(相对危险度0.69;95%CI,0.53~0.90;P = 0.005)。
结论:颈浅丛阻滞可使枕下入路开颅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期持续性切口疼痛的发生率降低约三分之一。
检索:骆佳铭、翁雅倩    翻译:范晓君、陈曦                                                校对:洪璞、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徐世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九至十二届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十至十二届产科麻醉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国高教育学会医学高等教育分会麻醉学高等教育学组常务理事;广东省卫计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常委、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编委、麻醉与监护论坛编委、中华大查房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广东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一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9(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9(下)
珠江视界 | 李卫霞教授:《TEE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8(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08(下)
珠江视界 | 韩宁教授:《减少分娩镇痛中的爆发痛》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10(下)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