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在困难气道患者中口咽气管插管通气成功率与面罩通气相似
应使用面罩和口咽气管插管(TTIP)通气。A,使用V-E技术进行面罩通气。B,如何确定口咽气管插管的目标深度。C,口咽气管插管通气的应用。D,口咽气管插管和上呼吸道解剖示意图。
口咽气管插管通气机制
使用TTIP(口咽气管插管)来挽救失败的面罩通气的依据在于直接在咽部施加正压,同时避免上气道中出现向下的压力梯度(见下图)。这种正压可以高达直接作用于声门旁的吸气峰值压力。高压力支撑可保持气道开放,从而实现充分通气。作者认为这项技术部分有效性的原因在于避免阻塞上气道。这是因为在全身麻醉下,上气道是最常见的阻塞部位。此外,通过TTIP向咽部施加的正压会在咽部和口腔之间形成向上的压力梯度。这样的向上压力梯度不会加剧上气道阻塞。然而,在经典的面罩通气过程中,无论是否插入口咽通气装置,口腔与声门之间都存在向下的压力梯度。这种向下的压力梯度可能会加剧气道阻塞。因此,TTIP通气与插入口咽通气装置的面罩通气本质上有所不同。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的面罩通气失败或SGA(声门上气道)通气失败,机制是到达声门口的正压太大。因此,TTIP有可能成为面罩或SGA通气失败的补救技术,多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当然,这一观点仍需在未来得到验证。
咽部气管插管通气和面罩通气机制的示意图。A,对于咽部气管插管通气,操作者密闭嘴唇和鼻孔,通气压力支撑以创建畅通的气道。黑色箭头表示气道气流的方向和压力梯度。B,对于面罩通气,密封是在面部,口腔与声门之间存在向下的压力梯度,且没有插入口腔气道。即使插入了口腔气道(未展示),如果口腔气道的远端开口不在声门水平,气道阻塞仍可能发生,因为依然存在向下的压力梯度。
END
▼点击“阅读原文”更新最新版APP6.1版! 好像这是一篇分析性文章,没有临床应用的资料。
本人觉得口咽通气道与口咽导管在面罩通气时没有差别。
与口咽通气道相比,口咽导管横截面较小,置入后在咽部的位置不如口咽通气道稳定和确切,但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就能有效解决其稳定性和位置确切问题。
口咽导管小截面的灵活性,恰好适用于无痛胃镜时的控制通气~肥胖患者无痛胃镜麻醉,口咽管与胃镜共同通过口垫,即能保持气道通畅,又不影响胃镜操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