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手册:临床医生必知的细节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1-25 20:29 编辑intensive care medicine杂志的一篇editorial,以去甲肾为例,讲述升压药物的使用策略,学习一下。
去甲肾上腺素的药代动力学非常简单,以单室线性模型和一级消除模型为主,也就是说无论维持输注多长时间,均不会产生蓄积。去甲肾作用于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升压强心等心血管效应,如图1所示,去甲肾上腺素不仅通过增加动脉血管阻力来增加MAP,而且通过优化心脏前负荷和直接正性肌力来增加心输出量。
与药代动力学不同,去甲肾上腺素的药效学反应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休克状态下,酸中毒、缺氧、低钙血症、相对类固醇缺乏和受体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可减弱去甲肾的升压作用。尽管不存在极量或天花板效应,但剂量大于1mcg/kg/min时,由于受体逐渐饱和,效率反而降低。这时可通过其他作用于控制血管张力代谢途径,如加压素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或一氧化氮提供协同血管收缩作用,并减少儿茶酚胺的过度暴露。
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半衰期< 2.5 min,必须持续输注。建议使用糖水稀释,而不是生理盐水,后者可能会使去甲肾上腺素氧化失活。去甲肾上腺素目前有酒石酸盐、重酒石酸盐,盐酸盐等多种剂型,分子量不同,但药效与去甲肾上腺素碱等效,其中酒石酸盐是药效最弱的剂型,但无论配方或剂量方案如何,都要根据临床目标来滴定。然而,应注意这种异质性可能会影响临床数据的解释和交流、研究的设计和执行以及专家建议的遵守。
目前指南建议通过滴定血管加压药,达到MAP 65 mmHg的目标值。但临床医生经常设定更高的 MAP 值,特别是在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基础病史情况下。而很多研究显示,更高的 MAP 水平并不增加或降低死亡率。血流动力学复苏的目的是恢复组织灌注,提高 MAP 水平对微循环变量的影响,结果仍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去甲肾上腺素对区域循环(即肾脏或内脏)和器官特定灌注压目标的不同反应。因此,MAP 设定目标需个体化,在评估组织灌注的同时,动态观察不同的血压水平,评估组织灌注。
去甲肾上腺素峰值或累积剂量(儿茶酚胺负荷)已被用作临床严重程度的床旁替代指标。它是临床评分系统(SOFA评分)的一部分,与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率有关。事实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阈值已被建议用于启动其他疗法,如血管加压素或类固醇。然而,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的决策场景时,应考虑将去甲肾上腺素与其他变量(如组织灌注和器官功能障碍)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个参数,因为多种因素(如镇静剂的选择和剂量、机械通气或平衡失调)都可能对血管加压药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在去甲肾上腺素的临床大规模使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改进空间。首先,需要就难治性休克或大剂量血管加压药等临床定义达成共识。随着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的出现与应用,不同药物(儿茶酚胺能药物和非儿茶酚胺能药物)之间的等效性,不同临床环境的升压效果尚不清楚。去甲肾上腺素的最佳用药时机、肥胖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策略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断药或降级,也期待更多临床研究。
出处:老李飞麻END
▲长按二维码搜索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