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anesth 发表于 2025-1-25 10:24:14

TAP阻滞+鞘内芬太尼 vs 鞘内吗啡用于剖宫产镇痛-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全文总结】该研究是一项随机非劣效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鞘内芬太尼与鞘内吗啡用于剖宫产后镇痛的效果。80 位产妇被随机分组,一组接受鞘内芬太尼 10µg 并双侧 TAP 阻滞,每侧使用 15mL 的 0.375% 罗哌卡因;另一组接受鞘内吗啡 75µg 和生理盐水假阻滞。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多模式镇痛。主要结果是术后 24 小时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结果显示,联合鞘内芬太尼的 TAP 阻滞组术后 24 小时,活动时平均疼痛评分为 5.4,鞘内吗啡组为 4.8,未达到非劣效标准。但鞘内吗啡组瘙痒发生率更高。结论:双侧 TAP 阻滞联合鞘内芬太尼在剖宫产后镇痛方面并非不劣于鞘内吗啡,但当优先考虑减少瘙痒时,TAP 阻滞联合鞘内芬太尼是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案。


背景:鞘内注射吗啡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金标准,但存在两大局限性:(1)常引发瘙痒反应、(2)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可能无法获得。本研究评估了在多模式镇痛背景下,与鞘内注射吗啡相比,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鞘内芬太尼是否能为剖宫产术后提供非劣效性镇痛效果。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资源受限地区或对鞘内吗啡不耐受的剖宫产患者中,能否通过神经阻滞技术(TAP)联合短效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构建替代方案,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降低副作用?
一、研究设计亮点
1.非劣效性试验设计----- 预设界值:疼痛评分差异≤1分(NRS 0-10分);------统计效能:基于预试验数据计算样本量(α=0.05, β=0.2);------符合CONSORT声明:随机化、盲法(术者与评估者分离)、ITT分析2. 多模式镇痛框架------基础用药:所有患者术后接受对乙酰氨基酚+NSAIDs;-------补救镇痛:静脉芬太尼PCA(锁定时间10分钟)二、研究方法
• 随机对照试验(n=80)
• 干预组(TF组):鞘内芬太尼10μg+双侧TAP阻滞(0.375%罗哌卡因15mL/侧)
• 对照组(M组):鞘内吗啡75μg+假性盐水阻滞
• 主要终点:术后24小时活动痛VAS评分(非劣效界值=1分)
• 次要终点:阿片类药物消耗量、首次镇痛需求时间、副作用发生率等




三、统计结论
1. 非劣效性不成立:TF组与M组疼痛评分差异的95%CI上限(1.5)超过预设界值(1.0)
2. 镇痛效果差异:TF组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显著增加(4倍差异)
3. 安全性优势:TF组瘙痒发生率降低83%
四、临床应用决策树(基于证据)


五、临床应用建议
   尽管未能达到非劣效标准,但研究提示:
✓ 对于瘙痒高风险人群(如既往阿片类药物敏感者),TF方案可作为替代选择
✓ 在资源受限地区,当鞘内吗啡不可获得时,TF方案仍能提供基础镇痛保障
✓ 需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进行方案选择,平衡镇痛效果与副作用风险
六、研究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1、技术局限性:
----TAP阻滞采用体表标志法(准确率约70%),推荐超声引导提升成功率;
----罗哌卡因浓度选择(0.375% vs 0.5%可能影响阻滞持续时间)
2、研究设计
-----未设置"吗啡+TAP"组合组(可能达到最佳镇痛-副作用平衡)-----缺乏患者报告结局(PROs)如睡眠质量、母乳喂养体验
六、临床实践启示
----动态评估体系:建议采用分层镇痛策略,根据术后不同阶段调整方案:0-12h:依赖TAP阻滞+静脉PCA----12-24h:过渡到口服阿片类药物(如羟考酮)----患者教育:提前告知瘙痒发生率差异,建立合理的镇痛预期

潜狼 发表于 前天 18:49

0.3mg吗啡鞘内注射并不会引起瘙痒,或者病人对瘙痒无敏感。静脉配一支淑芬2支布托啡诺或者2支纳布非就能达到全程3级痛以下的效果,或者不痛。tap对于剖宫产止痛纯搞笑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TAP阻滞+鞘内芬太尼 vs 鞘内吗啡用于剖宫产镇痛-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