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优质麻醉需打好麻醉组合拳
实现优质麻醉需打好麻醉组合拳
邓硕曾1夏涵1赵薇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麻醉科,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药学部 北京 100078通信作者:赵薇,Email:[email protected]
【摘要】优质麻醉的根基是多模式麻醉的组合。多模式麻醉促进了神经阻滞、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三大麻醉集群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麻醉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优质麻醉;多模式麻醉;神经阻滞;静脉麻醉;吸入麻醉
优质麻醉已非单一药物或方法所能实现,其成功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组合。多模式麻醉组合的优点在于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共同提升麻醉品质。多模式麻醉不仅优化神经阻滞、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组合,更促进了麻醉的高质量发展。
一神经阻滞复合麻醉
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不仅向外周神经延伸,提高了安全性,而且成为麻醉方式的优先考虑。精准的神经阻滞与镇静相结合,使患者术中入睡又能唤醒,生命体征平稳保留自主呼吸,尤其与右美托咪定配伍,不是全麻胜似全麻。。
不仅如此,神经阻滞与全麻的胸科手术组合,实现了无插管(tubeless)的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在全麻前先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或竖脊肌平面阻滞,也可以在全麻前后行肋间神经阻滞(胸3-10),用喉罩代替了气管插管,避免了气管的损伤,减少了阿片类药用量,促进了术后的早期康复。
同样,在心脏手术全麻之前,先进行胸横肌平面阻滞或胸骨旁胸大肌间隙阻滞,也降低了全麻药和阿片类药的用量,术终患者苏醒快,可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总之,充分发挥神经阻滞在全麻中的作用,强化了多模式麻醉的组合功能,显著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二全静脉复合麻醉
全静脉复合麻醉简称全静脉麻醉(TIVA),是多种静脉麻醉的组合拳,管理方便又不污染室内空气,受到麻醉医生的欢迎。近年来由于药物的推陈出新,新的麻醉组合取代旧的,显示了多模式麻醉的勃勃生机。
1.瑞马唑仑 由于咪达唑仑由于嗜睡和成瘾的中枢毒性,由二类精神药品上升为一类管制,全麻诱导改用瑞玛唑仑(0.3mg/kg)呈上升趋势,因为它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半衰期短苏醒快,在无痛腔镜手术有望取代咪达唑仑。
2.艾司氯.胺.酮 是氯.胺.酮的换代产品,静脉诱导时加用艾司氯.胺.酮(0.25mg/kg),可以减少阿片类药舒芬太尼用量,不仅不影响术终苏醒,而且有利于加强术后镇痛和抗抑郁作用,受到产科的欢迎。
3.利多卡因 在静脉全麻中加用利多卡因(1mg/kg),不仅可以提高术中抗伤害感受,加强术中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用量,还可提高苏醒质量。
4.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组合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是静脉维持麻醉的标配,不仅两者协同分管镇静/镇痛,而且都是短效药物,同时停药7~10min后作用同步消退,术后苏醒迅速,而且均适合靶控输注(TCI)管理,在麻醉维持中形成良好的配伍。此外,丙泊酚还能降低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
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各有优势,是很好的麻醉组合拳。前者对危重患者可防止低血压,后者对高血压和青壮年患者可防止高血压。当麻醉偏浅,或手术应激反应增强时,吸入麻醉可以迅速加深,以弥补静脉麻醉的不足,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因此,以静脉为主,吸入为辅的静吸复合麻醉又称“平衡麻醉”。
但目前吸入麻醉最大的问题是对大气的污染,且持续时间长。他们破坏臭氧层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他们的寿命是地氟烷为41年,异氟烷3.2年,七氟烷1.1年,笑气更长达120年。当前唯一没有大气污染的吸入麻醉气体是氙气,它不仅能镇痛和麻醉,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是吸入麻醉的理想选择。但目前氙气只能从大气中提取,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应用。
四麻醉高质量发展的展望
优质麻醉酒是高质量麻醉。麻醉的高质量发展其一是绿色发展,其二是人工智能。麻醉的绿色发展就是要大力开发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绿色麻醉,包括神经阻滞、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三大模块。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绿色麻醉的发展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神经阻滞,淘汰污染大气的吸入麻药,开发氙气的人工合成,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和人民健康作出麻醉贡献。
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已走过60年,它给麻醉插上AI的翅膀。未来AI必将为麻醉决策,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监测提供智慧和更精准的数据,推动绿色麻醉向更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邓硕曾,尹雁,赵薇.区域阻滞将是麻醉/镇痛绿色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4):463-465.DOI:10.3760/cma.j.cn101658-20220507-00100. 邓硕曾,张金华. 用"右美+"驱动创新镇静/镇痛升级版.实用疼痛学杂志,2016,12(2):81-82. DOI:10.3760/cma.j.issn.1672-9633.2016.02.001. 曾忠,邓硕曾.神经阻滞促进麻醉/镇痛的绿色发展.新青年麻醉论坛,2024-04-18. 陈玲玲,管忍,卢慕婷等.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用于心脏同步电复律镇静效果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24,40(6):617-620.DOI:10.12089/jca.2024.06.011. 陈红转,李可可,安丽,等.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麻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6):602-606.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40106-01053. 邓硕曾, 申慧, 赵薇.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加强全麻围术期的镇痛、抗炎和康复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3, 19(4): 561-562. DOI: 10.3760/cma.j.cn101658-20221014-00007. Vitin AA, Egan TD. Remifentanil-induced hyperalgesia: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24 Aug 1;37(4):371-378. DOI: 10.1097/ACO.0000000000001400. 邓硕曾.麻醉,那些年那些事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40-43. Ysnizawa Y.Green anesthetic gases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Anesth Analg,2011,112(1):213-217.DOI:10.1213/ANE.ob013e3181fe02c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经济日报,2024-08-12. 邓硕曾,吴刚俊,赵薇等.人工智能为麻醉插上了AI的翅膀.新青年麻醉论坛,2024-08-05.
作者简介邓硕曾,男,1932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专业特长:心血管手术麻醉;研究方向:血液保护,术前评估。
编辑:黄丽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学习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