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骨折,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疼痛控制对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IMB)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对比超声引导下IMB与传统麻醉方法,分析其在提高麻醉成功率、减少术后镇痛需求及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锁骨骨折;术后疼痛控制
引言
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10%,常由于直接暴力或跌倒时肩部或上肢着地引起。手术治疗是恢复锁骨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方法在疼痛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因其精确性和安全性,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接受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IMB组),另一组接受传统全身麻醉(对照组)。
方法
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
在超声引导下,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确定C6横突,在其前内侧进针,注入局麻药(0.5%布比卡因10ml)。
全身麻醉
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术后拔管。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镇痛药情况、术后24小时内镇痛药使用量、术后活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
IM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术中追加镇痛药情况
IMB组术中追加镇痛药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