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不次糖 发表于 2025-5-19 22:11:34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4(上)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5-19 22:14 编辑


译者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5年3-2025年4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等,内容涵盖经颅超声刺激对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治疗机制、LAMP2-FLOT2相互作用增强自噬体-溶酶体融合以保护脓毒症心脏对ILC2的反应、生后早期接触S-ketamine暴露会导致青春期社交主动性降低和社交记忆受损、围术期卒中及危险因素分析、PGC-1α在迁移小体分泌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中的作用等方面(#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5.03.02-04.01)之上
1.Ruonan Zhan, Yan Fang, Chuyun Lou, Nan Chen, Xuan Mo, Bo Jiao, Mengke Liu, Yangxi Zhao, Weichen Xu, Huixiong Xu*, Haohao Yin*, and Yi Zhang*. Ultrasound-Assisted H2 Transmitter Enables Hydrogen-Gene Therapy to Prevent Anesthesia/Surger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dv Sci (Weinh), 2025, e2414397. PMID: 40047133
【题目】超声辅助氢发射器通过氢基因疗法预防麻醉/手术引起的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张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麻醉学与疼痛医学科尹豪豪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超声科徐辉雄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超声科
【第一作者】展若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麻醉学与疼痛医学科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常见于手术后,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潜在的长期认知损伤。尽管其影响很大,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POCD预防和治疗策略。神经炎症在POC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此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氢发射器,该发射器采用超声辅助的氢基因疗法,从而以时空可控的方式修复神经炎症微环境,有效预防麻醉/手术引起的认知障碍。使用聚焦超声,可以控制性地打开血脑屏障,从而将携带siRNA的氢发射体有效递送至神经炎症部位。一方面,氢气释放器有效产生氢气以消除过量的羟自由基;另一方面,它利用siRNA靶向并减少tau蛋白磷酸化。该靶向氢基因疗法策略已在小鼠和大鼠术后模型中得到验证,可显著减少神经炎症,并改善POCD模型动物术后空间记忆和物体识别能力。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有效的预防麻醉/手术引起认知障碍的策略,并为治疗其他神经炎症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
2.Biying Liu, Chengya Huang, Xin Li, Haonan Yu, Yuefeng Xia, Kun Liu, Xingji You*, Jingxiang Wu*. The Lung Microbiome Modulates Pain-Like Behavior Via the Lung-Brain Axis in a Nitroglycerin-Induced Chronic Migraine Mouse Model. Adv Sci (Weinh), 2025, e2416348. PMID: 40162625
【题目】肺微生物群通过肺-脑轴调节硝酸甘油诱导的慢性偏头痛小鼠模型中的疼痛样行为
【通讯作者】吴镜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胸科医院麻醉科Xingji You上海大学医学院
【第一作者】Biying Liu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胸科医院麻醉科
【摘要】慢性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疼痛疾病之一,其特点是致残性强,且缺乏安全、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肺部微生物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在雄性C57BL/6小鼠中构建了硝酸甘油诱导的慢性偏头痛模型,以探索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偏头痛小鼠的肺部微生物群发生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偏头痛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著减少,这与短链脂肪酸和5-羟色胺(5-HT)代谢相关。气管内注射新霉素后,肺部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发生改变,从而缓解了偏头痛。在接受新霉素处理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移植的小鼠中也观察到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了肺部微生物群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变化的肺部微生物群通过肺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途径激活肺迷走神经,该神经投射到孤束中央核和背侧缝核。这种激活反馈刺激背侧缝核中的5-HT神经元,导致血清素水平升高,从而有助于缓解慢性偏头痛模型中的疼痛。
3.Kaixi Liu, Lei Chen, Xinning Mi, Qian Wang, Yitong Li, Jingshu Hong, Xiaoxiao Wang, Yue Li, Yanan Song, Yi Yuan, Jie Wang, Dengyang Han, Taotao Liu, Ning Yang, Xiangyang Guo, Zhengqian Li*. Swimming Exercise Pretreatment Attenuates Postoperative Delirium-Like Behavior in Type 2 Diabetic Rats by Enhancing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SIRT2 Deacetylation. MedComm (2020), 2025, Mar 18;6(4):e70142. PMID: 40104261
【题目】游泳运动预处理通过激活SIRT2去乙酰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术后谵妄样行为
【通讯作者】李正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郭向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Kaixi Liu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术后谵妄(PO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型糖尿病(T2DM)是POD的主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发生POD的易感机制及运动预处理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使用患有和未患有T2DM的成年大鼠,评估糖尿病对术后谵妄样行为的促进作用。糖尿病大鼠在手术前还接受了游泳运动计划。通过检查糖尿病大鼠的神经行为、海马神经炎症、线粒体形态和功能,评估运动预处理对术后认知的潜在有益作用。最后,通过研究sirtuin家族在体内和体外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潜在的机制。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大鼠中进行胫骨骨折手术会导致谵妄样行为,并抑制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而在健康大鼠中则不会。术前游泳运动有助于减轻谵妄样行为,抑制神经炎症,并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功能。术前游泳运动通过上调SIRT2介导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去乙酰化,并激活 T2DM 大鼠的线粒体生物合成,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术后谵妄样行为。
4.Hongyu Zhong#, Rou Xue#, Yaning Han, Lei Liu, Jianshuai Zhao, Min Cai, Sa Wang, Pengfei Wei, Guangchao Zhao*, and Hailong Dong*. S-ketamine exposure in early postnatal period induces social deficit mediated by excessive microglial synaptic pruning.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5 Mar 11. PMID: 40069357
【题目】出生后早期S-氯胺酮暴露诱导由过度小胶质细胞突触修剪介导的社交障碍
【通讯作者】董海龙,赵广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钟洪雨,薛柔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在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全麻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极具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生命早期,社交认知发育更易受全身麻醉的影响。然而,青春期的行为特征及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辅助行为分析工具箱-社会行为图谱,观察到出生后早期S-氯胺酮暴露特异性地诱导社交能力和社会认知缺陷。此外,S-氯胺酮暴露持续激活前额叶皮质中的小胶质细胞介导过度的突触修剪和树突结构异常,导致兴奋性突触传递过度激活。值得注意的是,S-氯胺酮暴露激活了小胶质细胞中的Stat1-Arg1信号通路。下调Arg1表达或预防性使用Arg1选择性抑制剂nor-NOHA可逆转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减轻S-氯胺酮暴露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本研究确定了出生后早期S-氯胺酮暴露引起的青春期异常行为表型,并揭示了预防麻醉相关神经发育异常的潜在靶点。
5. Yulong Ma #, Siyuan Liu #, Faqiang Zhang #, Xuhui Cong #, Bingcheng Zhao #, Miao Sun, Huikai Yang, Min Liu, Peng Li, Yuxiang Song, Jiangbei Cao, Yingfu Li, Wei Zhang, Kexuan Liu *, Jiaqiang Zhang *, and Weidong Mi *. 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creation of an externally-validated prediction model for perioperative stroke following non-cardiac surgery: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nd modeling study.PLoS medicine, 2025 Mar 21;22(3):e1004539. PMID: 40117288
【题目】非心脏手术后围手术期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建立: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建模研究
【通讯作者】米卫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张加强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刘克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马玉龙,刘思远,张法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Xuhui Cong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赵秉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围手术期卒中是非心脏手术后严重且潜在致命的并发症。因此,识别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的预后模型来预测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与结果:通过2008年至201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的医院登记数据,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使用逻辑回归构建了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的预测模型。随后,另外两家医院的记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证明其临床适用性。在我们的医院队列中,223415名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525名患者(0.23%)发生围手术期卒中,选择具有潜在危险因素的33个指标,经过多变量分析和逐步筛选,最终筛选出1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血压、既往卒中、瓣膜性心脏病、术前使用类固醇激素、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平均动脉压、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术前空腹血糖、急诊手术、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长(P < 0.05),构建了最终的预测模型。研究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95% CI; P < 0.001)和0.878(95% CI; P < 0.001),另外两家独立医院的外部验证队列中,曲线下面积为0.897和0.895。此外,我们的模型在判别力和正净收益方面优于目前可用的预测工具。为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模型的可及性,我们发布了在线预测软件平台—301围手术期卒中风险计算器(301PSRC)。本研究主要局限性包括:排除手术时间<1h的患者,模型的构建和外部验证来自三个独立的回顾性数据库,没有前瞻性数据库和非中国数据库的验证。
结论:本研究中,确定了围手术期卒中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接受非心脏手术的中国患者中得到良好的外部验证,可提供潜在的干预目标,并有助于筛选需预防围手术期卒中的高危患者。
6. Yawen Peng #, Shuya Mei #, Xiaohui Qi #, Ri Tang, Wenyu Yang, Jinhua Feng, Yang Zho, Xi Huang, Guojun Qian, Shunpeng Xing, Yuan Gao *, Qiaoyi Xu *, and Zhengyu He *. PGC-1α mediates migrasome secretion accelerating macrophag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sepsis-associated pulmonary fibrosis.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2025 Apr 1. PMID: 40164683
【题目】PGC-1α介导迁移体分泌加速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并促进脓毒症相关肺纤维化
【通讯作者】何征宇,Qiaoyi Xu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 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皋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Yawen Peng,Shuya Mei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 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Xiaohui Qi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
【摘要】脓毒症相关肺纤维化(SAPF)是脓毒症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病理阶段。肺成纤维细胞的聚集和激活是肺纤维化的关键起始因素,而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MMT)最近被确定为肺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的新来源。然而,驱动MMT的机制仍未得到充分了解。鉴于迁移体(介导细胞间通讯的新型细胞外囊泡)的出现,我们研究了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脂多糖诱导的SAPF小鼠模型和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体外共培养系统来观察SAPF期间MMT过程。研究发现,脂多糖暴露抑制肺成纤维细胞中PGC-1α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质线粒体DNA(mtDNA)的积累。这种功能障碍促进含有mtDNA的迁移体的分泌,进而启动MMT过程并促进纤维化进展。值得注意的是,PGC-1α的激活可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mtDNA-迁移体的释放,抑制MMT并减轻SAPF。总之,本研究确定了肺成纤维细胞中PGC-1α的抑制以及随后mtDNA迁移体的释放是SAPF中驱动MMT的新机制。这些结果表明,靶向迁移体介导的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互作可能是SAPF的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7. Shuang Xu#, Lu-lu Gu#, Bang-he Bao#, Qian Liu, Qiao-feng Jin, Yan-nan Ma, Si-yi Zhou, Bei-bei Li, Li Xu, Guang-qi Guo, Jin-piao Zhu*, Kuan-Pin Su*, Peng Sun*.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low-intensity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in post-cardiac arrest brain injury: Modulation of the Piezo1-Dkk3/PI3K-Akt pathway. Brain Behav Immun 2025 Mar 19;127:341-357. PMID: 40118226
【题目】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对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性研究:Piezo1-Dkk3/PI3K-Akt通路的调节
【通讯作者】孙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麻醉与复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uan-Pin Su 台湾省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界面研究中心;Jin-piao Zhu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围手术期和系统医学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临床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Shuang X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麻醉与复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重症医学系、郑州市重症医学重点实验;Lu-lu G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麻醉与复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ang-he Bao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
【摘要】心脏骤停后脑损伤 (PCABI) 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其特点是由于持续性神经炎症而导致的高死亡率和残疾率。本研究使用小鼠模型和体外测定探讨了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 (LITUS) 在减轻心肺复苏 (CPR) 后脑损伤方面的神经保护潜力。行为评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表明,LITUS 治疗可提高心脏骤停小鼠的 24 小时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 Piezo1-Dkk3/PI3K-Akt 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其特征是促炎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 减少。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LITUS 增强了 Piezo1 和 Dkk3 的激活,促进了神经细胞钙内流和抗炎反应。Piezo1 拮抗剂 GsMTx4 消除了这些影响,强调了 Piezo1 的特定作用。此外,使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处理的 BV2 小胶质细胞的体外实验证实,LITUS 通过 Piezo1-Dkk3 轴减少炎症反应并增强细胞恢复。这些发现突出了 LITUS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无创治疗策略,可通过 Piezo1-Dkk3/PI3K-Akt 通路调节神经炎症来改善 PCABI。这项工作为转化研究和改善 CPR 幸存者预后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8. Ya-bing Zhang #, Juan Xin #, Di Zhao, Ge-zi Chen, Peng-hao Ji, Pan-miao Liu, Hua Wei, Hong-wei Wang, Yu-zhong Xia, Yong Wang, Zhong-yu Wang, Xiang-yi Ren * , Min-feng Huo *, Hai Yu *, Jian-jun Yang*. Magnesium hexacyanoferrate mitigates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through inhibiting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neuronal cuproptosis. Biomaterials 2025 Mar 20;321(0):123279. PMID: 40164040
【题目】六氰铁酸镁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铜死亡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通讯作者】杨建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余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Min-feng Huo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Xiang-yi Ren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实验技术中心
【第一作者】Ya-bing Zhan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麻醉科;Juan Xin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摘要】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SAE) 是脓毒症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认知障碍为特征。潜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和铜/铁稳态破坏。本研究介绍了六氰铁酸镁 (MgHCF) 作为一种新型化合物,并探讨了其在 SAE 中的治疗潜力。我们研究表明,MgHCF 在有效清除活性氧和螯合过量的铜和铁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性。用 MgHCF 处理显著减弱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体外和体内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氧化损伤和细胞毒性。此外,MgHCF 处理通过减少铜/铁反应性组蛋白甲基化和神经元铜死亡,有效缓解了 SAE 小鼠的认知障碍。这些发现表明 MgHCF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 SAE 治疗剂,靶向铜/铁信号通路以减轻神经炎症和神经元铜死亡。
9. Rong-jiao Shao#, Wei-zhuo Liu#, Yu-xiao Feng#, Xiao-yu Guo, Zhen-yu Ren, Xu-min Hou*, Bin He*. LAMP2-FLOT2 interaction enhances autophagosome- lysosome fusion to protect the septic heart in response to ILC2. Autophagy 2025 Mar 11;0(0):1-23. PMID: 40066518
【题目】LAMP2-FLOT2相互作用增强自噬体-溶酶体融合以保护脓毒症心脏对ILC2的反应
【通讯作者】何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胸科医院附属重症医学与急诊科;侯旭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
【第一作者】Rong-jiao Shao,Wei-zhuo Liu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重症医学与急诊科;Yu-xiao Fe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
【摘要】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引起的重症监护病房多器官衰竭的严重并发症,其特征是对严重感染的失控免疫反应。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异质性心脏疾病的炎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ILC2在调节脓毒症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及其潜在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表明,自噬通量阻断加剧了炎症反应和心功能不全,这与脓毒症的死亡率有关。使用盲肠结扎穿孔 (CLP) 小鼠脓毒症模型,我们观察到脓毒症心脏中 ILC2 的扩增。此外,源自 ILC2 的 IL4 减轻了脓毒症期间的心脏炎症反应并改善了心脏功能。此外,IL4 通过 STAT3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激活增强 LAMP2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2) 表达,以稳定溶酶体稳态并挽救脓毒症期间受损的自噬通量。值得注意的是,LAMP2 在 IL4 暴露后优先与 FLOT2 (脂筏标记蛋白2) 结合,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增强了心脏内皮细胞中的自噬体-溶酶体融合。FLOT2 的缺失逆转了 LAMP2 对 IL4 介导的自噬的调节作用,导致自噬体积累和自噬体清除受到抑制。综上所述,这些发现提供了ILC2调节不完整自噬通量以保护脓毒症心脏的新见解,并扩展了对脓毒症免疫调节的理解。
10. Fang Yan1,#, Wanyu Wang2,#, Zhiwen Yang1,#, Yang Huang1, Yan Rao3, GeQu1, Ming Shi4, Weian Zeng1, Dongtai Chen1 * and Wei Xing1 *. Intra-arterial lidocaine improves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a retrospective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study. Br J Anaesth. 2025 Mar 20. PMID: 40118673.
【题目】动脉内应用利多卡因改善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一项回顾性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通讯作者】邢蔚,陈东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
【第一作者】Fang Yan, Zhiwen Ya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Wanyu Wang 四川大学西区口腔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利多卡因是应用最广泛的局部麻醉药,实验室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均表明利多卡因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我们探讨了动脉内应用利多卡因对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长期生存的潜在益处。
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1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受 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HCC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被分为无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在TACE期间将动脉内应用利多卡因与铂类化疗相结合对患者生存的益处。
结果:在37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利多卡因组96人,无利多卡因组278人。生存分析显示,动脉内应用利多卡因与较长的PFS(P=0.004)和总生存期(P<0.001)相关。倾向得分匹配后,利多卡因的PFS(P<0.001)和总生存期(P=0.001)优势依然存在。多变量分析显示,动脉内利多卡因是PFS(P=0.011)和总生存期(P=0.044)的独立预后因素。动脉内应用利多卡因对接受铂类TACE方案的患者的影响相似(PFS:P=0.014;总生存期:P=0.023)。
结论:动脉内应用利多卡因可提高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以及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亚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项研究强调了利多卡因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癌症患者的潜在抗肿瘤益处。
11. Zhexi Chi1#, Bo Lu1#, Rongjun Liu1, Chen Pan2, Bo Meng3, Xiuzhong Xing3, Hui Yuan3, Xuewei Wu2, Yushan Chen2, Yuxuan Ren2, Wenwei Wu2, Mengmeng Miao2, Junping Chen1* and Xiaowei Chen2*. Inhibit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 6 alleviates neuropathic pain via direct regulating post-translation of spinal STAT3 and decreasing downstream 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7 synthesis. J Neuroinflammation. 2025 Mar 11. PMID: 40069860.
【题目】抑制组蛋白脱乙化酶6通过直接调节脊髓STAT 3的后翻译和减少下游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7的合成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讯作者】Junping Chen浙江省第二医院麻醉科Xiaowei Chen 浙江省浙江大学医学科学中心
【第一作者】Zhexi Chi, Bo Lu 浙江省第二医院麻醉科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损伤引起的影响生活的病症,目前仍是一项重大的临床挑战。本研究评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抑制剂对神经损伤(SNI)小鼠模型的影响。全身给药选择性HDAC6抑制剂ACY-1215(20 mg/kg/天,14天)可减轻SNI诱导的雌雄小鼠疼痛。ACY-1215增加了SNI小鼠腰脊髓中乙酰化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Ac-STAT3),并降低磷酸化的STAT3(p-STAT3)。HDAC6和p-STAT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SNI增强的HDAC6/STAT3相互作用被ACY-1215逆转。神经元STAT3过表达诱导痛觉过敏和p-STAT3、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升高,这些效应可被ACY-1215抑制。细胞因子分析发现,CC-凝血因子配体7(CCL7)是HDAC6/STAT3轴的一个关键下游效应因子,ACY-1215可抑制SNI诱导的CCL7上调。神经元中的HDAC6敲除可降低p-STAT3,而HDAC6或STAT3敲除可减少CCL7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CY-1215可通过调节STAT3乙酰化/磷酸化并抑制HDAC6/STAT3驱动的CCL7和细胞因子释放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发现了HDAC6/STAT3/CCL7信号轴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HDAC6抑制剂在疼痛管理中的治疗潜力。
12. Youyi Zhao1,2,5 #, Ya Zhao3,5 #, Lirong Liang1,5 #, Andi Chen2, Yuqian Li2, Ke Liu3, Rougang Xie2, Honghui Mao2, Boyang Ren2, Bosong Huang2, Changhong Shi3, Zhicheng Shao4, Shengxi Wu2*, Yazhou Wang2* and Hui Zhang1*. Human neuron chimeric mice reveal impairment of DVL-1-mediated neuronal migration by sevoflurane and potential treatment by rTMS. Exp Mol Med. 2025 Apr 1. PMID: 40164685.
【题目】人神经元嵌合小鼠揭示七氟醚对DVL-1介导的神经元迁移的损害和rTMS的潜在治疗作用
【通讯作者】张惠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武胜昔,王亚周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赵又谊, 赵亚,梁丽荣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
【摘要】早期接触全身麻醉剂是否会损害人类大脑发育仍在讨论之中。动物实验证明,在新生儿期反复/长期接触七氟醚(Sev)会导致多种神经毒性。但它对人类神经发育的影响仍未知。在此,通过研究来自两种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人脑类器官和人神经元嵌合小鼠的神经前体细胞,我们发现,虽然Sev抑制人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外的神经元分化和突触形成,但它仅抑制人神经元在体内的迁移。化学遗传学激活人类神经元能够挽救经Sev预处理的人类神经嵌合小鼠的细胞迁移缺陷和社会功能障碍。从机制上讲,Sev抑制了DVL-1/Ca2+信号传导和多个与细胞迁移相关的基因。过表达DVL-1可增强Sev预处理的嵌合小鼠的Ca2+反应、神经元迁移和社会功能。此外,高频经颅磁刺激特异性调节人类神经元,不仅激活DVL-1/Ca2+信号传导,还改善了人神经元嵌合小鼠的迁移和社交功能。我们的数据表明,早期Sev暴露通过抑制DVL-1信号传导对人类神经元迁移产生毒性作用,而经颅磁刺激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13. Haoquan Huang#, Chuwen Hu#, Rong Zhang , Rong Zhang , Xue-Fei Li,Minghui Cao and Yanni Fu *.Global Burden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Heart Failur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21 Analysis. JACC: Heart Failure, 2025 Mar 5. PMID: 40047764
【题目】肺动脉高压和相关心力衰竭的全球负担: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分析
【通讯作者】傅艳妮,曹铭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Haoquan Huang,Chuwen Hu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
【摘要】背景:肺动脉高压(PAH)和相关心力衰竭(HF)是新的全球健康挑战。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分析1990年至2020年全球、区域及国家层面的PAH和PAH相关心衰的疾病负担,观察时间趋势,并预测到2050年的发展趋势。
方法:有关患病率、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死亡的数据来源于GBD 2021。采用连接点回归分析趋势和变化,分析量化年龄结构、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变化的影响,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行预测。
结果:2021年,全球PAH患病率为2.28/100,000,较1990年略有下降(平均年百分比变化:-0.03;95%CI:-0.05至0.01),发病率上升至0.52/100,000(AAPC:0.10;95%CI:0.10至0.11)。DALYs降至每10万人8.24例(AAPC:-1.52;95%CI:-1.64至1.40),死亡率降至每10万人0.27例(AAPC:-0.82;95%CI:-0.95至0.68)。随着衰老和疾病进展,PAH的死亡率增加。女性的PAH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到2021年,女性的死亡率超过男性。PAH相关HF的患病率上升至191,808例,但残疾生活年从9,788上升至17,765。数据预计病例和死亡人数上升将持续到2050年,但2019年至2021年的发病率将保持稳定。
结论:虽然年龄标准化率是下降的,但老龄化和人口增长使得PAH疾病负担持续存在。未来的干预需关注PAH的地域和性别差异。
14. Jiqian Zhang#, Peng Wang, Mengni Zhou, Ying Wang, Lili Li, Jiaxin Guo, Xiaoling Zhu,Xin Qing, Jieying Qian, Xiaowan Huang, Hao Zhang, Dijia Wang, Gaolin Qiu, Zhilai Yang, Xinrui Qi, Kelong Fan, Shasha Zhu,* Xuesheng Liu,* and Yunjiao Zhang*. Gasotransmitter-Nanodonor for Spatial Regulation of Anxiety-Like Behavior and Bone Metastasis. Adv Mater, 2025 Mar 5. PMID: 40042445
【题目】气体递质-纳米供体技术用于调控癌症患者的焦虑行为和骨转移
【通讯作者】刘学胜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朱莎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张云娇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第一作者】Jiqian ZhangPeng Wang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Mengni Zhou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摘要】焦虑在癌症患者中非常普遍,显著影响其预后。目前的癌症治疗通常缺乏抗焦虑,甚至可能加剧焦虑。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气体递质-纳米供体(GND)系统,该系统通过“肿瘤-脑轴”策略发挥抗焦虑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GND系统是通过在牛血清白蛋白(BSA)纳米颗粒(FSG@AB)内共包埋Fe2+和S2 -离子以及葡萄糖氧化酶(GOx)合成的,能够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控制气体递质硫化氢(H2S)的释放。H2S和GOx协同消除肿瘤能量来源,产生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在肿瘤部位产生的H2S通过血液运输到大脑的前扣带皮层,在那里它可调节神经元活动来发挥作用。具体而言,H2S可在前扣带皮层上调谷氨酸转运体1(GLT-1),从而降低细胞外谷氨酸水平,减轻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过度活跃,从而减轻焦虑样行为。本研究提出的GND系统通过“肿瘤-脑轴”策略,从癌症的肿瘤学和精神心理层面共同改善治疗效果。
15. Zhixi Li#, Yue Bu, Cheng Wang, Yongjing Yu, Lei HanChang Liu, Guangmin Chen, Chenglong Li, Yan Zhang, Hang Cao, Zhaoxue Ma, Ziyong Yue*. Extracellular vesicle-packaged GBP2 from macrophages aggravates 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by promoting ferroptosis in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edox Biol.2025 Mar 25. PMID: 40156957
【题目】巨噬细胞外囊泡包装的GBP2通过促进肺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加重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通讯作者】岳子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李志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摘要】巨噬细胞在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si-ALI)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细胞外囊泡(EVs)是其中的关键。然而,巨噬细胞来源的EVs对si-ALI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来源的EVs在脓毒症期间可诱导内皮细胞铁死亡和屏障破坏。通过蛋白质组测序以及转录组和单细胞测序数据的再分析,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被鉴定为关键的EVs分子。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的EVs和单核细胞、LPS刺激的THP-1和RAW264.7细胞及其分泌的EVs以及CLP小鼠肺内的巨噬细胞中观察到GBP2表达升高。此外,EVs中的GBP2表达与血管屏障损伤生物标志物(包括ANGPT2、Syndecan-1和sTM)呈正相关。调节巨噬细胞外囊泡中的GBP2水平会影响胞外囊泡诱导的内皮细胞铁死亡。利用RNA干扰、腺相关病毒转染和内皮细胞特异性Gpx4基因敲除小鼠,阐明了GBP2直接结合OTUD5并促进GPX4泛素化的机制。对靶向GBP2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细胞热位移分析进一步证实车前草苷D(PD)对GBP2具有强结合亲和力。PD处理可抑制GBP2与OTUD5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GPX4泛素化。进一步研究表明,PD治疗增强了GBP2抑制的肺保护作用。本研究探讨了EV介导的巨噬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在si-ALI中的作用,主要发现了GBP2-OTUD5-GPX4轴是内皮细胞铁死亡和肺损伤的驱动因素。靶向该信号轴有望为si-ALI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检索:骆佳铭、翁雅倩    翻译:李欣然、慕萍                                                   校对: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叶靖
麻醉学博士,学术型硕导,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麻醉科基地教学主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外麻醉分会委员;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课题 10项,发表论文50篇,参编参译专著9部。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近两千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1(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1(下)
珠江视界 | 刘悦教授:《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及麻醉管理》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12(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4.12(下)
珠江视界 | 张冉教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理论和实践》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4(上)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