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三分钟 | 在“无法插管、无法通气”紧急情况下逆转麻醉三要素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9-2 09:49 编辑作者: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杨文洁译
关键词:解毒剂;无法插管、无法通气;氟马西尼;纳洛酮;瑞马唑仑;药效逆转;舒更葡糖钠
当患者未表现出气道异常症状时,喉和气管的解剖结构异常在术前麻醉评估中常常被忽视。全身麻醉的三联征包括意识丧失、镇痛和肌肉松弛。在一次“无法插管、无法通气”(CICO)的紧急事件中,我们通过药物逆转麻醉三联征成功应对了这一危急状况:使用氟马西尼逆转瑞马唑仑的镇静作用,纳洛酮拮抗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以及舒更葡糖钠逆转罗库溴铵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在某些复杂的气道管理情境中,这种逆转麻醉三联征的策略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以一名72岁男性患者(体重60kg)为例,他因左侧腹股沟疝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修补术(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发表相关内容)。患者既往多次接受麻醉,包括气管插管,均无不良反应。术前评估未发现声嘶、言语或呼吸困难,Mallampati分级为Ⅱ级,张口度4cm,牙齿完整。术前采用100%氧气预氧合后,经静脉给予瑞马唑仑(0.2mg/kg)、舒芬太尼(20μg)和罗库溴铵(0.6mg/kg)诱导麻醉。随后以20mg/h的速度维持瑞马唑仑输注。然而,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在插入口咽通气道(Guedel airway)后仍无法进行面罩通气。约2分钟后,使用视频喉镜(UESCOPE® TD-C-IV;由中国浙江台州UE医疗公司生产)进行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喉部结构正常,声带呈中立位置,声门间隙约为1mm(见图1)。随后尝试使用内径7.0mm和5.0mm的加强型气管导管(COVIDIEN™,由爱尔兰Tullamore的Covidien公司生产)进行气管插管,均在2分钟内失败。
图1.纤支镜检查结果。(a)呼气时。(b)发声时。
在确认出现“无法插管、无法通气”(CICO)紧急情况后,团队立即决定唤醒患者,当时血氧饱和度为97%。按照困难气道管理流程,手术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气道管理。两位麻醉医师联合实施100%氧气面罩通气以优化氧合状态,外科医生准备在血氧进一步下降时实施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在罗库溴铵给药5分钟后、决定逆转麻醉的60秒内,迅速停用瑞马唑仑,并给予舒更葡糖钠600mg(10mg/kg)、氟马西尼0.5mg以及纳洛酮0.4mg。拮抗药物给药后1分钟内,患者恢复自主胸壁运动,并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此时血氧饱和度曾一度降至82%,随后逐渐恢复正常。拮抗药物给药2分钟后,患者清醒。手术团队随后改为联合腰硬麻醉下行开放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
如本病例所示,在使用瑞马唑仑、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诱导麻醉后,若患者出现CICO(无法插管、无法通气)情境,迅速给予氟马西尼、纳洛酮和舒更葡糖钠可以在低氧血症发生前恢复自主呼吸。我们在两次插管失败后即终止进一步尝试,这是因为反复进行喉镜检查和插管操作可能导致气道水肿,引发气道阻塞,即使使用舒更葡糖钠逆转神经肌肉阻滞,也可能使通气更加困难。由于声带之间仍保留约1mm的微小间隙,允许少量氧气通过,因此得以维持最低限度的氧合状态,为麻醉的逆转争取了宝贵时间。推荐剂量的舒更葡糖钠为:在神经肌肉深度阻滞阶段(脉冲后计数 为1至2)给予4mg/kg;在使用1.2mg/kg剂量的罗库溴铵后需要立即逆转时,建议给予16mg/kg。在本病例中,给予0.6mg/kg罗库溴铵后3至4分钟内的阻滞程度已超过1~2PTC,因此选择给予舒更葡糖钠10mg/kg以实现有效逆转。因此,气道管理预案中应包括充足剂量的舒更葡糖钠,以备气道救援所需。
即使神经肌肉阻滞已被完全逆转,异丙酚或舒芬太尼的残余作用仍可能导致持续性的气道阻塞。在本病例中,瑞马唑仑的使用在迅速恢复自主通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瑞马唑仑具有超短作用时间,可被氟马西尼安全拮抗,从而实现快速终止镇静状态。使用舒芬太尼也对本次应急处理的成功至关重要。然而,曾有报告中,在另一例使用芬太尼的紧急情况下给予400μg纳洛酮后疗效有限。相比之下,瑞芬太尼因其半衰期更短,更适合作为此类情况下的诱导药物选择。
瑞马唑仑(0.2mg/kg)可通过氟马西尼(0.5mg)在1分钟内实现逆转。在给予1.2mg/kg罗库溴铵后3分钟内注射舒更葡糖钠(16mg/kg),恢复TOF比值至0.9的中位时间约为1.3分钟。纳洛酮注射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约为2分钟。根据英国困难气道学会(Difficult Airway Society)针对突发和紧急困难气道管理的指南,建议在此阶段考虑实施套管环甲膜切开术或手术环甲膜切开术。然而,鉴于患者诱导所用药物的特性以及本机构的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在患者血氧饱和度仍维持在97%的情况下,我们选择通过逆转麻醉三联征的方式唤醒患者。该策略足够迅速,无需实施前颈部侵入性操作,即成功控制了临床局面。在给予拮抗药物后1分钟内成功应对了CICO危机,避免了严重的低氧血症。
在本例CICO事件中,药物逆转及时、果断且取得了成功;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可复制。如果在多次气管插管尝试后出现气道水肿,通气将难以实现,此时则可能需要在患者仍有自主运动的状态下实施环甲膜切开术。
我们强调以下几点以预防和应对CICO危机:
首先,麻醉医师应熟悉罗库溴铵给药后舒更葡糖钠的用药剂量和时机;其次,若需考虑快速逆转麻醉,诱导时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瑞马唑仑加罗库溴铵更为合理;第三,逆转麻醉三联征在某些困难临床情境(包括CICO)中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尚不宜将其作为标准处理方案。
https://doi.org/10.1016/j.bja.2024.04.020
END
有奖投稿
1.欢迎同行原创投稿,稿酬200元/篇
2.投稿>3篇以上,优先加入新青年高级技术群3.投稿10篇以上成为新青年特约撰稿专家,获得新青年终身VIP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