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知识点
以下仅个人总结,欢迎讨论:1、糖皮质激素本身无缩血管作用,但能增加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
2、麻黄碱使子宫活性降低;(剖腹产低血压)
3、甲氧氯普安可增加逆行性肠蠕动禁用于肠梗阻;
4、低钾血症可致尿浓缩功能障碍;
5、过量肾上腺素引起肺水肿;(心肺复苏)
6、手术后疼痛使机体淋巴细胞减少;(术后镇痛) 回复 1# alisee
感谢楼主的分享。有些地方不理解想请教下楼主:第六条,术后疼痛可以使淋巴细胞减少的机制是什么啊?可以详细解释下吗?谢谢! 回复 2# mengmeng05116
严重的疼痛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围术期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急性疼痛,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一系列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疼痛可导致病人术后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氧供需失衡,原有冠心病病人可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疼痛刺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心血管功能:
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亦有少量进入血液。儿茶酚胺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的生理表现。
伤害性刺激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升压素,经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血管升压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血管升压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升压素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疼痛刺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十肽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的释放增多,引起肾脏保钠保水和排钾,导致细胞外液增加。
2、 呼吸系统
疼痛常导致病人呼吸功能减退,延缓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常常引起肌张力增加,病人的通气功能降低,肺顺应性下降,在腹部手术和胸腔手术的病人表现尤其明显。病人惧怕伤口疼痛限制病人的咳嗽功能,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能促使病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水钠滞留引起血管外肺水增多,病人通气/血流比例异常。在高危病人和术前呼吸功能减退的病人,疼痛常导致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3、 神经内分泌系统
术后疼痛引起合成代谢类激素水平下降,多种分解代谢类激素释放增加,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等水平的升高,引起糖原分解,降低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是血糖增高,水钠滞留,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病人发生负氮平衡,影响病人康复。
4、 胃肠道和泌尿系统
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功能,胃肠道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肠麻痹、恶心呕吐,甚至胃肠道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诱发内毒素血症和败血症。疼痛引起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排尿困难,导致术后尿滞留;
5、 心理、行为
疼痛对情绪的影响形成闭合环路。手术后疼痛引起病人恐惧、紧张、易怒、失眠、焦虑等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病人注意力过于集中,情绪过度紧张,烦躁等又会加重疼痛。
6、 血液系统
术后疼痛应激引起血液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粘附能力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下降,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在术后制动的病人极易发生静脉血栓。
7、免疫系统
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可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网状内皮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单核细胞活性下降。此外,麻醉恢复期患者体内的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减弱,从而抑制了单核细胞的活性,病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术后疼痛治疗是否减轻病人术后的免疫抑制程度,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有待深入研究。
8、肌肉系统
术后疼痛使手术切口周围肌肉张力增加,影响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能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过程
麻黄碱使子宫活性降低;(剖腹产低血压)是什么意思啊,楼主能解释一下吗? 回复 4# 医道难
剖腹产病人出现低血压。 肌肉松弛药物个体差异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