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人体爆胎”--气胸
汽车和自行车的老式轮胎由内外胎组成,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内胎破裂就会发生爆胎,轻者行车障碍,重者车毁人亡。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生活常识。如果换个角度看肺和胸部的结构,也可以将肺看做内胎,胸廓及其附属结构就构成外胎。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包裹肺表面的脏层胸膜破裂,或胸壁内的壁层胸膜破裂,空气经胸膜裂口进入胸膜腔,就发生气胸。
为了便于让患者及家属理解气胸的病情,我们经常把气胸形象地称为“人体爆胎”。气胸是呼吸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处置不当转瞬之间就可致命,了解一些防治自发性气胸的知识非常必要。
气胸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和人工气胸。呼吸科就诊的气胸,绝大多数为自发性气胸。创伤性气胸很好理解,就是外伤所致的气胸。今天一朋友请我去看的一个病人,就是因扎针灸所致的气胸,也可以归咎为创伤性气胸。许多扎针灸的人搞不清楚解剖结构,拿着银针乱扎。这不是我看的第一例扎针灸所致的气胸,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例扎针灸所致的气胸。
自发性气胸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肺发育不良、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常见病的并发症,也可以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还有少见原因如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子宫内膜异位所致的月经性气胸等。近年来,肺结核并发气胸明显减少,而COPD合并气胸明显增多,特别是有巨大肺大疱的COPD患者,预防自发性气胸是降低死亡危险的重要方面。
图为我们收治的金葡菌肺炎所致气胸婴儿,左胸前黄色细管为闭式引流管
人工气胸则多为治疗手段或治疗过程中的某些步骤。如过去曾经用人工气胸治疗肺结核咯血;而胸腔镜诊治肺、胸膜疾病时,常需要在进行胸腔镜诊治前,先往胸膜腔注入少量空气,使胸膜脏、壁层分开,待病人适应后,才能将胸腔镜插入。因而,人工气胸都是医疗目的而非疾病。
自发性气胸的诱因,常见的有剧烈咳嗽,或猛然用力如搬重物、解大便等。如果患者存在可能发生气胸的潜在病因,在这些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自发性气胸。而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应当注意有无气胸发生,及时进行X线胸片检查,确定是否发生气胸及其肺压缩程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肺压缩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基础疾病及肺功能情况,可能出现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患者肺压缩90%而没有呼吸困难,而COPD仅压缩10%就可以发生呼吸衰竭,了解这一特点对于患者、患者家属及年轻医生都有重要意义,以免对压缩量不大的气胸掉以轻心。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措施包括休息、吸氧、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等,可根据情况酌情选用。绝大多数患者经内科处置就能痊愈,但脏层胸膜破口巨大、反复多次发作、粘连带牵扯,或较长时间闭式引流仍不能闭合的破口,就应考虑手术治疗,根据情况选择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治疗。下面是胸腔闭式引流示意图,是气胸治疗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闭式引流插管的常见并发症是皮下气肿,多数情况是胸壁组织与引流管密合不好,部分空气沿引流管壁进入皮下所致。触摸局部皮肤时,有捻发感或握雪感。少量的皮下气肿可自行吸收,无需特别处理。而严重皮下气肿则可能是引流管不通,胸膜腔的气体无法通过引流管从水封瓶排出,而沿引流管壁流入皮下;或引流管前端的侧孔退入皮下,胸膜腔内的气体经侧孔进入皮下。严重皮下气肿可能造成纵隔摆动而影响血液回流,造成循环障碍。因此,严重皮下气肿需要及时处理。首先应确保水封瓶引流管通畅,排出胸膜腔内气体。然后可用粗针头在皮下气肿明显的部位扎孔排气;或切开局部皮肤排气。前天从新都某医院转来一气胸病人,就是严重皮下气肿,我们就多处穿刺抽气、扎孔排气,最后还是切开两处皮肤组织排气,才控制其严重皮下气肿。
闭式引流插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误将引流管插入肺组织内。我们曾收治一些由基层医院转来的患者,引流管通畅而气胸不愈,CT显示引流管在肺内。今年年初从外院转来的引流管误入肺内的患者,我们花了20多天的时间,才逐渐退出引流管,病人痊愈出院。也有误入肺组织的引流管需要开胸手术处理。
第二排的4幅图清楚显示插入肺组织的引流管和皮下气肿。 自发性气胸的预防首先是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减少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对COPD尤其重要。已经发生过自发性气胸患者,半年内容易复发。因此,避免感染和猛然用力,包括保持大便通畅都是避免猛然用力的措施。
(呼吸病专家-夏前明) 这个比喻形象直接,便于理解。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或许是孤陋寡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