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输液方式之骨髓内输液
在大多数临床急救过程中,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的关键。但一些危重症病人因各种原因建立静脉通路比较困难,而导致贻误或丧失救治时机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学会建立替代输液途径至关重要,骨髓穿刺输液就是其一,被国外急救组织广泛采用,我国目前主要用于儿科危重症急救中。由于骨髓腔被骨性结构所包围,不像血管腔那样会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塌陷。骨髓血窦中丰富的静脉血,通过髓静脉系统、营养静脉与穿支静脉进入全身循环,可见液体或药物注射入骨髓腔后也会很快被吸收。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中红骨髓逐渐被血管少的黄骨髓所替代,因此骨髓内输液更适合仍有红骨髓的6岁以下儿童,但紧急情况下也可应用于成人。骨质疏松或骨发育不良、骨质硬化、菌血症的患者,或者穿刺部位有蜂窝组织炎、皮肤感染者禁使用骨髓内输液。肺血从右到左分流的小儿可能存在脂肪栓塞风险,也应谨慎使用此方法。骨折或多次骨髓穿刺者可能会造成液体渗漏,严重者甚至出现如筋膜室综合症、脂肪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必须选取健侧穿刺。
最常用的穿刺部位(见上图)为胫骨近端,进针部位在胫骨粗隆下1~3厘米。胫骨远端、股骨远端和肱骨远端也可作为输液部位。成人骨髓输液则需要选择胸骨、髂骨、锁骨等存在红骨髓的部位。胸骨穿刺有胸骨骨折的致命危险,应尽量不用。研究表明,虽然成人骨髓输液速度不如儿童,但对于抢救急症还是足够的。
骨髓输液通常使用骨髓穿刺针,依据患者年龄及皮下组织选用不同的骨髓穿刺针及进针深度,进入骨皮质后有落空感,拔除针芯用注射器回抽,有骨髓后将静脉输液器接到骨髓针上,即可输液或给药。
小结
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时间超过90秒,即为建立骨髓通路指征。骨髓腔内注射装置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安全地建立输液通道,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骨髓穿刺操作简单,可在30 秒内完成;解剖标志易于识别,穿刺成功率高,被誉为“永不萎陷的静脉”。通常在1~2小时内建立常规血管通路后,就停止骨髓腔输液,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留置时间最多不能超过24小时。
(
医药经济报2009年8月20日
) 骨髓输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冯正权 吴宝明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市 400042)
摘要 骨髓输液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静脉输液的代替途径,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骨髓输液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国内外的骨髓输液装置的概况。
关键词 骨髓输液;静脉输液;骨髓腔 听说过,不过今天讲得很详细,谢谢! 学习了,真不知道啊 ,也没见过使用的。 以前听说过,没有见过,更没有尝试过,麻醉人知道的越多越好呀。麻醉人应该更博学 呵呵!长见识了!!
以前还真没听说过 学习了 是不是要有特殊的东西来穿刺啊 以前只知道骨髓内给药,没听说过输液的,学习了,呵呵~ 学习了,这个真没见过,好好研究一下。。。 这个真的是长见识了。。。以后就不怕那种完全静脉不能置管的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