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同济医学院校友联谊专用贴
大学毕业了,同学们都分散到全国各地,平时难得相聚一次,就让这里成为我们校友相聚的乐园吧!欢迎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在此贴留下自己的信息,方便天各一方的校友们联络和交流!可按如下格式留下自己的信息以便联络,若不便透露信息可以加密。
个人ID:
毕业时间:
本人学历:
现在职称:
所在医院或科室简介:
常用联系方式:
个人感想或其他: 同济医学院大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1年由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械市建设学院、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同济医学院校园一角
建院近百年来,同济医学院形成并始终坚持“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优良院风,始终弘扬“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同济精神。 同济医学院现有7个学院,14个系(部),11个专业和10多个专业方向。建有5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3个研究所,13个研究中心,19个独立研究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卫生部德语培训中心设在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人,正高职380余人,副高职1100余人;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41个,博士生导师230人,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54个;设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药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院学生近10000人,其中博士生1100余人、硕士生2100余人,本科生5600余人,外国留学生120余人。建院以来共培养了近6万名医药卫生人才。
1978年以来,有751项成果通过鉴定,860项次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89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4项,国家其它部委科技进步奖11项。尤其是近几年来,学院全面落实“十五”发展规划,基础研究一年上一个台阶,一批重要成果令人瞩目: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四年来共获各类科技奖励162项次,创造了科研工作的“同济现象”。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由我院编辑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21种,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编写出版了300余种参考书、工具书。学院担任教育部“十五”国家及规划教材主编10人;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45人;教育部21世纪教材主编24人。有19门(次)获国家优秀教材奖。我院有800余人(次)担任国内外学术团体理事(或委员)以上职务。
学院现有协和、同济、梨园、襄樊、荆州五所附属医院,设病床5400余张。附属协和、同济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其医疗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是规范化的临床教学基地,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的特色,成为全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我实习所在的同济医院
学院与德国有着长期友好往来关系,是中国对德文化交流的重点院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苏丹、马来西亚、香港、台湾、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0余所大学、研究所、医院和公司建立了校际合作项目关系。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250余人,短期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1910余人,授予268余名外国专家和学者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名誉顾问等称号,邀请和接待短期外国访问学者4100余人,培养长、短期外国留学生600多名。 个人ID:1493
毕业时间:2008年7月
本人学历:硕士
现在职称:住院
所在医院或科室简介:湖北恩施州中心医院
常用联系方式:QQ:575742945 个人ID:zyl_198072
毕业时间:2003
本人学历:本科
现在职称:初级
所在医院或科室简介:武汉市骨科医院
常用联系方式:QQ389479067
个人感想或其他: 个人ID:relhy1989
毕业时间:2015
本人学历:硕
现在职称:在读
所在医院或科室简介:同济医院
常用联系方式:qq489345844
个人感想或其他:很感谢能在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