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sthesiology:华西麻醉科—并非旧瓶装新酒,值得期待的乳化异氟烷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本帖最后由 南粤麻医 于 2014-3-9 18:15 编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及神经医学转化中心刘进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关注并潜心研究吸入麻醉剂静脉化的可行性,其中乳化异氟烷(EI)的相关研究尤为令人瞩目。2014年3月出版的Anesthesiology期刊发表了刘进教授研究团队关于EI用于Ⅰ期临床试验的有关进展。结果发现,EI可安全用于健康受试者的麻醉。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162462
华西麻醉科针对该内容网络讨论的相关视点:
由刘进主任、张文胜教授牵头的华西麻醉科科研组自主研发的新药乳化异氟烷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我们坚信:由专业的科研团队利用专门的科研时间才能做出具有真正专业水平的科研成果!----刘进
背景:首次Ⅰ期临床试验评估健康志愿者乳化异氟烷(EI)的安全性、耐受性与麻醉效果
方法:7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注射EI,0.3-64.6mg/kg。观察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胸片、12导ECG,同时密切监测所有副作用以策安全,评估镇静/麻醉效果
结果: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注射痛(77例,98.7%)与短暂心动过速(22例,25.6%)。大剂量时(≥38.3mg/kg)时导致短暂低血压(5例,6.4%)或呼吸暂停(11例,14.1%)。EI剂量大于22.6mg/kg时很快出现意识消失(注射后40s)。清醒时间与意识评分与EI剂量相关。
结论:EI在0.3-64.6mg/kg时可安全用于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剂量大于22.6mg/kg时,EI可致意识快速消失,其恢复很快并完全,且可预测 该试验将健康受试者分为16组,一般资料见表1
可以为临床借鉴的研究方法,如何有效安全的开展临床研究
随着EI剂量的增加,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EI注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EI注射引起呼吸系统的变化情况
本帖最后由 南粤麻医 于 2014-3-9 18:03 编辑
EI静脉注射最明显的副作用即为注射痛,可自行缓解
EI单次注射对实验室检查无影响
EI的镇静/麻醉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EI单次注射的临床药理学
研究估测的EI单次注射产生意识消失及运动消失的ED50
本帖最后由 南粤麻医 于 2014-3-9 18:14 编辑
Ø纳入标准:18-45岁,既往史无异常,BMI19-24
Ø排除标准:疑似困难气道、高脂血症、MH家族史
ØEI注射速度:4ml/10s
Ø呼吸暂停:ETCO2波形消失15s。一旦出现,即面罩手控呼吸给氧12bpm,间隔45s停止15s观察自主呼吸是否恢复
Ø意识消失(LOC):对大声呼唤睁眼无反应
Ø运动消失:对手部电刺激缺乏有意识的反应
Ø意识恢复:大声呼唤睁眼
Ø苏醒时间:LOC至意识恢复时间
Ø清醒时间:从苏醒至意识完全恢复
Ø受试者EI注射后卧床1h,病房24h
Ø出院前再次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临床生化检测、尿常规、粪常规、胸片、12导ECG。如有异常,24h观察期延长
Ø观察到呼吸道反应:1、所有78名受试者主诉静注EI后感到刺激性气味;2、超过38.3mg/kg剂量EI的18名中11名(61.1%)即使上提下颌时也出现吸气期反常腹部运动,其中10名发生呼吸暂停需要面罩通气,而反常呼吸自行恢复;3、6名(7.7%)出现咳嗽
ØED50:LOC-10.2mg/kg;运动消失18.1mg/kg
Ø95%CI:LOC-9.2-11.6mg/kg;运动消失14.7-22.3mg/kg
Ø22.6mg/kg以上EI均可产生快速的全身麻醉
ØEI的治疗指数大于6(64.6/10.2)
刘进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关于EI的文章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Liu+J%5BAuthor%5D+Emulsified+Isoflurane 好高级的样子~弱问一句苏醒还是靠吹出来么 “可产生快速的全身麻醉”?请问是和吸入的异氟醚一样地有镇静、镇痛和制动的作用吗? 将吸入麻醉药物乳化后,静脉给药的优势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减少气道刺激?静脉注射的合理性是什么?这样做的代价是不是太大?有什么实际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