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职业中的人最美-观麻醉贺岁电影有感!
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高学医生 摄影创作中
大年三十,在朋友圈看到一个预告:历经3个月的策划和拍摄,海内外40家医院,4天后期制作。今晚8点,我的导演处女作,《醉美中华情》——2015全球华人麻醉同仁齐贺岁,正式上线。
这是朋友高学之前跟我说起的事情。可除夕夜总有要忙的事情,就没有静下心看。直到今天,才安静的一口气看完近半小时视频。
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跨越海峡,跨越大洋,娓娓道来麻醉医生的工作;第二,这是第一次以全球华人麻醉医生的名义给大家拜年。
不要小瞧这样的创意,这可是一个开始。万事开头难。从0到1,以后就是坚持和完善的事情,只会越做做好。在贺岁片中,可以看到有国内顶尖的麻醉专家,也有退而不休的麻醉界老兵,有在大洋彼岸麻醉界的华人精英,也有刚刚走出校门的麻醉新秀。这是一个展示的舞台,也是彼此学习交流的平台。
应该说,从专业角度,贺岁片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太多。可作为麻醉医生的朋友,我看了之后,真心对这份工作充满好奇和亲切。比如,为什么有五颜六色的帽子?为什么说麻醉医生是一台手术的导演?为什么麻醉医生不只是打一针的事?为什么他们也还会唱起小苹果?
可对更多的麻醉医生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里面更有一份职业的辛苦、欢乐和骄傲。之前有很多次,高学就跟我说,一直想拍一下他们麻醉医生的工作状态,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对他们存在误解。https://mmbiz.qlogo.cn/mmbiz/GzHyBFjt9kKjNg8orX6XN5sst0Zo9sF700f4tNCdKSmuvBI6GTPvjxAKoA3cS5xicdtO8lfR1iaLp6xiahDWbOibCw/0
高学是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的一名青年医生,在他看来,每次和别人聊天,时常要纠正一个称呼。“很多人称呼我们为麻醉师。这是最需要纠正的。”在很多的场合,高学说起工作的时候,总会从名字说起:“我们叫麻醉医生……”
“为什么不找专业的队伍来拍你们?”我总有这样的疑问。
“我们自己拍不是更好,我们一有时间就拍一些,很多的细节就可以积累起来。我们自己拍,自然,真实。”
在高学看来,社会上对医生的印象就是冷漠。他们很难平等地走进这份职业。“再说,我们有很多的摄影爱好者,为什么不可以自己拍呢?他们做这件事,理所应当,水到渠成。”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自己的一个组织——新青年麻醉论坛,这是集合全球华人麻醉医生的平台,大家彼此学习,每周都会有讲座。可以看出,这群麻醉医生,和任何一个公司的职员一样的,他们有梦想,有家庭,有对业务提升的渴望。
记得前一阶段,《焦点访谈》播出的《过劳的麻醉医生》,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节目。可在高学眼里,却是一次突破。“因为,终于开始正视麻醉医生的工作强度了。”
为了释放平日里的工作压力,高学和同是麻醉医生的爱人还一起参与组织了在麻醉医生中反响热烈的“医路奔跑”活动。从手术室到跑道,这是完美的互补,也让我看到一群麻醉医生的可爱和真实。
很多事,我们自己不做,却在内心去埋怨别人也没有做。而,被我们埋怨的事情,却又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可以力所能及实现的。最终,却在畏难情绪面前做一个无意识的放弃者。这部半小时的全球华人麻醉医生贺岁片,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其实,每个职业都藏着一份骄傲,每一位从业者也都可以让自己充满骄傲。这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和别人的看法无关,和被人对此的付出和关注无关。
难以想象,一群麻醉医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拍摄一部时间长达半小时的贺岁片。这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对自己职业,最自己选择的忠诚和呵护。
我也一直相信:每个陶醉在自己职业中的人,才是最美的人,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北京主动人生研究院院长,程颢/明清石先生供稿 新青年麻醉论坛)
拍的好!新年暖心!!! 新年新气象,大家喜洋洋
谢谢我也一直相信:每个陶醉在自己职业中的人,才是最美的人,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