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学科的出路何在?
本帖最后由 将进酒 于 2015-7-1 19:44 编辑讲者:于布为教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
数码科技时代对于麻醉学科提出的挑战——麻醉科医生的核心技术面临挑战
甲骨文总裁曾公开宣称,随着数码科技的迅速发展,今后将有80%的医生将在3~5年内面临下岗的局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前任会长也认为,目前的麻醉操作已经非常安全,死亡率非常低,所以麻醉护士也敢于和麻醉医生叫板。
那数码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于麻醉医生有何影响呢?随着可视化技术的进步,使得过去被认为是麻醉科医生核心技能的气管插管技术,甚至是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技术,已经不能再被算作麻醉科的核心技术;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也已经使得麻醉医生所谓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护变得更为规范和简单。所以,于布为教授认为,未来麻醉机器人、插管机器人、自动分娩镇痛装置等等数码科技时代的产品极为可能取代麻醉医生的工作,所以麻醉学科的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麻醉学科的现状——面临两难的境地
大型综合型医院的的麻醉科,人力压榨现象十分普遍,工作时间长且劳动强度高,而基层医院的麻醉科虽然其基本设施已经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基层医院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理念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于布为教授指出,如果继续坚持依法办事,坚持麻醉科是临床科室,麻醉工作必须由麻醉医生来做,麻醉学科将继续面临人力紧迫的问题,因为年轻医生的培养速度赶不上社会需求的速度;如果将简单的麻醉放手给麻醉护士做,麻醉学科的发展将面临倒退;如果今后大规模使用机器人进行麻醉,会马上面临人力资源过剩的需求,上述两难的境地究竟该如何解决?
麻醉学科今后的出路——发展麻醉治疗学
于布为教授针对麻醉学科今后的出路提出个人观点,解决方法只有大力发展麻醉治疗学。何为麻醉治疗学?即用麻醉学科的专有技术、器具、药物,由麻醉医生实施,直接治疗患者疾病的技术。于布为教授强调,一个科室,只有有了属于自己的直接治疗患者的技术手段(甚至是一段时间内存在排他性、其他科室医生在短期内不能染指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诊室和病房,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临床科室,麻醉治疗学便是麻醉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于布为教着手实践——瑞金医院内部流程的改造和重建授参照美国医疗水平较为先进的哈佛医院和梅奥医院的经验,在瑞金医院北院进行尝试,以麻醉科为中心来安排医院的工作流程,并建立内外科混编病房,同时急诊启动快速诊断和确定性治疗机制。于布为教授还对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进行了包括诊断与内科治疗群、手术与介入治疗群、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群的三个功能群的改造。
(来源:上海麻醉医学会)
非常同意于教授的观点,麻醉同道对自己的未来专业必须要有紧迫感,特别是那些大医院麻醉科主任,不要每天只想着自己的主任位置,一定要想尽办法开展麻醉治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