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错]那些年,我们戴过的“口”罩
作者:赵静口罩, 就真的只需要罩住“口”就行了吗?
导读
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口罩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它不仅仅能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是保护患者的重要利器之一;但同时作为感控人的我们,对于那些把口罩当成“口”罩的现象常常是百爪挠心,恨不得上去把口罩的分类、滤过系数等一系列知识一股脑地全盘托出,塞进他们的脑子里。
但我们明白这是不现实的,口罩作为标准预防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不仅仅是隔离传染病,在隔离PM2.5、提防雾霾等各个方面也已经被普通民众普遍接受,但限于知识和常识的缺乏,普通大众(甚至包含部分医务人员)却依然戴错口罩,让口罩失去了防护的意义,因此,SIFIC官微曾多次邀请专家为大家解读过口罩的分类、定义、滤过系数以及正确佩戴和摘脱等专业知识,而今天,赵静老师收集了我们最常见的那些“口”罩的戴法,用图片的形式让大家对错误的佩戴方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记住哦,以下这些图片都是错误的佩戴方式哦,千万别再这样戴了哈!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动漫、海报、雕塑还是最最常见的电影,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场景常常被人模仿。因此,一个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是否专业,常常也会被专业人士诟病,但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我们感控人眼里,上面这三张图里的口罩是最明显的错误,口罩是隔离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相关疾病或颗粒的最主要工具,却把“鼻子”这个最需要被保护的器官排除在外,而把口腔这个相对次要的器官保护的这么严实,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因此,这类艺术作品中,因其影响力巨大,传播力巨强,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其实应该更高!
孩提时代:
幼小的孩子一直是父母的“心头肉”,同时又是各类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给孩子们戴个口罩,在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孩子天性贪玩,口罩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累赘而不是保护伞,因此父母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说服一个孩子愿意戴上口罩是考验父母的耐心,但能否把一个口罩戴得标准,却是在考验一个父母对常识的掌握。于我而言,与其给自己的孩子戴上一个不规范的口罩,影响了孩子玩耍的快乐心情,还不如不戴,要戴自然就得保护到位。
像上图这些花花绿绿、过滤系数无法保证的口罩,不仅无法保证微生物、颗粒被有效过滤,其材质不达标的话,可否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都是另一说!
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并不比一部艺术作品的影响力低,在目前物欲横流、人人爱八卦的年代,一个小明星的一件小饰品都能成为众人追捧、津津乐道的玩物。那一个明星要是把口罩戴出花来,还不得引领一个潮流时代吗?就像前段时间某部医疗连续剧里把白大褂穿出风衣的感觉,我相信口罩上面要是画个叮当猫,就能看到满大街的嘴角都是叮当猫了。
其实,一个符合标准的口罩,其材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而言,一个外科口罩最起码要包含三层才能有效隔绝微生物和颗粒,简单说就是防水层、过滤层和吸潮层,每一层的功能都无法替代。
当然,上图中的这两张,并不能判定口罩达标不达标,但口罩旁边(腮边)那么大的缝隙,难道两位女士是觉得呼吸不够顺畅吗?呼吸不畅,那您戴着口罩干嘛呢?
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把口罩戴成这样,我其实是有点难以启齿没脸再说了啊,毕竟我也是医务人员之一。但纠正别人口罩戴错是我作为感控人的工作内容之一,医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我相信人人都知,更别说上图这些明显是在手术的过程当中了!
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是一项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要求,给大家讲解所谓的标准预防、双向防护都只是在给大家把原因说透。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当以把口罩戴成这样为耻,而不是一笑了之。
结语:
无论口罩的过滤系数如何高效,隔离性能多么优秀,一个口罩佩戴的基本原则自然是要把“口”和“鼻”都罩住,让空气只能从口罩前面的过滤层上经过,而不能有弯路可走(腮边、下巴、鼻梁处)。若是空气可以走弯路进入我们的呼吸道,那口罩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希望大家谨记!
(SIFIC官微授权转载 新青年麻醉论坛)
论坛 应该设个点赞环节,直接点赞就ok 了。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