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投稿| 外出插管宝典
与在手术室内的插管相比,外出插管对麻醉医师而言更富挑战性。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心理素质都具有更高的要求。本人工作四年多,我们组每次夜班外出插管的任务都由我执行,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共同进步。廖完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本文将以叙事的方式来陈述外出插管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接电话:接到外出插管的电话,应该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及告知医师及护士他们应该怎么做。
1、 询问患者的插管原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等最好插弹簧管,否则要手术的时候又得更换导管。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能有乙肝等传染病,需要加强自我防护,戴防护眼镜,戴防护能力更强的无菌手套,等等。总之大概了解患者的病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胖瘦等基本信息:可以选择合适大小的气管导管,以及初步了解患者是否有插管困难。
3、 询问患者是否饱胃:尽管最好所有急诊插管的患者都应该当饱胃处理,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4、 询问科室、楼层、病区、床号:牢记,以免走错,耽误时间。
5、 告知对方:签插管同意书,准备好吸引器、呼吸机、面罩球囊。
二、 插管物品的准备
1、 药品: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爱可松或司可林
2、 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管芯、胶布、10ml注射器2个。
3、 明亮的喉镜(一定要试喉镜亮不亮!)
4、 便携式呼末二氧化碳(若科室有最好带上,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里的金标准,可以少很多麻烦和担心。)
三、 到病房后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插管难易程度,并告知医生及患者家属插管可能存在失败,插管成功后也可能氧饱和度也不能维持的情况。适当的情况下应该求助于自己的上级医师。
1、 若患者肥胖、饱胃的患者,先用喉镜看看插管是否困难,若不困难,可以给药后插管;若困难,则要求助于自己的上级医师,病跟管床医师及家属谈话,插管可能失败,需要备气管切开。
2、 若患者一般情况可,插管不存在任何困难,则可以直接给药后插管。
3、 若患者意识丧失,情况为重,则不需要,也不能给予任何药物,直接插管。
4、 若患者存在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则必须告知医生及家属,插管后氧饱和度可能也不能维持。否则,插完管后氧饱和不升或者反降(当然肯定在气管中),外科医生跟家属都不会理解,会死咬气管导管不在气管中,这时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四、插管后
1、 插管后要确认导管是否在气管中,方法就不一一赘述,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2、 最重要的是要让外科医生当场确定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因他们的问题使导管移位等问题发生后,可能会懒你插管有问题,到那时有冤也无法洗脱。
(原创作者:廖完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新青年麻醉论坛专用)
同济医院麻醉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独立麻醉科室的单位之一。先后有多位学科带头人曾经或正在担任全国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主任及副主任委员。是具有雄厚临床、科研、教学和培训实力的一个科室。同济麻醉科2007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自2011年以来,先后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基层医院麻醉科主任培训基地、全国小儿麻醉培训基地、全国麻醉深度监测培训中心、全国区域麻醉培训中心、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和全国创伤与急诊麻醉培训基地。同济麻醉科在同济医院打造中南地区疑难危重病人救治基地和手术治疗基地以及同济医院TOP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的麻醉和监测设施、科研仪器设备,使麻醉科设备进行了全新的改变,临床麻醉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麻醉科现有医护人员146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博士学位占比48%,硕士学位占比50%;出国攻读博士、进修、博士后研究回国人员30余人。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现共有74个手术间,38张麻醉后恢复病床,每年实施手术麻醉达6万多例。
插管前要面罩给氧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