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发表于 2015-8-4 13:11:06

科普| “酒神”、“酒仙”,我们来聊聊麻醉吧!




在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有名句“酒逢知己千杯少”。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是“无酒不成席”,喜爱杯中物的“酒神”、“酒仙”也比比皆是。今天既不是重大节日,也没有好友相聚...呵呵,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所以小编暂且围炉煮茶,和各位聊聊“饮酒与麻醉”的相关话题吧!


话题一

“大夫,我酒量大,您给我多打点麻药吧?!”、“大夫,我平时喜欢喝酒,麻药对我可能没效哦!”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这是在麻醉前经常会有患者给我们的提醒和疑问。那么,酒量大的人是否真的需要更多麻药,甚至无法被麻醉吗?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小量饮酒(低风险饮酒)的习惯,一般情况下不会对麻醉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半麻”(俗称,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外周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的患者来说,一般不会影响到麻醉效果。而对于需要全麻的患者来说,目前的研究显示丙泊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静脉全麻用药,在使用时针对长期酗酒并形成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剂量。这是因为酒精进入机体后形成高渗环境、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因素使循环血容量增加,导致麻醉药浓度降低。同时,长期有不良饮酒习惯、酗酒的人会出现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导致球蛋白增加,许多麻醉药都可以和球蛋白结合而降低其作用。另外,慢性酒精中毒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及磷脂体含量增加等效应,所以当使用脂溶性麻醉药时其作用会有所降低。而且慢性酒精中毒会促进体内多种酶的分泌,加速药物的清除与排泄,麻醉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饮酒史、习惯及全身情况预估或根据试探剂量来确定麻醉药的用量。而另一方面,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使人产生对痛觉反应迟钝、嗜睡等“麻醉”效应,因此,对于醉酒者可能还需酌情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总之,不管是“半麻”还是全麻,麻醉对有饮酒习惯或酗酒者都是有效的。


话题二

“大夫,我朋友刚才喝醉酒了,现在要做手术,打麻醉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首先,醉酒者处于饱胃状态,很容易出现呕吐甚至误吸,大量的胃内容物和乙醇被误吸入气道会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致命的危险情况。而一般情况下醉酒者所要接受的都是急诊手术,不允许有太多的时间等待其醒酒或进行催吐、洗胃、置入胃管等术前准备,若意识清醒,上述风险会相对低一些,若意识不清醒,上述风险则较高,尤其是在没有可靠的措施(如:气管插管)行气道保护的情况下。其次,严重乙醇中毒者若处在兴奋期或共济失调期,不仅术前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麻醉诱导等存在困难,而且还容易发生坠床、摔倒、管路拽脱等意外情况。
另外,醉酒者意识不清,病史采集困难,既往病史不明,增加麻醉管理难度,风险自然就会增加。因此,这类病人麻醉医师通常可以采用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时采用头高脚低体位及Sellick 操作法防止呕吐和误吸,控制用药剂量,以防加重对循环的抑制和出现术后苏醒延迟。术中加强麻醉监测与管理,对于合并严重创伤、休克、预计乙醇中毒暂时不能清醒者等可能需要带气管导管至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观察。


话题三

酗酒/醉酒者可能发生的围术期并发症有哪些?
大量研究显示,与饮酒有关的最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心肺系统并发症及出血,且这些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几乎见于所有类型的手术患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此外,乙醇中毒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昏迷。而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对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起促进作用。
可见,经常醉酒或长期酗酒不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而且当患者面临麻醉和手术时风险会大大增加。在此,小编作为一名麻醉医师从利于身体健康和安全角度出发,呼吁各位树立正确的健康饮酒观念,摒弃酒文化中的“劝酒”、“拼酒”等陋习,支持文明饮酒、少饮酒、低风险饮酒。


作者:张建峰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 “酒神”、“酒仙”,我们来聊聊麻醉吧!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