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麻醉代言】菩萨蛮•麻醉纪事
作者:张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我为麻醉代言 之一】菩萨蛮•麻醉纪事﹀﹀﹀
须臾之间人已眠,凝眸如剑不曾闲。运筹平战乱,沙场无硝烟。
谁人知风险,生死魂梦牵。守梦佑长安,岂止一面缘。
沈阳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加之一场寒潮不期而至,零下二十几度已是常态。而最近中科院与北医三院的纷纷扰扰,那一纸红头公函也如一场凌厉刺骨的寒风,让所有医务工作者对如今的医疗环境感到心寒。然而,尽管寒风凛冽,却依然有灿烂阳光带着温暖人心的力量静静地抚慰着大地,依然有晶莹剔透的雪花轻舞飞扬宛若精灵,依然有墙角数枝寒梅傲然风雪暗香遥送。就在前几日,拥挤如潮的手术室门口张贴了一张难得一见的感谢信(以前的感谢信无非就是张贴在门诊或者病房),更难得一见的是在感谢信中看到看自己科里老师的名字(虽然上面写的是手术室医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感动。
手术室门口的感谢信
患者是三十三岁脑外伤年轻女性,怀疑脑疝,从某知名医院转来的时候情况已是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急。由于将近中午,手术正是忙碌的时候,并且两间急诊手术间也正在做着其他急诊手术的抢救。然而患者病情千钧一发迫在眉睫,根本来不及等待,手术室、麻醉科紧急调台,准备将患者推到刚做完第一台手术的平诊术间(暂时推迟了平诊手术)。神经外科医生刚把患者推进手术室换车间,就焦急万分地喊着“病人没有呼吸了,赶紧抢救插管”,科里一些非急诊班的老师如王俊教授、吴滨阳副主任、总住院赫冠男医生等也都闻讯赶来帮忙。此时患者呼吸停止、一侧瞳孔散大、血氧饱和度低、血压低、极度心动过速,病情十分危急,刻不容缓。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所有赶来的麻醉科医师都如经久沙场的战士一般,配合默契,沉着应对。快速麻醉诱导紧急插管建立气道,每个人的心都紧张到了极点,面对病情如此凶险紧急的患者,谁的心里也没有百分百把握,每个人都在一边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准备各种可能用到的抢救设备、药品,一边思绪极速飞转着,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竭尽全力地抢救患者。患者进手术间的时候已经处于重度休克,需要紧急行动脉穿刺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穿刺以便快速补液及术中给药。患者动静脉血管条件极差,即使凭借超声辅助,穿刺也是有一定难度,但各位麻醉老师还是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穿刺成功……
在王云杰主任医生带领的神经外科进行紧急手术的过程中,作为麻醉医生,一边密切留意外科手术步骤,一边时刻紧盯显示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护仪,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内环境等每一项指标都如一根丝线紧紧地系在麻醉医生心里,每一丝的波动都让我们比任何人紧张。补液、输血、纠酸、升血压、降颅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逐渐平稳。然而谁也不敢松懈,因为有时候病情变化就在须臾之间,必须冷静综合地分析原因,快速有效的紧急处理,维持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平稳,既为外科医生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又保证患者在无痛舒适的梦境中平稳度过。
几十平米的手术室如塞外沙场,不见硝烟,却危机四伏。唯有慷慨勇士,沙场点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就像每天早会马虹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麻醉科主任)强调的那样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因为对于麻醉这种高风险高强度工作,不出事则已,一出则是大事。对于每一例麻醉我们作为麻醉医生都必须谨小慎微,慎而思之勤而行之,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也是对生命的责任和敬畏。手术就如一场航行,会有天和日丽风平浪静的平稳,却也难以避免乌云蔽日惊涛骇浪的凶险,而麻醉医生则如矫健的弄潮儿或者掌舵全局的船长,为手术保驾护航,驶过险滩,躲过暗礁,化险为夷,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保证每一次航行都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所谓医者,仁心妙术也,无恒德者,不可为医。于术中,每一位外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都比任何人还要期待患者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然而,麻醉医生的工作却被很多人不理解,除了在无奈情况下早已慢慢习惯的 “麻醉师”的称呼,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是认为“麻醉吗,不就是打一针的事儿……”甚至是我们周围的一些非医学的亲朋好友。有时候坐车或者出去游玩,碰到一些陌生人问到工作时,我总是很耐心地给他们讲些麻醉常识、日常工作,从术前准备到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再到拔管术后镇痛……有时候也知道自己想法很单纯,一个人又能改变多少呢,但如果不去尝试,又怎能知道星星之火,就没有燎原之势的那一天。
“麻醉是门精致的艺术”,因为没有两例麻醉是完全相同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不同,病情体质、病理生理不同,外科对手术的要求不同,麻醉用药亦不同,需要全面综合“私人订制”。“外科治病,麻醉保命”,与外科针对病灶的局部处理不同,麻醉医生是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要有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意识。
偶然机会跟麻醉前辈王俊科老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麻醉学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麻醉科前主任)聊天时他意味深长地说,选择了麻醉,就要有默默付出而不被广泛理解的心理准备,同时也就难以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来自于患者认可的成就感,然而还必须坚持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是做为一名麻醉医生的觉悟……
套用一句比较俗的话,每一台成功手术的背后都站着默默付出的麻醉医生。术后随访的时候都会问一句“感觉怎么样,术后疼吗?”若是效果好,更多的患者答复“某某医生真厉害,手术一点不疼”,我们更多时候只是默然一笑;若是效果不理想,则是“是不是麻醉没整好,怎么还这么疼”,我们则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镇痛处理。
当我们将病情凶险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心里的满足与成就感也只局限于患者及其家属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的一种自我安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而大多时候我们也习惯了这种默默无闻。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所以当那天看到感谢信,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心中的感动是一般医生难以体会的。因为从中看到患者家属的感谢和肯定,看到了自己的成就和付出,也看到了逐渐走入社会视野的麻醉医生,如流过心里的一股暖流。一位老师感言“千金难买做医生的成就感”正是这种真实的心理写照。
见叶知秋,我坚信这只是开始。在如此的医患大背景下愿社会多一些正能量,愿寒冬多些暖流,愿阳光永远拥有穿透阴霾的力量。站在太阳温暖的芒上,是对光明的向往,拾捡起流淌于寒流的片片阳光,编扎成金色的皇冠,等待黎明的加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终有一日,春暖花开。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n0183vtns5z&auto=1
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医师版翻唱)
当时负责主麻的唐冰医生(此为在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学院培训照片) 图2
当时负责主麻的孔雪医生(此为耐心照顾PACU哭闹的孩子) 图3
冯娅妮教授等在为心脏移植手术麻醉诱导 图4
马虹教授、刘钢教授在为7天新生儿心脏大动脉转位手术患儿气管插管 图5
大家在一起专心学习可视化超声引导穿刺技术 图6
页:
[1]